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主体跨出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生产、流通、消费、经济结构等方面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使竞争国际化。适应这种新形势,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知识激增。随着科技突飞猛进,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加速了信息传递和世界金融与贸易市场的运转速度,改变着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间的交易、合作、竞争等关系,促进着企业经营虚拟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科技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知识激增。据说,人类在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全球信息总量每5年就会翻一番,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0倍。总之,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
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服务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需求已经由低成本、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化的产品以及服务为主,转变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同时,人类生活已从追求物质需求为主逐渐转向追求精神需求为主,导致一些“服务性”行业地位上升,如教育、保险、旅游、体育、娱乐等,导致顾客需求的质量日益提高,需求的层次、种类、花色日趋繁多。这样,规模经济就向特色经济、个性经济和弹性经济发展。建立在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品格、能力和发展前景基础上的顾客满意度,越来越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总之,适应企业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经济类型正在由以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生产经济型企业,转向以全球化、信息化和服务化为主要特征的服务经济型企业。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出现许多新趋势。
一、全球战略——企业制胜的基础
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企业在内外环境变化和激烈竞争中,对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宗旨和使命)、经营领域和发展目标,以及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等所做出的具有全面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对策。它是企业兴旺发达、持续成长的保障,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基础。它犹如竖立于船舶甲板上为其指明航行方向的桅杆,犹如指引企业在茫茫黑暗中不致迷失方向的北斗星。
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宗旨和使命),是指企业创办和发展的终极目的和追求,是企业经营者和员工梦寐以求的理想和愿景,它是超越以盈利为目的的引导和激励员工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应当站在全球范围的角度和时代发展的高度来思考企业的远景,确定企业的核心理念,例如IBM公司的核心理念是“为顾客提供世界上任何公司都比不上的最佳的服务”。企业的核心理念(宗旨和使命)一般比较抽象笼统,属于文化范畴。因而,还应依据企业的核心理念来确定企业的经营领域和发展目标,即企业在一定时期(一般5年以上)的发展方向、经营范围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企业不仅要有全球化的发展战略,还要有全球化的竞争战略。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发,在全球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和规划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要注意国内的研究开发,更要建立国际间的研究开发机构,并搞好技术协调,提高综合竞争力;要建设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和全球的营销网络等。总之,要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做好全球的战略整合,建立起全球的战略管理体系。
二、快速应变——管理的新挑战
在新世纪,企业面临着一个快速多变的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全世界大多数制造行业的生产供应能力过剩,同时,越来越多的“温饱后”社会中的大众,越来越超出基本需求而成为非常挑剔的顾客,从而促使市场复杂多变;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的时间越来越短,促使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已经不是用年计算,而是以月、以天、以小时,甚至用分钟来计算,如世界钟表业中,平均每20天就有一个新品种问世,全球电子业中,平均每30分钟就有一种新产品诞生。总之,快速应变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新挑战,企业只有快速应变,才能生存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价格、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还是效率、速度的竞争。在这种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谁抢先一步,谁就把握获胜的先机。因而,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培育快速应变的核心能力,就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重大课题,要具有预测和预见未来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抓住时机果断的决策力;要具有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组织体系和生产体系;要具有适应这种新形势要求的、具备企业家素质的经营者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等等。
三、创新——管理的主旋律
企业在快速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要不断地保持竞争优势,经常处于竞争的制高点,就必须求新求变,把创新作为管理的主旋律。这里讲的“创新”,其含义有:(1)“新产品”,其表现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新制度等,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或者说,可以是精神“产品”,也可以是物质“产品”。(2)“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前所未有。(3)“独特”,是指不同凡俗;独出心裁,但它不是依靠幻想、荒诞和妄想去获得。一般来说,观念创新是先导,技术和管理创新是手段,市场创新是目标,文化创新是灵魂。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创新的环境和机制,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要适应市场需求,讲求创新价值;要注意协调配套,合作创新;要注意继承与借鉴相结合,引进消化与创新相结合。总之,要使企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味模仿别人是难以生存的。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的发展史,必然同时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无穷源泉。
四、知识——企业的核心要素
如果说,20世纪以前世界处于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生产的核心要素;到了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即由土地转变为货币资本;那么,面临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的核心要素,则将逐步转变变为知识。在企业生产要素中,一般来说,20世纪最值钱的,是生产设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最值钱的,逐步转变为知识,即知识工作者所创造的价值。
知识生产要素同实物生产要素相比,有下列两大主要特点。
1.实物生产要素,如机器设备、原材料、自然矿藏资源等等,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知识生产要素,却是无形的,它一般是借助人类特有的智慧而赋予产品以新的价值来显示的。
2.实物生产要素是有限的、可以耗尽的。而知识生产要素,则是有弹性的资源,知识的共享性和创造性决定着知识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征。
知识有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是已知的知识,如书本上的知识、实践中已经得到的知识等。隐性知识,则是存储于人类头脑中的诀窍、灵感、经验等等,它具有潜在性,是一种潜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知识。
当今,知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企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建立学习型组织,研究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储存知识,如何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何建立实现知识共享的环境和内在机制,如何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等等。知识的首要载体是人,因而,培养、吸纳、挖掘和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已经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基本职责。
五、信息化——一场革命性管理变革(www.xing528.com)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等各环节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和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和水平,进而增加企业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建立企业内部网、联入互联网和全面实现企业电子化运作。建立企业内部网,包括市场营销及市场信息收集反馈网、产品设计开发网、生产过程控制网、成本及财务管理网和行政管理网等等各种网络;联入互联网,即企业上网,建立企业网站,并和网络搜索引擎链接,实现信息共享;企业电子化运作,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技术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营销,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实现网络运作自动化,使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及物流合而为一,并且开展电子商务。
由于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因而,它要求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
例如,海尔集团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实行业务流程变革之前的组织结构是事业本部制结构,即集团下按产品设立各种产品本部,在每一个产品本部内又根据产品不同而分设产品事业部。同时,集团和各事业部又都设有职能机构(规划、人力、财务、技术、营销等等)。集团是投资决策中心,本部是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分厂是成本中心。实行业务流程再造以后,把业务流程分做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两类:第一,把原来各事业部的采购、销售、财务等业务全部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统一采购、营销、结算,作为核心流程。就是说,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流程是由物流、商流、资金流和生产本部四个大的过程团队组成。第二,把集团原来的职能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支持流程,包括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等职能中心,而集团的这些支持流程的单位,都要注册成立独立经营的服务公司,它们同核心流程的过程团队形成市场交换关系。
六、分配多元化——激励的新发展
传统经济理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的创造主要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资本和劳动,因而,在分配上也主要存在两种方式,即资本所有者凭借资本从企业分得红利;劳动力所有者凭借劳动从企业领取工资。这就是传统的两种基本分配形式,即按资分配和按劳分配。但是,在新形势下,知识逐步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成长及其效率、效益的提高,在一定意义上,并不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数量,而主要是取决于人才和知识(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要素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稀缺的资源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和知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获取具有先进科技知识和先进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比获取货币资本变得越来越难,上述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知识在使货币资本保值增值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总之,在劳动、资本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创造企业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中,知识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其地位就更加突出。因此,应当让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和科技知识的、贡献大的经营者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分享产权,实行分配多元化。
七、跨文化管理——冲突与交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各国经济互相渗透、相互依存,无国界的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国际化经营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受到人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跨国经营必然会面临不同的文化环境,从而产生文化摩擦和文化冲突,影响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削弱组织的凝聚力,影响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因而,资本相融、智力相融和文化相融,跨文化管理,就需要在保持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自成一家。跨文化管理不同于管理文化同一化,而是要以文化上协调配合来处理文化上的差异,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以缩小文化上的差异;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要在相互学习、借鉴、包容的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并建设具有个性特色的、开放的企业管理文化。
八、绿色化——一个重要的生存条件
绿色化是指企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融入企业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而转变企业生产方式,实行清洁生产,使企业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
从世界范围看,绿色化、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浪潮。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加速了社会文明进程。但是,与此同时,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日益严重,这又大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而,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企业为基础。这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一方面要大量吞食原材料、燃料等,一方面又要大量排泄废物(废气、废水、废渣等),产生噪音、震动、放射污染等,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企业必须坚持生产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搞好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实行清洁生产、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等等。企业经营绝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为代价而追求利润最大化之路。在现代企业中,绿色已经代表一种文化,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九、合作竞争——竞争的新方式
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一种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对手的增加和产业集中度的不断加强,任何企业都难以依靠自身资源和能力而单枪匹马地参与竞争并取胜。或者说,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再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所有领域都保持领先地位,一个企业更是如此。这也就是拥有不同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各企业进行合作竞争的基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更多地依赖于把各种分散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协同优势。这样,就必将导致企业与其价值链上的顾客和供应商以至竞争对手的合作不断扩大,促使企业之间利用和发挥各自优势在资金筹集、研究开发、技术使用、产品更新换代、市场营销等等方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以达到合作竞争的双赢目的。
十、矛盾分析法——管理科学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认为,研究和认识事物的发展,必须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和认识。也就是说,要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身运动,同时,每一事物的运动又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企业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也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矛盾分析法,就是对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即从事物的各个矛盾之间以及矛盾的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面进行研究,来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它是以企业可持续成长为主题来研究管理科学的根本方法。
实践证明,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是在大量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即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谓事物的基本矛盾,一般是指决定事物矛盾运动的本质和生命自始至终存在的矛盾。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就是决定企业整体的根本性质和贯穿企业可持续成长全过程的矛盾。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从企业同外部关系看,就是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资源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2)从企业内部关系看,就是企业成长机会(即企业内部的未利用的经营资源“效用”)的无限性和成长能力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所谓事物的主要矛盾,就是指特定情况下对事物的性质有全局性影响的突出矛盾。也就是说,企业基本矛盾没有变化,但是受基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突出矛盾会有不同的表现。
由于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因而应该用矛盾分析法,研究并处理企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必须应用对立统一思维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企业成长和管理。例如,企业在成长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即促动力和制约力。促动力,如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科技发展的提升力,以及创名牌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推动力等;制约力,如企业自身惰性的下滑力,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压力等。因而,在企业管理中,既要讲求促动力,又要注意制约力。
(原载《成人高教学刊》,200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