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矛盾管理学:李占祥自选集

矛盾管理学:李占祥自选集

时间:2024-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学新论——矛盾管理学一、矛盾管理学是管理学的新理论国内外许多管理学教科书,主要是讲职能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可称之为职能管理学。我们倡导矛盾管理学,并不是否定职能管理理论,主要是由于它同职能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有所不同。矛盾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生命。矛盾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政策、规则和行为等都应当以持续成长和长寿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

矛盾管理学:李占祥自选集

管理学新论——矛盾管理学

一、矛盾管理学是管理学的新理论

国内外许多管理学教科书,主要是讲职能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等,可称之为职能管理学。有人会问:你们为什么要倡导矛盾管理学?你们讲的矛盾管理学同职能管理学有何区别?

在管理学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职能管理理论的人是亨利·法约尔,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职能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活动。他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六组:(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他认为管理活动同其他五项(专业)活动不同,管理活动的职能范围主要是预测和探索企业未来、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组织、发挥组织和员工的作用、协调和控制各方面的活动,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和谐配合和顺利进行等。同时,他还认为其他五项活动都要通过管理职能来进行,管理职能主要是领导行为,由领导保证其进行,以谋求从企业所有资源中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引导企业达到目标。所以,职能管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使企业以采购、生产、销售为核心的全部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使企业的产出尽量大于投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自从亨利·法约尔提出职能管理理论到现在,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职能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但是,它的基本论点和思路是一致的,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

我们倡导矛盾管理学,并不是否定职能管理理论,主要是由于它同职能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有所不同。矛盾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生命。它的这一研究命题,是假设企业生命具有存续性、可持续成长(长寿)性。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机构的历史,从工场手工业居统治地位开始,已有400多年,企业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支撑世界和各国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主要因素。在今后的历史中,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更将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企业寿命过短和持续成长的困难,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五百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有三分之一已经销声匿迹。依据壳牌石油公司的估计,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不及40年,约为人类寿命的一半!”[1]“在许多国家,40%的新建公司存活不到10年便中途夭折。……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的寿命只有12.5年。”[2]我国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许多也是兴盛一时,好景不长。总之,许多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平均寿命很低,死亡率很高。企业倒闭,不仅会造成资产损失,还会使员工生活、社区状况及经济环境都受到影响。造成企业倒闭的具体原因,各企业可能各异,但是在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指挥信号上,往往都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认为赚钱就是一切。

在企业演进历史中,虽然很多企业是短命的,但却也有一些百年以上的长寿公司;甚至还有存活二三百年的企业。据调查,从100家名牌企业看,其中36%的企业历史在100年以上,25%的企业历史在80~100年之内,24%的企业历史在50~80年之间,历史在50年以下的只占15%。事实说明,名牌企业,即活力(竞争力)强的企业,如果能够保持活力和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竞争力,就可以延长寿命,就是说,企业长寿是可能的。同时,从理论上讲,企业是人造物,具有人造系统的特性,因而它是可以改造的。人们可以根据目的设定企业的经营方向、结构、形体和运作方式。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企业之所以走向衰亡,失去生存能力,不是因为它不可改造,而恰恰是因为没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适时地改造它。就是说,企业的寿命取决于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只要企业能够依据环境变化适时地进行变革,就可以持续成长和长寿。

综上所述,我们所倡导的矛盾管理学是把企业视为生命体,认为可持续成长和长寿是其追求的根本目标。它同那种把企业只作为赚钱的机器,认为获取利润最大化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的看法,只是两种不同的假设和观点。矛盾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政策、规则和行为等都应当以持续成长和长寿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企业为投资者赚钱,为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为社会提供就业等,都是必要的,但是这些目标都应该服从、服务于企业可持续成长和长寿这一根本目标。同时,实践还告诉我们,企业的可持续成长和长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和总结企业成长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之系统化,上升为理论,创造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科学,用以指导实际工作,降低企业死亡率,提高企业平均寿命,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这就是我们倡导矛盾学的由来和目的。

二、矛盾管理学和研究主题——企业可持续成长

什么是企业可持续成长?

1.企业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它的可持续成长既有经济性的要求,即不断获取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利润;又有社会性的要求,即履行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获取经济成就,推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改善是社会对企业的首要要求。同时,企业经营活动,还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还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以及承担依法纳税的责任,维护消费权益的责任,维护员工权益的责任等。企业成长应当使以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要求,在企业经营中均衡存在、协调发展,绝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

2.企业是质与量相统一的经济实体,它的可持续成长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变革与创新。量的扩大,主要表现为销售额的增加,资产的增值,盈利的提高等等;质的变革与创新,既包括硬件创新,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原材料、能源、市场等的创新,也包括软件创新,如观念、组织、制度、方法等的创新,以及企业信誉提高、形象改善、名气扩大,员工素质提高和积极性的发挥等。企业成长的量的扩大和质的变革与创新,始终是交互作用、互为条件的。量的扩大会带动质的变革与创新,质的变革与创新又为量的扩大提供可能性。总之,企业成长,首先必须以量的扩大作保证。但是,量的扩大又必须以质的变革与创新作保障,质的变革与创新决定着量的扩展的边界,决定着企业成长的后劲。因此,企业可持续成长,必须把质的变革与创新同量的扩大紧紧结合起来。

3.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命有机体,它的可持续成长,要有持续性的生命力(成长力)。如何保持企业生命力的持续性?

(1)要追求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营和成长后劲的合理利润。例如,折旧费贷款利息都是对历史投入的回收,大修理费和流动资金补充都是企业运营滚动发展的支持,研究开发费是为明天发展的再投入,这些都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企业制定利润目标时,必须首先对以上这些方面给予保障。

(2)要按照一切生命有机体生存和成长的新陈代谢规律,走今天的事业中孕育明天事业的道路。因此,需要建设支持企业持续成长的各种内部因素的阶梯结构。例如,要具有市场开拓功能的新产品阶梯,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不断地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支持企业竞争力的智力劳动,支持企业持续成长;要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后续经营者阶梯,支持企业不断前进。

(3)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企业生命力(成长力)的衰退症。企业同产品和技术一样,都有生命周期。企业的生命周期有孕育期、生存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和蜕变期。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后,有两种前途,一是消亡,一是蜕变(重生)。要防止前者,实施后者,使企业持续成长,就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企业生命力的衰退症。企业衰退症的主要表现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和销售收入收益率连续低于企业所属行业的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平均销售收入收益率,总资本收益率连续低于银行存款年利率;利润增长率连续低于销售收入增长率或连续负增长,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生命力(成长力)衰退的重要征兆。为此,企业要实施持续成长,防止走向消亡,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改造,改变企业制度形态(业主制、合伙制、国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或组织形态(兼并、联合、分立、组织虚拟联合体等),或产品和事业的经营方向,或进行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更新改造,等等,使企业变形变质,重获新生而存续下去。

总之,企业可持续成长是现代管理的主题,是企业的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管理要为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而管理,为企业长寿而管理。

三、矛盾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哲学的角度看,企业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都是动态的。它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总是适应生产技术条件的不同、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变化,总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外界环境的改革而变革。总之,在实践中,企业的全部活动都是动态的,总是充满着矛盾,是个矛盾运动过程。它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企业经营管理者就是在对企业内外无时无刻不存在的矛盾的管理过程中履行自己的使命的。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和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是以企业生命具有存续性、可持续成长为研究主题的矛盾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基础。矛盾管理就是应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和矛盾动力学的原理,来观察和分析企业的矛盾运动,并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矛盾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按照企业生命要素功能素质及其合理结构的原理,研究企业生命要素特征及其构成体系。

企业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的生命有机体,它同人体一样是由许多生命要素组成的,人体的生命要素有呼吸、血液、消化等系统的器官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要素,必须具备抵御风险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素质,才能生存和繁殖。人体的各种器官(生命要素)的功能素质都影响着人的生命力,但是其中有的功能素质不好,会致人于死地,如心脏(停止跳动);有的不好,会减弱人的生命力,如盲哑等。企业也一样,也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组织的有机体,是由许多具有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生命要素组成的。

第一,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它需要在市场上购入所需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这些生产要素中,20世纪最值钱的是生产设备,21世纪最值钱的就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力。企业进行生产,就是使这些生产要素相结合,加工成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再到市场上交换取得利润。这种投入——生产——交换,并用获取的利润再购买所需的生产要素进入投入的活动过程,就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决定企业这一经济活动的首要的生命要素,就是提供给用户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成本),要使用户全方位满意,包括产品质量(以用户满意为标准)、服务(走在用户前面)、价格(提供用户乐意接受的产品价格,成本要低)、交货期(按期交货)、环境(环境整洁,增强用户信任度)创新(适应用户需求发展,不断创新,与用户造成可持续成长的命运共同体)。企业经济活动的这些有形(物化)的生命要素,就是企业生命力的生存要素。

第二,在企业这些有形(物化)的生命要素的背后,对其功能素质(用户全方位满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形的生命要素。这些无形的生命要素,主要就是技术和管理。企业的这种以用户全方位满意的有形(物化)生命要素为目标的技术和管理(包括技术改造、技术储备、掌握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等等),以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系统,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不断拓展企业有形(物化)生命要素功能素质的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源泉,是企业生命力的成长要素。

第三,在上述企业的无形生命要素的背后,对其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什么呢?员工是企业生命力的载体,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都是通过企业内外人们的共同合作和创新来完成的。因而员工,尤其是拥有现代知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人的智慧和创新的发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生命力的活力要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

第四,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能否充分发挥及其发挥的效果,又主要取决于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学习活动等生命要素。事实说明,凡是长盛不衰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的优秀文化,它的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创业者不但倡导并创立了企业的优秀文化,而且还能把它变成企业的灵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同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还需有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员工收入同本人肩负的责任、劳绩以及企业业绩挂钩。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既要使员工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宣传和表彰突出贡献者,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另外,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发挥的效果,还同员工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因而必须不断培训学习、更新知识,使学习成为工作的组成部分。只有员工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增长速度快于企业成长速度,企业才有持续成长的潜力,特别是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增长速度,对企业持续成长更是具有关键性作用。

2.按照系统论原理,研究企业成长中具有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各种支持系统及其同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关系。

实践证明,企业实施可持续成长,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是由一个系统的有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支持系统构成。企业能否可持续成长及其成长水平,是由下列一些支持系统决定的。

(1)生存支持系统。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它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为自己需要,而是为顾客的需要。企业离开顾客就不能生存。因而,企业生存支持系统是由质量上、服务上和价格上都适应顾客需要的商品决定的。如果企业不能保证顾客的这种需要,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直至消亡。生存支持系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础条件。

(2)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坚持创新精神,通过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技术开发,包括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它的主要标志有:产品或劳务质量高,资源利用能力高,研究开发能力高,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高,员工激活的能力高,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高,等等。它可以用资本收益性指标、资本流动性指标、生产性指标等来衡量,如资本利润率、资本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等。发展支持系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条件。

(3)环境支持系统。一个企业有了上述两个支持系统,是否就能持续成长呢?不一定,因为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还要受环境支持系统的约束。一个企业以上述两个支持系统为条件,在不断满足顾客要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葬送自己的因素。因此,对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这种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许可的上限依法做出规定,企业必须奠定这种法制规定,这就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环境支持系统”。企业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必须在环境支持系统的允许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超出环境支持系统的法制规定,其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就会崩溃,企业不但达不到持续成长的目标,就连自身生存也无保证。由此可见,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持系统结构体系中,环境支持系统是企业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的限制因素,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限制条件。

(4)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国家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安定、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等等。

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它的成长必然会受经济体制制约。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旧经济体制留下的问题,也有现行体制和企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例如,企业冗员包袱、企业办社会负担、社会保障负担、技术装备陈旧、债务重等。不把旧体制留给企业的这些沉重包袱卸掉,经济体制理不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就不可能健康持续成长。

另外,企业还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如果社会环境出了问题,如企业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国家重大决策失误(例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企业可持续成长也会陷入无法实施的境地。

从上述可见,社会支持系统又是前三个支持系统总和能力的限制因素。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保证条件。

(5)智力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这些能力决定着企业可持续成长后劲的强度。当今,过去那种依靠劳动力、资本和生产资料等重要要素优化组合,以最少成本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求得最大利润、获取企业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已转变为影响企业发展远景的认知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应变能力(战略能力)两大要素,成为企业获取持久成功的关键。只有企业具有这些能力,才能使企业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知识和智力去主动改善、引导和再造企业,使其不断走向新阶段,实施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成长。因而,智力支持系统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又是前四个支持系统总和能力的最终限制因素。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持续条件。

总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绝不是上述任何一个支持系统单独作用所决定的,它是整个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失误和破坏,都会最终地毁坏可持续成长的总能力。就是说,企业可持续成长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个单独支持系统的贡献,但每一个单独支持系统的失误和破坏,又会最终地毁坏可持续成长的总能力。

3.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原理,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特征及其陷阱与防范。(www.xing528.com)

企业同生物一样,也有生命和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有孕育期、生存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

孕育期,即创建期,这一时期主要是选择建厂地点、产品方向、工艺技术装备、组织管理模式等;进行员工培训、产品设计、筹措流动资金、准备原材料等等;投入资金进行建设。

生存期,是指登记注册、开始营运后的创业时期,这一时期,产品方向不稳定,尚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为了求企业生存,主要是在基础工作、开拓产品市场、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等等方面下工夫。

发展期,这一时期是指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形成了得到用户承认的主导产品,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销售量大增。同时,随着企业由单厂逐渐向多厂发展,规模扩大,管理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

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指企业进入成长速度减慢,甚至出现停止成长的时候,产品逐步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管理组织结构向事业部、矩阵制发展。同时,随着子公司、关联公司的数量增加,企业逐步向以母子公司体制为核心的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衰退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企业走向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产品老化、生产萎缩,甚至出现负增长,资金周转困难,负债增多,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发生严重亏损等。企业进入衰退期以后,有两种前途,一是由于机体老化而衰亡;一是通过蜕变,使企业发生革命性的脱胎换骨的变化,获得重生。

在上述企业生命周期中,一个企业要实施可持续成长,必须避开各个时期的危及企业生命的各种误区或陷阱。

例如,企业在创业时期,个人权威式领导和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随着企业的成长壮大,生产规模和市场逐步扩张,管理正规化、制度化的要求日益突出时,创业者仍然习惯于按以往的经验来处理问题,未能按经营管理者素质需要相应提高的要求而转变领导行为,或是未能任用具有相应才能的经营管理者,就会使企业掉入“领导”陷阱而夭折。

又如,在发展期,企业的决策者未能认真分析企业的内外部形势、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主业上“求强做大”,甚至放弃主阵地,盲目地“做多”(多元化经营),进入多个行业领域,甚至是自己毫不熟悉的非关联领域,使自己走入误区,陷入困境而夭折。

再如,在成熟期,由于创新精神减退,思想趋于保守,应变能力下降,以及组织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泛滥,使企业逐步患上“迟钝病”、“失调病”、“失控病”,就会使企业过早进入衰退期,当其成为一种顽症时,就会使企业掉入“大企业病”陷阱而衰亡。

总之,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误区或陷阱,企业能否小心谨慎地通过前进道路上的“布雷区”顺利进行变革,跳过陷阱,决定着企业是否能保持可持续成长。这实际上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巨大挑战,也是对你是否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的考验。

4.按照对立统一规律,研究正确处理企业成长中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企业运营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所谓事物的基本矛盾,一般是指决定事物矛盾运动的本质和生命的自始至终存在的矛盾。决定企业矛盾运动本质和生命的自始至终存在的矛盾,即企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有下列两个:

一是从企业同外部关系看,就是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二是从企业内部关系看,就是企业所有者利益需求和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企业是为了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场所,因而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满足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满足企业所有者利益和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但是,企业在适应和满足这两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其能力总是有限的。而企业能否尽量适应和满足这两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又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正确处理企业的基本矛盾,就是要努力发展企业生产力。发展企业生产力是企业的根本任务。或者说:发展企业生产力,既是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所有者利益需求和员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只有不断努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持续成长。企业生产力的主要表现是什么?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劳务)的质量、数量和服务以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否有利于发展企业生产力,是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所谓企业的主要矛盾,是指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存在的突出矛盾。也就是说,企业在可持续成长全过程中,基本矛盾没有变化,但是受基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突出矛盾会有不同的表现。因而,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不仅要研究和正确处理企业的基本矛盾,还要研究和正确处理企业的主要矛盾。

同时,还要研究和解决好企业运营中所遇到的各种重大关系,特别是带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以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企业整体效能优化和可持续成长。这些重大关系,从理论上概括起来,主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问题。生产力方面,即生产力合理组织方面的重大关系,例如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关系,企业内部工作和外部环境的关系,企业系统的诸要素、诸环节、诸子系统的关系,研究开发和市场经营销的关系,企业素质求强和规模做大的关系,企业间竞争和合作(联盟)的关系,企业成长的促动力和制约力的关系,等等。生产关系方面,例如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关系,创造价值和剩余索取的关系,等等。上层建筑方面,例如,法制和思想工作的关系,员工个人意志和企业统一意志的关系,等等。

5.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原理,研究创新、企业家、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知识要素等,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和作用。

事实证明,凡是可持续成长的长盛不衰的长寿公司,都十分注重符合客观规律的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它既有主动适应环境发展变化,站在变革潮头,勇创一流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有实现战略目标的谋划和措施。其中创新、企业家、企业伦理、企业形象、知识要素,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更具有战略支撑地位和作用。

(1)创新。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源泉。所谓企业创新,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为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生存方式、经营观念、制度安排、经济行为以及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组合的过程或行为。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等。当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的大趋势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瞬息万变,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战略性的挑战,要么创新,要么消亡。世界上众多经营成功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成为具有长久性生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无一不是以不断创新来实现的。长盛不衰的长寿公司的发展历史,都是一部创新史。

(2)企业家。企业家是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关键。俗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说军事指挥员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也一样。每一企业都有经营管理者,他对一个企业的兴衰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只有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对环境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推动企业不断在新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成长者,才称得上企业家。或者说,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可持续成长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经营管理者是由资本所有者选择任命的,而企业家则是经营管理者创造了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业绩而被社会承认的一种荣誉称号,它是具有强烈事业心和使命感的经营管理者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毕生职业者的终生追求。

为了使我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选择、管理、考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健全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企业家必须具有为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观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具备按照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客观规律管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军事家的谋略、政治家的领导智慧、发明家的创新才能;具有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的高度修养。

(3)企业伦理。企业伦理主要是指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调整企业内外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原则。它包括企业经营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同其相关者(顾客、供应商、员工、协作者、竞争者、社区等等)之间以及企业对社会、国家的义务。企业伦理具有相对性,它受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同时,它又是依据社会的经济关系以及它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而发生、发展的。

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本质,决定着既不存在不考虑企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利润的管理,也不存在不考虑企业伦理的利润。经济性和社会性是相辅相成的矛盾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相斥性。企业伦理就是要整合企业的经济性和社会性之间的矛盾,协调它们之间的相斥关系,使它们在企业经营中均衡并存,这是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问题。事实证明,企业存续时间的长短同支配这种时间长短的企业伦理道德高低成正比。进行企业伦理建设,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伦理规章(或叫伦理准则、道德准则、行动宪章等),它表明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和要求员工遵守的伦理规则。优秀的企业伦理必须同优秀的企业文化相配合,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持伦理行为。同时,还要保证管理决策的道德性;要建立支持企业伦理的企业制度:要建立伦理监督机构,把经营检查和伦理检查结合起来,把伦理纳入业绩评价范围,并且同激励制度相结合;还要进行道德培训,增强员工的道德意识,提高员工对经营中道德问题的认识。总之,长盛不衰的受到人们广泛赞誉的优秀公司,都是注重企业伦理建设的公司。

(4)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相关者(顾客、股东、公司员工、希望就业者、地区居民、金融机构、原材料供应者、新闻记者、政府、公共团体等等)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它既是一种抽象物,又是一种综合反映。企业形象有人们直接感触到的表层形象,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商标、标语口号、企业建筑风格以及广告宣传、销售活动、产品、包装容器、办公用品、运输工具、服装鞋帽、信封信笺、名片、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还有不能直观得到的深层形象,如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员工素质、职业道德、企业信誉、管理水平、企业同外部的关系、企业文化、价值取向等等,深层形象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塑造企业形象,应当把企业的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和谐统一起来,尤其要在优质产品、优质服务、良好的企业信誉、独到的经营方式、强大的企业内聚力、与外部环境的融洽协调关系,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风和表率等等方面优化企业形象。同时,还应当通过适当的媒介,宣传自己,传播自己,把企业真实性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传递给社会公众,以及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要反对虚假失实的信息,反对不顾公众利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见利忘义的行为。这样,才能使良好的企业形象矗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

企业形象是企业经营的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竞争的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是企业高层次的竞争。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成长和长寿之道。

(5)知识要素。知识是企业生产要素之一。20世纪之前,土地是生产的核心要素,20世纪初生产的核心要素由土地转变为资本。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又由知识逐渐代替资本成为生产的核心要素。

知识生产要素的主要特点是:(1)实物生产要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知识生产要素是无形的,它一般是以人类特有的智慧赋予产品以新的价值;(2)实物生产要素是有限的、可以耗尽的。而知识生产要素是具有弹性的资源,知识的共享性、创造性决定了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由于人类能够不断地研究自然资源,发现它的新用途、节约或循环使用它等等。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决定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主要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知识与能力。21世纪,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企业的生存、繁荣和发展,归根到底将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吸引高质量的知识工作人才,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并使之转变为本企业的效益能力,是21世纪对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是企业实施可持续成长战略的关键。

总之,在21世纪,新知识、高科技等智力资本将成为比实物资本更重要的资本,企业经营将迈向一个崭新的以追求智力价值为目标的智力经营时代,就是通过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不断获取新的智力价值。智力资源将取代实物资源而成为最大财富,企业将从追求实物资本的最大效益转向追求智力资本的最大效益。新知识、高科技将成为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的有力武器,企业成长战略将从“以资为本”转向“以知为本”,发挥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核心就是吸引高质量的知识工作人才,开发人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潜能。企业管理将从以显形知识(有形资产)为重点,转向以隐形知识,即开发存储于人们头脑中的经验、诀窍、灵感等的知识创造力为重心,也就是以知识管理为重心。

综上所述,以企业可持续成长和长寿为研究主题的矛盾管理学,是现代管理学的一种新的理论和学派。矛盾管理学在现代管理学研究中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职能管理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它将把管理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原载《第四届两岸中华文化与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注释】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18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美]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3页,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