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世界性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并称为三大宗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200年后,由印度逐渐传播于锡兰、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遂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目前,全世界有佛教信徒约3亿多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一、佛教的创立与演变
佛教创立时,印度社会就有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等三种传统的信仰,而婆罗门作为印度一切知识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地位开始在各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新潮中发生动摇,佛教就是其中之一。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前565—前486),原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出生在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位王子,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是梵文“佛陀”的简称,意为“自觉觉他的大圣人”。自此开始在菠萝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宣讲“四谛”、“十二姻缘”、“三十七菩提”、四禅等教法,五人皈依了他,成为最初的佛弟子,此次说教,佛教称其为“初传法轮”。此后,释迦牟尼在他的故乡说服了众多亲属皈依了佛教。释迦牟尼传教区域主要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大致是北到迦毗罗卫,南到王舍城,东到瞻波,西到憍赏弥。释迦牟尼传教对象包括当时印度社会的各种姓和各阶层,即面向大众传播自己证悟的真理,经过长达45年的传教活动,释迦牟尼拥有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教团,从而形成佛教。佛陀和他的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被称为“根本佛教”。
佛陀逝世后,其弟子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社会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惯例等宗教仪规。由于佛陀在世时在不同场所对不同对象,在传教方式和说法上都不尽相同,众弟子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大约在佛陀逝世100年时,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被称为“根本二部”。在此后的100年间,佛教内部继续分裂,先后分成十八部(亦有二十部之说),被称为“枝末部派”。在公元纪年前后,在佛教徒中流行崇拜佛塔,从而形成了大乘最初的教团“菩萨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根据《大般若经》《维摩经》《妙法莲花经》等阐述大乘思想,进行修持和传教,形成了“中观派(空宗)”和“瑜伽行派(有宗)”两大系统,同时将早期的佛教称为“小乘”。佛陀逝世约500年,大乘中观派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促进了大乘佛教的发展,期间因中观派内部对中观阐释的角度不同,从而形成了“自续派”和“应成派”。与此同时,小乘佛教中的一切有部、经量部等继续发展。佛陀逝世约900年,随着瑜伽派兴起,其奠基人无著和世亲弘扬“万法唯识”“三界唯心”的唯识论,此后主要传承者有难陀、安慧、陈那、护法等四家,护法之后有戒贤、亲光等。7世纪以后,密教在印度流行,经过两个世纪发展,形成了金刚乘、俱生乘和时轮乘。后来由于佛教内部的分裂和外部因素,导致了13世纪初,佛教在南亚次大陆的消失。(www.xing528.com)
二、佛教传播与发展
最初佛教仅流行于印度中部恒河流域一带,到印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在国内广建佛塔,采取把敕令和教谕刻在摩柱、石柱上等措施,同时派传教士到周边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到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两条路线,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向北经过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在印度阿育王时期佛教传入叙利亚、埃及等国,由此也先后传入非洲一些地方,但发展缓慢、影响不大。
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佛教先后传入欧洲和北美。1906年英国成立“英国佛教协会”,欧洲佛教徒开始拥有本土的组织。此后,法国、德国、匈牙利等国也相继建立了佛教僧团和研究机构。佛教传入美国后,由美国传入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秘鲁等国。目前,佛教已传播到世界各大洲,但仍然以东南亚和南亚一带为主要发展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