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民族宗教读本》:伊斯兰教经典与教义简介

《甘肃民族宗教读本》:伊斯兰教经典与教义简介

时间:2024-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圣训》是伊斯兰教义和创制立法的重要源泉和根据之一,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中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准则。《圣训》及其圣训学是伊斯兰教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历来受到伊斯兰教宗教界和学者的重视。

《甘肃民族宗教读本》:伊斯兰教经典与教义简介

第二节 伊斯兰教经典与教义

一、伊斯兰教的经典

(一)《古兰经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诵读”,在中国有《可兰经》《古兰真经》《宝命真经》《古尔阿尼》等多种译名,较为通用的译名是《古兰经》。《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最初这些启示以口传和背诵为主要传承方式,穆罕默德的弟子们零散地把这些启示记载在兽皮、骨片、枣椰叶、石板上,也有信教者把自己所听到的启示用其他方法记录下来,但在穆罕默德逝世前没有整理成册。第一任哈里发艾卜·伯克尔令专人将散存各处的经文搜集、整理并汇编成册,以避免经文的遗失。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代,各地穆斯林因对经文的读法不同,经常出现分歧,发生争辩,奥斯曼遂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依据艾卜·伯克尔时汇集的文本,统一编排章节顺序和抄写文字,经校订后抄录7份作为标准本分藏于全国的主要城市,其余分送穆斯林远征军驻地和伊斯兰教传播的中心地区。同时,将各地流传的各种抄本,予以销毁,从而消除了各地区穆斯林在诵读和记录方面的分歧。伊斯兰教史称该本《古兰经》为“奥斯曼定本”,目前在全世界伊斯兰地区通行的《古兰经》就是“奥斯曼定本”的复制本。

《古兰经》共计30卷,114章,6 200余节,分为“麦加篇章”和“麦地那篇章”两大部分,即迁徙前的启示称为“麦加章”,迁徙后的启示称为“麦地那章”;从章节数量看,“麦加章”占全经的2/3,“麦地那章”占全经的1/3;从排序看,除首章外,各章排列顺序一般是内容较长的放在前面,较短的放在后面。目前中国境内有汉文和维吾尔文、哈萨克文等译本,《古兰经》译成汉语的总字数约30万字,现约有13种不同版本的译本流传。

《古兰经》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反复阐明伊斯兰教信仰纲领。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也就是中国穆斯林通常说地“六大信仰”。

第二,对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的驳斥。辩论的主题是关于安拉的独一性、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及《古兰经》是否是安拉天启等。

第三,规定了穆斯林宗教义务。即念、礼、斋、课、朝,中国穆斯林通常称为“五功”或“五大天命”。

第四,伦理道德及行为规范。孝敬双亲、主持公平、接济亲属、怜恤孤贫、反对奢侈浪费等。

第五,改革阿拉伯半岛传统的陋习,提出新主张。释放奴隶、禁止高利贷、乱淫、溺杀女婴、无故杀人、赋予妇女财产继承权等。

第六,记载当时流行的各种宗教历史传说、寓言神话、谚语。翻阅《古兰经》可以看到,用于叙述阿丹、努海、易卜拉欣、尤素福、穆萨等20多位先知,及其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占据了大量篇幅。

《古兰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第一部阿拉伯语韵体散文,其文字、语法、修辞、风格成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和伊斯兰文化、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伊斯兰教,阿拉伯历史、文化及社会的一部经典文献。对全世界穆斯林来说,《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纲领,又是伊斯兰教的源泉和立法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的规范,还是伊斯兰教各种学科和思潮的理论依据,《古兰经》的广泛传播和研究,推动了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教等学科的发展,围绕《古兰经》研究已形成了经注学、古兰学、诵经学等专门学科。

中国最早的《古兰经》手抄本,现存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据传说是700多年前,由撒拉族祖先从遥远的中亚带来的,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在中国诸多版本的汉译《古兰经》中,马坚的通译本《古兰经》较为通用,198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二)《圣训》

《圣训》是伊斯兰教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哈底斯”或“逊奈”,指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过程中,传述《古兰经》之外的一切非“启示”性言论及其行为举止等,通称为“圣行”。凡是由穆罕默德及其圣门弟子、再传圣门弟子传述的言行都属于“圣训”,通俗地说《圣训》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许的圣门弟子言行的汇集。

《圣训》是伊斯兰教义和创制立法的重要源泉和根据之一,是穆斯林社会生活中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准则。穆罕默德生前,其言行只有传述而没有记载,一直由其亲属和门弟子口头传述,并未汇集成册。后来出现了假借穆罕默德之名伪造圣训事件,为避免在穆斯林中由此引发混乱,从8世纪起,圣训学家开始了《圣训》的收集、整理、考证、鉴别工作,至9世纪初,最后完成了圣训的编纂工作。在各家各派所辑录的圣训集中,逊尼派穆斯林推崇的有“六大圣训集”,即布哈里(810—870)、穆斯林(817或821—875)、艾卜·达伍德(817—888)、提尔密济(?—883至893之间)、奈萨仪(?—915)和伊本·马哲(824—886)等六人汇集的《圣训》。什叶派穆斯林推崇的有“四圣书”,即库莱尼(?—939或940)汇集的《宗教学大全》、小伊本·巴布亚(?—991)的《法学自通》、穆罕默德·本·哈桑·图西(?—1022)的《圣训辨异》和《教法修正》。

圣训的基本单位称作“段”(或条),每段圣训由传述世系和传达本文两部分构成。圣训内容分为三类:①言语的圣训,是穆罕默德有关宗教、社会问题的论述;②行为的圣训,是穆罕默德的活动及行为品德的记述;③默认的圣训,是穆罕默德对圣门弟子言行的默许。圣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古兰经》某些经文的具体阐释和补充;对伊斯兰教教义、教法和礼仪的阐述;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主张,穆斯林应遵行的道德行为规范;对穆罕默德品德、情操、传教活动和家庭生活的记述;对学习和求知的论述等。《圣训》及其圣训学是伊斯兰教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社会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历来受到伊斯兰教宗教界和学者的重视。

《圣训》在中国有选编本、选编译本和通译本。

选编本,我国流传的选编本有伊本·奥德安选编的40段“圣训”——《虎托布》,哈桑穆丁选编的40段“圣训”注释《艾尔白欧》,这两部选编注释本均来源于是波斯文本。光绪十九年的《至圣宝训》、光绪二十年(1894年)马联元的《至圣宝谕》等。(www.xing528.com)

选编译本,选编译本中较著名的有李廷相的《虎托布》(又名《圣谕详解》(二卷本)),庞士谦的《脑威四十段圣谕》,周沛华、汤伟烈合译的《至圣先知言行录》(又名《穆罕默德言行录》)和马玉龙编《圣训40章》等。

通译本有马宏毅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陈克礼的《塔吉(圣训之冠)》,宝文安买买提·赛来的汉文和维吾尔文两种文字版本的《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康有玺的《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马贤的《圣训珠玑》等。

二、伊斯兰教教义

伊斯兰教教义由三部分组成:基本信仰(即伊玛尼),指穆斯林对安拉赐予穆罕默德的“启示”及其基本信条的确认;宗教义务(即伊巴达特),指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宗教功课;善行(即伊赫桑),指穆斯林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承认和虔信基本信条,把身体力行宗教功课和止恶扬善合为一体,构成伊斯兰教的基本教理。

(一)六大信仰

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条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中国穆斯林称此为“清真言”。“清真言”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伊斯兰教是“信主独一”的一神宗教,坚决反对崇拜多神和偶像;其二,它清楚地说明穆罕默德是安拉派遣的使者,他本人是凡人,并不是神,只是在人间为安拉“报喜信,传警告”。对此《古兰经》中有清楚的表达:“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使者,以及他所降示给使者的经典,和他以前所降示的经典。谁不信真主、天神、经典、使者、末日,谁确已深入迷误了。”伊斯兰教还认为,凡事皆由安拉“前定”,是人的意志不能违抗的。因此,有些伊斯兰教学者认为,“前定”应包含于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之中,组成六大信仰。

信安拉。信安拉是伊斯兰教信仰核心。承认和信奉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和唯一主宰;是全知全能、至仁至慈、无形象、无方位、无所不在、无生育也不被生、无始无终、永生自存、独一无二的。

信天使。相信天使是安拉用光创造的一种精灵和妙体,为人类肉眼所不能见。天使只受安拉驱使,执行安拉的命令,诸天使各司其职。天使没有神性,穆斯林只承认其存在,而不能向其膜拜和祈祷。天使数目众多,其中有著名的四大天使:哲布勒依来,专向穆罕默德传达安拉“启示”,故品位最高;米卡依来,负责观察宇宙,掌管人间的衣食供养;阿兹拉依来,掌管人的生死,为取命天使;伊斯拉非来,专司风雨,在世界末日来临时管吹号角,使死人复活,接受安拉审判。

信经典。相信《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是通过穆罕默德“降示”的最后一部原本经典。

信先知。相信自“人祖阿丹”以来,安拉在不同时期曾向不同民族派遣过许多使者和先知,其中最杰出的六位使者是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萨、尔撒、穆罕默德,其言行代表了安拉的意志,信安拉的人要服从他的使者。穆罕默德是使者序列中的最后一位,即“封印使者”,因而是最伟大的使者和先知。

信后世。相信人要经历今世和后世,而今世短暂,后世永存,后世是人们的真正归宿。世界末日到来后,一切生命都会停止,然后安拉使一切生命复活,接受安拉根据各自在今世的善恶表现做出的最终审判,行善者进天堂,永享欢乐;作恶者下火狱,自食其果。

信前定。前定又译为“定然”,即相信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皆由安拉预先安排(前定),任何人都不能变更。

(二)五大功课

中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念、礼、斋、课、朝五项宗教功课的简称为“五功”。它既是伊斯兰教教义和制度,也是穆斯林法定履行的宗教义务,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柱石。五功是:

念。念主要是指念诵“作证词”(舍哈德)和一切赞颂真主的经文,其中念作证词:“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他独一无二;我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仆,是真主的使者”。这是最基本的念功,中国穆斯林称为“清真言”。念作证词是五功之首,是穆斯林一生听得最多、念得最多的经文。任何人只要承认和念诵作证词,并当众表白,即可成为穆斯林。

礼。礼即礼拜,这是穆斯林向安拉表示感恩、赞美、恳求和禀告的一种宗教仪式。穆斯林必须每日面朝麦加克尔白方向做五次礼拜(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每周星期五举行一次聚礼(即主麻拜),每年开斋节和宰牲节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礼拜有规定的仪则和拜数。身体洁净是礼拜的前提条件,礼拜前必须按规定做小净或大净。

斋。斋即斋戒,中国穆斯林称为“封斋”或“把斋”。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即莱麦丹月),每位成年男女穆斯林都应当斋戒一个月。期间每日从黎明至日落禁止饮食、房事及放血等,其意在使人们戒除一切邪念,体恤饥寒贫困者,纯洁心灵,以示对真主的敬畏。凡老、弱、病残、孕妇和旅行者例外,可以延缓,以补斋或施舍方式罚赎。

课。课即天课,阿拉伯语是“则卡特”,其意为“纯洁”。它要求穆斯林的个人财产收入达到一定数量时,以“天课”名义应缴纳的宗教税,一般是每年交纳一次。穆罕默德传教初期,天课作为一种自愿的济贫施舍,是宗教上的慈善行为。后来发展成为以不同税率以一定比例征收缴纳的宗教税。当今,特别是非伊斯兰国家,天课只是一种穆斯林个人遵行的宗教义务,与国家税收无关。

朝。朝即朝觐,是阿拉伯语“哈吉”的意译,中国穆斯林称“朝汉志”“朝克尔白”“朝天房”等。朝觐是穆斯林朝觐麦加克尔白天房的一整套宗教仪式的总称,主要有受戒、巡礼克尔白、在索法与默尔沃两山之间奔跑,在米那山做礼拜并宿夜,在阿尔法特山站立祈祷、射石和宰牲等。凡朝觐过的穆斯林称为“哈吉”。伊斯兰教规定,凡身体健康、旅途方便、经济条件许可的成年男女穆斯林,一生中至少朝觐麦加克尔白一次。朝觐分为正朝和副朝。正朝是指在规定的朝觐期(集中在伊斯兰教历12月8日至10日)穆斯林举行的“天命朝”,亦称“大朝”。副朝则指一年四季的其他时日朝觐麦加,亦称“小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