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团队的基本途径,建设学习型组织又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目标。校本培训的基本单位和学习型团队以及培训的形式,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一)校本培训的基本目标
(1)规定学习型团队发展规划,形成共同目标。学校要抓住制定“团队发展规划”的良机,层层发动,客观地分析学校的优势和问题。直面困难和问题,排出关键问题和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逐步明确团队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使之成为团队教师共同的目标。
(2)开展基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正确理解“学习”的内涵。学习不是知识在数量上的叠加,而是对所学知识的有效经营、盘整和变现;学习不只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各种学习,引导教师不断拓展和更新知识、技能,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困惑与问题,逐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构建“合作互动”的学习共同体。结合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让教师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自主、自愿地形成学习研究小组,进行对话研讨。同时建立内外联合的、开放性的一体化的研究制度。积极吸纳校外教育资源,邀请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同行参与到教师学习的团队中来,建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
(4)逐步建立和完善学习评价体制,保证学习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学习专项奖励制和发展性评价制度。通过对教师学习的评价,激发教师学习的热情,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过程。有效地沟通思想感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形成学习的群体。
(5)强化学年(教研)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教师彼此之间是相互学习的最大资源。在学习与交流中,教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彼此了解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
1.“传统”与“新颖”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把接受型的培训与新型的“参与式”、“互动式”、“合作式”的培训模式结合起来。把原有的一些传统的教学常规活动,如集体备课、公开课的评课等重新定位,赋予新的含义,即不仅把它们看成是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更重要的是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高度来加以计划、规范和落实,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www.xing528.com)
2.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校本培训以校为本,但并不排斥校外的学习与培训资源。组织外出参观、调研,或聘请校内外培训指导教师、高层次的专家、从事相关研究的理论工作者,给教职工进行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如信息技术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新课标学习和课程改革、发展性评价制度、礼仪、环境教育等讲座。近年来,学校结合学校与国家西部地区的教育“结对”活动,双方互派教师交流学习。这些培训形式,学术水平高,信息量大,不受培训规模的限制,很受教师欢迎。
3.行动(课题)研究的培训方式
教师限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繁杂,限于理论基础及修养的浅陋,不可能更多地进行纯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但他们具有优越的行动研究条件,学校应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育科研课题作为校本培训重要的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验和结题等一系列活动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科研课题的载体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超越于经验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将课题结题的科研成果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素材,以此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人人参与,全体合作,不断增强学校的科研气氛。
以科研课题为形式的校本培训还能使学校得到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从事教师教育的机构和大学,有丰富的能促使教师发展的资源,包括教育研究信息、政策信息和实践信息等,有致力于教师教育的教学人员以及教师发展研究的专业人员。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可以使学校的校本培训设计更全面、更科学和更具有理论基础,便于获得更多的培训实践指导和经验借鉴。专家亲自走进课堂,参加我们的教学研讨等各项研究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具体的专业引领。教师们能够近距离地与专家对话,甚至争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
4.“师徒结对”的互助培训方式
这是以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模式,这种方式注重本校经验的相互传播与共享,充分发挥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注重实际教学能力与课堂教学智慧的发展。近几年,学校实施的基于校本培训的“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指导教师(中、老年教师)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也获得自身发展。
5.常规教研校本化的培训方式
学校教研(科)组有计划地开展观摩课活动,并把课后的评课活动作为一项校本化的培训制度加以落实。课前,进行观摩课的教师和备课组、教研(科)组的教师就某一专题集体备课,课后,在教研(科)组长的组织下,教师们进行自评和互评,和专家一道,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进行研讨。有时也不乏针锋相对,但由于有了民主、平等与利害脱钩的良好氛围,教师们能真正受益。这个方式,实质上将培训的地点设在课堂,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者和被培训者,这也为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舞台。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是组织理论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用彼得・圣吉的话说就是为人类找出一条新路。让学习成为一种需要,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习重创自我,重新发展生命的价值,重新认识工作、学校乃至世界与我们的关系,这是21世纪学校教师的存在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