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二叶亭四迷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但由于他英年早逝,最初的这一时代巨人只能湮灭于世界文化名人的瀚海之中。但是,从他仅留的作品中,我们仍能感觉到一个天才巨人的风范,他的早逝对于日本文学是一个惨痛的损失,对于世界文学也是一个永久的缺憾,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既然二叶亭四迷是一位如此受人尊敬的巨人,为什么又骂他“该死”呢?这里有一个令人崇敬的故事。
1886年1月19日,二叶亭四迷因为厌恶庸俗的商业学校的风气,毅然退学,凭自己对文艺理论的深刻造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二叶亭四迷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浮云》的第一篇,他送给自己的好友、当时日本文坛的领袖人物坪内逍遥审读。坪内逍遥读后异常兴奋,连自己也写不出这样出色的小说,于是两人开始忙着出版发表。但是,当时的日本国内,论资排辈等许多丑恶的现象充斥于各行各业,文坛之中风气更盛。一个人如果没有靠山,没有名气,即使才华出众,也会因为年轻、没有资历而被人看不起。所以,虽然二叶亭四迷写了一部后来一致公认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山之作的《浮云》,同样不被人理睬,他们忙了几个月,大小书店、出版社就是不给出版。
后来,两人想了一个“借鸡生卵”的计策,在《浮云》的封面、扉面和封底上统统署上大名鼎鼎的坪内逍遥的大名“坪内雄藏”。而在卷首的《浮云序》中,点明本书作者是“二叶亭四迷”,然后又由坪内逍遥写了《浮云第一篇序》。这样一来,各出名的书店、出版社一见到“坪内雄藏”的大名,争夺着要出版这本书,当时财大气粗的金港堂最终抢到了第一出版权。《浮云》很快出版了,而且其中还有当时大画家大苏芳年所作的插图。虽然读者最终知道了这篇大作的作者不是文坛著名人物坪内逍遥,而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新人,但是,二叶亭四迷却被这种虚伪的风气激怒了,他在即将付印的《浮云集》中,大骂“该死”。在日语中“该死”与“二叶亭四迷”谐音,于是他在《浮云序》中所写的“该死”便成了他的笔名,我们尊敬他称她为“二叶亭四迷”。但在日语中,直呼“二叶亭四迷”就是“该死”。对此,二叶亭四迷丝毫不以为意,他看透了这个虚伪的社会,他的笔名“二叶亭四迷”便是对当时那些的所谓采菊山人、前田香雪、山田美妙等一派文雅之庸俗虚伪风气痛骂“该死”。由此可见这位青年后生的气魄。
二叶亭四迷原名长谷川辰之助。他生于日本东京尾张藩邸的一所武士住宅中,在今东京名古屋一带。有人说他生于1864年2月3日,也有人说他生于1864年2月28日,此事已不可考。其父长谷川吉数原为卑寒之士,后来凭其才华与容貌得到尾张藩主的宠爱,成为藩王德川庆胜的近身家臣,那时他才20岁,后一直留居江户(今东京)。由于父母的才华,小长谷川辰之助受到很好的教育,他对文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小长谷川辰之助同母亲搬到外祖母家里,开始读书识字。
虽然当时日本开始教育改革,重点是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知识。但由于长谷川辰之助家是士族,保持传统,依然以汉学为主。1869年,小长谷川辰之助被送入汉学私塾,开始正式学习。由于他聪明伶俐,学习又刻苦,成绩非常好。后来,由于父亲不断改任,小长谷川辰之助经常换学校,这让他从小接触了众多的知识,见识过很多的地方,长谷川辰之助长期接受汉学的熏陶,很注重个人的修养。他把“俯仰天地,问心无愧”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先生讲课时,小长谷川辰之助总是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听讲。从来不像别的学生一样,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小长谷川辰之助再累也是直直地坐着,连用两肘支在课桌上稍微休息一下也不。他从小就注重在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品德。他认为上课不好好听讲是对先生与知识的侮辱。因此,在如此的毅力信念支持下,小长谷川辰之助到哪里都学习很好。此外,读书之余,他还研究“武道”,弹琴唱歌,学习剑术。青年时代的长谷川辰之助接受了西方近代的平等、民主思想。此后,他目睹耳闻世界列强对于日本的欺凌,这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精神,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开始的时候,长谷川辰之助想当一名军人。他从1878年至1880年先后三次投考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秀,但终因眼睛近视而未被录取,于是他又打算从政,做外交工作。1881年,长谷川辰之助考入东京外国语学校俄语系。
由于有伟大的抱负,长谷川辰之助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各门功课均为满分。但长谷川辰之助不死读课本,他涉猎非常广泛,尤其对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研究最为深刻,成为学校中引人注目的高材生。本来,他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外交官,但上天偏偏要让他作文学家。
1885年5月,父亲被罢官回家,家庭生活条件急剧变化。接着,1885年9月,东京外国语学校突然宣布解散,俄语系并入东京商业学校。这让长谷川辰之助非常恼火,他愤然退学。当时,校长亲自挽留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他去意已定,无可挽回了。
长谷川辰之助想从事文学,用一只笔来挑起养家的重担。
当时,日本文坛仍然是一个被人轻视的群体。写小说更被人不齿,但是长谷川辰之助却不管这些,他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完全不认为小说是逍遣、宣传的玩艺。他认为小说是负载使命的神圣的东西,是用来表达严肃社会思想的东西。他自己研读小说时也是抱着探索社会问题的目标。因此,年轻的长谷川辰之助一开始就是以现实主义的立场宋走进文学的。
当时,坪内逍遥已成为文坛著名的领袖,被称为“新进的文学指导者”。刚刚退学的长谷川辰之助抱着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走进了坪内逍遥的家,他以批判与怀疑的言辞开始了对这位名人的拜访,坪内逍遥非常欣赏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两人亲切地交谈,激烈地争论,最终,两人成为亲密的朋友。回到家之后,长谷川辰之助很快完成了一篇文艺评论《小说总论》,提出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真谛,指明了现实主义小说的方向。这篇《小说总论》,长谷川辰之助以“冷冷亭主人杏雨”为笔名,经过坪内逍遥的帮助,在《中央学术杂志》上发表,文学界为之震动,不仅仅是由于这篇文章是批判坪内逍遥的《小说神髓》的,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一篇与著名的人物坪内逍遥对着干的文章竟是经坪内逍遥自己的手发表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所显示出的文学造诣竟比领袖人物坪内逍遥还高,而且出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后生之手,确实令人惊讶。
在坪内逍遥的鼓励与帮助下,长谷川辰之助开始踏进了文学殿堂。他翻译了俄国各著名文学家的小说与文艺理论著作,并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浮云》。经过艰苦的努力,《浮云》于1887年6月出版。从此,日本文坛上出现了一位新人“二叶亭四迷”(“该死”)。文质儒雅的长谷川辰之助这么叫骂着开始了文学之路。
《浮云》主人公是叫做内海文三的一个破落士族子弟,父亲早逝,母亲节衣缩食供内海文三进城求学,寄住在婶婶家里。由于刻苦的学习,内海文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成为某机关的科员,阿政一家见内海文三年轻、漂亮,为人诚实、正直,便想招他为女婿。小姐阿势也对他情意有加,正当一切都应圆满结束时,由于内海文三不屑于逢迎拍马,触怒了上司,被开除公职。本来就是贪图内海文三职位的阿势与其母亲一下子就对他变为冷言冷语。这时,内海文三的同事本田升乘机向阿势大献殷勤,使内海文三更受冷落,阿势一下子就把秋波转送到本田升身上,而且伙同本田升一起凌辱内海文三。于是内海文三只能在苦闷、怅惘以及无奈的愤恨中消磨时日,成了一个社会的“多余人”。
二叶亭四迷着力塑造了这种在明治专制政权下被压制、打击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他们不满现实,宁折不弯,但又没有力量,找不到反抗的方向,结果郁闷彷徨,无事一生。内海文三就是这一类人的典型代表。
1888年与1889年,《浮云》第二篇、第三篇陆续出版,仍然是借坪内逍遥的旗号,直到第三篇在《都之花》小说半月刊上连载时,才单独署了“二叶亭四迷著”。小说到此就没有写下去,读者一般都以为小说结束了。但后来在二叶亭四迷的杂记《炻叶集》中,人们发现原来小说并没有结束,二叶亭四迷在第19回之后又设计了三四回以结束全书,并拟了主要情节:
第20回阿政的丈夫归来,阿政欺骗他。
第21回阿势的父亲劝说内海文三并与他商谈,内海文三尾随阿势,发现阿势走进本田升的住所。本田升与阿势的“幽会”使内海文三十分绝望,他回到家,婶母阿政又催要食宿费,大吵大闹。
第22回母亲死讯传来。(www.xing528.com)
第23回内海文三成了醉汉与疯子,此处插入阿势被遗弃的内容,阿势之死。
但是,这最后几篇最终没有完成。因为,二叶亭四迷又升起了当政治家的伟大抱负。1889年,二叶亭四迷为生计所迫,又看不惯当时日本文坛无能为力的风气,最终决定退出文坛。因为他批判现实、追求真理的抱负在当时享乐主义盛行的文坛根本没有地位,他还受到那些所谓大家的压制、打击,无奈之际,他转而跨入政界。
1889年8月19日,在《浮云》等3篇的最后一部分付印之后,二叶亭四迷在外国语学校老师古川常一郎的帮助下,走进了内阁官报局的大门。开始了他长达8年之久的“官报局时代”。
日本的官报局是当时日本各政府部门中最为清廉的一个。二叶亭四迷选择这个部门,既发挥了他外语的特长,同时也是他得以修身养性,不与污浊的官僚之气相往来的地方。二叶亭四迷开始先担任英文译员。后来又兼任俄文译员,每天的工作是从世界各重要报纸中摘录文章,翻译过来载入每期官报的专栏中。他还负责编辑属于新书评论一类的杂志《出版月译》,并在上面撰文。这里的工作很适合二叶亭四迷。每天大家品诗、评画、讲政治、说道德,大到世界格局,小到风流韵事,无所不谈。二叶亭四迷在这里也自得其乐。
但是这种生活只持续了8年。1897年,天皇政府任命了新的局长,将官报局完全纳入天皇专制体系。这种世外桃源似的生活便结束了。1897年12月27日,二叶亭四迷忍受不了这种官僚风气,又辞职不干了。其后几年间,二叶亭四迷漂泊不定,陆续任过陆军大学特约教授、海军省编修书记、海军大学特约教授等职,直到1902年5月2日,新婚的二叶亭四迷才受聘为德永茂太郎商会顾问,动身来到中国哈尔滨。但是当时,日俄正在争夺中国东北,商业活动无法进行,于是他不久辞职,并受聘为京师警务学堂提调。过了一年多,他辞职归国。他辗转不定,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施展抱负的地方。在心无所依的时候,二叶亭四迷翻译了几位大作家的著名作品。如屠格涅夫的《幽会》、《奇遇》、《罗亭》;果戈理的《肖像》、《旧式地主》、《狂人日记》;安德烈夫的《红笑》;冈奈洛夫的《断崖》;托尔斯泰的《伐林》;高尔基的著作《犹太人尘世》、《郁闷》、《灰色人》、《二狂人》、《乞食》等等许多作品。二叶亭四迷以忠于原作的现实主义态度,为日本文学引了一股清流,二叶亭四迷的翻译工作,在日本文学史上同他的小说创作一样,具有开创性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二叶亭四迷精通汉语、俄语,通晓法语、英语。他还学习研究了波兰犹太人柴门霍夫所创的世界语。1906年,二叶亭四迷公开出版了自己编的《世界语》、《世界语读本》两种入门书,一经出版,被抢购一空,紧接着连续出版了6次,二叶亭四迷不仅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与卓越的文学翻译家,而且是日本世界语的先驱。
20世纪初,日本文坛出现了繁盛局面。这时,二叶亭四迷担任大阪朝日新闻社东京驻在员,但由于日本政府对新闻工作强加干涉,二叶亭四迷不能把战争的真相传达给人民群众,他非常气愤,不久辞职。这时,二叶亭四迷的朋友东京朝日新闻中心主笔池边三山吉太郎非常敬佩二叶亭四迷的才能,挽留他为东京朝日新闻撰写小说或翻译文学作品,二叶亭四迷盛情难却,又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这一次被迫性的工作竟成为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页。
1906年10月10日,二叶亭四迷发表了长篇小说《面影》。主人公小野哲也,是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大学。但由于家境不好,无力缴纳学费。后来小野一家为了有一个大学生的女婿增加荣耀,于是收小野哲也作入赘女婿,由小野家出钱供他上学。但小野哲也毕业后在一所私立大学当讲师,收入微薄,丝毫不能满足岳母与妻子挥霍的生活。于是岳母、妻子开始瞧不起他,责骂他,侮辱他……小野哲也的情绪日益低落,本来就没有爱情的婚姻出现裂痕,而且日益增大。在这个没有感情、没有温暖的家里,只有小野哲也妻子的异母妹妹小夜子同情他、安慰他,两人同病相连,最终小野哲也与贤淑的小夜子产生爱情。但是,小野哲也始终没有勇气提出与妻子离婚,然后娶小夜子为妻。经受这种长久的矛盾折磨后,小野哲也终于不能再忍受,于是离开日本,独自去了中国教书,最终在平凡的人群中消逝。二叶亭四迷在这里为旧作《浮云》中那没有完成的结局作了交待,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不反抗、奋斗,再有才华也只能是沉寂一生,屈辱一世。
事隔仅一年多,紧接着《面影》之后,二叶亭四迷又创作出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平凡》。小说于1907年10月30日发表,小说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我”自述为主要手法,揭露了这个罪恶的世界没有一块净土,充满了对人世的厌恶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无力的反抗。在二叶亭四迷复回文坛的这两年中,他取得了丰盛的成果,除了这两部长篇小说之外,还发表了其他作品30余篇。仅仅这两年的时间,二叶亭四迷就已成为文坛大将,日本人民还期待着更为惊人的巨作,他们对二叶亭四迷充满了期望。
但是,二叶亭四迷又让人们失望了。
1908年朝日新闻社任命二叶亭四迷为驻彼得堡特派员。在他离开日本将去彼得堡的日子里,他在《文章世界》上发表了长篇散文《我来生的忏悔》,回顾自己前半生的事迹。
1908年6月6日黄昏时分,日本文艺界“长谷川二叶亭氏送别会”在上野市精养轩召开。有40多位名人出席,大家合影留念。二叶亭四迷致答谢辞。他说:
“日俄两国人民——不,全世界任何国家的人民,都决不是嗜杀好战的,所以,避免未来战争的惟一办法,就是要创造出一种即使政府想战而人民也不肯战的局面来,除此别无他法。为此必须沟通人民之间的意志。如果说要通过什么好的途径实现这一点,那么应该说文学就是一个最好的途径。”
虽然二叶亭四迷又离开了文坛,但是他依然对现实主义文学充满了信心,他已看透了政府的反人民性,对此已不再抱任何幻想。只有人民,只有苦难的劳动人民才能让这位伟大的作家对未来充满希望。
1908年6月12日,二叶亭四迷离开东京,踏上了彼得堡之旅。
到达彼得堡之后,二叶亭四迷就被疾病困扰。但他在重病缠身之际,依然坚持写作。写了《入俄记》、《俄都杂记》等文章。
1909年,他的病越来越重,不得不考虑回国事宜。于是,他开始四处求购新出版的各种书籍,以备将来使用,但是他再也没能使用。
1909年4月5日,被重病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二叶亭四迷踏上回归之路,他的病因旅途的劳累更加恶化。每天,他的体温基本都在39℃以上,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
1909年5月10日午后5时15分,二叶亭四迷在“贺茂丸”邮船上长眠。是时,“贺茂丸”正在孟加拉湾南部的印度洋上乘风破浪,飞奔故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