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李占祥自选集

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李占祥自选集

时间:2024-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企业是客观的存在,有企业就需要管理,就有一个如何把企业管好的问题,就有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所谓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是一种企业自身有效管理的探索,是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按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使企业管理及其要素得到有效组合,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转,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加强,企业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企业管理要为实现企业上述功能作出支持。企业管理是由元素组成的。

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李占祥自选集

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探索

企业是客观的存在,有企业就需要管理,就有一个如何把企业管好的问题,就有一个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就是指国营工业企业,即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发挥企业管理功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各管理要素如何有效组合的问题。

所谓企业管理理论模式,是一种企业自身有效管理的探索,是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何按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使企业管理及其要素得到有效组合,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转,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加强,企业管理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为了充分阐述我们的观点,有必要就这个概念中所涉及的企业管理目标、企业管理功能、企业管理系统的要素、企业管理机制以及调节企业内部矛盾运动问题,分别地展开作些说明。

一、企业管理目标

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有两个,要调节好两对矛盾,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关系,后一个关系主要是组织与人的关系。调节好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企业内在机制得以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运转;调节好企业内部要素的关系,使企业要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人的要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而服务的。

企业管理的目标不是抽象的。管理服务于企业,是为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作出努力。社会主义企业存在的价值有两个,一是为社会需要提供产品,一是为国家建设提供盈利。但是,必须指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企业,实现上述两个“提供”是以企业能否真正实现其“两个者”的身份为前提的,以能否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条件为保证的。只有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后,真正具备了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自身生存了、发展了,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上述的两个“提供”,企业也才有它存在的真正价值。

归结上面所说,企业管理目标是为国家提供产品财富及积累,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或者说是实现两个“满足”,即为国家提供贡献的满足,为企业自身提供获利求生存、图发展的满足。

二、企业管理功能

讲企业管理功能,首先要讲企业功能。

企业功能主要是从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个性质导出的,即产品生产功能,产品经营销售功能、谋求效益功能。企业管理要为实现企业上述功能作出支持。所谓企业管理功能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功能所应具备的功能。

细析企业三个功能,它们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生产功能是前提,没有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也就没有销售;经营销售是保证,经营销售有问题,产品再俏也进入不了市场;谋求效益是核心,生产、销售都是以效益大小作为中心问题予以考虑的。效益是企业的追求,也是企业管理工作好坏度量的一个标尺。企业功能这三个内容的实现,反映到管理中来,就是要把传统的生产型管理转化为生产经营型管理。

企业三个功能,在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在竞争的环境中,必须内含这样一种素质,即适应环境变化的素质。产品生产能应环境变化而生产,产品经营销售能应市场变异而变异。效益谋求能应形势变化而调整。上述功能素质,有待通过管理去培育、去生长。

基于上述认识,企业管理应具备的功能可以提炼为以下四点:

1.产品拓新功能。生产的本位是产品,销售的本位也是产品,效益存在的载体也是产品。假如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能拓新出新颖、质量好、适销对路、价格低廉的产品来,企业就能生存、发展。

2.生产拓变功能。就是企业在组织生产,考虑工艺条件时,要考虑环境变化问题,使之能灵活地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组织生产。

3.市场拓宽功能。市场是商品角逐的场所。产品生产出来了,必须投放到市场上经受顾客鉴定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管理要为能够承受这种竞争作出努力。通过管理,有效地疏通销售渠道,开拓销售疆域,使产品畅销无阻。

4.效益拓高功能。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效益前提下,本着近期效益、长远效益统一的原则,把上述产品拓新、生产拓变、市场拓宽三种功能,统统纳入效益拓高这个轨道上来。务求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出大于投入,产出与投入的比值越高越好。

三、企业管理要素

事物是可以分解的,管理也是可以分解的,分解成无数个元素。构成企业管理模式最主要的元素,即要素是哪些呢?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管理从不同角度可以区分出不同要素来。从管理对象划分要素,有人、财、物;从管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有产、供、销环节的要素;有人还从党、政、工来说明管理关系的,这是从企业领导方面来考虑要素的。

元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成关系而存在的。单独一个元素若不与其他元素结合,就无存在价值可言。说得更严格一点,管理中就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元素。管理实际就是元素结合的管理,就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事与事、物与物结合成“链”的问题。(www.xing528.com)

企业元素的复杂性,元素分解的无限性,决定着管理元素的结合是错综复杂的,元素中就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如生产中有经营问题,经营中有生产问题。管理就是要研究元素与元素再结合中如何结合得更好些的问题。

企业管理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素质高,一船地说,是指决定着结合链的素质高,但也不尽然,因为在元素交织中会产生摩擦系数。假如结合得当,可化摩擦为滑润,否则,就会产生力的抵消。所以重要的是要结合得合体、合适、合理。要素能量互补原则被认为是考虑合理结合的一个重要思路,它就可起到互补优缺点,优化“结合链”的效果。

企业管理元素分割与结合,概括了管理的全部思想内容,也是我们研究企业管理理论模式的主题。

那么,对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的要素是哪些昵?大致有六个方面,即企业精神的因素、人的因素、战略决策的因素、技术的因素、专业管理的因素、信息的因素。

四、管理机制及模式构架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要素,按照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运动中彼此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形成一定功能的原理及过程的总和。

据此,前述的管理六个要素在为实现管理的两个“满足”从而形成管理功能的过程中,其内在机制是这样的:

满足的焦点是产品及服务。企业是通过产品作为社会财富为国家做贡献,为企业自身创造生存发展条件的。按照现代的产品观,应把服务因素集合到产品因素中去,把产品的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搞好,使产品得到顾客欢心,使企业得到社会信任。

满足的本源是人。人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人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是人生产产品,是人经营产品,是人创造效益,是人与环境发生交往,是人与顾客发生交往,是人与竞争者发生交往,满足的本源是人!人,企业领导人,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企业劳动者。

满足的力量是技术。技术是生产力的凝结。技术以及管理被视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技术包括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老设备的改进,新的生产技术境界的开拓,都有待技术因素的加强。强化技术因素在当前世界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尤显重要。

满足的基础是管理。这里所谓的管理是指管理的基础工作及管理的专业工作。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以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以及职工基础知识培训。管理的专业工作是指一项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诸如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等。管理基础工作搞不好,就谈不上管理科学化、管理现代化,管理的两个满足目标也就实现不了。关于各项专业管理,是构筑企业整体管理的局部,局部工作搞不好,必然影响企业整体管理功能的发挥。

满足的核心环节是战略运筹。战略,在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的作用。企业内部管理如何与企业外部环境相适应?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投放到社会中去?用什么销售形式把产品输送到市场中去?企业在顺境和逆境情况下怎么办?如何实现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统一,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统一?等等,无不依靠有一个好的战略运筹来解决问题。战略是构成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因素。

满足的沟通因素是信息。有两种沟通:企业与外部环境沟通,外情内达,内情外达,让信息为国家搞好企业管理,为企业搞好自身管理服务;企业内部各管理因素间信息沟通,从领导层次说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从产供销各环节说,是左情右达,右情左达。当然,这是一般意义上说的。信息传递也不是如此纯粹地或外或内传递的,而是错综复杂、相互交叉地传递的。

满足的支柱力量是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管理诸多因素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支配企业及其职工为追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所持有的价值准则,它是归属精神范畴的东西,是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企业精神所持的价值准则应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商品生产、商品经营意识,是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等。

上面就是关于企业管理因素内在作用及企业管理机制的描述。构成管理机制的因素在组合中是分层次的,形成构架的。企业精神处于顶部地位,起高屋建瓴、统率影响全局的作用。人的因素处在第二层次位置上,就是说在企业精神作用下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是人操纵其他各项管理因素的。它包括两个方面:领导者与职工。第三层次是战略,运筹内外管理结合问题和全局效益问题。第四层次,并列地存在着两个因素,技术要素、专业管理要素;此外还有一个信息要素,它就如人体中的神经体系,流转在企业上下内外,运动在各管理要素之间,使企业管理机制有效运转。

五、企业内部的几个矛盾问题

前已议及,管理主要是企业内部矛盾的管理,是对企业要素在结合成关系时的管理。企业管理存在种种矛盾。就企业内部来说,值得人们注意的有三个问题:党、行政、职工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与职工利益分配问题;企业职工积极性调动问题。因为这些已有同志写专文讨论,我们只作简略阐述。

1.党、行政、职工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实际是研讨企业领导体制的问题。企业要实行厂长负责制。厂长在企业中是一厂之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负有全面的责任,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厂长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部地负起责任来。党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起保证监督作用。不能再把过去老的片面的党的领导的做法再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党对企业的领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上,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党组织还要做好企业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对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的领导;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中职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不能动摇,必须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给予职工代表有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

2.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分配问题。当前我国在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分配关系上是按两个层次分配的。国家与企业利益分配是一个层次,企业与职工以及职工间的利益分配又是一个层次,企业内部利益分配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进行。企业所创造的收入,除了按规定上缴国家大部分以外,剩余的在企业内部分配。在分配中企业应该获得较多的份额,以供发展企业生产等用,再余下的才可作为奖励基金、福利基金等提供给职工使用。在分配中,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要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对于不同工种之间工资报酬上应该有合理的区别;要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也要克服挤生产发展基金,无原则地给职工提供物质利益、滥发奖金等现象。

3.调动职工积极性问题。要从三方面努力:充分地让劳动者实现企业主人翁的身份,给予各种民主权利;要对他们的劳动成绩与贡献给予表扬与奖励,让其物质利益的获得与他的劳动状况挂起钩来;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用理想与信念启发职工觉悟,要入情入理地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及职工实际生活困难问题,要克服丢弃思想工作滥用物质利益的现象,也要防止空洞说教不接触职工实际思想、不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的做法。

(原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8(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