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佛教哲学:重要著作全解析

中国佛教哲学:重要著作全解析

时间:2024-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书中收经序和后记120篇,集中体现了此阶段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的理解,具有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料的重要价值。记载禅宗六祖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重要典籍,被尊为禅宗的宗经,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佛教哲学:重要著作全解析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著作

中国佛教哲学著作,主要是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三大宗派的论著,同时在汉至宋明期间,其他一些佛教学者也间有佛教哲学著作问世,同样也值得介绍。

一、汉魏晋北朝时代的佛教哲学著作

(1)《理惑论》,全称为《牟子理惑论》,也简称为《牟子》。传为东汉末年牟子作,见《弘明集》卷一。全书阐发佛教原理,并广引《老子》和儒家经典,宣扬佛道儒三家一致的观点。

(2)《肇论》。后秦僧肇著,系僧肇的佛教论文集,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著作,书中《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论文,系统地阐发了佛教中观学派的宇宙观、动静观和认识论

(3)《沙门不敬王者论》、《三报论》和《明报应论》。东晋慧远作,见《弘明集》卷五。前一文宣扬神不灭论,后两文结合中国传统观念,着重阐述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

(4)《辨宗论》。南朝谢灵运作,见《广弘明集》卷二十。全文会通儒佛两家的思想,以论证和发挥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说。

(5)《神不灭论》。南朝宋郑鲜之(道之)作,见《弘明集》卷五。全文直接发挥神不灭论的思想。

(6)《明佛论》,一名《神不灭论》。南朝宋宗炳作,见《弘明集》卷二。全文以神不灭为理由,宣扬人定可以成佛的观点。

(7)《出三藏记集》,简称《皊录》。南朝梁僧皊所著佛教经录,15卷。“出”即翻译,“三藏”指经、律、论,“记集”即记载东汉至梁所译三藏的目录、序记和译者传略等。书中收经序和后记120篇,集中体现了此阶段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的理解,具有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史料的重要价值。

(8)《弘明集》。南朝梁僧皊编,14卷。选辑从东汉末到南朝梁代颂扬佛教的论著,以及少量反对佛教的论著。后来,唐道宣续编成《广弘明集》30卷,选辑自南北朝至唐代有关佛教义理和佛道之争等的著作。这两部书保存了佛教和反佛教的斗争以及儒佛道三教的关系的大量思想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哲学著作

(一)天台宗

天台宗的重要著作有所谓“天台三大部”,即此宗创始人智凯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和《摩诃止观》,其中又以后两种尤为重要。此外,《小止观》,亦称《童蒙止观》,则是比较简明的读物。智凯的后继者也续有创作,其中有的也是哲学著作。《法华经》是本宗的宗经,也在此附带略作介绍。

(1)《法华玄义》,全称《妙法莲华经玄义》,简称《玄义》。智凯讲述,弟子灌顶笔录,10卷,或作20卷。此书详释《法华经》的经题,概说此经的要旨,反映了智凯对于《法华经》的最成熟的思想,具有天台宗学说的概论和导言的性质。

(2)《摩诃止观》。智凯讲述,弟子灌顶笔录,10卷,或作20卷。系论述天台宗禅观学说的主要著作,其中阐发了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的禅法,表述了天台宗的独具特色的世界观和认识论。

(3)《金刚》。湛然作。全文为了反对华严宗的只主张有情有佛性的说法,特别强调无情之物如草木瓦砾也有佛性的主张。

(4)《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印度佛经,后秦鸠摩罗什译,8卷。此经的中心思想是:依据“般若”智慧,采用中道正观的方法,以求得一切现象的真实相。再一重要思想是,宣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添品妙法莲花经》,7卷。

(二)三论宗

此宗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创始人隋吉藏的《大乘玄论》和《三论玄义》两书。《大乘玄论》,5卷,阐述了二谛、八不和佛性等哲学理论。《三论玄义》,1卷,主要是阐发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奠基性著作《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三论的大义,以宣扬一切事物和现象性空(无自性)和非有非空的中道之理。

(三)法相唯识宗(www.xing528.com)

主要哲学著作是唐玄奘弟子窥基所著的《成唯识论述记》,也称《成唯识论疏》,略称《唯识述记》,10卷,或作20卷、60卷。此书系根据唐玄奘编译《成唯识论》的注释而成,着重阐发《成唯识论》的宇宙万有唯识所变的思想。此外,窥基所撰《大乘法苑义林章》,亦颇重要。

(四)华严宗

华严宗人的哲学著作比较丰富,其中以法藏和宗密的几部著作最为重要。对于作为此宗宗经的《华严经》,这里也略作介绍。

(1)《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或《华严一乘教分记》,简称《五教章》。唐代法藏著,4卷,或作3卷。全书除全面论到各教派的地位(即“判教”)之外,主要是阐发华严宗的“无尽缘起”说的原理和内容,具有颇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2)《华严金师子章》,简称《金师子章》。唐代法藏著,1卷。此书以金师子为比喻,着重阐述“无尽缘起”的思想,宣扬宇宙现象大调和的理论。

(3)《华严原人论》,简称《原人论》。唐代宗密著,1卷。此书对儒道佛三教进行全面的评判总结,并对世界和生命的起源、社会对立的根源提出了新见解。

(4)《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阐发宇宙中一切事物互相贯通渗透,互为因果,毫无窒碍,万物大圆融;还宣扬佛土无尽,佛法无尽,世界是毗卢舍那佛的显现的“法界缘起”论。此经还大力赞叹菩提心,宣扬唯心论。译本有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的60卷本,称《六十华严》或《旧译华严经》;唐实叉难陀译的80卷本,称《八十华严》或《新译华严经》;唐般若译的40卷本,称《四十华严》或《贞元经》。

(五)禅宗

禅宗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度著作较少。但后来也重视文字宣传,有不少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哲学著作。

(1)《坛经》。记载禅宗六祖慧能的语录和事迹,是中国僧人著作中唯一称“经”的重要典籍,被尊为禅宗的宗经,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经的主旨是宣说“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版本有四:敦煌写本,全称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慧能弟子法海集记,1卷,是《坛经》的最早版本;日本兴圣寺本,题为《六祖坛经》,晚唐僧人惠昕改编,2卷,南宋晁子健翻版,流传于日本,由兴圣寺再行刻印;曹溪原本,全称《六祖大师法宝经曹溪原本》,1卷,2万多字,字数超过敦煌写本一倍;元代僧人宗宝改编本,题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1卷,此为明代以来常见流行本。

(2)《禅源诸诠集都序》。唐代宗密撰,4卷。宗密既是华严宗五祖,又是禅宗荷泽系的禅师。他为调和禅与教的矛盾,而编《禅源诸诠集》100卷,现仅存“都(总)序”。“都序”内容是,将禅宗和禅宗以外的宗派,加以分类比附,力主禅教一致。全文以心性本觉的论点为主导,以心统一禅教各派的说法,阐发了佛教心性哲学思想。

(3)《五灯会元》。宋代普济编,20卷。所谓“五灯”是指《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共150卷。因语多重复,普济乃删繁就简,会五为一,并以灯灯相传、光明灿烂为标榜,故名。全书以语录形式,汇辑历代各派禅僧的言论,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4)《古尊宿语录》。宋代赜藏主集,48卷。广集禅宗南岳怀让以下40余家唐宋禅师即所谓“尊宿”的语录,其内容多为《景德传灯录》所未载,是研究南岳以下禅宗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三、其他著作

(1)《大乘起信论》。传为古印度马鸣著。现存汉文译本有两种,一是南朝陈真谛译,1卷;另是唐实叉难陀译,2卷。前者较为流行。自隋代始就有人怀疑此书的作者和译者(真谛),而将其列入疑惑之部。近代日本一些著名学者曾就《大乘起信论》的真伪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辩论,中国学者也对此书进行考证,然结论不一,有的坚持是马鸣作,真谛译,有的则认为是中国人的托名之作。《大乘起信论》提出“真如缘起”说,认为世界万有都是真如本体的显现,真如随缘而生起世界万有,从而与法相唯识宗的“唯识缘起”,即世界万有都是阿赖耶识种子的变现的理论相对立,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颇大。

(2)《辅教篇》。北宋契嵩撰,3卷。此书系针对唐代韩愈排佛言论而作,其特点是集中阐发佛儒一致的理论,包含了重要的佛教道德哲学内容。

(3)《佛祖统纪》。南宋志磐作,54卷。此书系着重记载天台宗传法世系的佛教史书,但其中31和32两卷的《世界名体志》却集中讲佛教的宇宙结构论,是研究佛教宇宙观的重要思想资料。

(4)《法界安立图》。明代沙门仁潮编集,3卷。此书系汇集佛典中关于世俗世界和佛国世界的结构学说而成,全书配有图解,集中地阐发了佛教的宇宙结构论,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价值。

【注释】

[1]详见《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124~154页,济南,齐鲁书社,198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