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及其卓越人生

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及其卓越人生

时间:2024-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谭其骧先生年谱葛剑雄谭其骧,字季龙,曾用名禾子、禾、谭禾子、钱春斋、春斋、王德甫。母亲王文毓,生于1880年,江苏吴江人。谭其骧行四,按谭氏排行取名其骧,以“虎步龙骧”之义,字季龙;因生于奉天,又号奉甫。谭其骧随归浙江嘉兴。顾颉刚奔丧南归,由谭其骧代开北京大学史学系“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1月23日,谭新润病逝,遂回嘉兴奔丧。5月24日,禹贡学会于燕京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当选为七位理事之一。

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及其卓越人生

谭其骧先生年谱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谭其骧,字季龙,曾用名禾子、禾、谭禾子、钱春斋、春斋、王德甫。籍贯浙江嘉兴

清宣统三年(1911年),1岁

正月二十六日(公历2月25日)出生于奉天(今辽宁沈阳市)皇姑屯火车站站长宿舍。祖父谭日森,举人,曾任嘉兴府学堂监督。父亲谭新润,字公泽,号蒲生,又号蒲僧,生于1881年,秀才,废科举后留学日本学习铁道,回国后任皇姑屯火车站站长。母亲王文毓,生于1880年,江苏吴江人。谭其骧行四,按谭氏排行取名其骧,以“虎步龙骧”之义,字季龙;因生于奉天,又号奉甫。

民国元年(1912年),2岁

谭新润因患脑血栓半身不遂,去职南归,举家迁回浙江嘉兴原籍,住城内芝桥街24号。后参加南社,任《嘉兴日报》主编。谭其骧随归浙江嘉兴。

民国四年(1915年),5岁

春,由姑母谭家璜带往浙江海盐,寄养于姑父冯季侯家绮园。

民国七年(1918年),8岁

春,返回嘉兴家中,入谭氏义庄私立慎远小学。

民国十年(1921年),11岁

跳班进入嘉兴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民国十二年(1923年),13岁

秋,高小毕业,考入基督教会所办嘉兴秀州中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14岁

经考试,直接读高中一年级。

民国十五年(1926年),16岁

因不满校方对进步学生的压制,与同学多人同盟退学。秋,考入由中共主办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读一年级,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Y),从事宣传等革命活动。

民国十六年(1927年),17岁

春,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及胜利后的革命活动。“四·一二”事变后,上海大学被封,流浪在外,曾被蒋介石宪兵所捕,一周后由大哥保释。寻找组织未果,从此与组织失去联系。秋,考入国立暨南大学中文系,读二年级,师从夏丏尊教授,曾由夏带领与鲁迅座谈。

民国十七年(1928年),18岁

秋季开学,夏丏尊离系,因认为新任教授倡导旧学,转外文系,两周后转入历史社会学系,主修历史。自此为潘光旦教授所知。

民国十九年(1930年),20岁

夏,毕业于暨南大学,由潘光旦先生指导写成毕业论文《中国移民史要》(约6万字,未刊)。

9月,赴北平,入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并师从邓之诚教授。

民国二十年(1931年),21岁

9月至10月,旁听顾颉刚“《尚书》研究”课,期间对顾颉刚所持西汉十三州部说法提出质疑,师生往复争论,解决了重大学术难题。顾颉刚将通信作为讲义附录印发全班,并加按语。

年底,完成毕业论文《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期末通过答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2岁

经由伯父谭新嘉(北平图书馆元老)推荐,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员,负责汇编馆藏方志目录。

2月,经邓之诚推荐,在辅仁大学历史系任兼职讲师,开“中国地理沿革史”课。

6月,《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刊于《史学年报》(燕京大学历史系主办),是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8月,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但本人未领取证书)。顾颉刚奔丧南归,由谭其骧代开北京大学史学系“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3岁

又兼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讲师,新开魏晋南北朝史,后又开隋唐五代史中国通史

南京中央大学《方志月刊》转载《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改名为《湖南人由来考》。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4岁

2月4日,顾颉刚邀合编《禹贡》半月刊,3月1日创刊,为二主编之一,并协助顾颉刚筹备禹贡学会。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后历任理事。

年初于《国闻周报》发表《辽代“东蒙”、“南满”境内之民族杂处》。

6月,《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新莽职方考》同时发表于《燕京学报》第15期。《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发表于《史学年报》。

先后在辅仁大学代邓之诚开“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课。

所编《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四册刊印,收录1932年入藏方志5 200余部、3 800余种,序文署名袁同礼。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5岁

年初,辞去北平图书馆馆员职务。

秋,由邓之诚教授介绍赴广州,任学海书院(陈济棠主办)导师,主讲《汉书》及“三通”研究。《禹贡》编务由冯家昇接替。于《禹贡》发表《粤东初民考》。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6岁

1月20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与李永藩于北平中央饭店举行婚礼

1月23日,谭新润病逝,遂回嘉兴奔丧。

5月24日,禹贡学会于燕京大学举行成立大会,当选为七位理事之一。

夏,陈济棠反蒋失败,学海书院被封。暑假后留北平,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任兼职讲师,讲授中国沿革地理、中国社会文化史。

11月,长子德睿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27岁

3月,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开“近代中国社会研究”课。

“七·七事变”爆发,暂避天津

9月,仍回燕京大学任教,并于清华大学开“中国地理”课。

10月,长女德玮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0岁

浙江大学之聘,2月19日单身离北平赴天津,由海道经上海、香港越南海防,又由滇越铁路昆明,由吴晗招待小住。3月27日至贵州青岩浙江大学分校报到,任副教授,开一年级“中国通史”公共课。后迁遵义、湄潭县永兴场。

12月14日,李永藩携子女由北平经香港、广东抵贵州遵义。

民国三十年(1941年),31岁

1月,去湄潭县永兴场分校任教。指导第一位研究生黄爱云毕业。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2岁

秋,提升为教授,调回遵义校本部,教史地系断代史和中国历史(沿革)地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3岁

秋,研究生文焕然入学。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4岁

在遵义陆军步兵学校将官班兼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5岁

1月,次子德垂生。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6岁

9月2日,合家随浙江大学复员车队离遵义,经贵阳、贵定、黄平、镇远、玉屏、邵阳、湘乡、长沙,于13日至汉口。24日乘船离武昌,26日至南京。10月中旬至杭州报到,在史地系开“中国历史地理”与“魏晋南北朝史”。

12月,次女德慧生。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7岁

1月,应杭州《东南日报》之邀,主编该报“历史与传说”专栏,每周四刊登,共出5期。迫于生计,秋季起在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兼任“专职教授”(为应付教育部,以谭季龙为名),每周往返于杭、沪间。

10月4日,《浙江省历代行政区域——兼论浙江各地区的开发过程》发表于《东南日报》。

11月30日,应浙江省教育会等单位之邀,于浙江民众教育馆作讲演,后整理为《杭州都市发展之经过》一文,1948年3月5日发表于杭州《东南日报》。

12月,《秦郡新考》发表于《浙江学报》第二卷第1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8岁

秋,招第三位研究生吴应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9岁

5月3日杭州解放。上海解放后,暨南大学停办,文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周予同发出聘书,因故未能应聘。中共接管浙江大学,历史系停办,与其他11人留校学习马列主义。

1950年,40岁

夏,浙江大学决定不再恢复历史系,应复旦大学历史系之聘,迁居上海,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参加土改,于10月下旬至淮北,先后参加五河县乔集村、灵璧县西叶村工作组,任西叶村工作组长。

1951年,41岁

1月24日,结束土改返回上海。

参加九三学社。后历任复旦大学支社主任委员,中央参议委员。

1952年,42岁

2月下旬起在复旦大学参加思想改造运动,第二阶段担任小组长,7月29日运动结束。

1954年,44岁

秋,毛泽东问及吴晗查阅历史地名的工具书,吴晗推荐了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并建议将此图加以改进,得到毛泽东赞成。“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委员会”(简称“杨图委员会”)成立,由吴晗、范文澜主持,决定聘谭其骧赴京主编。

1955年,45岁

2月11日赴京,住地图出版社,开始重编改绘工作。4月,迁至历史二所宿舍。

3月上旬起在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参加批判胡风和肃反运动。

4月9日下午,于地图出版社作学术报告《黄河与运河的变迁》,发表于当年《地理知识》第8、9期。

5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五一节观礼。

1956年,46岁

1月起,参与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理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制订有关历史地理、地学史、科学史远景规划。

2月16日,历史二所成立学术委员会,受聘为委员。

6月4日下午,科学规划会议结束,于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郭沫若等合影。

7月,参加科学院、高教部教学大纲审查会。

8月18日返回上海,10月12日再次赴京工作。

被评为二级教授,迁入第九宿舍新建教授楼。

1957年,47岁

因发现重编改绘杨图不适应时代要求,“杨图委员会”决定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并作长期规划,由谭其骧回上海主持编绘。

1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作历史地理概论报告。

1月12日离京返上海。范文澜改任顾问,“杨图委员会”由吴晗与尹达主持。21日起在上海北苏州路设工作室并开始编绘工作,参加者章巽、邹逸麟、王文楚和三位绘图员。

5月开始代理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

5月27日,于复旦大学校庆学术报告会期间作《海河水系的形成与发展》报告,事后报告提纲流传甚广,全文至1986年方发表于《历史地理》第4辑。

1958年,48岁

9月起,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同时担任九三学社复旦支社副主任委员。

10月,在历史系接受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至12月底结束。

1959年,49岁

3月28日,与郭沫若商榷的《论曹操》一文发表于《文汇报》。

7月,复旦大学历史系设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兼任主任。

蔡文姬的生平及其作品》发表于《学术月刊》第9期。

1960年,50岁

5月14日,出席上海市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大会(简称上海市文教“群英会”),与其他7人被评为上海市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与其他2人被选为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6月1日至17日,赴京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6月24日至7月10日,参加上海市政协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神仙会”)。

10月,被正式任命为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其实只是补办手续。

《关于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发表于11月15日《文汇报》。

1961年,51岁

本年起,开始任九三学社复旦支社主任委员。

《再论上海地区的成陆年代》发表于3月10日《文汇报》。

1962年,52岁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一文发表于《学术月刊》第2期。

5月2日,历史系党总支召开座谈会,对1958年的学术批判表示歉意。

夏,所指导研究生钮仲勋毕业。

11月1日,奉命至岳阳路招待所为叶群讲历史地理课,6日、9日、11日、14日各讲课一次。

1963年,53岁

1月28日,参加民主党派和知名人士座谈会,周恩来总理讲话,鼓励知识分子同心同德过“五关”(思想、政治、生活、家属、社会)。

10月26日至11月16日,赴京出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扩大会议

1964年,54岁

9月,以民主党派身份,被上海市人代会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17日至1965年1月4日,赴京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11月17日至12月6日,下乡参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0日至14日,市政协组织了解城市“五反”形势,参观斗争“不法资本家”、“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大会。

1965年,55岁

4月3日,在九三学社复旦大学支社作“洗手”检查(“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部分)。(www.xing528.com)

7月至8月,“杨图委员会”“文革”前最后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当时预计至1967年完成编图工作。

11月2日,收到《文汇报》社印发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未刊稿。4日,《文汇报》总编辑陈虞孙召集听取意见。10日,《文汇报》发表姚文元文章,中午与陈守实、蒋天枢、田汝康等宴请由北京返回广州途经上海的梁方仲教授(吴晗友人,在京时曾见到吴晗)。

12月11日,由校统战部安排,至朱行镇参加“四清”和劳动,至1966年1月17日结束。

12月31日下午,出席《文汇报》召开的座谈吴晗《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判》一文,发表意见。

1966年,56岁

1月7日,《文汇报》以“上海学术界部分人士座谈吴晗《关于〈海瑞罢官〉的自我批判》”为题发表座谈会发言,至“文革”中皆成批判“罪证”。

3月23日,于《文汇报》发表《漫谈“清官”与“好官”》一文,当日日记云:“编辑部所撰提要,既未送来给我看过,又歪曲原意,不知是何居心?”5月6日,写成《关于〈“清官”与“好官”〉一文的说明》寄《文汇报》,未刊登。

6月,“文革”开始,受严重迫害,编图完全停顿。

1969年,59岁

5月15日,《图集》编绘工作恢复,作为具体工作人员参加。

1971年,61岁

5月,毛泽东批示传达,奉命参加《二十四史》校点,负责审定。

12月31日,奉命参加接待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一教授夫妇。此后经常参加此类“政治任务”。

1973年,63岁

1月,被任命为复旦大学历史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月3日起,奉命为毛泽东注释古文,负责为历史类文章审定“把关”。至1975年底结束。

《上海市大陆部分的海陆变迁和开发过程》一文发表于《考古》第1期。

6月11日起,奉命为周恩来特批美国留学生李中清(James Lee,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之子)上中国通史课,至7月26日结束,共6次,每次约3小时。

9月11日起,在北京参加外交部《图集》审稿会。周恩来总理委托余湛主持。12月30日返回上海。

12月下旬,于北京参加《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第一册编务会,确定纲目和分工方案。

1974年,64岁

2月5日到北京,继续参加审稿会。21日因家事请假回上海,4月4日返京继续与会。6月20日会议结束返回。

7月8日,率11位同仁去江苏吴县、吴江、昆山三县对太湖以东和东太湖地区作8天考察。

12月27日,在上海参加四届全国人大预备会议。

1975年,65岁

1月12日凌晨,随上海代表团到达北京,出席四届全国人大,1月25日返回上海。

5月—6月,随国家文物局长王冶秋视察新疆、甘肃,期间在库车、乌鲁木齐兰州作学术报告。

9月10日,在河北承德召开的北部边疆省区文物考古工作座谈会上作《对历史时期的中国边界和边疆的几点看法》长篇报告。

下半年,《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清时期)内部本开始由地图出版社以中华地图学社的名义内部发行。其余各册此后陆续发行。

1976年,66岁

9月5日,参加复旦大学出访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克鲁日大学代表团赴京。因毛泽东逝世,推迟至22日离京,23日起访问克鲁日大学,30日起访问布加勒斯特大学,10月2日返回北京,8日回上海。

1977年,67岁

4月15日,至武汉出席“长江中下游河道特性及整治规划研究工作成果交流座谈会”,会后至湖北洪湖,湖南岳阳、长沙,江西南昌、九江、湖口等地作20余天调查考察。

5月24日至27日,去南京大学协商对《图集》隋唐西北边界画法,未解决分歧,决定上报外交部。8月2日至20日至北京参加外交部召开的会议,余湛裁定《图集》隋唐西北边界采用南京大学意见。

6月5日,至郑州、荥阳安阳、浚县、滑县、濮阳、大名、邯郸、新乡、延津开封徐州作调查考察,7月10日回上海。

11月下旬至12月30日,于华东师大参加《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定稿。

12月底,在上海市第七届人代会上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8年,68岁

2月1日上午,突发脑血栓,2月10日又于医院患急性阑尾炎,经救治脱险,后住院一年,但从此半身不遂,左侧肢体行动不便。

10月,所招研究生五人入学。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明时期)出版,至此内部本出齐。

11月,主编修订后的《辞海·历史地理分册》(其中中西交通部分由章巽主编)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1979年,69岁

《七洲洋考》发表于《中国史研究动态》第6期,论证史籍所见七洲洋非西沙群岛。1980年,70岁

1月,受复旦大学党委之命,以个人名义致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政治局委员方毅,要求公开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此信批转中宣部后,于4月批示中国社会科学院执行。4月13日,梅益常务副院长召集会议,决定由谭其骧主持修订后公开出版。

4月11日,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史学会理事,又为理事会推举为常务理事。

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

去太原出席《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任副主编兼《历史地理分册》主编。在上海召开《历史地理》筹备会,任主编。

1981年,71岁

2月,所草《中国历史地图集》修改方案由中国社科院审定上报,由胡耀邦、胡乔木批示批准。

5月,赴京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

6月,开始主持复旦大学承担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工作。

被聘为首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组成员,7月赴京参加首次会议,被评定为历史学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至太原出席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大会,7月15日作《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材料不可轻信》报告。

《历史地理》创刊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年,72岁

2月,中国社科院关于公开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报告经中共中央领导批准。

3月,招收周振鹤、葛剑雄为博士研究生。

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设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6月4日举行成立大会,被任命为所长,仍兼历史系主任。

12月14日,《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次编委会于北京举行,受任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开始主持编务。

于《历史教学问题》发表《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正式提出“七大古都”说。

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

1983年,73岁

6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8月,在浙江莫干山主持《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会。

所指导的周振鹤、葛剑雄经教育部批准提前毕业,通过论文答辩,于10月获博士学位,为全国文科首批。

10月,在上海主持《肇域志》工作会议。

1984年,74岁

3月,《中国历史地图集》第1、2册公开出版,其余各册陆续出版。

4月30日下午,作为复旦大学教师代表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并出席欢迎报告会,会上复旦大学向里根赠送《中国历史地图集》。

6月,《中国历史地图集》获上海社会科学特等奖。

9月,赴沈阳、抚顺参加东北民族史讨论会,作《辽宁民族史上的几个问题》报告。

1985年,75岁

4月5日,夫人李永藩因病去世。

4月,应邀赴贵州讲学,重访贵阳、青岩、遵义、湄潭永兴场,参观浙大旧地及旧居,至昆明主持《肇域志》整理工作会议。

8月,在密云主持《国家地图集》编委会。

12月,至桂林参加纪念徐霞客学术讨论会,作《与徐霞客差相同时的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报告,高度评价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及其《广志绎》。

1986年,76岁

1月,复旦大学主办“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作题为《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报告。

8月3日,至北京参加由胡绳主持的全国性专家会议,讨论《图集》对台湾与南海的画法,取得一致意见。

10月前后,应日本学术振兴会之邀,去大阪大学等单位访问讲学两月,访问大阪、京都、东京等地。回国后不再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当选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唐代羁縻州述论》完成,因故至1990年方发表。

主编《黄河史论丛》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列名美国《世界杰出人物辞典》。

1987年,77岁

1月,赵紫阳、吴学谦、乔石圈阅同意胡乔木关于《图集》出版的意见。至12月,《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开本第7册出版。

9月,去曲阜参加《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接任编纂委员会主任。

12月,应广西社科院之邀,去南宁讲学,并考察中越边境五县市。

个人论文集《长水集》上下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1982年前主要论文,约70万字。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

1988年,78岁

7月26日,至京出席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28日深夜发病,送医院急救脱险。

《自汉至唐海南岛历史政治地理——附论梁隋间高凉洗夫人功业及隋唐高凉冯氏地方势力》发表于《历史研究》第5期。

12月,《中国历史地图集》公开本第8册出版,公开本全部出齐。

列名《世界名人录》、《远东及澳洲名人录》。

1989年,79岁

3月13日,至北京参加中国社科院庆祝《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集会,胡乔木、胡绳、余湛等出席,丁伟志主持,胡乔木发表有关“宽容”的讲话。

12月7日,至江苏昆山市出席“中国行政区划学术讨论会”,作《我国行政区划改革设想》的报告,建议将中国划为50省,并统一政区名称。

12月21日下午,应邀参加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发表即席讲话。

1990年,80岁

4月5日至7日,于北京最后一次主持《国家历史地图集》编辑工作会议。

6月16日晚发病住院,至7月28日出院。

11月16日,复旦大学主办“庆祝谭其骧八十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于开幕式作主题报告《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1991年,81岁

6月23日,赴京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当晚发病,送医院急救脱险。

10月,初步拟定《长水集》续编目录。

10月7日上午,在家向葛剑雄口述遗嘱,捐资2万元筹设基金。

10月18日中午,于家中发病,送华东医院急救,一个月后脱离危险,但从此卧床不起,丧失语言、饮食能力,住院治疗。

所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简编》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其中“图说”基本自撰。

1992年,82岁

病情一度有所好转。8月,终因肺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并发,26日,医院下达病危通知。

8月28日零时45分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82岁。

9月7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列名美国传记研究所《以往25年对世界最有影响的500名人录》。

《中国历史地图集》繁体字本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1993年,逝世后1年

8月29日,遵遗嘱,骨灰撒入长江口外大海。

1994年,逝世后2年

《长水集续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获中国社科院荣誉奖。

1995年,逝世后3年

《中国历史地图集》获国家教委优秀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

1996年,逝世后4年

2月,复旦大学召开“纪念谭其骧九十周年诞辰国际中国历史地理讨论会”,首届“谭其骧禹贡奖”颁发。

所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分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2000年,逝世后8年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求索时空》,约23万字。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长水粹编》,约45万字,此书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一种。

2004年,逝世后12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谭其骧等点校《肇域志》。

2009年,逝世后17年

人民出版社再版《长水集》和续编,约113万字,此书为《中国文库》一种。

2011年,逝世后19年

2月25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举行隆重的向谭其骧先生铜像献花仪式。

5月28—29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隆重召开“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