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4-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近40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被广泛地、大量地应用于生产实际,管理也迅速地变革和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经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服务,“古为今用”,还必须有个正确态度。由于世界上以中国为发源地的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属于不同类型,因而,由各自传统文化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文化,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近40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被广泛地、大量地应用于生产实际,管理也迅速地变革和发展,从而推动着世界经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世界各国都极端重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管理热”是当代一种新的历史现象。

管理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灌注于其管理之中。各国企业管理学和经营者的管理思想之所以不尽相同,各具特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其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

任何一种科学都有继承性。现代企业管理,作为管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只有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才能使其充满生机地开拓前进。中国古人从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是研究和推动管理现代化的一座可贵而丰富的思想宝库,只要我们认真地进行挖掘和研究,从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并且发扬光大,则必将加速炎黄子孙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前列的进程。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服务,“古为今用”,还必须有个正确态度。对古人不能苛求,它有一个时代的限制,有一个生产力发展的限制。古代传统文化,即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风尚、信仰等),是反映那个时代的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无法同现在相比。但是,古代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中规律性的东西是从实践中来的,而且高于实践。因而,它对建设现代管理科学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后人定会超过前人,所以,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要加以丰富和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管理服务,“古为今用”,还必须有个正确方针,就是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以我为主”的“我”,是指中国现代企业管理。

“博采众长”的“众”,是指兼取百家之长,既包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合理的、对今天仍然有用的东西;也包括外国的合理的、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由于世界上以中国为发源地的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属于不同类型,因而,由各自传统文化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文化,也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既要重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其精华,灌注于现代管理之中,又应提倡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我们要赢得同他人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利用人类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包括世界各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就是要从现代中国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吸收和借鉴中国过去的以及外国的好思想、好经验,并且在不断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这是企业图强竞争、快速发展经济的途径。

实践证明,当今世界各国所热衷的许多重点企业管理课题,都可以从中国古代的一些论著中直接和间接地找到可资借鉴的有价值的哲理,使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教益。下面试以现代企业管理两个“热点”的重大课题——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为例加以说明。

一、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课题。70年代前世界经济处于战后长期发展之中,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因而,企业管理的重点是怎样搞好各项职能性管理工作,有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使企业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70年代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能源危机的出现,中东石油产出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造成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使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遭到沉重打击;新技术革命的影响,原子能、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引起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生产工具的深刻变革,加快了技术革命的速度,企业面临新技术革命的严重挑战;日本和联邦德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崛起,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经营者,特别是许多大公司的高层经营者深深地感到,只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不注意外界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只追求近期的经营目标的完成,忽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只满足各个专业职能领域(如生产、财务、市场、营销等)的有效控制,提高生产率,而不关心制定和实行企业的总目标、总任务和总战略的管理,企业就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高层经营者开始注意系统地研究企业的未来,则“往哪里去”、“怎样到达那里”等主要课题,力求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最佳的战略决策,实行战略性的管理,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战略管理就是从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指导方针、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经营战略,到实施和评价战略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有: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针和总目标;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制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企业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拟定各项专业职能政策,包括市场营销、生产、研究开发、人事、财务等,落实实现战略意图的行动计划;实施战略;评价战略及其实施成果。

总之,战略管理,就是把企业置于动态的环境变化中,研究怎样更好地对企业未来进行有效管理,是对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全局性问题的管理,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管理,是追求企业长期效益的管理。

“战略管理”这一现代企业的制胜之道,古人有过许多可资借鉴的精辟论点。

我国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司马光就曾说过:“道前定则不有,事前定则不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司马温公文集·远谋》)它告诉人们事前必须有长远的运筹谋划。

中国古代大军事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军事斗争的治军思想、原则、作战经验,提出了许多带规律性的军事理论。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犹如战场”,因而,中外很多管理学者都非常关注《孙子兵法》的研究,一致认为这部不朽的兵学名著中许多精华,完全可供当今企业家们借鉴。

《孙子兵法》认为用兵之道,就在于“上兵伐谋”(《孙子·谋攻篇》),它告诉人们以谋略取胜为上策。如何以谋略取胜?孙武有句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名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说,要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出发,来决定自己战胜敌人的行动。那么,又如何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呢?他说: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七计)”(《孙子·计篇》),就是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进行敌我双方对比。

“五事”:

“一曰道”,就是用兵之道,即方针、政策、法规等。

“二曰天”,就是天时,即客观情势。

“三曰地”,就是地利,即战地有利于攻守进退。

“四曰将”,就是将帅五德,则智(智谋才能)、信(赏罚有信)、仁(爱护士兵)、勇(勇敢果断)、严(纪律严明)。

“五曰法”,就是法令制度等。

“七计”:(www.xing528.com)

一曰“主孰有道”,就是哪一方的国君贤明得民心,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二曰“将孰有能”,就是哪一方的将帅有才能,具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

三曰“天地孰得”,就是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的条件。

四曰“法令孰行”,就是哪一方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法令。

五曰“兵众孰强”,就是哪一方的部队强盛。

六曰“士卒孰练”,就是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

七曰“赏罚孰明”,就是哪一方的赏罚分明公正。

以上就是《孙子兵法》讲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它告诉人们,必须从上述五个方面和七个因素的实际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在做到“知彼知己”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战略、策略,方能取胜。正如毛泽东在论述制定军事计划时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1]

总之,《孙子兵法》的很多精辟论点,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孙子兵法》还认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敌乒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虚实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用兵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取胜方针。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用兵如神。这就是说,战略、策略都应当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中还有许多制胜策略,对现代企业经营也都很有参考价值,如“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孙子·威王问》),“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势篇》),“兵之情主速”(《孙子·九地篇》),“兵贵胜,不贵久”(《孙子·作战篇》),强调用兵要争时间、抢速度,等等。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内容有三,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也称形象文化,即企业的整体行为给人们的总印象,如产品、服务、办事效率、厂容厂貌、文明礼貌,等等。

制度文化,就是指制约着职工行为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等。在企业中,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在什么地方,凡是干一件事情,都要讲秩序,有规矩,守纪律,决不能各行其是,这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要以“法”治厂。“法治”与“人治”是两种治厂文化的反映。所谓“人治”,就是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都主要是凭个人经验办事,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这是小生产的文化传统和习惯。靠“人治”来管理现代企业,就会破坏现代化大生产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就不可能把众多的个体行为导向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法治”,实行以法治厂,就是要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寻求管理工作的规律性,上升为理论,制定出适合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要求的规范、规则、章程、制度等,用以指导工作,使管理沿着理性的科学的轨道运行。

我国许多古人根据长期实践,从来就认为定法立制是治理好国家的一个必要条件。例如,法家先驱者管仲就主张法治。法家商鞅更强调立法的作用。《孙子兵法》也有段名言:“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之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孙子·行军篇》)它告诉人们,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法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时就要认真贯彻军纪法令并用其教育士卒,使之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平时不认真贯彻军纪法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命令平时得以认真贯彻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孙武治军执法从严,和法家一样,也强调赏罚分明,他说:“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孙子·九地篇》)其意是说,施行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这样才能指挥全军之众如同使唤一个人一样。总之,古人治国治军的法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也很有借鉴价值。

精神文化,即企业精神,主要是指支配和制约企业运行及其职工行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外所有成功企业的实践告诉人们,由于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秀企业精神,并且渗透在广大职工之中,使企业全体成员能以这种思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来自觉地能动地支配、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并且万众一心、精诚团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企业精神是使全体职工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它犹如我国许多古人所重视的“道”一样。《孙子兵法》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计篇》)又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篇》),其意是说,“道”(指政治、道义、精神等)要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一致,同心同德,这样,在战争中就可以叫民众为国君死,为国君生,而不怕危险。只有官兵有共同欲望、上下齐心协力的,才能取胜。

此外,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应用于自己事业中去,从而获得巨大成功的,是不乏其人的。这不仅在古代有很多杰出代表人物,当今也有许多杰出代表企业。下面简要介绍其中两个突出代表者的事例。

20世纪60年代初闻名于世的大庆石油会战。当时,在中国黑龙江松嫩平原中部一片荒芜的大草原上开展了石油大会战。大庆广大职工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了大油田。这次会战的成功,靠的就是大庆这支“铁人式”的产业大军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把它注入到管理之中,从而形成了大庆精神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大庆企业管理模式。大庆精神中有“三要”和“十不”。“三要”就是:要独立自立、自力更生、走自己发展工业的道路;要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加速石油工业建设的步伐;要甩掉石油落后的帽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十不”就是: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工作条件好坏、不计较工作时间长短,不计较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讲分内分外、不分前方后方,一心为会战。另外,在会战实践中,还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具有大庆特色的优良作风:一是“三老、四严”作风,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二是“严、细、准、狠”的作风,“严”就是严格要求,事事认真,一点不含糊,一点不迁就;“细”就是工作抓得细致,不说空话;“准”就是看得准,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问题;“狠”就是一抓到底,毫不放松。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大庆的企业精神。

2.当今全国人民关注、世界瞩目的上海宝钢建设。宝钢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当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它是中国钢铁工业发生重大转折的标志,它把中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至少缩短了20年。把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结合起来,这是宝钢建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宝钢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外来文化的精华融会起来,从而形成了宝钢企业文化支柱——宝钢精神,这就是热爱宝钢,为国争光的主人翁精神;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科学求实精神;从高从严,一丝不苟的苛求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艰苦创业精神;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争创一流精神。另外,宝钢还有一套生产、技术、设备、物资、能源、运输、组织和基层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方式和制度。同时,在实践中,还逐步形成了具有宝钢自己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即以“三高”(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以专业化社会协作为前提,以集中一贯管理体制为核心,以作业长制为中心的基层管理为基础,争创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总之,无论是大庆油田,还是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它们的成功经验无不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的光辉思想,它们都是从自己实际出发,把中、外文化的精华同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相融合的光辉典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就一定会使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东方会比西方更亮”,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载《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文集》,香港,香港法律出版社,1993)

【注释】

[1]《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179~1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