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李占祥自选集

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李占祥自选集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贯彻实事求是、纠正“左”的错误方针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中,我国企业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许多变革,有了许多新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30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几经挫折和反复。可以断言,要不是由于过去的几番折腾,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使我国企业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李占祥自选集

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发展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贯彻实事求是、纠正“左”的错误方针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中,我国企业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许多变革,有了许多新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积极探索变革和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的新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吸取历史经验 端正指导思想

我们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企业,是从新中国成立,接管官僚资本企业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几经挫折和反复。既有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走上科学管理轨道的时期;又有两次对企业管理进行大规模恢复性整顿的时期,一次是在1962—1966年,另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以后。当然。过去20多年的企业管理,绝不是只有50年代后期的错误和十年浩劫的大破坏,在两次恢复性整顿中,也有所前进。可以断言,要不是由于过去的几番折腾,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使我国企业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从过去的失误中分清是非,吸取教训,端正指导思想。

过去30多年中的企业管理工作,有没有经验呢?大家知道,衡量企业管理水平,要看生产的经济效果和发展速度。按照这一要求,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管理的稳定和发展的时期,是在1953—1957年期间和1964—1966年期间。当时,企业管理的突出经验,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比较尊重科学和民主,实行科学的民主的管理。

过去,企业管理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它使我国企业管理走过大弯路。它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工业企业和企业管理的看法上。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和林彪、“四人帮”破坏下,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工业企业只看成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阵地,不承认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不承认它是既搞生产、又搞经营的经济单位。而对企业管理,则总是把它归结为阶级斗争,单纯看作是生产关系问题,不承认它是一门科学,不重视培养企业管理人材,天天找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大批判开路,把科学管理视同“资产阶级专政”,一会儿批“白专道路”,一会儿拔“白旗”,总是把矛盾指向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冲击企业管理。

2.对待专职管理上。在我国企业管理历史上,曾经几次发生把大批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下放车间劳动,大量撤销、削弱专职管理机构。不承认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专职管理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不承认专职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协作生产活动中必须进行的劳动。

3.在制定计划目标和组织生产上。由于长期的“左”的错误影响,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急于求成,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讲量力而行,不讲客观条件,不搞综合平衡,往往用大轰大嗡“运动”式的办法制定计划目标和组织生产,用抽象口号和突击性管理来代替具体指标,代替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标准化,有要求无措施,图形式,追产值,不搞技术储备,不注意安全生产,不顾产品质量,不讲经济效果。

4.在处理分配关系上。长期以来,总有一种否认按劳分配,否认奖金和利润,反对物质利益原则的“左”倾思潮,认为这些都是修正主义的东西。

5.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全让林彪、“四人帮”给破坏了。他们用什么“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政治工作就是搞所谓阶级斗争,就是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整人,就是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大肆破坏党的政治工作。在他们的破坏下,前些年,许多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同群众生产、生活不发生关系,不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普遍存在着理论和实际相分离、“两张皮”的严重现象。

过去20多年中,企业管理工作中“左”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它都是以这样一个错误观点为指导,这就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情况,离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认为只要随心所欲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企业管理,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理论上说,它和我们多年来没有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也有一定关系。

马克思说:“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这是一种生产劳动,是每一种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必须进行的劳动。

“另一方面,——完全撇开商业部门不说,——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种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1]

显然,工业企业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都具有这种二重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企业管理二重性的原理,是建立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思想理论基础。30多年来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必须以不断地加速实现人、财、物的转换(生产适销对路、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争取最高盈利水平,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技术业务的素质)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企业管理任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应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实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适应我国的条件,实行管理民主化,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并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同国民经济的计划性结合起来。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具有二重性,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证明,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从来都是从本国实际出发,有原则地吸收其他国家的科学成果来发展的。列宁指出:泰罗制“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又说:“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罗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2]

二、适应体制改革 变革企业管理

长期以来,权力过于集中,吃“大锅饭”的经济管理体制,也是影响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束缚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体制,完全切断了企业同市场、同用户的联系,企业不能根据社会需要的不断变化及时作出反应,企业没有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决定自己生产经营的方向、目标以及调整经济活动的经营机能,因而造成企业的产供销往往长期脱节,浪费社会劳动,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果的积极性的发挥。总之,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既没有必要的经营管理权力,也没有相应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既没有推动企业经常关心市场需要、不断改善经营管理、为社会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外部压力。因此,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并且把它同企业的经济责任、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势在必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了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在近两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管理在一定的内在经济动力和外部竞争压力的推动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1.从企业的经济地位来看。企业正在从部门和地方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算盘珠”,逐步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经济体制的改革,正在改变着人们那种把企业经济活动看成是没有交换、没有流通的一种自然经济的陈旧观念,而承认它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正在改变着那种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国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指标来调节的做法,注意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正在改变着那种不承认物质利益原则的必要性,而实行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利益相结合。显然,同这种改革相适应,必须逐步解决部门、地区分割,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企业具有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地位,成为在国家领导下的一个具有独立经营活动、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企业管理必将具有越来越多的经营机能。

另一方面,从国家来说,必须适应这一变革,不断地改善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避免企业盲目生产,浪费社会生产力,防止企业只顾本身的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使企业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驰前进。为此,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改善国家的计划领导。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整体,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没有适当集中的计划领导是不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商品经济,又是计划经济,要有计划地利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既不能统得过多、过细、过死,也不能放手不管。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主要经济比例关系以及同人民生活直接有关的重要经济活动,都必须实行计划控制。国家要有中长期计划,要搞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平衡,实行计划调节。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目标、比例要求、经济增长速度、重大的经济技术政策法令、有关的控制数字和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企业本身的条件和经济利益,来制定计划,调整经济活动,自主管理人财物、产供销,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竞争,能动地发展生产和流通,以满足社会需要。

(2)要利用经济技术情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技术情报,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要使企业计划切合实际,提高自己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企业不仅要掌握微观的市场变化,如用户和消费者的变化和意见,等等;还要了解宏观经济情况,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比例要求和有关控制数字,以及国家投资的重点、主要项目,各种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产量、价格、销售、库存的情况和社会需要量的变化,等等。为此,企业和各级经济组织都要搞好市场预测和预报工作,经常向企业发布经济技术情报,使企业及时了解国内经济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国内外市场对自己的产品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包装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同行业企业和协作单位的生产情况,等等。同时,企业还要把这些情报资料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及时做出敏感的反应,改善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适应社会需要,发展生产。

(3)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包括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可以运用它们来调整长线和短线产品,使企业按照国家要求的方向发展。

(4)要实行经济立法,制定公司法、工厂法、合同法、劳动法价格法税法等等多种经济法规,运用法律形式来执行经济技术政策,使各种经济活动有法可循。只要是同国家的计划要求和政府法令规定相一致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应通过经济手段,积极扶植发展。否则,就应运用行政手段和通过法律办法,进行干预或禁止。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也都应建立经济监督制度,充分发挥统计、财政、税务银行、物价和工商行政等机构的监督作用,以便控制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从企业的管理思想来看。那种单纯地对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所下达的囊括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指令性指标负责的管理思想,正在逐步变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不断为使用单位和消费者提供适合需要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和劳务,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管理思想。企业要把市场的需要,作为衡量自己管理思想是否正确以及生产经营效果好坏的镜子。要具有市场观念,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管是国家下达的计划,还是企业自己确定的,都应从市场需要出发。要具有商品观念,既要通过生产过程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又要通过流通过程实现价值,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使用价值,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要求。有些企业在实践中体会到,要使自己在竞争中占优势,必须用“五快一好”(情报预测快、决策快、质量提高快、新产品研制快、交货期快;服务要好)来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3.从企业的管理内容来看。那种以工厂内部现场为主的管理,正在逐步转变为对内和对外相结合的管理,变为既管生产、又管经营的企业管理。在经济管理权限过分集中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手中,企业在产供销、人财物等有关经营管理的一切重大问题上都无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的体制下,企业是没有外部管理问题的;它既不需要调查市场需要、研究外界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影响,又不需要关心产品销路,甚至也不需要担心企业的盈亏。因而,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工厂内部的现场管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企业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也在从主要关心如何把产品生产出来。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指标,逐步转向如何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来了。同时,由于企业有了一部分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又使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同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直接挂起钩来,这样,企业管理内容不仅扩大了,而且要求也高了。

4.从企业的管理机构来看。那种只具有管理厂内和当前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机构,正在逐步变为既管厂内和当前,又管企业外部和长远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构。有些企业为了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搞好产品发展规划和用户服务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市场和销售机构。有的设置了计划销售科,负责市场调查和预测,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年度产品销售和生产计划,进行广告宣传、销售、服务等工作。有些企业为了进行技术储备,加强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试制等工作,还专门设置了产品研究开发机构。

5.从企业管理方法来看。许多企业正在坚持和发展前阶段的整顿成果,又应用大量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一些先进企业,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努力学习、研究和应用下面各种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价值工程(价值分析)、网络计划法、设备综合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物料管理中的ABC分类法,以及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研究如何从实际出发,发扬我们自己的优良传统,又研究如何批判地吸取国外行为科学中合乎科学的东西;等等。(www.xing528.com)

从当前我国有些企业学习、研究和应用各种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推进企业管理现代水平的工作来看,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也是能够见成效的两条可贵的经验:

(1)在研究中,很注重体现这些方法的理论方面(如系统的理论、控制的理论、运筹学的理论等);在应用中,很注意从客观需要出发,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讲究实用、通俗易懂、有成效,不图形式,不生搬硬套。

(2)实行行政办法、经济办法和学术办法相结合。有的企业在工作中,不仅采用了行政办法和经济办法相结合,还开创了学术办法,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职工(如成立企业管理协会,设立研究各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地学习、研究、试用各种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提高我国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新途径。

6.从企业领导来看。在改善和加强企业的领导方面,正在发生着的主要变革有三:一是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正在逐步实现领导班子成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二是认真发挥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作用;三是实行党政分工,既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又加强厂长(经理)责任制。

这里,有计划地加强企业领导干部的培训,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个战略任务。列宁说:“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人可以当一个最有能力的革命家和鼓动家,但是完全不适合作一个管理人员。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具备的条件。”[3]应当承认,我们许多企业领导干部,用列宁所讲的“精通”、“懂得”、“要有”的标准来衡量,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培训,选择合格的经理人员,就成为使我国企业管理的这场深刻变革能够顺利进行,促进生产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改进企业领导制度,也是改善和加强我国企业领导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这里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1)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实行党政分工,企业党委主要应当抓什么?长期以来,在我国一些工业企业的领导工作中,存在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它是有许多弊病的。

1)党委包揽企业日常生产行政事务,代替厂长(经理)行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挥权,就会造成党组织不能集中精力来研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句话,就会形成党不管党,削弱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战斗力。同时,也不能建立有效的生产指挥系统,这也是违背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的。

2)过去在企业中,除存在党委包揽日常生产行政事务的问题外,权力也过于集中,而且事事又往往要求实行“书记挂帅”,于是就使企业的重大权力集中在几个书记,特别是第一书记手中。这样,既妨碍党的民主集中和集体领导原则的贯彻,也阻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实行。

企业中党的领导,主要应当是实行政治领导,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社会主义原则来统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党员,教育职工,不断地提高广大职工按客观规律办事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持和扶植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的精神,当家作主,争取更大经济效果,为社会多做贡献。企业党组织这样来实现党的领导,既不能靠权势,不能用强迫命令、整人、压人的办法,也不能靠金钱、说大话、说空话的办法,主要应当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关心群众思想觉悟和关心群众生活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讲求工作方法,增强实行政治领导的本领,具备更高的领导艺术。

(2)要研究建立企业领导制度的客观依据。一般来说,建立企业领导制度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社会制度的要求。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制度,是有本质区别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工作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必须搞好民主管理,认真发挥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作用。

2)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要建立统一的、有效的生产经营的指挥系统,厂长(经理)应是这个指挥系统的指挥者。

3)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成分。对于那些由集体所有制单位(如农村社队)集资联合建设的工业企业,或由国营单位同集体所有制单位联办的工业企业,为了保证集资联合经营各方的经济利益、经济责任和经济权力的统一,应当由联合经营各方的代表所组织的股东委员会、董事会(或联合委员会),作为领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力机构。

(3)要妥善解决如何组织决策企业重大问题。从企业厂长(经理)来讲,他既是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案的提出者,也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组织实现决策方案的指挥者;从企业党委来讲,既应讨论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保证决策方案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又要在决策方案实施中起政治领导作用;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来讲,一般地说,它对企业中某些重大问题的决策方案,既应当有民主讨论决定权,又要起发动职工群众顺利实现重大问题决策方案的作用。

7.从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来看。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是我们的革命传统,它也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现在许多企业都十分讲求全面性和科学性。实践证明,办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有科学管理,而且要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没有职工的积极性,科学管理是不可能顺利进行、发挥作用的;没有正确的管理思想、经营方针和科学管理方法,职工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发挥。

那么,发挥职工的积极性靠的是什么?

(1)要靠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讲思想,讲精神,认真发扬积极因素,大力克服消极因素,使职工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和纪律,具有首创精神,具有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与人之间具有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等等;使工厂具有一个讲求精神文明、勤俭节约、团结战斗等等的好厂风。这样,才能使企业具有伟大的力量。

(2)要靠关心群众生活,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在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不仅要实行责任和权力的统一,还要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要把职工个人劳动所得同企业经营好坏联系起来,要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这样,才能使群众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作自己的光荣事业。

(3)必须大力提高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同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互相依存的。广大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就越能充分发挥积极性,真正行使民主权利,卓有成效地管理企业。因此,建立比较正规的职工科学文化教育制度、有计划地实行全员培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搞好民主管理。管理民主化,就是管理群众化。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而要在企业中体现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不仅要使职工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价值,加强职工的现场自主管理,还要发挥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作用,使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有决策权。这样,才能更充分地、有效地发挥职工的积极性,管理好企业。

正确解决以上方面的四个问题,是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具有强大实力,办好企业的力量源泉。

我国工业企业管理的变革,虽然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已经看到,它的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只要我们不断地巩固成绩、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努力接受新事物,认真研究和解决在企业管理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那么,具有我国自己特点的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原载《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第二次年会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1)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4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列宁选集》,3版,第3卷,49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3版,第4卷,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