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入党培训教材: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入党培训教材: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时间:2024-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产物,它的思想材料是空想社会主义。

入党培训教材: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四、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

1.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产物,它的思想材料是空想社会主义。因为——用马克思的话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它所暴露出的矛盾和弊端,没有逃过先哲们的锐利目光。因此,正当16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开辟新航路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通过“圈地运动”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英国启蒙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就写下了《乌托邦》这部传世之作,为人类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乌托邦》所表达的思想也就成了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源头。

此后,空想社会主义又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发展,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达到了思想的顶峰,产生了三位伟大的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的学说尖锐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弊端,极大地启发了日益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觉悟;对未来社会作出了许多天才的猜测,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但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还不成熟,阶级关系还不发达,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条件还不具备;另一方面,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的,没有找到改造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因此到头来还是空想。当西欧的无产阶级即将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有组织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际,空想社会主义已经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尤其是共产党的诞生,迫切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共产主义理想科学地表达出来了。

1847年,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问世,从此,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便成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人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越出欧洲一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们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总结了19世纪上半叶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对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进行了严密的、科学的论证。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三大要素,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发展不断导致新的阶级出现,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由此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社会形态的演进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进程,往往要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加以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母体内,早在14、15世纪就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到16世纪,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断产生两极分化,形成了早期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资产阶级开展了一系列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这种社会生产力也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冲突。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则对准自己了。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是现代社会冲突的根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达到了高度的社会化,但是它的占有形式仍然是私人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便以“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个矛盾在社会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不断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化,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资产阶级则试图通过改良来克服危机、缓和矛盾,把个别资本家的财产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财产,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国有化”,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由自由竞争转变为垄断。但这一切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沿着这个线索向前发展,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将出现。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基本途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这种生产方式日益迫使人们把大规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因此它本身就指明完成这个变革的道路。”[8]这个“变革”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是,首先组建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以科学的理论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在这个条件下,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把生产资料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把它变为国家财产。这样一来,也就消灭了阶级本身,以及社会划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经济前提。一个以生产资料为全社会占有的新型生产关系就形成了。

第四,共产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的社会。恩格斯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9]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社会理想——代替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个新社会中,生产力将得到极大地解放,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性也只有在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基础上发现了共产主义新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共产主义社会应该脱胎于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和完备的社会,共产主义革命将首先在生产力比较发达、无产阶级人数众多的几个主要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发生和取得胜利。但是,他们在研究和制定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的同时,也注意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并提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10]思想。他们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意义,但在与不同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时,必然产生新的形式。而且非西方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有其不同于西方的特殊性。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但实现的途径必然因国情和历史传统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为后来的共产党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探索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共产主义发展途径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政治前提。但是,透过俄国国情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列宁敏锐地发现,“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11]在总结“新东西”、认识“特殊性”的基础上,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发展。在关于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环境问题上,列宁认为,十月革命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产生了革命的形势。列宁认为,面对这种形势,在毫无出路的处境逼迫下,共产党人只能领导人民群众奋起斗争,获得某种机会,争得进一步发展文明的条件。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上,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是革命的辩证法,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历史进程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所打断。在革命的过程中,工农的力量得到了增强,这就使他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这种“不同的方法”,就是首先“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在俄国,虽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顺序有所改变,但是革命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仍然需要努力完成。列宁还科学地预见到:“在东方那些人口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12]在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了“新经济政策”的实验。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列宁发现了“合作社”的价值。他指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13]由此,列宁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对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实践形式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在其晚年的著作中,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又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轮廓初步形成。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商品生产”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

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里所说的“苏联模式”,是在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形成的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战争与革命”的历史环境。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环境发生变化后,它的弊端就逐步暴露出来。这种情况引发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

3.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和策略的时候,欧洲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衰亡的迹象。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使资本主义获得了继续发展的动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迫使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了一定限度的改良,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长期以来,资产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统治经验,具备了比较雄厚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物质手段。因此,就世界范围而言,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从社会主义的情况看,20世纪产生的社会主义多发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自身在发展水平上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执政党还处于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之下,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分化”和“西化”的图谋,这些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因此,社会主义虽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始了伟大的实验,但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取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对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共产党来说,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要实现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既不能放弃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又不能割断与世界的联系关起门来“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也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复习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2.怎样理解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www.xing528.com)

3.为什么说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党如何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5.如何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

6.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页。

[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4页。

[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266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第169页。

[5]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359页。

[6]《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4页。

[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0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5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75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11]《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12]《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8页。

[1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