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主题和目标
一、企业可持续成长是企业管理的主题
研究企业管理的主题,首先要明确,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而存在。我们认为,企业不仅是个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两重性的经济组织,而且还是个有独立意义的生命体,它本身也具有一般生命体的存在和成长的动机。企业为什么而存在?有许多看法。有人认为,企业是为了获取利润而存在;有人认为,企业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存在;有人认为,企业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提供税金、就业等)而存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是它们却都是站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存在的目的。如果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所有这些目的都是第二位的,是企业存在和成长的手段性的要素,它们都应当服从、服务于企业可持续成长这一根本目的。正像一个人获取工作的机会是为了生存和成长一样,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成长,因而,企业作为生命体而存在的内因就是自身的生存和成长。而企业管理,则是企业追求可持续成长的手段,因此,企业可持续成长是企业管理的主题。
什么是企业可持续成长?
成长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是指生物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的机制和过程。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也有一个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量”的扩大主要表现为销售额的增加、资产的增值、利润的提高等等;“质”的提高,主要表现为研究开发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等。企业成长的“量”的扩大和“质”的提高,始终是交互作用、互为条件的。“量”的扩大,会带动“质”的提高,“质”的提高,又为“量”的扩大提供可能性。企业成长,必须以“量”的扩大作表征,但是,“量”的扩大又必须以“质”的提高作保障,“质”的提高决定着“量”的扩展边界。因而,企业成长必须把“质”的提高同“量”的扩大紧密结合起来。总之,企业可持续成长就是,既追求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永续提高,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长。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稳定性。企业成长是指其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稳定提高和长期增长的过程。它不追求一时的高速度,避免不正常的高速度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它具有求真务实的经营资格,不追求短期的惊人效益;它追求稳定增长态势,防止大起大落。
2.适应性。适者生存和发展是一切事物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生存的内部条件和外部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正是在不断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中成长的,因此,适应性就是企业长期持续生存能力的体现。
3.变革性。企业成长过程,犹如一个球体在斜坡上向前滚动,它始终存在着促进发展变化的因素和抑制发展变化的因素。持续成长的企业就是在不断激发促进发展变化的因素和抑制发展变化的因素中成长的。变革与创新是保持企业强劲增长势头的永恒主题。
4.伦理性。持续成长的企业,能保持一种符合社会伦理的成长,它拥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它能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等等。
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以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为主题?
企业管理的主题——企业可持续成长是由企业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两重性所决定的。经济性,是指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细胞,它同生物一样,也具有能动地适应外界环境发展变化的自我繁殖功能,利润是其实现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即生存和成长的基本条件。社会性,是指企业是社会器官,是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社会属性要求企业要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存在和发展。但是,当企业在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服务的同时,也会出现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大大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可持续成长。就是说,由于在企业生产中,一方面要大量吞食原材料、燃料等,一方面又要大量排泄废物(废气、废水、废渣等),产生噪音、震动、放射污染等,从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企业必须坚持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的可持续成长的成长观。
实践证明,企业实施可持续成长,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是由以下一系列有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支持系统所构成。
1.生存支持系统。企业作为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它所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是为了顾客的需要。企业离开顾客就不能生存。因而,企业生存支持系统是由质量上、服务上和价格上都适应顾客需要的商品决定的。如果企业不能保证顾客的这种需要,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直到消亡。生存支持系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基础条件。
2.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坚持创新精神,通过挖潜、革新、改造以及技术开发,包括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它的主要标志有:产品或劳务质量高、资源利用能力高、研究开发能力高、培育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高、员工激活的能力高、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高等等。它可以用资本收益性指标、资本流动性指标、生产性指标等来衡量,如资本利润率、资本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等。发展支持系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条件。
3.环境支持系统。一个企业有了上述两个支持系统,是否就能持续成长呢?不一定,因为企业要实现持续成长,还要受环境支持系统的约束。一个企业以上述两个支持系统为条件,在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破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葬送自己的因素。因此,针对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这种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许可的上限依法做出规定,企业必须遵守这种法制规定,这就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环境支持系统”。企业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必须在环境支持系统的允许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超出环境支持系统的法制规定,其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就会崩溃,企业不但达不到持续成长的目标,就连自身生存也无法保证。由此可见,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持系统结构体系中,环境支持系统是企业生存支持系统和发展支持系统的限制因素,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限制条件。
4.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国家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安定、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等等。企业是国民经济细胞,它的成长必然会受经济体制制约。较长时期以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旧经济体制留下的问题,也有现行体制和企业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例如,企业冗员包袱、企业的社会负担、社会保障负担、技术装备陈旧、债务重等。不把旧体制留给企业的这些沉重包袱卸掉,经济体制理不顺,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到位,企业就不可能健康持续成长。
另外,企业还是社会的一个成员,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如果社会环境出了问题,如企业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国家重大决策失误,企业可持续成长计划也会陷入无法实施的境地。
从上述可见,社会支持系统又是前三个支持系统总和能力的限制因素,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保证条件。(www.xing528.com)
5.智力支持系统。智力支持系统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战略能力。这些能力决定着企业可持续成长后劲的强度。当今,过去那种依靠劳动力、资本和生产资料等要素优化组合,以最少成本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求得最大利润,获取企业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已转变为影响企业发展远景的认知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应变能力(战略能力)两大要素,成为企业获取持久成功的关键。只有企业具有这些能力,才能使企业适应环境发展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以知识和智力去主动改善、引导和再造企业,使其不断走向新阶段,实施更高水平的可持续成长。因而,智力支持系统在企业可持续成长中,又是前四个支持系统总和能力的最终限制因素,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持续条件。
总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绝不是上述任何一个支持系统单独作用所决定的,它是整个支持系统的共同作用或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其中任何一个支持系统的失误,都会最终地毁坏可持续成长的总能力。就是说,企业可持续成长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一个单独支持系统的贡献,但每一个单独支持系统的失误,又会最终地毁坏可持续成长的总能力。
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目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所期望的成果,它对企业成长具有导向作用,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实现,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目标指引企业的成长方向。因此,企业管理目标历来就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我国企业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企业就是个生产单位,以产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所谓工业产值,就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和表示的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工业产品(或作业)总产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目标有许多弊端,它会导致企业生产出现粗制滥造和产品大量积压,使企业经营不讲成本和效益,造成资本的极大浪费等后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许多企业就把产值最大化改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企业利润总额就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利润,它有利于克服以产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而存在的不讲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弊端。由于利润主要是销售收入同成本的差额,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就需要增加销售收入,为此,企业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还要努力降低成本。但是,单纯以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目标,也有其缺陷,主要问题就是它并不反映同投入资本的关系,往往使人们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使用它可以不计成本。因而,不重视权益资本的有效使用,容易造成利润虚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定企业管理目标,应当以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准则。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呢?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和配置的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企业市场价值是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的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经济增加值(EVA)。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投入资本,然而企业从各种来源筹集的资本,都是要付出代价、有偿使用的。从资本供应者来说,他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即要得到一定的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指企业在资本使用期内需按年或按月对所有者支付报酬,包括股息、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等,这也就是资本使用费用。在投资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还要得到一定的风险报酬。所谓投资风险报酬,就是指投资风险大的项目,其资本使用费率(股息率、利息率等)则较高。从筹集资本的企业来说,它要取得使用资本的权力,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企业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就会发生一次性支付的注册费和代办费,以及向银行借款支付的手续费等等。这也就是资本的筹集费用。上述的资本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通常称为资本成本。所谓经济增加值,就是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减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通常是以相对数表示的。就是用资本成本(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同筹集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从上述可见,如果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同全部投入资本(借用资本和自有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正数,就说明企业资本获得了增值(经济增加值),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反之,如果这一差额是负数,则表示企业资本减值,企业经济出现损失。如果这一差额为零,则说明企业资本保值(企业经营活动没有创造新价值)。所以,不能只用利润来表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只用利润额来作为企业管理目标,只有税后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才能称为盈利,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的盈利能力。只有经济增加值才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才能有利于促使企业经营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有效利用企业资本。同时,它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经济基础。
2.顾客所得价值(顾客让渡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同顾客之间的最基本的联系,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顾客对企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内容有:(1)产品价值,就是指顾客对企业商品的满意度;(2)服务价值,就是指有针对性地解决顾客所需要的服务;(3)人员价值,就是指营销人员对顾客的忠诚;(4)形象价值,就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用度、美誉度。总之,应当用全方位满足顾客需求的情况来衡量顾客所获取的总价值,或称其为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全方位满足顾客需求的情况越好,顾客所得价值就越高。
此外,顾客在购买中也要付出各种耗费和代价,或称为顾客购买的总成本,它所包括的内容有:(1)货币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的商品价格水平;(2)时间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企业商品所耗用的时间(或产品的使用效率);(3)体力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企业商品所耗费的体力;(4)精神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和使用企业商品的风险。总之,顾客购买企业商品过程中,必须要在费用上、时间上、体力上、精神上付出耗费和代价。顾客在这些方面的耗费和代价越小,就表示顾客购买商品的总成本越低。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在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基本内容,企业在处理这种供需关系时,要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就是要使前一方面,即满足顾客各种需求方面做得更好,从而使顾客购买商品获取的总价值更高;与此同时,又要使后一方面,即顾客购买商品所付出的各种耗费和代价更小,从而使顾客购买的总成本更低。这种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也就是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或称“让渡价值”。一般来说,每一位顾客在他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总是力图争取得到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或者说,顾客总会从那些提供让渡价值最高的企业去购买商品。当然,这里不同的顾客对于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和顾客购买的总成本的内容的重视程度会不一样,例如,收入水平低的顾客对货币成本非常敏感;而收入水平高的,则会对时间、体力、精神成本非常敏感,或者对品牌非常重视。因而,只有那些善于针对具体顾客群能比竞争对手提供让渡价值更大的企业,才能长期保持住顾客,从而将顾客满意度转为顾客忠诚度。总之,企业的市场价值最终要由顾客来判断。因而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之本。
3.社会责任价值。社会责任价值既包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者、协作者、经销商、社区、政府、媒体等)所占用的价值,还包括社会、环境及后代因受到影响而产生的价值损耗(如环保、美化环境、社会公益等等)。企业社会责任价值是由企业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总之,企业价值也要由社会来判断。
构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增加值涉及股东的利益,但是,股东在利益分配上是排在最后的,所以要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首先要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顾客的合理利益。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环境保护等等。没有后两个方面,也就没有第一个方面(经济增加值),也就不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总之,企业管理要以上述三个方面内容构成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作为企业的管理标准。
(原载《成人高教学刊》,200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