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四 南开校风建设揭秘
南开是民国时期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它主要包括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南开学校一贯以校风良好著称。梁启超先生曾说:“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每当家长送其子女来南开读书都说:“得入南开,便可放心。”张伯苓校长认为:“个人应具固有之人格,学校亦当有独立之校风。”“校风为学校之灵魂”。校风是一所学校传统风尚和特色的体现,是一种立体化、全方位的教育氛围,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揭示南开校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对当下我国学校校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严格校规校纪
校风建设,非一日之功。校风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它一开始需要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作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校风是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和引导的结果。早在民国初年,南开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规校纪。它包括教学和生活管理两方面,如讲室规则、操场规则、寝室规则、调养室规则、书报室规则、食堂规则、饮茶室规则、沐浴室规则和接待室规则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详细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针对不同情况,“惩罚规定”载明了八级纪律处分:申诉、停学、通知家长申斥、记小过、记大过、请家长或保证人来校会同训诫、勒令退学、斥革。正是由于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使得南开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南开校规校纪之严格有时超出常人的想象。如学校将饮酒、吸烟、赌博、早婚、嫖妓等事,悬为厉禁,犯者退学,绝不宽假。学校规定学生一律住校,统一着装。男生一律光头,女生一律发不过耳。行为不检、衣冠不整、内务评劣、晚自习说话、出言不逊等都要记警告,私自出校门记大过,而考试作弊则当即张榜开除。三个警告折合一个小过,三个小过折合一个大过,三个大过就要被开除。校规校纪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绝不宽恕。张伯苓校长的儿子在南开上学,犯了错误照样受到批评教育。汪精卫的儿子因学习不好,同样受到批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的儿子也因触犯校规而被开除出校。
(二)注重文明习惯养成
文明行为习惯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或表现。张伯苓校长认为:“吾人平常所谓人格,莫非习惯之积体,习惯良好,即人格高尚,习惯恶劣,斯人格卑鄙。”“一好习惯,即将来之一好人格,一有用之学生。”在当时旧中国的社会条件下,许多陋习浸淫青少年。因此,南开校风建设把学生的文明素养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张校长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习惯的培养注重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具体细致,力求实效。就拿卫生习惯培养来说,学校提倡“节饮食、慎起居、勤运动和均劳逸”,专门编制了《学校卫生习惯自省表》,并拟定了《学生每日生活的正规》,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一天的生活、学习、饮食、运动、娱乐等,都制定出规范条例,以供学生参照执行。例如,在《学校卫生习惯自省表》中有如下内容:“今日早晚及饭后刷牙否?、今日按时大便否?……今日做激烈运动否?今日饮水几大杯?……睡时开窗否?”《学生每日生活的正规》共包括20条内容,其中有如下条目:“6点1刻醒来,想想今天应做什么事。(习惯了,到时自然醒来)……7点20分吃早餐……12点午膳(不要忙,要细细的嚼,食毕漱口)。”所有的内容细致但不烦琐,具体但不机械,符合人体生理规律,既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确保学校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且这些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来说都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就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张伯苓校长作过深刻的分析,他认为:“盖少年之中具有自治力,而不为外魔所移者实鲜。类多自治之力薄弱,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当时,邻近南开学校的南市是天津有名的“杂霸地”,地痞流氓到处横行,大烟馆、赌局、妓院充斥其间。由于南开学生多为富家子弟,优越的生活,使他们中间不少人染有不良习惯,少数人甚至还有赌博、冶游(嫖妓)等恶习。为了不使学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学校竭力抵制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为了杜绝学生游访烟花柳巷的陋习,防止他们因为沉溺其中而损害身体和耽误学业,学校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学校禁止学生去各处冶游,甚至连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落子馆也成为南开学生的“禁区”;有时,学校还派人到这些地方去调查,看是否有南开学生前来游玩。每到假期,学校成立假期乐群会,尽量组织学生在学校度过假期生活,以防学生“归则易与社会相习染”。同时,学校号召假期离校归家的学生,也像假期在校同学那样,过有益、有规律的生活。学校还经常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张伯苓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家长说:“家中人往往因子弟一星期在校用功,至星期日则纵之使消遣于恶劣之地,学校六日建筑之功,每因此一日遂至破坏,是以格外请诸位注意。”
(四)校长教师以身作则
在一所学校里,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行为举止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张伯苓校长说,要广造变革社会的新青年,“决不是书本上说就行,非得以身作则,用精神感动不可。”他要求全校教职工:“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他还用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话,说明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由于“学生与其所信仰崇拜之教员,朝夕亲炙,即无直接之训练指导,日久其思想行为,亦必为之潜移默化,于是所收间接训练之效果,必甚宏远。”学校特别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崇尚教师的自尊自爱,要求教师把为人师表视为天职和约束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法度。号召教师处处以身作则,谈吐、衣着、外表、人品、风度等,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如不许学生赌博,教师也不准打牌。职工在办公时间内,不许看报或干私事。张校长不仅严格要求教职工,还严格要求自己,自律甚严。为了言传身教,酷爱听戏的他从不在天津戏院听戏。就是和他颇有交情的京戏名角在天津表演,他也决不前去捧场,而宁愿大老远地跑到北京去听他们唱戏。原因很简单,他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真可谓是煞费苦心。许多人在回忆张校长时都谈到两件小事:一是他不许学生吸烟,但自己却吸旱烟。当学生指出时,他将烟袋一折两断,从此不在吸烟。二是他年轻时留着胡子,为了给学生做表率,他的胡子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全部剃掉。(www.xing528.com)
(五)培养集体意识
南开“公能”校训中“公”的一层含义是“爱群”,也就是集体意识和团体精神。除读书外,南开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团体生活”。张伯苓校长认为,学生成立学会、团体,有利于他们“学共同生活”,“发展集合性及作事心”,形成共同的集体观念。团体有一种无形的规范力量,“他们的力量可以超过本校的管理员。这种令人惊奇的成绩,我敢说是我们南开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南开的教育方法。”培养集体意识,是南开教育的一个特点。从校舍的建筑和使用,到课程的实施,到课外活动的提倡,时时处处都着眼于大小集体意识的培养。培养集体荣誉感,离不开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南开努力营造班集体荣誉的氛围。学校的比赛,许多是班际比赛,不是个人比赛,奖状、旌旗发给班级,不发给个人;个人受到表扬时,总要提到某班某人。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服务精神和合作能力。南开的学生社团很活跃,1915年前后南开中学就有各种社团组织达26个。学生除了参加他的班集体外,总会参加一个乃至几个跨班级的团体。通过班集体和社团组织的共同生活和学习,校集体意识也就自然形成。张校长特别重视学生学校荣誉感的培养。他对学生说:“诸生须知既为学校中之一分子,则汝实栖息于此全体之中。学校而良善,汝亦随之受益;汝而良善,学校亦随之与有荣。反言之,学校而有缺点,汝亦不完;汝而有败行,学校亦玷污。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学校荣誉“较物质百倍可贵,则维持之,发扬之,应其尽力之所能及。”
(六)弘扬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校风的精髓。在培养校风的初始阶段,张伯苓校长就注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他说:“无论何事,无精神亦必归失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在有形之物质问题,乃在无形之精神问题”。“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必抵于亡。”张校长对学生说,物质是精神造的,只要精神专注,样样事都可以成功。建一所学校,精神难而物质易。当天津南开中学被日本人炸毁后,他大声竭呼:南开被毁,精神未死。他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故本人对于此次南开物质上所遭受之损失,绝不挂怀,更当本创校一贯精神,而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张伯苓重视教育的精神文化价值,大力弘扬学校精神即南开精神。要言之,张伯苓校长所倡导的“南开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一心为公的精神。在风雨缥缈的旧中国,南开作为私立学校,既无政府资助,又无充裕资金,举步维艰。张伯苓校长坚定地说:“南开之精神在于无论多难,亦开”,“南开、南开、越难越开”。为了把南开精神贯彻于师生的言行,学校还编写了校歌。南开校歌歌词的第一句就是:“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并且“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成南开真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张伯苓团结和凝聚广大师生员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铸造了南开的辉煌。“南开精神”流淌在师生员工的血脉中,体现了学校整体的精神面貌,成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七)注重环境熏陶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环境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而神奇!校风建设需要营造文明、整洁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养成良好的品格。正如张伯苓所说:“青年学生日处此安定秩序、优美环境中,自必潜心默修,敦品励学,养成一种笃实好学之良好校风。”南开大学景色迷人,柳亚子先生曾赋诗赞美道:“汽车飞驰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浊世隔尘埃。”在重庆南开中学,端庄的“范孙楼”,肃穆的“芝琴馆”,雍容的“午晴堂”,秀丽的“受彤楼”,幽雅的“忠恕图书馆”,以及广阔的运动场,美丽的“莫愁湖”,等等,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里。在这里,春天群花开放而幽香,夏天佳木葱郁而繁荫,秋天风霜高洁而气爽,冬天梅林花开而独悄,它们使学生铭记难忘。学校的物质环境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在重庆南开中学,隔着大操场就看到对面用兰草种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8个大字,从左到右足足排列了约100米,每天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在学校教学楼入口处竖立大的穿衣镜,横额镌有“容止格言”几个大字,两边书写:“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它对学生的仪态形象、气质风度均提出了具体要求。这面镜子和四十字的容止格言,对南开学生确实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甚至还引起了美国朋友的关注。
(八)强调自觉自立
强调学生自立、自觉的行动,是南开校风建设上的一个特点。校风建设最终不是依赖强制规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关键要成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的教育政策“意在造出一班自动的人来”,校风建设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自动力”,南开的教育宗旨“在使学生‘自动’、‘自觉’,自负责任以求上进;于是造成一种良好校风,而全校学生于不知不觉中随之亦好。”张校长主张校风建设,“诸位先生倡之,老学生行之,新学生效之,无须个个提耳谆嘱也。”他很欣赏美国学校培养学生自立精神的做法,他在修身班上说:“美国学校多令年长生友年幼生,扶之助之,使自立,愿诸生履行之。”谈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张校长以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作比方:“如幼稚园之幼稚生然,唱歌时每须举动其手足,为之保姆者,不过略一指点,其前列聪颖之幼稚生立时领悟,余者即自知如法仿效,无须事事人人,皆须保姆为之也。”张校长强调:“我南开学生,有知之机会,有作之机会,有听之机会,故应练习自动,勿只信教员,勿尽依学长。”1923年9月3日,在南开中学第20周年的开学典礼上,他说:“此次开学后,新生甚多,高二、高三学生一切行动务须自检,以作新生之表率。”“本学期改革,在教务上,注重学生自修,以期养成学生自己负责任之习惯,庶几当将来应事,不致如旧日未受此种训练之学生,只是能盲从,不能自动。”他经常以‘自动’二字勉励学生,希望人人可以自立,不劳教员之管理,浸久而成一完全独立之人格。
综上,南开学校的校风建设既强调学校的作用,又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既强调纪律强化,又重视人格感化;既强调物质环境,又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既强调个人习惯,又重视集体意识;既强调制度约束,又重视自觉自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