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于儿童文化的班级文化的内涵
基于儿童文化的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种尊重儿童本身的教育行为,著名的柯尔伯格曾提出在儿童成长中公正团体的作用,并主张利用学校的环境气氛和伙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这一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班级文化建设。其实,班级文化的建设一直以来是不能缺少儿童文化的需要的,过去我们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就是没有从高屋建瓴的角度来审视,只注重建设的过程,忽略了必要的宏观的引领。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作为以儿童为主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本研究中,尤其强调这种文化是儿童主导的文化,不是教师主导的文化;是丰富、滋养儿童精神生活,润泽儿童生命的文化,而不是剪裁儿童、窒息儿童;是动态、生成、成长、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文化;而不是静止的、不变的;强调班级文化的儿童属性,而不是成人属性。
班级文化建设不应强迫灌输,而应注重培育、积淀;在方法和途径上应注重渗透性和日常性,强调班级文化在课内外活动和社区、家庭生活之中的隐性影响;应重视“活动法”,使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的过程就是形成和积淀班级文化的过程。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创造者和建设者,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
2.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是什么?
首先是一种儿童潜意识的精神需要。儿童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总想有能够顺应自己需要的某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由于儿童处于感性的精神判断的阶段,所以我们也不能以某种理论来让儿童接受这种需要,而是要以大量的物质和活动来呈现,接受儿童属于自己的选择。因此,这种儿童文化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物质化来代替他们的精神领域。
其次,儿童文化可以解释为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的标准。儿童在学校必然需要某种道德层面的、学习层面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参考,他们不得不进行必要的模仿,这样看来儿童文化就表现为能够帮助儿童树立信心和明确方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儿童文化可以表现为一种自由的开放的学习活动过程。儿童在学校学习中更多表现的是天生的自由状态,他们不想被一些制度所约束,因此尊重儿童的这种自由,让儿童享受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建设儿童文化的一种体现。(www.xing528.com)
(二)儿童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基于儿童文化的前提,可以追溯儿童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1.儿童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共性体现
我们首先肯定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创造者是儿童,那么儿童文化和班级文化之间就自然建立了一种共性。儿童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把属于儿童范畴的一些思想尽情体现于班级文化之中,他们甚至会用锐利的慧眼排斥不属于儿童文化范畴的一些文化。当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融入了儿童文化,那么它的性质毫无疑问变成了儿童文化的一种变相形态的存在了。在班级文化中体现的基本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些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这样班级文化和儿童文化其实是等同的。
儿童文化和班级文化的共性当然还表现在其功能上。儿童文化满足了儿童平时生活学习的需要,而班级文化的功能体现在在学校中学生的这种需要。儿童文化的功能体现可以延续学生童年生活甚至是一生,而班级文化的影响力至少可以圈定在小学的学习阶段。
2.班级文化是儿童文化的内核
儿童的生活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这个阶段。因此,儿童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伴随他们学习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多因素,比如榜样、偶像等。这就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儿童文化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即所谓的班级文化是儿童文化的内核。在儿童文化的特大容量中,由于儿童缺乏必要的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在有些时候,儿童在接受属于自己的文化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一些社会上流行的不良风气等,这时有了班级文化这个平台,儿童就会在班级这个温暖的家庭中得到一次文化的重新洗礼。凡是呈现于班级文化中的儿童文化都是在学校教师正确引导下经过筛选的有益的文化因子,这样就不至于使得儿童在享受儿童文化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3.班级文化隶属于儿童文化
班级的主人是儿童。这一点足以证明班级文化隶属于儿童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必须依据儿童文化的特征来开展,学生学习和活动在班级之中,他们在很多时间内都接受着班级文化的熏陶,所以班级文化应该体现儿童文化的特征,必须以儿童文化的标准来伴随儿童度过学习活动的每一天。班级文化无论达到什么精彩的程度,也不能偏离儿童文化的大前提,可以说儿童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唯一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