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过渡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企业过渡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时间:2024-08-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企业都要从传统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前一段时间,我到上海宝钢、二纺机去做了些调查,他们企业的活力比较强,效益也高,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从企业内部来看,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从传统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1.经营观念上,要从低质量、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管理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管理方面转变。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当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

企业过渡到现代化管理的关键

每个企业都要从传统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

前一段时间,我到上海宝钢、二纺机去做了些调查,他们企业的活力比较强,效益也高,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从他们的经验看,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需要加大两方面改革的力度,即政府要转变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要着眼于自身的特点,深化内部改革。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有这两个方面配起套来,企业才会活起来。如果缺少一方面,企业就活不起来。

从企业内部来看,当前的关键问题,是要从传统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而完成这个过渡,企业必须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1.经营观念上,要从低质量、低效率、低效益的传统管理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管理方面转变。

经营观念上的转变,涉及到很多问题,似乎无从转起。但是,宝钢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他们紧紧地把握住管理求“三高”、“一流”,就是追求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争创世界一流,包括建设第一流的队伍,培养第一流的作风,掌握第一流的技术,实行第一流的管理,生产第一流的产品。并把这“三高”、“一流”作为一个战略思想,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宝钢开会时,宝钢总厂厂长黎明同志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挺有意思。他说,宝钢的劳动生产率,虽然高于全国冶金行业平均水平的10倍,高于十大钢厂4~5倍,但比日本的低。从宝钢来看,人均年收入同全国重点企业差不多,大体是1年4000~5000元,再加上其他医疗等各种补贴,大体上1年花在每个人身上的钱是1万元。而宝钢雇用的日本人,每人每年要给他13万元,这个数字是花在我们职工身上的13倍。这个倍数看起来相当高,但再看一看日本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不显得高了。日本钢铁企业年人均最高的是500吨钢,而我们只有40吨钢,日本是我们的12.5倍。13倍与12.5倍,相差不多。所以,要想提高人均收入、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就必须把经营观念转到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高质量和高效益上面来,必须走上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2.企业结构体系上,要从企业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向广泛的专业化、社会协作化的开放式的新结构体系方面转变。

传统管理存在一个问题,至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即企业承担了很多社会职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本来是可以帮助企业卸掉这个包袱的,但现在尚未形成这样的环境。万事不求人,依然困扰着企业,“大而全”、“小而全”仍然阻碍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发挥效率。这种状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否则,企业的效率无法提高。所以,企业要走上现代化管理的轨道,就必须转向开放式的广泛的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新的结构体系。

3.组织机构上,既要由只适应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内部生产的组织机构,转变为商品生产者面向市场的适应内部工作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组织机构;又要由机构庞大、副职过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组织机构,转变为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

既然社会主义企业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组织机构必须与之相适应。那么,企业里与市场关联紧密的销售、科研开发、市场预测信息管理等机构,就一要加强,二要提高其素质。否则,企业无法走向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难以实现。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当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合理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www.xing528.com)

机构庞大,副职过多,其结果必然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我曾到潍坊一个厂去看过,他们是一个中型企业,职能处室三四十个,厂级干部十多人。他们叫我提意见,我说,你们这么大的机构,各把一摊,多头指挥,效率肯定不会高。机构庞大、副职过多的组织机构,是阻碍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弊端,必须实行组织变革,使其转变为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

4.管理体制上,要由权力在上边、责任在下边、基层围绕机关转、头重脚轻的体制,转变为企业统一经营、集中决策、专业管理服务到基层、作业管理重心下移的新管理体制。同时要强化基层,搞好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5.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上,要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方面转变。

目前,全国各企业都在进行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目的是打破一潭死水,使三项制度的管理从静态转到动态,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分配能高能低。要有针对性地破和立,使三项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发挥其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作用。

6.企业发展上,要从低投入→低转换→低产出→低效益的旧的企业运行模式,转向高(优质)投入→高(优质)转换→更高的产出(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更高的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

这里讲的投入不能单单理解为资金投入,它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现在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形成高投入转换高产出和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就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宝钢和上海二纺机已形成良性循环,所以,企业能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

上面只是侧重从企业内部而言,这并不是说外部条件不重要。从目前情况看,外部条件非常关键。只有内外相结合,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原载《环球企业信息》,1992(8))

*《现代企业管理》一书是作者同杨光举合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第1版。全书181000字。内容包括导言和第一章“概论”,第二章“社会主义企业”,第三章“企业目标与经济效益”,第四章“企业文化”,第五章“企业利益分配”,第六章“领导权威领导体制”,第七章“职工”,第八章“集权与分权”,第九章“生产要素优化”,第十章“技术与管理”,第十一章“专业管理与基础工作”,第十二章“企业的外部环境与管理”。本文只选载导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和第一章“概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