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师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

教师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优秀教师的肯定,也是对当代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特征的高度提炼,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期盼。教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的一部分。教师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使者。教师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又是传承者、发展者。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的中国文化人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精神脊梁。

教师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

一、教师精神与培育

(一)解读现代教师精神

时代的教师精神是什么?是追求专业化?是道德的实践?还是自我发展的完善?长久以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实生活中,教师最需要的是精神!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会净化教师的心灵,让教师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体悟到人生的境界。

1.从总书记期盼中理解“教师精神”

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时,称赞优秀教师“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优秀教师的肯定,也是对当代中国教师群体精神特征的高度提炼,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期盼。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在今天,中国教师应当弘扬什么样的教师精神?

教师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的一部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内在价值取向与精神动力,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教师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最重要的使者。他们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又把中华文化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品格影响受教育者。教师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又是传承者、发展者。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的中国文化人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精神脊梁。

2.从教育家诠释中理解教师精神

且看先人学者对教师精神的诠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孔子的主张;“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是荀子的观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韩愈的理解;“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是蔡元培的提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形象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以“学高”、“身正”的双重要求为目标,始终以先正己而后正人为信念。这种精神,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它是中华教育文化的精髓。

3.从新时期特征中理解教师精神

新时期更需要弘扬有民族特质的教师精神。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骨干教师、农村地区教师紧缺;第三,教师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

中国教育持续而良性的发展亟需高素质的教师。在现代学校,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人本精神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生命教育等都是教师的使命。有良知的教师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关系,需要反思其中可能出现的思想混乱。教育不仅有科学基础,教育也有价值基础。在今天,我们特别不能淡忘教育最重要的育人功能,引导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中国当代教师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必须应对时代的挑战。

4.从教育行政领导倡议中理解教师精神

杭州市教育局局长徐一超表示,当下要进一步弘扬现代教师精神,迎接挑战。他进而倡议说,教师要夯实学习力,做严谨笃学的文化人;要增强创新力,做创新创业开拓者,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要提升教师教育力,做教书育人的实干家;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于律己,以身立教,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积极应对职业压力,善于化解精神负担;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学识教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主流的精神引领学生,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打造公信力,做勇立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教师精神的培育

1.树立育人的使命

(1)教师信念是什么

教师的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专业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你自信、执著、坚定不移地向着你的目标奋斗时,当你默默耕耘在你的本职岗位上时,你用不着喊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你也用不着采用多少的技巧和谋略,只要你一路跋涉,一路攀越,一路走来,你就能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座位。

教育是一种需要信念的活动,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的信念是教育场景中应该坚守的基本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教师的信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教师的“信念系统”,包括对教与学的过程的信念、教师角色的信念、学科与自我学习的信念、学习环境与教学模式的信念,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与信心。

(2)教育家诠释教师信念

苏联杰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中肯地说:“教师的信念——这是学校里最宝贵的东西。”此言很好地道出了教师信念的重要性。教师信念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教师角色、课程、教学环境等因素所持有的观点,涵盖教师的个人知识及专业知识,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信念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任务的处理,也会影响教师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

美国教育家杜威从1896年创办他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开始,就一直坚守着他的五大教育信念: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圣人”也有自己的教育信仰。民国15年(1926)11月21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学校教职员开第一次研究会,陶先生草拟了乡村教师十八信条,由全体会员通过。该信条热情洋溢的宣告——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

(3)个案链接

用教育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戈万章,一位优秀特级教师。他的从教经历与专业发展轨迹,可以说,有苦有乐,亦有失有得。

一、千里清风慰勤人

戈万章,生于共和国最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长于淳朴、贫困的农村老区。童年的戈万章目睹了乡村的落后和家庭的贫寒,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戈万章从小便萌生了长大后当老师的梦想。大学毕业,来到一所破旧的初级中学,面对简陋的校舍,初为人师的他,并未气馁。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戈万章一心扑在了教学上,一头扎进班级里。他走进学生中,和他们促膝交谈;以同行为师,常年与书籍做伴。业余时间,他加倍工作,不放过每一个节假日,或读书,或家访,或在学校准备教学资料。面对人家不愿接手的“烂班”,戈万章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班。他深入调研,苦思对策,多方请教,采取相应的策略:爱为先导,用爱心激发上进心;寻求突破,用迁移放大闪光点;典型示范,用榜样激励全班人;重视活动,用行动凝聚向心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由一个双差班逐步转变为先进班集体。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也跃居同年级中上水平。戈万章被学生家长称赞为“带班有方,管理得法”的好老师。

二、教育之旅无终点

戈万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崇高而艰巨的事业;教师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太阳底下最具意义的“爱心工程”;教育是一块圣土,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就要奉献智慧和汗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用人格的魅力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在戈万章教育旅程中,他始终坚持在奉献中实现教师的价值,在求真中体现生命的精彩,在创新中寻求事业的突破。前行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戈万章却很快乐。他常想:是停下脚步“蹉跎岁月”,还是继续前行“只争朝夕”?教育之旅,可以有中转站,可以有目的地,但绝没有终点!

今天,戈万章依然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既教书又教研。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他继续打拼,为学校的发展,尽心,献智,出力,流汗。当别人感叹教师的辛苦和清贫时,戈万章体验更多的却是另一番感受——“百年树人”之神圣事业的使命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自豪感和师生的共同成长的愉悦感。展望前程,拂去昨日的风尘,戈万章依然坚毅地在教育旅程中前行,用教育信念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三)培养工作的激情

(1)教育家对教师激情的诠释

爱默生说:“没有激情就不会有任何伟大的成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情绪,学习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和真理会感到振奋。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大脑安装到另一大脑,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与交融。”近代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心理学中教师激情的分析

心理学角度讲,激情有激动性、冲动性和“二级分化”等特点。激动性是指激情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使人的身体内部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人的表情明显外露。冲动性是指激情不仅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体验,也还具有盲动性质。“二级分化”是指激情一旦与现实融合,便立即显示出积极的激情(建设性的激情)和消极的激情(破坏性的激情)。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激情,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处于轻松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状态时,视觉、嗅觉、触觉更加灵敏,记忆力会更加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怎样才能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状态呢?关键是靠教师的激情,以情传情,以情激情。

(3)教师激情燃烧的价值

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意识弱化和价值取向混乱,丢失教育理想信念,遭受事业失败而沮丧;或受到自卑颓废的羁绊,甚至是自满自足的心理偏差,教师则会缺少激情,甚至激情泯灭。这样的教育生活是暗淡消沉而无任何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把人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车发动机,那么人的情感因素就是汽车的燃料,说明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过程从某种层面上讲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积极向上的教育激情,来自对教育的理想信念追求,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对人生价值的判断。积极向上的激情让人精神焕发,欢悦愉快,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的激情对学生激情产生重要影响,在教育中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如何点燃教师的激情

怎样才能做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这就要借助教师的激情,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进入到一个积极的情感活动之中。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激情源泉;能动情、表情、传情和用情,来表现激情;具备真实激情的表现智慧。

①激情的源泉。现代教师激情的源泉,就是接纳自我、挑战自我、精神滋养和提升品位。要做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下列的素质结构:“水量”,现代教师拥有的知识量;“水质”,现代教师所体现出的教育教学艺术;“水源”,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敢于创新。教师的幸福应该是不断地被学生超越,又不断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才有战胜挑战的激情体验,才有真正的激情教学生。(www.xing528.com)

②激情的表现。教师激情的表现,主要是语言既要体现音乐美,又要体现形象美。教师,嗓音的圆润、柔和、明快,声音的响度,语调的轻重,语势的抑扬,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因此,要达到语言音乐美的标准,教师应注意口语发音吐字,调控好语调的旋律和节奏。此外教师的语言还要做到绘声绘色,讲人如见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读”需要激情,“讲”更需要激情,只有富有激情的课堂,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兴趣盎然地学习。

③激情的智慧。激情的智慧,表现在教学中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激情的智慧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具有激情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更是与“情”字不可分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需要的是熊熊燃烧的火一般的激情,需要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奏响“教学激情”。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情传情,以情动情,以情促情,师生一道在文本的情境中自由徜徉。教师上课“用情”要专一、持久。从大的方面来讲,要始终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矢志不渝;对学生的满腔挚爱,永不游移。从小的角度来看,教师所表达出的与文本相一致的情感要与教学过程共始终,相依相偎。

(5)典型案例

孙双金的情智课堂

孙双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全国广有影响,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近500场。

孙双金常说,他的成功归功于课堂,课堂给了他一块块金光闪闪的金牌,他要还课堂一座金库,把课堂变成点石成金的地方。他的情智课堂教学艺术有以下特征:

(1)大道无痕。有人这样评价孙双金:“孙老师站在讲台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与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2)轻松深邃。他把一堂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他把读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知性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二是理解性阅读。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把课文重点章节读懂读畅、读出节奏感。三是欣赏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式地朗读,把课文内在的感情读出来,把文章的韵味读出来。

(3)激情高潮。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情绪、状态进入非常活跃的阶段,达到“高潮迭起”,孙双金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紧扣文眼掀高潮;二是平淡出奇掀高潮;三是层层剥笋掀高潮。孙双金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写作总是精心策划,使之练得恰当,练得巧妙,练得及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将教学的重点内化为素质与能力。

(3)过程登山。孙双金曾形象地作比喻:“好的课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引领他们登上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文化的高山,老师带着孩子们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眼界变得开阔,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自己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每堂课都能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4)巧妙“藏”身。孙双金认为,语文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来提,答案由学生来找,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发现、感悟。用孙双金的话说,就是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但这种“隐藏”并不意味着老师退出课堂活动,相反的却是更好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孙老师的课堂,因有激情的灌注,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让听课者和孩子们一起登上他的激情之船,开始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

(四)倡导爱的奉献

(1)教育家对教师爱心的认识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著名教育家懋征从教60年,她创造出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她的一句教育格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无形的力量,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

(2)用爱心架起师生的桥梁

爱,是一种力量,它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开放性。老师的爱传播给学生,又是一种人格的身教;学生接受后,也必然将这种爱向四周传递、辐射、弥散,和谐、愉悦的校园就是这样形成的。

爱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温柔的延伸,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切不可挖苦、讥讽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热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要爱得得法,爱得恰到好处。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创造学生美好的明天。”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3)用爱心托起明天的骄阳

有爱心,教师能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快乐,收获玫瑰的馨香;有爱心,教师能找到育人之真谛,于细微处见师生情结,让学生品味到老师的真爱;有爱心,教师能找到德育的“金钥匙”,开启无数学生的智慧之门;有爱心,教师能找到育人的“良方”,医治“问题少年”的“疾病”……正如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特级教师所说的那样:“教育不是刻意地为学生做些什么或要求他做些什么,而是用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去影响他,让爱去感动他,让他不断向上。”

大连理工大学民族预科班班主任邵春亮,一位74岁的老人,与少年学子一起跑步、上课,初次见面就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家庭情况、爱好,被学生们称为“老爹”、“爷爷”。他23年如一日,在高校民族预科班班主任这一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令人感动。在邵春亮二十多年班主任生涯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但他对教育工作最朴素的理解和最实在的行动却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是教育的基础,邵春亮以严慈相济的师长之爱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爱戴。耳濡目染,滴水穿石,邵春亮以真诚无私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果。真可谓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爱学生,学生也爱他。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

(4)案例启迪

让千纸鹤捎去我们的思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新疆班的学子至今仍难以忘记那位比母亲还亲的汉族老师——施丽芬。学生们记忆中的施老师身材瘦小,但步履轻盈,她最开心的一刻就是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那是学校招收新疆班的第一年,施丽芬是学校新疆班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从摸索新疆班办学模式到逐步走入正轨,施丽芬几乎把家安在了学校,她用母亲的情感关爱着首届45个新疆学生。学生们告诉记者:“施老师只要一看我们的表情就知道发生过什么事,和她聊天如沐春风,能够把你心头所有的不快轻轻拂去。”看到学生们适应了上海生活,学习上取得了点滴进步,施丽芬由衷地感到欣慰,而这欣慰的背后却是她越来越严重的疲劳和体力不支。她患有严重的胃炎和胆囊炎,可当一阵阵疼痛袭来时,她却总是随便吃点药打发了。疼痛过后,又笑容依旧地走进了学生们中间。

孩子们的父母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施老师的来访。那年暑假,首届新疆班学生的第一年预科生活结束了,为了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施丽芬决定亲自赴新疆进行家访。由于学生分布在新疆的不同州县,她便冒着酷热,乘坐长途汽车“走南闯北”地奔波于每一户家庭。直到家访快结束时,她因体力实在不支,方才同意乘坐飞机转回乌鲁木齐。回沪后,施丽芬感慨地对新疆班学生说:“家访前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承担起这份神圣的职责,一定要好好培养你们这些孩子。这次去了新疆,对你们的家乡、对你们的民族有了更深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虽然很重,我从事的这份事业很有意义。以后的3年老师将和你们在一起度过,让这段时光成为你们生命中珍贵的记忆。”

天有不测风云,时光流至2003年12月15日,这段日子成了新疆班孩子的珍贵记忆而永远凝固。施丽芬因肝癌晚期,静静地离开了她朝夕相处的新疆学子。“时间是有情的,它让年轻的我学会坚强和懂得感恩;时间又是无情的,让我们失去了最亲爱的人。施老师,让天山为您见证,让浦江诉说哀思,谢谢您,给我们留下了受益一生的财富——奉献与关爱。”这是一位新疆学生给施老师的真情悼词。在施老师逝世以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学生的宿舍里时常能见到“飞舞”的千纸鹤——这是孩子们寄托哀思的方式,怀念他们爱戴的施老师。

(五)增强工作的责任感

1.责任的意识

词典上将“责任”诠释为“分内应做的事”。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教师的责任,是指每一个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的人对其职业所应当承担的职业责任。我们在许多场合都曾听到中国的总理不止一次说过: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今天我们又听到省长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站起来高高大大、躺下去方方正正,有尊严、有良知的中国人,作为一个食人民俸禄,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难道不应当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并经常性地进行反思、校验、巩固、夯实吗?

身为一名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当今教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其一是岗位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职特征。其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家庭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了学校,教师就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其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有13亿的庞大人口,现代化建设和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教育和教师身上。我们教师要不负使命,努力工作,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2.责任的能力

教师要适应多种角色的责任承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今天,教师应该扮演这样几种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学生的评价者与激励者、学生的管理者与研究者等。任何一种角色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教师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该保证教师正常的责任承担。教师需要一个安全环境,这个环境不受任何干扰和威胁,否则教师就很难正常地承担责任。

教师责任能力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师能主动性去承担升华责任和附属责任。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基本责任就是教好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好教师分内的事情,带有一定的直接或间接的强制性。而人生的成功,绝大多数是靠主动承担主体责任中的升华责任和主体责任对应的附属责任来实现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缺少的已经不是专业型人才,而是具有责任感或责任精神的责任型人才,而责任型人才才是推动社会有序运行的中坚力量。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其自我发展目标不应当仅仅成为一名专业型人才,成为责任型人才更应该是毕生追求的目标。而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目标不应当仅仅是成为专业型的教师,成为一名责任型教师才应该是其最终选择。

3.感人案例

2008年汶川地震中,群众奋力救人,当大家搬开垮塌的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教学楼一角时,当场的所有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那是被一名教师的行为震撼的:这位教师跪俯在地,双臂紧紧地护住了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安然无恙,而“雄鹰”却已经与世长辞。这位教师就是29岁的张米亚老师。因为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所以救援人员只能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张米亚老师的同事告诉记者:“张米亚的教室在二楼,紧挨楼梯,如果他不管学生,自己是完全可以跑出来的。他却用身体救活了两个孩子。”张米亚老师的学生告诉记者:“张老师大声喊‘不要慌,都趴在课桌下面’,我们就钻到了课桌底下。前排有人趴得不够低,张老师还去按他们的头。几个同学想往外跑,张老师就一手抱住一个,拼命压在讲台下面。这时候,房子就垮了……”

也许他没有想象到,也许他来不及想到,就在他张开双臂护住别人的孩子时,他的妻子和他那尚不满3岁的儿子也已被深深地埋在地下。

[感动心得]是责任意识,让张老师张开了有力的臂膀,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阳光;是责任意识,让张老师摘下自己的翅膀,送孩子们去飞翔。相信未来,灿烂的明天又会回到巴蜀大地山川,在那时,到处都是花儿开放的气息。正如朋友给他的寄语:“我们原以为他只是千万用户中的普通一位,而现在知道了,其实,我们一直是和天使一起在游戏。”有责任的老师就是天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