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佛教:传播与发展

甘肃佛教:传播与发展

时间:2024-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佛教在甘肃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从发源地印度传入中国途经有三,即东南的海上丝绸之路、西南的滇缅道和西北的陆路丝绸之路,其中西北的陆路丝绸之路是主要的传播通道。

甘肃佛教:传播与发展

第四节 佛教在甘肃的传播与发展

公元1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其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56个民族中,有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傣族土族纳西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先后信奉佛教。在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佛教对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在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的同时,逐渐嬗变为中国佛教,并形成众多派别。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一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与儒学、道教并称“三教”,元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汉代是佛教在中国的传教初期,期间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范围扩大,信仰者人数的增加,在一些地方开始建寺造佛像,同时出现了汉译佛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时期,其表现在于信徒人数增加及其翻译经典规模和数量是前所未有的,其传播足迹几乎遍及中国。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全盛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对佛教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佛教得到普及化,促成了中国佛教内部的分裂,各大宗派的雏形开始形成,同时佛教对外交流空前活跃。辽宋夏金五代十国时期,虽说佛教在中国传播步履放缓,但在此时期最大的发展变化是佛教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播,这些地区曾一度兴起了到汉地取佛经、刻经印经、建寺度僧等风尚。元明清尤其是元朝清朝,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显著变化是兴起于西藏的藏传佛教因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传播范围迅速扩大,特别是清朝初年,清政府先后册封了达赖和班禅,奠定了达赖和班禅在喇嘛教各派总首领地位。综观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史,受传入时间、传承系统、地区、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等诸多不同因素影响,从而在其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在各自系统之下又分为天台宗律宗净土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及三阶教等若干宗派。目前,我国有佛教寺院约1.3万余座,出家僧人约20万人。(www.xing528.com)

二、佛教在甘肃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从发源地印度传入中国途经有三,即东南的海上丝绸之路、西南的滇缅道和西北的陆路丝绸之路,其中西北的陆路丝绸之路是主要的传播通道。佛教在西北的传播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公元前3世纪佛教由印度的西北部传入中国西域的大夏、安息、大月氏、康居等地;二是约在公元前2世纪,佛教越过葱岭传入于阗、龟兹等地;三是张骞打通西域交通通道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玉门、阳关,经河西走廊等地传入长安洛阳等地。

据史书记载甘肃是佛教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传入时间大约是364年,两汉是佛教在甘肃早期传播时期,在这个时期大月氏人起了率先传播的作用,随着佛教的传播,甘肃境内的一些地方开始兴建佛教寺院,据《舆地胜记》记载,成州(今成县)在东汉明帝始已有佛寺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在中国的空前发展,甘肃的佛教随之进入大发展和兴盛时期,其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翻译佛经活动,甘肃凉州、敦煌曾是当时中国北方佛经翻译和传播中心,先后涌现了竺法护、帛远、佛图澄、鸠摩罗什等一大批著名的翻译家和传教人士;其二是大乘佛教逐步取代了小乘佛教,甘肃境内佛教内部一些宗教教派别开始出现,如禅宗、净土宗、涅槃宗等;其三是建造了大量的石窟、寺庙,至今尚存的石窟如敦煌的千佛洞(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临夏炳灵寺石窟等;其四西行取经活动较为盛行。隋唐随着佛教在甘肃的进一步传播发展,甘肃的佛教步入鼎盛发展时期,无论是佛经翻译,还是石窟建造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甘肃境内佛教派别逐渐增多,新增了华严宗、密宗、三论宗等派别,另外,产生了佛教寺院经济且发展迅速。从五代、宋、元、明、清到近代,在甘肃境内佛教由鼎盛逐步进入衰落时期,但在此时期甘肃境内佛教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喇嘛教的兴盛并逐步取代汉传佛教成为甘肃境内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后,在甘肃大地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发展逐步为我省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所信奉,目前其主要分布地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文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地,从而成为甘肃省最有影响、信徒众多、历史久远的宗教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