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民族现状与甘肃民族宗教概况

中国民族现状与甘肃民族宗教概况

时间:2024-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中国民族现状一、中国民族概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 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民族语言的使用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呈现异彩纷呈的特征。宗教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影响。

中国民族现状与甘肃民族宗教概况

第一节 中国民族现状

一、中国民族概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远古时代起,各民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起书写了中国文明发展史,同心协力开垦建设这块土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经过长期你来我往、相互吸收融合的发展历程,最终形成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唇齿相依、各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各民族共创中华的格局。近百年来,中华各族人民共同抵御殖民侵略,在反帝、反封建过程中,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拥有13多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在尊重各少数民族意愿的前提下,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

少数民族是对居住在中国境内除汉族以外,人口相对于中国总人口数量而言所占比例较小的各民族的总称,其含义是相对于境内汉族人口而言,各族人口均少于汉族,故称之为“少数民族”。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0 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地域性”的显著特征,其具体分布现状如下: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部分内蒙古自治区,该地区主要居住着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7个少数民族。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三省和宁夏回族新疆维吾尔两个自治区,该地区主要居住着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14个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该地区主要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羌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基诺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25个少数民族。

中南、东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安徽、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该地区主要居住着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族高山族9个少数民族。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也是民族特征之一。尽管汉语是中国各民族通用的交际语言,但本民族语言仍是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主要的交流语言。据1995年出版的《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第四卷《中国语言文字》统计“中国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人口占其总人口71.8%”。[1]中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除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其中25个少数民族有本民族语言,使用30多种文字,30个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大多数少数民族仍以使用本民族语言为主。我国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5个语系、10个语族和16个语支,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族、语系归属尚处于待定之中。在5大语系中使用汉藏语系的民族最多,有29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南和西南地区;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17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有2个少数民族,即佤族、布朗族;属于印欧语系的少数民族也有2个,即俄罗斯族和塔吉克族;属于南岛语系的有1个,即高山族。

民族语言的使用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呈现异彩纷呈的特征。通常每个民族都会有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如藏族、鄂伦春族等;也有几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如汉语是中国各少数民族通用的交际语言;还有一个少数民族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如甘肃省境内的裕固族语言就分为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两种。

中国少数民族虽使用80多种语言,但有的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目前,我国境内仍在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有30多种,有30个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如甘肃省境内的东乡族、保安族。少数民族文字使用呈现多种多样的情形,通常一个民族拥有一种本民族文字,也有一个民族拥有多种文字的特殊情形,如傣族有四种不同形式的拼音文字;纳西族有象形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哥巴文两种,归纳起来,中国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象形文字。只有纳西族的东巴文。

第二,汉字及其变体。如白族文字基本是以汉字记音的。

第三,音节文字。有纳西族的哥巴文和彝族的老彝文。

第四,印度字母体系。藏文和四种傣文。

宗教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影响。我国各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有原始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各种宗教在我国经过长期传播与发展,拥有为数众多的信教群体,有些宗教具有民族性,如我国有10个少数民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等。

二、中国少数民族一般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一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如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平均每平方千米仅有2~3人。(www.xing528.com)

二是物产资源丰富。我国的森林、草原、矿藏、水能等资源大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水力资源方面,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怒江、珠江、黑龙江、松花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都发源或流经少数民族地区;著名的湖泊,如青海湖、罗布泊、呼伦贝尔湖、洱海等也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重要生产基地,广西是甘蔗生产基地之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茶叶烟草驰名,宁夏的土特产枸杞甘草、发菜等,甘肃的中药材当归党参、锁阳、鹿茸等,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等,西藏、甘肃、青海的牦牛肉等,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如大熊猫梅花鹿东北虎孔雀长臂猿等。茂密的森林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都是我国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金属矿产,如甘肃的镍、白银,内蒙古白云鄂博的铁矿,广西的锰,西藏的铬矿,宁夏的煤,新疆的石油,青海柴达木的天然气,云南的锡。非金属矿产,如新疆的云母,宁夏的石膏,内蒙古的天然碱、铁矾石、河磷矿石,西藏的刚玉、硼砂等。

三是大多居于边疆国防要冲。从东北的鸭绿江起,北至黑龙江、内蒙古,西经宁夏到新疆,西南到西藏、云南,南至广西、海南岛,东至台湾,在我国漫长的两万多千米的陆地边防线上,几乎到处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因此,为巩固祖国的统一,保卫我国的边疆安全必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安定团结、各民族和睦共处、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四是文化遗产丰厚。中国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先后都有重大的考古发现,如广东曲江的“马坝人”、广西柳江的“柳江人”、甘肃省的“马家窑文化遗址”等为数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的战国、两汉时期的东胡、匈奴、西域、滇和汉朝以后各代的鲜卑、渤海、高昌吐蕃西夏、南诏、大理等诸多文化遗存,证明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始终贯穿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如拉萨大昭寺天井后部的横梁结构,采用了唐代中原土木建筑技术和风格;再如在新疆焉耆唐王城堡里发现的小麦高粱与胡麻等粮食作物及其石碾、铁犁、镰柄等农业生产工具,反映了唐代初期在此地屯垦活动,把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这里。秦汉以后,塞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将大批的马、骡、驴等畜产品输入中原地区,对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再如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苜蓿、葡萄、胡萝卜、红兰花、大蒜蚕豆等种子,丰富了中原地区的农作物品种。

五是名胜古迹遍布。如西藏的布达拉宫,云南的大理、滇池西双版纳,布依族地区的黄果树瀑布,黎族地区的天涯海角,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甘肃的敦煌、拉卜楞寺、麦积山崆峒山临夏的清真寺,新疆的千佛洞、香妃墓、阿斯塔纳墓群,宁夏的“西夏墓”,广西的桂林、阳朔等。其中,拉萨布达拉宫、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和“三江并流”等自然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三、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地域特色显著。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悬殊

中国境内少数民族从人口数量看,远远小于汉族,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而各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数量和比例差距极其显著,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 617.88万人,最少的是珞巴族仅有0.29万人。

表1-1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第五人口普查资料整理

(二)分布地域辽阔

虽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仅占中国总人口的8.41%,但分布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额尔古纳旗都有分布,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并且至少都有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

(三)分布极不平衡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西南,20世纪8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30.1%和29.4%。华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范围内人口大流动,各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分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各民族人口在地域分布上进一步扩展。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内,居住着56个民族的地区有11个,占31个地区的35.5%,而在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拥有56个少数民族的地区仅有北京市1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最多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1 721.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山西省仅有9.42万人,两者比相差180多倍。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区,占其总人口的94.1%,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低的是山西省仅占其总人口的0.27%。少数民族人口1 000万以上的省、自治区有云南、贵州、广西、新疆4个。但从总体分布格局看,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青海、四川、贵州、甘肃、湖南、湖北、海南等省、自治区。

(四)大杂居,小聚居

中国境内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相互交往,逐步形成了既杂居又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但又散居在各个地区。如回族主要聚居在西北的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在甘肃又聚居在临夏等地,但其又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有资料显示,全国的每个乡级行政区域都有回族居住。

(五)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但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人口密度相差较大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国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131.86人,而民族地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每平方千米527.29人,超过全国人口平均密度29.99%,而人口密度最小的西藏自治区为每平方千米45.89人,低于全国平均密度65.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口密度是西藏自治区的11.48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