首页 百科知识 铁木山:第三章玉器中的神州如意

铁木山:第三章玉器中的神州如意

时间:2024-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玉器铁木山的玉器中,“神州如意”最具代表性。“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那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在华严三圣的造像中,佛陀右侧之普贤菩萨即是手持如意骑象之造型。此为如意也是理佛及禅林中的重要法器。使人们看到神州如意,心里表示得到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铁木山:第三章玉器中的神州如意

第三章 玉器

铁木山的玉器中,“神州如意”最具代表性。

铁木山的“神州如意”,长1.5米,重4000公斤。其端严殊妙,自然流露出清净光明,蕴藏普遍照曜四方、满足一切所愿的深意。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多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在日常生活中指的是俗称“不求人”的搔背工具,在宗教活动中又指佛具。“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1]”“如意者,古之爪杖也”[2]“如意,梵名阿那律,秦言如意。《指归》云:‘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故曰‘如意’。”[3]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那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虽说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性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现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如意是家喻户晓的吉祥物。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

如意除了世间的意义之外,亦象征一切众生本具之净菩提心,净菩提心如意,满世出世胜希愿。由此可知如意有三种用途:一是能随心所欲地搔抓手抓不到的部分,因能如人意,故称如意;二是因其山部如篆字的“心”字,表制心,故菩萨皆执之;三是将祝辞写在上面,遗忘时可能时时察看,使用起来随心所欲。(www.xing528.com)

华严三圣的造像中,佛陀右侧之普贤菩萨即是手持如意骑象之造型。此为如意也是理佛及禅林中的重要法器。如意从日常生活中的用具,演变成威仪用具,这里的神州如意也可以说得上是镇山之宝,即具足福、智二藏无量无尽,等如虚空、广大无边之意,给人们表示福德、智慧二者圆满具足。使人们看到神州如意,心里表示得到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注:

[1]《清朝野史大观》卷一。

[2]清《事物异名录》。

[3]北宋释道诚《释氏要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