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二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美国学者坎宁安和格莱瑟指出,成功的学校都有浓郁的学校文化,这种文化与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给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员工学习、工作的意义所在。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培育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准则和工作学习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笔者在十二年校长生涯中,以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计划第二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为载体,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倾心于学校文化管理,着力于校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具有严中特色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一三九”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学生科学发展,推动学校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开展基于人本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将“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作为设计理念,历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管理、校本课题研究”三个研究阶段,设立九大载体开展实践研究,以此构建学校文化管理的崭新模式。见图10.7。
图10.7 文化管理模式研究——“一三九”模式结构图
(一)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发展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精神要素,并像光环一样照耀于学校之上,从精神上代表学校。它是师生通过教与学以及生活等所有活动,由内而外生成的物质环境、文化气氛和精神氛围,同时又自觉与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导向和塑造。学校文化对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学校文化从层次来分,可分为第一层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环境文化,第二层面的制度形态的文化——制度文化,第三层面的精神形态的文化——观念文化。
因此,建设学校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建设学校文化,环境文化是基础
环境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属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学校的硬件建设形式、学校环境建设理念、学校物质资源配置方式等都属于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小到校牌、校服、校徽、校旗、校标等学校标志性的物品;大到教学设施、生活活动的场所及环境。
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高尔基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环境文化,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外在反映。在美丽的校园环境中,欣赏、体悟美,会得到更多的愉悦,强化和升华道德情感。审美化的环境文化通过客观现实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学校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环境建设与学校各种器物设置有直接关系,比较直观而固定。因此,学校的环境设计应是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统一体。设计者们既要整体统筹安排又要注重局部的精雕细刻,让每一处环境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以发挥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几年来,我们坚持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原则,在环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净化环境,持之以恒;绿化环境,大气和谐;美化环境,彰显个性。有小湖碧水,长廊亭榭;绿草如茵,小树初成。值得一提的是,独具严中特色的“校园石头文化工程”已初具规模,大大小小近百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既有各建筑物和景观小品的指示牌,又有反映百年严中发展史的“历史足迹”,更有知名校友或社会名流的题词。走近校园,迎面而来的是巨石校门(长10.8米、高2.8米、重78吨),前侧镶刻着著名校友徐永清上将题写的校名:“浙江省严州中学”,后侧镶刻着著名校友邵华泽中将题写的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喷水池前的“元宝石”,镶刻着著名校友、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题写的标志性校牌——“严州中学”,它的两侧的石头上分别镶刻着校风——“严实”,校训——“进德修业”,它的前面摆放着28个石球,象征着百年名校的累累硕果。漫步广场中心,可以看到“步石天下——百年足迹”的景点,每一块镶刻着不同年代“校名”的石头叙述着那一段历史,方形巨石上面镶刻着“浙江省严州中学新校区建校碑记”,更向人们呈现着严州中学的悠久历史,记述着严州中学新校区的建校历程,描绘着严州中学的未来蓝图。让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让师生了解学校的过去和现在,让师生感受严中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文化环境,是促使师生形成健康向上心理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激励师生爱校、敬业、乐业、爱生活的情感源泉,极大地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向心力、内聚力和荣誉感。
2.建设学校文化,制度文化是关键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是学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它包含校纪校规、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东西,它既是看得见的显性文化,又是无形的隐性文化,是向观念文化过渡的桥梁。
现代管理,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制度,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要拓展制度的文化内涵。制度文化反映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科学配置。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力求突出目标追求、价值取向、素质要求、态度作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强调人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标准,形成严宽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从而使规章制度既能起强制约束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使师生在执行制度、遵守纪律的同时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
近年来,学校奉行“工作有规范,管理有章法,考核有条例,奖励有力度”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经过教代会、行政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规章制度有:《严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和发展规划(2005—2007年)》、《教职工聘任制工作实施办法》、《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条例》、《教职工奖励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条例》、《教职工月度考核办法》、《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奖励办法》、《星级教师评定暂行办法》、《教坛中坚评定暂行办法》、《星级教师、教坛中坚管理暂行办法》、《财务内部控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关于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若干意见》、《教职工分级聘任实施方案》、《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条例、办法、方案的实施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进,都是制度文化的体现,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尊重了师生的人格发展,激励了师生的教学热情,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为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因为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的深化,在它们的背后都存在一个深刻观念: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文化发挥的积极作用,不仅形成一种精神环境,而且成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3.建设学校文化,观念文化是方向
观念文化是指学校本质的具有个性的精神风貌集中反映的隐性的文化,它属于学校文化的软件,包括品牌价值、奋斗目标、管理理念、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礼仪习俗、人际关系、生活信念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
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种校园中独有的群体意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它是师生素质整体观念的外在表现,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校风可催人奋发进取,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近百年来,“治学严谨、纪律严明、要求严格;思想诚实、教学踏实、生活朴实”的“严实”校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严中学子。这无疑是严州中学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者及受教育者主客观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也在不断涌现,迫切需要对原来的教育理念加以充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严中的办学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更新观念,达成共识,达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并把实现这一目标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此,近年来学校自上而下,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几经酝酿逐步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念:
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
新严中校训:进德修业。
经营目标:逐步构建生本教育体系。
经营理念: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自主发展、全面提高。
管理重心:理念统摄、科研凝聚、特色整合、核心培养。
这些教育观念,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和“教师发展为先”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管理模式从“学校科学管理”向“学校文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学校文化的三种形态,既有递进关系,又有交叉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文化的整体,但其存在方式都是动态的发展的。学校文化正是在学校的运行中创造,在学校的发展中成长,这三种形态的文化都处在不断的建构之中和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学校文化的不断创建,促进着学校管理向“精美的环境创设,精心的德育活动,精致的课堂教学,精细的教育管理”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推动着严州中学新校区在建设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校园环境优美,规章制度健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质量提升。
(二)学校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即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和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
学校文化管理主要是对学校成员的共同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管理。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管理的最重要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全面开发人力资源,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管理。通过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达到完善人的品格、磨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质,使人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
1.四项原则
学校文化管理的四项原则是:
追求发展,崇尚尊重,适应变化,达成和谐。
(1)追求发展,强调“三维发展观”。
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而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2)崇尚尊重,强调“三维尊重观”。
领导、教师、学生相互尊重。就学校管理者而言,要求尊重管理对象——教师,完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对象——学生,建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就受教育者而言,要求尊重教育者——师长及其教育行为,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3)适应变化,强调“三维变化观”。
预见变化,实行战略管理;追踪变化,实行危机管理;挑战变化,实行目标管理。
(4)达成和谐,强调“三维和谐观”。
自身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环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追求发展是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追求,崇尚尊重是强调人在管理关系中的理性位置,适应变化是强调人与组织外部环境的联系,达成和谐是强调人与组织内部环境的良性关系,四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2.六动策略
学校文化管理的六动策略是:
目标驱动,理念促动,科研推动,激励策动,关爱感动,和谐互动。
“六动策略”从实践操作层面构成了学校文化管理的经线。其内涵是:
(1)目标驱动——制订发展目标,引领教师不断进取
科学的目标是人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励价值和导向功能。在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名校+新校”办学模式的实践中,严州中学新校区应运而生。她既是百年名校的新生代,承担着传承严州中学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更是建德教育的窗口学校之一,肩负着创建优质教育的使命。建校之初,学校明确提出的办学目标是:“力争以高规格的办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尽早跻身于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先进行列,并向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迈进!”2005年3月,根据学校快速发展的实际,由严州中学新校区教代会一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严州中学(新校区)建设和发展规划(2005—2007年)》明确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创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级中学,力争在2008年左右把学校建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学年均提出具体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目标,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传承学校文化传统,实现新严中的新发展。
(2)理念促动——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应该具有明晰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进而造就“完人”,这其中隐含的是由教师指向学生的品德的传递、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传递。学校管理的两个层次目标,是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和发展个人。学校发展人的管理又有其特指,即发展教师,并通过教师的发展而发展学生。因此,我们明确提出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
办学理念:“教师发展学校”。其基本内涵是:“以教师发展为先,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中新校训:“进德修业”。基本内涵是:“为师者进修师德、进修事业;为生者进修品德、进修学业。”
严中人精神:“务本求实,创新求真”。基本内涵是:务本,即育人为本,弘扬求实精神,就要尊重“实际”,就要注重“实干”,就要讲求“实效”;创新,即不断革新,弘扬求真精神,就要追求真理,就要遵循规律,就要崇尚科学。
新的教育理念对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3)科研推动——开展校本研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特点,应如著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所说:“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教育行动研究,突破口是反思性教学。教师应通过教育科研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学校先后申报省、市级立项课题——《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重点中学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高中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主课题,为教师发展搭建科研平台,动员教职员工参与教育行动研究,构建群体性的科研网络,形成全校重视教科研的氛围。同时,积极倡导各个教研组确定主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有的放矢的实践研究。语文组在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教学委员会“十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学校后,积极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研究。外语组在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后,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历史组结合教学特点,开展《学案导读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基本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科成绩始终名列杭州七县(市、区)重点中学的前茅的同时,该组年轻教师的成长也颇具成效。物理组开展《课堂练习设置与训练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课堂形成性练习”体系,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4)激励策动——完善激励制度,鼓动教师追求成功
激励是行为主体根据对激励对象需要的理解而采取的相应的刺激方式,作用于激励对象的动机、目的、行为,从而满足行为主体的目的,使被激励者更好地服务于组织目标的过程。教师是“高层次文化群体”,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需要的层次越高,主流表现为较高层次追求,即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获得社会尊重、学生尊重、价值尊重的需要。对教师的激励,必须以尊重人为手段,以发展人为目标,坚持重心“内置”,即实行“内激励”和精神激励,以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和实现个人成长目标为主。
近年来,学校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励制、校本荣誉制、进修发展制等一系列激励制度,如《教职工聘任制工作实施办法》《校内结构工资制实施办法》《教职工考核条例》《教职工奖励条例》《“星级教师”评定暂行办法》《“教坛中坚”评定暂行办法》《星级教师、教坛中坚管理及奖励办法》《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职称评聘、进修研讨等方面实行重大改革,增强教职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大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公正公平的组织道德环境是实施激励的前提。公正公平的核心是等利交换和等害交换。等利原则强调付出和报酬的等价性,等害原则强调纪律约束的补偿性。学校在建立各类奖励机制的同时,也出台《教育教学质量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建立教师诫勉谈话制度,对工作中存在问题或出现教育教学质量事故的教师开展交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实践证明,正激励与负激励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全面的有效激励,能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5)关爱感动——倾注人文关爱,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具有更丰富的情感需要,希望得到社会、组织、领导、家长、学生以及家庭的理解、关怀、支持和悦纳。教师具有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和高尚情趣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参加文化欣赏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以调节心理状态。学校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投入、人文关爱,尊重人,关心人,对人倾注真挚的炽热的感情。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感情激励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关爱,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状态、家庭生活、子女教育、青年教师恋爱婚姻生育、外省籍教师探亲等都予以关注,从而发挥人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发展的动力。
①实行教职工“五必访”活动——遇“婚、喜、丧、病、困”事,党政工领导亲自登门家访。
②帮助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学校通过多方努力,为教师争取到了相当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商品房,使教师真正实现“安居乐业”的梦想。
③组建教工俱乐部,支持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职工文体活动。
④建立教职工定期体检制度。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职工赴杭州省级医院体检活动。
⑤开展家属联谊活动。每逢五一长假,组织高三教师和配偶、子女参加休闲旅游度假活动,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鼓励教师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再立新功;每逢高考成绩发榜,组织高三教师和配偶、子女参加高考庆功宴,学校领导为他们献上鲜花、送上红包、敬上美酒,感谢家属们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默默无闻的贡献。
⑥关心外省籍教师生活。中秋节举行外省籍教师联欢活;春节期间,回家的外省籍教师由学校设法购买车票、机票,留校的外省籍教师则参加学校安排的除夕宴会。
⑦每年教师节,隆重举行教育教学成果表彰会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工活动,让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欢度自己的节日。
⑧关注教师子女教育问题,设法解决教职工子女就学问题,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关爱对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效应,加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密切了人际关系,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6)和谐互动——建设和谐校园,营造教师合作氛围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本质就是要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管理的重人本质,要求构建和谐校园。
民主顺畅的管理机制是和谐的关键。教师具备一种“人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哲学思想,追求民主权利是教师需要的兴奋点。教师较一般人群而言,更具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个体与集体的融合意识更强烈。因此,学校管理应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工会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在内部管理行为上大胆创新,将党支部和工会小组建在年级部,实施了“校长—校党委—教代会”宏观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和“年级部主任—年级部党支部书记—年级部工会组长”的微观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相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重大改革方案均通过教代会审议,日常管理措施均通过年级部实施,政令通畅,成效显著。
团结奋进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急剧扩展,学校教师队伍日趋庞大,人员结构多元化,既有来自本市三所普高中骨干教师,又有来自省内外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在严中新校区这片热土,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静心、勤奋、高效地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奉献,有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积极创设各种平台,完善集体备课制、新老教师挂钩制,建立定期教师谈话制、民主党派活动制,实施AB班主任制,创建教师论坛、教工俱乐部,从工作、思想、学习、生活等层面开展活动,促进教师乐于教学、甘于奉献,逐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校飞跃发展。
3.六添目标
学校文化管理的六添目标是:
让学校更添美丽,让教育更添品质,让教学更添智慧,
让管理更添效能,让教师更添魅力,让学生更添修养。
“六添目标”从价值取向层面构成了学校文化管理的纬线。其内涵是:
(1)让校园更添美丽——打造生态人文校园
美丽者,乃好看、漂亮也,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让校园更添美丽,关键在于打造生态人文校园。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明确提出“与绿色同行,打造生态人文校园”的创建目标,重视生态良好、人文丰厚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完善校园石头文化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校园美化工程建设。
①古树引进工程,广植古树名木。紫薇、继木、苦丁等树桩的古老,象征着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玉兰、香樟、金桂等大树的挺拔,昭示着百年名校的蓬勃发展。今日的校园,绿树成荫与四季花卉交相辉映,名木古树与文化石头相得益彰,生态人文融为一体。
②墙壁文化工程,凸现文化传递。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设置严中杰出校友画廊,展板上的内容有严中历届校友中在各条战线上对祖国与世界作出突出贡献人士的照片和其优秀事迹;在每个教室的门口设置班级文化牌,内容有班级合影、班级格言、班级目标以及全班同学对老师说的话。校友画廊与班级文化牌的联合设置,激励着师生不断向杰出校友学习,鞭策着师生不断向更高的理想目标前进。(www.xing528.com)
③二期建设工程,提升学校品位。市政府决定在二期工程余留地筹建严州中学游泳健身中心(设游泳馆、健身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工程概算5000万元。2010年工程竣工后,将成为建德东入城口的标志性建筑,既可满足学校教学、师生锻炼的需要,又可以成为市民健身、举办大型比赛的场馆,这必将进一步提升学校品位。
美丽的校园,既彰显了学校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学校现代发展的勃勃生机。
校园的美既是外在的,更应该是内在的。而教育的美丽是外在的与内在的高度统一体,她更追求其品质的美。
(2)让教育更添品质——共同探究教育真谛
品质者,乃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也。让教育更添品质,关键在于共同探究教育真谛。
①理解教育真谛。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作了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剩下的是什么呢?应该有心态、气质、性格、思维方式、处世方式与行为习惯……
②理解学生含义。什么是学生?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台湾学者高震东给学生的定义是:
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
学生意味着:
他要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
他还要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
他更要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可见,“学生”含义的灵魂是学“生命意义”,而生命意义的核心则是“崇尚道德”。生命意义是学生学习生活知识、生存技能的动力,而生活知识与生存技能则是通向生命意义的阶梯。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做人。
(3)让教学更添智慧——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智慧者,乃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也。让教学更添智慧,关键在于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①关注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其基本特征为:
a.学生参与并确定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
b.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d.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②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即“明确目标任务,加强过程设计,重视反馈矫正,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其基本特征为:
a.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的意义。
b.明确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设计充满体验性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有思维过程的体验。
c.适时与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
d.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整体的认识,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
关注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增添教学智慧,使整个校园文化在创新中进取,在创新中提高,教学更趋完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让管理更添效能——高度关注细节管理
效能者,乃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也。让管理更添效能,关键在于高度关注细节管理。
①高站位决策。
强化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引导教师培育“五种精神”——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鼓励教师成为“五种角色”——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学识的引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成功事业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朋友。
②低重心运行。
实施以年级部为实体的三级管理运行机制——
a.校务委员会(校党政工领导、年级部主任)为核心;
b.年级部(主管校长、年级部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工会组长)为重心;
c.班主任(联合任课教师)为轴心。
力求“三级”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配合,提高效能。
③近距离服务。
少管多理,服务到位,共建和谐。努力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有老师的地方就有学校的领导。改革值日制度,建立健全“三级”值日制度——
a.校务委员值日,主要负责全校日常事务管理;
b.年级部“五人”小组成员值日,主要负责本年级事务管理;
c.公寓管理中心专职、兼职生活指导值日,主要负责学生公寓事务管理。
④走动式管理。
实施年级部领导小组成员集体观课、议课活动。由年级部主任牵头,定时组织集体听课活动,并及时开展集体评课反馈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经验,及时发现问题、矫正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更添效能。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决策者的服务行为,使学校文化管理更具人性化,体现人文管理理念,更彰显管理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5)让教师更添魅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魅力者,乃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也。让教师更添魅力,关键在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①关注教师的“三大素养”:
a.文化底蕴:对于人类的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它决定着教师对于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b.教育追求: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观念,它决定着教师的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c.教育智慧:处理日常教育教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机智、技巧和艺术。
②引导教师“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反思。
a.学会等待。
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学会了等待的教师,一定永远不会对学生说“你不行”。
b.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引领展示,而不是强制灌输;是平等给予,而不是怜悯施舍;是彼此倾听,而不是高高在上;是真诚欣赏,而不是随意鄙视。
c.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意味着教师需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心智开放、思想解放、眼界宽广,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
d.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意味着教师对于差异、另类甚至是异端的尊重与接纳,学会了“求大同,存小异”,更好地和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与校长合作,与家长合作。
e.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意味着学习是学校最重要的价值观,教师需要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教师不是不合格才需要学习,而是要思考、要竞争、要发展,才需要终身学习。”
f.学会反思。
学会反思,意味着教师能够不断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效吗?”,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当今教育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夯实文化底蕴,不断地增添教育智慧,才能使自己更添魅力,让教育教学就更趋和谐。
(6)让学生更添修养——推进学生科学发展
修养者,乃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也。让学生更添修养,关键在于推进学生科学发展。
①关注学生的“三个发展”:
a.自主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b.和谐发展: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c.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②倡导学生的“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a.学会做人。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b.学会求知。
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知识又善于科学思维的创造型人才,首先要培养求知欲望——勤奋、刻苦、钻研;其次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善学、好问、多思。
c.学会办事。成功办事的一个秘诀是:积累小成功,问鼎大成功。成功办事的两条哲理是: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成功办事的三项原则是: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
d.学会健体。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造就强健体魄,还能造就强者心态,更能提高抵抗挫折的能力。在运动中学会团结、合作、宽容、坚强和友爱。
e.学会审美。
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并创造美。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在各种审美活动中培养自己审美感受力、理解力和想象力,应在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f.学会创造。
“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学会创造,就是要注意能力素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人,发展人。学生的“三个发展”、“六个学会”,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更添修养,具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促进学生科学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学校文化管理的四项原则、六动策略、六添目标,在本质上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的反映,根本上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学校文化管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应该努力实现:以校园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