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观:李占祥自选集

现代企业管理观:李占祥自选集

时间:2024-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主要是站在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立场上,反映经营者和员工的要求的管理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和命运是同企业可持续成长息息相关的。这种管理观在企业管理的历史演变中,属于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管理观。或者说,这种管理观是体现同企业有着利益关系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社会等所共同要求的管理观。它是现代企业家应当具有的管理观。

现代企业管理观:李占祥自选集

现代企业管理

纵观企业演进历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有两种管理观:一种是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准绳、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观;一种是把企业可持续成长作为管理的主题、准绳、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观。为什么会存在这两种管理观?这主要是由于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前者主要是站在资本所有者立场上,反映资本所有者的要求的管理观。因为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和命运是同企业的剩余价值息息相关的,资本所有者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剩余价值。这种管理观,在企业管理的历史演变中,属于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相统一的古典的传统管理观。后者,主要是站在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立场上,反映经营者和员工的要求的管理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和命运是同企业可持续成长息息相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短命和夭折,就会使经营者和员工失业,危及他们的生存,因而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企业可持续成长和长寿。这种管理观在企业管理的历史演变中,属于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管理观。或者说,这种管理观是体现同企业有着利益关系的主体,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社会等所共同要求的管理观。它是现代企业家应当具有的管理观。

什么是企业可持续成长?

成长这一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一般是指生物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机制和过程。它具有企业主动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运动过程的“企业主动性”的含义。

所谓企业可持续成长,就是既追求企业生产力水平永续提高和经营业绩不断改善,又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企业成长。

所谓企业生产力,就是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如资源利用能力、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等等。它的使用价值表现,主要是适应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它的价值表现主要是资本增值价值和以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经济效益。它的集中表现,主要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比竞争对手更有效能和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即市场竞争力。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改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营运成本降低,资金周转时间缩短,产品开发加快,缺陷率减少,企业文化改进等等。

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必须有科学的管理目标,指引企业的成长方向。因此,企业管理目标历来就是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我国企业来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认为企业就是个生产单位,是以产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所谓工业产值,就是以货币为单位计算并表示的、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工业产品(或作业)总产量。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目标有许多弊端,它会导致企业生产出现粗制滥造和产品大量积压,使企业经营不讲成本和效益,造成资本的极大浪费等后果。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许多企业把产值最大化改变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企业利润总额就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利润。这种变化有利于克服以产值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而产生的不讲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弊端。由于利润主要是销售收入同成本的差额,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就需要增加销售收入。为此,企业必须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还要努力降低成本。但是,单纯以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目标,也有其缺陷。主要问题就是它并不反映同投入资本的关系,往往使人们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使用它可以不计成本。因而,就会造成不重视权益资本的有效使用,或者造成利润虚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定企业管理目标,应当以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为准则。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呢?

所谓市场经济,就是指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和配置的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价格的涨落,引导生产和消费,调节社会资源的流向,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市场价值最高的企业。企业市场价值是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价值观的管理目标,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或者说,体现企业可持续成长要求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就是下列三个方面相统一的管理目标。

一、要求资本增值(资本增值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投入资本。然而企业从各种来源筹集的资本,都是要付出代价、有偿使用的。一方面,从资本供应者来说,他要求得到相应的报酬,即要得到一定的资金时间价值,也就是指企业在资本使用期内需按年或按月对所有者支付报酬,包括股息、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等。这也就是资本使用费用。

投资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者还要得到一定的风险报酬。所谓投资风险报酬,就是指投资风险大的项目,其资本使用费率(股息率、利息率等)则较高。另一方面,从筹集资本的企业来说,他要取得使用资本的权力,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企业委托金融机构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就要发生一次性支付的注册费和代办费,还要向银行支付用以借款的手续费等等。这也就是资本的筹集费用。上述资本的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通常称为资本成本。所谓要使资本增值,为企业创造价值,就是要使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大于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通常是以相对数表示的。就是用资本成本(筹集费用和使用费用)同筹集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从上述可见,如果企业税后经营净利润同全部投入资本(借用资本和自有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正数,就说明企业资本获得了增值(经济增加值),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加值。反之,如果这一差额是负数,则表示企业资本减值,企业经济出现损失。如果这一差额为零,则说明企业资本保值(企业经营活动没有创造新价值)。所以,不能只用利润来表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只用利润额来作为企业管理目标,只有税后利润大于资本成本,才能称为盈利,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只有资本增值、不断提高资本增值价值,才表明企业有经营业绩,才有利于促使企业经营者科学合理地进行融资决策投资决策,有效利用企业资本。同时,这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经济基础。

二、要为顾客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同顾客之间的最基本的联系,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顾客对企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内容有:(1)产品价值,就是指顾客对企业商品的满意度;(2)服务价值,就是指有针对性地解决顾客所需要的服务;(3)人员价值,就是指营销人员对顾客的忠诚;(4)形象价值,就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用度、美誉度。总之,应当用全方位满足顾客需求的情况来衡量顾客所获取的总价值,或称其为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全方位满足顾客需求的情况越好,顾客所获取的总价值就越高。

此外,顾客在购买商品时也要付出各种耗费和代价,或称其为顾客购买的总成本,它所包括的内容有:(1)货币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的商品价格水平;(2)时间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企业商品所耗用的时间(或产品的使用效率);(3)体力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企业商品所耗费的体力;(4)精神成本,就是指顾客购买和使用企业商品的风险。总之,顾客在购买企业商品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费用上、时间上、体力上、精神上付出耗费和代价。顾客在这些方面的耗费和代价越小,就表示顾客购买商品的总成本越低。(www.xing528.com)

上述两个方面,都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在供给与需求关系中的基本内容,企业在处理这种供需关系中,要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就是指前一方面,即满足顾客各种需求方面要做得更好,从而使顾客购买商品获取的总价值更高;与此同时,又要使后一方面,即顾客购买商品所付出的各种耗费和代价更小,从而使顾客购买的总成本更低。这种在市场交换过程中的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差,也就是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或称“过渡价值”。一般来说,每一位顾客在他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总是力图争取得到最大的顾客让渡价值,或者说,顾客总会从那些提供让渡价值最高的企业去购买商品。当然,这里不同的顾客对于顾客购买的总价值和顾客购买的总成本的内容的重视程度会不一样。例如,收入水平低的顾客对货币成本非常敏感;而收入水平高的,则会对时间、体力、精神成本非常敏感,或者对品牌非常重视。因而,只有那些善于针对具体顾客群,能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大的让渡价值的企业,才能长期保持住顾客,从而将顾客满意度转变为顾客忠诚度。总之,企业的市场价值最终要由顾客来判断。因而,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之本。

三、要为社会进步、社区文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做贡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可持续发展”。什么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对资源、环境的需要要在不危及子孙后代的前提下,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或者说,我们所追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满足后代人的需要不构成危害的发展。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要提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概念呢?就是由于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加速推进了社会文明的进程。但是,与此同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重,反而又大大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中央也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实施两大战略,即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社会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企业为基础。因为在企业生产中,一方面要大量吞食原材料、燃料等;一方面又要大量排泄废物(废气、废水、废渣等等),产生噪音、震动、放射污染等,从而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企业必须坚持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使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因此,企业经营绝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为代价而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路线。因此,要求企业经营必须把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美化生活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这种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和管理的各方面。要搞好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实行清洁生产、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等等。在现代企业中,绿色已经代表一种文化,它是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途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由此可见,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三方面要求就是要为社会进步、社区文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做贡献,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也要由社会来判断,它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目标,表现为缴纳税金、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社会公益等等。

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不仅要有上述指引企业成长方向的管理目标,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所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是企业要适应经营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主动地进行创新。实践证明,它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永恒主题。企业可持续成长,就是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等等。

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等就是当今企业环境发展变化的一些新特点。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改变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范围,市场的国际化导致了竞争的国际化。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进行市场定位,研究自己的竞争战略,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要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和人力资源等都具有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网络化使企业内部各环节、多部门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对外则使企业与世界联结在一起。它改变着企业的组织结构、营销方式、生产方式、业务流程等。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的出现,促使由生产厂经批发、零售到终端用户的传统营销流程,变为生产厂与终端用户直接对话;使企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规模生产、大量生产转向多样化、个性化。同时,信息化、网络化也改变着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改变着企业间的交易、合作、竞争等的关系。

科技飞速发展,使得一项高新科技从出现到普遍应用所经历的时间越来越短,例如,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和实际经济效益的时间,在18世纪为100年,19世纪为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7年,而现在从微型计算机领域来看,仅隔几个月就会有新一代产品问世。又如,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和时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技术,只经过短短三五年,就已成为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总之,知识日益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制胜的武器

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企业管理必须适应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而进行创新。当今,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趋势如下:

1.在管理哲学上。从重视“均衡”转向更重视“非均衡”,即矛盾和非均衡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当有意识地对某些资源、环节、能力实行重点突破,使其处于不均衡状态,激发企业在解决不均衡中发挥潜力,使企业能力与素质跃升到更高层次,不断持续成长。

2.在管理思想方法上。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更加重视企业整体优化。从泰罗以来的管理学研究一直受还原论影响,认为企业整体的性质可以还原为部分的或低层次的性质,认识了部分和低层次,通过累加即可以认识整体或高层次。然而,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优势和效果,越来越取决于企业整体对环境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为此,必须把企业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来看待,作为适应系统来研究。

3.在管理体系上。从重视内部(职能)管理,转向更注重内外整合管理。其基本论点是:企业生存和成长是在企业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耦合、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4.在管理重点上。从注重有形资产管理,转向更注重无形资产管理。

5.在管理组织结构上。从注重构筑在职能部门之上的金字塔式的高耸型层级组织结构,转向构筑过程(业务流程)小组之上的扁平型网络化组织结构。

(原载《成人高教学刊》,20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