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矿泉神水
铁木山优质矿泉水,更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灿明珠,享誉省内外。
据会宁县旧县志记载:铁木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林木荫翳,色黑如铁。又云:元宰臣帖木儿游牧于此,名“帖木山”,讹为“铁木”。自马衔山起伏四百余里,直注县北为北乱山,当乌兰之交,九泉出焉。其泉九涌,味甘,隆冬不冻[1]。历史上曾以“九泉春水”为“会宁八景”之一。[2]
时至今日,全球气候变暖,许多江河干涸见底,然而铁木山四周的山沟里依然流淌着清澈的泉水。香林村的王家泉,殿湾口的香泉,中湾村的黑泉,王马山村的八眼泉,瓦窑岔的清水泉等,数不胜数。大雨滂沱,泉水不增;久旱无雨,泉水不减。当地老百姓称铁木山矿泉水为“神水”。
“神水”既是赞誉,也是铁木山矿泉水祛病除邪、去恶扬善的本质写照。据当地老人讲,1936年10月红军长征时两度过铁木山。一次是白天,正值国民党的飞机赶来轰炸扫射,数千名红军隐身在树林深处、悬崖之下的泉边,敌机盘旋数度,未曾发现;一次是红军夜宿此山,由于山势的险要,使驻在山下的胡宗南军队不敢冒然进犯,等到天色微明,敌人察觉山上无人之时红军却早已在前去会宁会师的途中了。铁木山矿泉水消解了红军将士的饥渴,增添了战胜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当年路过此地的红军将士无不对铁木山赞赏非常,有位红军首长曾经谈到,“在穷山僻壤之地有这样一座林山真是旱源绿珠;有这样数十座庙宇确实是难得的名胜古迹;在干旱地区有这样十多处清泉,简直是当地人民的洪福。有了它,人民得生,牛羊得救。”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铁木山矿泉水也默默地写下了奉献的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会宁县人民政府站在建设美丽家园、绿化祖国的战略高度,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出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于1958年10月,在铁木山建立起林场,周围的老百姓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这崇山峻岭栽植各种树木,退耕还林还草,涵养优质水源,使铁木山矿泉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会宁县、白银市、甘肃省逐级取样科学化验申报,经国家地矿部、卫生部测定,铁木山矿泉水达到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界限指标值,并以地环发(1991)48号文件确认为优质天然矿泉水,可与山东崂山矿泉水相媲美。经化验,铁木山矿泉水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水质清凉可口,能败火消暑,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肠胃病、尿频、神经衰弱等疾病有奇特疗效,对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皮肤病、眼病、胆结石、呼吸道疾病等也有明显疗效。据报道:铁木山优质天然矿泉水具有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清凉绵甜、甘美可口等特点,富含有10多种人体必需和有益的微量元素。
其主要成份及含量(毫克/升)为:
K+(钾)3.9
Na+(钠)168.0
Ca2+(钙)117.2
Mg2+(镁)58.96
CL(氯)223.4(www.xing528.com)
HCO-(碳酸氢根)268.5 Li(锂)0.062
Sr(锶)1.165
Zn(锌)﹤0.01
I(碘)﹤0.01
H2SiO3(偏硅酸)23.40
矿化度1198。[3]
千百年来,铁木山矿泉水始终滋润着山石草木,哺育着千万生灵。特别是大旱之年,周围几十里的乡亲们挑着水桶、拉着水车、用毛驴驮着水壶,到铁木山周围的山沟里取人畜用水,山路上车水马龙,绵延数里,络绎不绝。
注:
[1]见《会宁旧志集注》第30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会宁八景为:万寿晨钟,雪山积压,硝岸堆银,连城夕照,屈吴晴岚,黑池灵湫,桃花艳岭,九泉春水。九泉春水即铁木山之八眼泉,溢泛醴泉,水质甘冽,清水涓涓,四季长流。有诗赞云:一色寒泉九窍幽,春来合派似川流。迎风细细生鲸甲,映日溶溶漾鸭头。时泛落花归别涧,更随甘雨入平畴。呼童汲取澄清处,闲煮芸芽破客愁。
[3]《新华网甘肃频道》2007年11月15日发布的来自《甘肃农业信息网》、《会宁绿色农业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