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和企业管理学
管理是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小组,凡是集体活动,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个管理问题。马克思说:“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1]管理的实践,由来已久,它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管理寓于人类一切共同活动之中。但是,有管理实践,并不等于有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装备越来越复杂,人们社会化劳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和协作越来越精细和严密,社会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管理越来越复杂、越重要,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也就相应地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企业管理学是随着从手工业生产转变为大机器生产,随着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企业,一般就是指从事生产和流通,给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为盈利而进行自主经营,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细胞,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资本主义越发达,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就越来越突出,企业主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的命运的主宰。因而资本主义社会,非常重视有系统地把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就是“执行生产总体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职能”。马克思指出:“资本家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由社会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并属于社会劳动过程的特殊职能,它同时也是剥削社会劳动过程的职能”[2]。
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理论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有许多不同的学派。一般认为泰罗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先行者。从泰罗以后的近百年中,各种学派林立,观点各异。例如,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步骤;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管理经验方面,研究和分析企业管理中成功的和失败的例子;行为学派,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研究管理,认为人和人的行为是管理的关键因素;系统管理学派,主张运用系统论方法研究管理;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研究的重点在决策;会计学派,认为经济分析和成本是管理研究的重点;数理学派,把管理看成是数学程序、概念、符号和模型的演算,认为管理研究的重点是数学模型;权变管理学派,认为管理行为、方法,必须考虑到环境的许多变动因素,不能套用一个模式;等等。总之,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还没有形成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一套成熟的科学体系。
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相比,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历史更短,30多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又经历过曲折发展的过程,因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也没有形成。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创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加强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水平和企业事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我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有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丰富经验,又有外国一切有益的经验可资借鉴,依靠广大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学,一定会逐步形成并日臻完善。这里,首先必须弄清楚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这些对创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的科学体系,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企业管理主要是围绕着各项管理职能而展开的,它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等。从理论上概括起来分析,主要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问题。
生产力方面,主要是研究生产力合理组织问题。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3]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组织好,就是生产力合理组织问题,如工厂布置、车间布置和工作地的组织,产品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和操作方法的制定,各种定额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总之,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国家计划、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合理地组织产品的生产过程,按质按量按期地、低消耗地生产产品的问题。
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正确地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如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人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关系,工人群众之间的关系等;要研究如何处理分配关系,如何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如何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经济责任制等。总之,就是研究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争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问题。
上层建筑方面,主要是研究如何结合企业实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计划,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等等,以便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企业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使用价值,同时又创造价值。因而企业进行生产,不仅要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这些生产力的要素结合好,将生产物质产品进行实物管理;而且还必须进行价值范畴(货币、价格、成本、利润等)的管理。企业管理不仅要适应企业生产过程(既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要不断地解决阻碍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总之,企业管理是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内容很广泛的一门科学,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企业管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和揭示这三个方面管理内容的规律性,也就是说,研究和揭示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同志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4]我国任何一个企业管理人员要想做好工作都不能不研究和掌握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规律。
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是在中国的环境之内进行的,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比较,有它的特殊情形和特殊性质。因此,除了在生产力合理组织方面同资本主义企业有共同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特殊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管理好中国社会主义企业。
有一种人的意见是不对的,他们说:企业管理就是管理技术问题,只要研究生产力合理组织方面的规律就行了。具体地说,只要把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照搬过来就可以了,有人甚至片面地把企业管理现代化仅仅看成是管理手段现代化,是采用电子计算机的问题,认为只要有了电子计算机,企业管理问题就全解决了。他们不知道,我们固然应该重视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经验中合乎科学的方面,但是,绝不能生搬硬套,而是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条件来加以应用和发展,使之中国化,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管理经验,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
还有一种意见也是不对的,他们说:只要研究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特殊性就行了,或者说,只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了。有人甚至更错误地把企业管理看成阶级斗争,当成空头政治,把合理组织生产力,把建立在现代生产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科学内容,说成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他们不懂得,企业从来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我们固然应该重视并解决好企业管理中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但是,企业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生产斗争的科学总结。
再有一种意见也是不对的,他们说:“一五”时期和60年代前半期的我国企业管理经验是最好的,只要掌握那时的管理经验就可以了。他们不知道,“一五”时期和60年代前半期的经验虽然应该学习和继承,但是不应该故步自封。因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企业所处的环境和企业本身都在变化,我们只应该采用“一五”时期和60年代前半期的那些在现时情况下仍然适用的经验,我们必须按照现时已经变化的情况来办事。
由此看来,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时间、环境的差别,决定着企业管理规律也有不同。从企业的性质看,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各有不同的社会性方面的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时间的条件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中的生产力合理组织问题势必要相应发展,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管理科学的特点,也不能机械地移用于不同阶段。从环境的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企业管理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由此可见,我们对不同性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环境的企业管理规律都应该有所了解,但是,我们更应该研究和掌握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规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企业管理学的特点(www.xing528.com)
由于企业管理学是研究和解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它是一门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它同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般经济科学,是有区别的;它同主要研究生产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一般工程技术学,也是有区别的。它既不是单纯的经济科学,也不是单纯的技术科学,它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互相渗透的特点。然而,企业管理终究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学是广义的经济科学的分支,起着推动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企业管理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的特点。它在客观上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东西,它是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随着时间、条件、环境的变化,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企业管理学,还是一门动态科学。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客观事物往往有许多是无法定量的目标和因素,因而它不像有些学科那样,可以单纯通过数学计算得到最佳答案;它也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管理问题的具体的标准模型,它只是探索企业管理的一般规律,使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实行创造性的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种艺术。
四、企业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企业管理学,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企业管理实践为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5]企业管理学产生于管理实践,是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企业管理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因此,研究企业管理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深入企业管理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尊重群众的实践经验,并且运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把管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6]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还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必须用全面的和历史的观点,必须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研究企业管理学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看待企业和企业管理,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固定不变地看待企业和企业管理,列宁说:“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7]。研究企业管理学,也要重视它的历史联系,考察它的过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企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问题,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研究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来进行,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规律,价值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同生产力直接有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规律,等等。这样,研究企业管理学必然同其他许多学科相联系,要运用同它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学科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工业经济管理学、技术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学、会计学、统计学、法学等。
3.企业管理学也是技术性和社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它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但是,它并不排斥我们在研究企业管理学时,必须认真地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研究和吸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中的科学方法。从生产力方面看,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都是建立在现代生产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企业管理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随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和协作的深化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中,生产力是永远向前发展着的,生产力越发展,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也越发展。它们总是由低到高地向前发展着,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因而,直接同生产力及劳动分工和协作有关的、反映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即生产力的合理组织,也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它同生产力和直接表现生产力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一样,不仅不会因所有制关系的变更而消亡,而且还要继续保存和发展下去。这就是说,体现现代化大生产要求的科学管理的组织和方法,虽然是一定统治阶级实现自己利益的一种工具,但是,它并不具有专属某个阶级或专利于某个阶级的属性。资本家可以利用它来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企业也可以利用它来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从这个方面来讲,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内容,是可以而且也是应当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来学习和借鉴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学,都是从其本国实际出发,吸取外国的科学成果,并在不断地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我们也应当这样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
4.研究企业管理,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必须切合中国国情。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世界上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企业管理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学,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同时,还要考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要考虑中国民族资本企业管理经验,要考虑新中国成立前在解放区办工业的经验,要考虑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等等。总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学,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提倡大胆创新的精神,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五、企业管理学科(课程)的任务
30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决定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国家同企业的关系是否解决得好。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人们进行生产、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责权利是否适度,国家是否使企业具有改善经营管理、挖掘潜力、实行技术进步的权力和利益,一句话,是否为使企业具有必要的充分的活力提供了保证条件。其次,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还决定于企业主观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家不能超出国家为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所作的合理规定的范围谋求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然而企业家却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这里,一个决定性的条件,就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掌握企业管理学。
管理也是生产力。在同样的条件下,谁掌握企业管理学,管理得好,谁就可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的作用,比增加设备和提高技术更大。许多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如果说过去它们很注重生产技术方面的投资,那么现在它们更注重开展智力、网络人才和强化经营管理方面的投资。一个企业领导者绝不能是一个不讲科学的乱撞乱碰的鲁莽家,也绝不能是一个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一个企业领导者,必须是个善于开创新局面的企业家,必须是个管理内行、具有驾驭企业变化发展能力的专家。列宁讲得好:“要管理就要懂行,就要精通生产的全部情况,就要懂得现代水平的生产技术,就要受过一定的科学教育。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具备的条件。”[8]企业管理学科的任务,就是以反映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武装企业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管理企业,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学习不是容易的事,使用更不容易。企业领导人员必须熟识自己企业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活用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使主观和客观情况相符合。因而,必须善于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管理实践(使用)中学习。一切带原则性的管理规律,或管理理论,都是对过去管理经验的总结,应当着重学习。同时,还应当结合自己的实践来验证这些结论,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管理学。
(原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4(1))
【注释】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7、3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5][6]《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171、284、2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8]《列宁选集》,3版,第4卷,26、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