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领域领头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领域领头羊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是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主要承担陕西省境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任务。2008年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50周年。近年来,该院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长城资源调查等重大项目,承担我省境内大部分的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领域领头羊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概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是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主要承担陕西省境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任务。

该院编制为130人,现有职工117人,其中科研人员约占职工总数的70%,研究员18人、副研究员22人、中级职称人员39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全院职工的65%。另外,该院现有博士4人、硕士15人(含在读)。

院领导成员为:党委书记尹申平(4月调离),院长焦南峰,副院长张仲立、张建林、王炜林(5月23日起任院党委副书记)、王继源(7月4日起任职),院长助理李岗(11月12日起任职),党委纪检书记张天恩。

自本年度起,该院机构设置由原来的院、办两级管理调整为院、部、办三级管理。院下设9个部(办),其中,党委工作部下设党委办公室、监察室;行政办公室下设秘书科、人事科、财务科、保卫科、总务科;科研工作部下设业务办公室、考古规划办公室、基本建设考古办公室;史前考古研究部下设旧石器考古研究室、新石器考古研究室、环境考古研究室;商周考古研究部下设商周考古研究室、青铜器古文字研究室;秦汉考古研究部下设秦文化考古研究室、汉代考古研究室;隋唐考古研究部下设隋唐考古研究室、魏晋北朝考古研究室、西藏考古研究室;文物保护研究部下设金属陶瓷保护研究室、壁画保护研究室、纺织品保护研究室;资料信息部下设《考古与文物》编辑部、资料室、图书室、泾渭基地。此外,该院还在雍城遗址、秦始皇陵、铜川耀州窑遗址、秦咸阳城遗址、周原遗址、周公庙遗址设有考古工作站

本年度,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年共对221个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掘各个时期墓葬400余座,累计发掘面积1.3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组)。共出版报告、专著、图录等11部,发表简报论文等182篇,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责任。

【50年院庆活动】2008年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50周年。50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科研为主要工作职能,主持、参与了陕西省内许多重大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为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我省的公路、铁路、输油气管线、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多次跨省参加青藏铁路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建设项目中的考古工作,并积极协助香港特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等地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该院积极参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长城资源调查等重大项目,承担我省境内大部分的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收获。

2008年10月27日,该院举行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介绍情况,该院副书记王炜林、副院长张建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10月29日,“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在曲江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德全,副省长景俊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保勤,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著名考古学家黄景略、徐苹芳、严文明、石兴邦、李伯谦,国内文博单位和大学代表、国外考古科研机构代表、省文物局领导、省文物局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领导以及省内各市文物考古部门负责人共500多人出席了庆典仪式。庆典期间,该院成功举办了“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三个学术论坛。

【田野考古与调查】

1.考古调查项目。本年度,该院开展的主动性调查项目主要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长城资源调查等国家项目。同时继续实施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对包括姜寨遗址、周公庙遗址、秦直道遗址、秦始皇陵遗址、西汉帝陵遗址、唐代帝陵遗址、统万城遗址等在内的七个大遗址项目继续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及测绘工作,并且对各遗址内较为重要、复杂的区域进行了发掘。除此之外,该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凤翔水沟遗址进行了初步的勘探与测绘工作,该项目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子项目。

为配合我省铁路、公路、油气田及油气管线、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的需要,该院本年度对涉及文物保护的20余项工程建设的用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及文物评估工作。主要涉及的工程项目有: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线路、330KV勉县回送电工程线路、秦华发电厂有限公司750KV送出线路、榆林市榆阳区王圪堵水库、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柳巷采矿区建设、兰州至宝鸡750KV输变电线路、西安至宝鸡铁路客运线项目、330KV略阳至勉县回送电路工程、秦华发电厂有限公司750KV送出线路工程、陕西彬长矿区发电厂建设、潼关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建西安至宝鸡铁路项目、华能电厂富县和洛川变电站建设、青兰高速公路宜川黄龙段建设、意大利水泥集团富平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区皮带长廊建设项目、宝鸡至平凉高速公路陕西段建设、神木至府谷高速公路建设、神华—陶氏榆林煤化工项目化工厂和渣场建设项目等。

2.主动发掘项目。本年度,该院开展的主动发掘项目主要是针对上述大遗址保护项目调查勘探工作中对局部地点进行的发掘。除此之外,该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继续对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龙王辿第一地点进行联合发掘。此次发掘共出土石制品8000余件及一些动物骨骼,并发现用火遗迹13处。同时,该院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合作,针对龙王辿遗址的年代及古环境的研究,对该遗址已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工作。本年度的工作丰富了龙王辿遗址的资料,对了解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细石器文化的谱系、更新世末期黄河中游地区人类的生业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及两者间的互动演进关系提供了科学资料。

3.抢救性发掘。本年度,该院进行的抢救性发掘主要有以下5项:

(1)商南富水汉代崖墓考古发掘。该墓葬区于2007年底调查时,发现有多处被盗。为抢救保护该批墓葬,同时也根据《商洛崖墓考古调查》项目的研究需要,2008年8月,该院与商洛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这一区域内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2)长安区庞留村唐壁画墓考古发掘。庞留唐墓位于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地表现存覆斗形封土,墓葬多次被盗。经省文物局批准,2008年9月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文物局联合组队,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3)蔡家坡石窟调查与测绘。蔡家坡石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宋家尧村的断崖壁上,2008年2月被当地文保员发现并报告文物部门。该院会同宝鸡市考古队、岐山县博物馆对该石窟进行了考古调查与测绘。这批石窟的发现,丰富了北朝至唐代关中佛教造像的内容,对于研究佛教在关中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4)蓝田五里头宋代家族墓葬群考古发掘。2008年6月,该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了墓群西部的7座墓葬,出土有瓷、陶、石、铁、铜、银、金及珠贝等质地的随葬品。出土文物表明该北宋墓葬群属吕氏家族墓茔。

(5)渭南市临渭区金代壁画墓考古发掘。10月—12月,该院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金元时期的壁画墓在陕西非常罕见,该墓的发现极大地填补和丰富了这一时期壁画墓的资料,对研究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绘画艺术、服饰制度以及建筑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12月21日,该院成功地对渭南市临渭区金代壁画进行了整体搬迁,这是该院在陕西古代壁画的修复、保护措施方面的一次新的尝试。

4.基本建设项目中考古工作。本年度,该院在我省基本建设项目中开展比较重要的考古工作主要如下:

(1)杨官寨遗址。本年度继续对该遗址北区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2)榆神高速公路考古发掘。2008年夏,该院与榆林市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联合组建考古队,对榆神(榆林市至神木县城)高速公路的穿越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其中对神木西沟乡瓜地渠战国晚期秦长城遗址和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墓的发掘取得重要的成果。

(3)高陵县光明公司M740考古发掘。M740是汉阳陵的陪葬墓。本年度,对墓葬的墓园围沟、墓前建筑遗址及墓园门阙遗址进行了发掘,对于西汉帝陵陪葬制度以及陪葬帝陵的高官显贵的家族墓地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4)延炼至西安成品油管道末站考古发掘。6月—10月,该院对其征地范围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发掘中、小型汉代墓葬50座。在发掘期间,该院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使用“智能机器人”对墓葬进行了保存状况及保存环境的探测实验。

(5)西安市白桦林间小区考古发掘。本年度,发掘的重要收获是发现了一批西汉陶窑。另外,该区域还清理了一些灰坑、井等汉代遗存。从本次发掘区域未发现西汉时期墓葬这一现象推断,该区域很有可能是长安城外的陶窑作坊区。

(6)航天四院民用产业项目基地考古发掘。7月,该院对航天四院位于长安区东韦村民用产业项目基地的建设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大墓6座,中、小型墓4座。

(7)靖边县老坟梁墓地考古发掘。本年度,该院继续对太中银铁路所经过的榆林靖边老坟梁墓地进行发掘。此次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在大多数墓葬上发现有明确的围护封土的夯土围墙基址,一般位于墓室正上方,呈方形或近方形,形制比较规整。有相当一部分墓葬保存有墓上建筑。这组墓上建筑可能就是汉代墓葬上的礼制性建筑——享堂(祠堂)。这是长城沿线首次明确发现礼制性墓上建筑,而且数量众多,规模较大,建筑规格较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8)枣园万国城考古发掘。4—8月,该院在此共清理唐墓22座,出土器物有三彩抱鹅俑、三彩罐、彩绘武士俑、彩绘镇墓兽以及大量的彩绘骑马俑等。其中4座唐墓出土墓志,有明确纪年。

5.其他考古发掘项目。2008年,该院还在西安经济开发区、曲江、临潼区、户县,咸阳市渭城区,宝鸡市凤翔县,榆林市榆阳区、横山县以及杨凌示范区等地开展了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涉及建设项目30余项,共发掘各时期墓葬300余座,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获取了一些新的资料。

(1)临潼区:在临潼区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和草临路拓宽等建设工程中,清理古墓葬12座。墓葬为汉及明清墓葬,出土釉陶壶、井、仓、陶灶、耳杯、黑瓷碗及“乾隆通宝”、“康熙通宝”铜钱等各类文物60余件。该区地处秦始皇帝陵区,这些墓葬的发掘为研究秦陵区域内历史变迁、人文环境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2)咸阳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的考古工作本年度继续进行,共发掘古道路遗址1处,陶窑1座,墓葬18座,其中汉墓11座,元明清墓葬7座。出土陶罐、陶仓、铜镜等各类文物100余件(组)。其中古道遗迹宽约3米,发掘长度8米,道路横截面基本呈弓弧形,路面坑洼不平,呈层层片状节理,内夹杂有碎陶片。根据古道西路沿下发现一汉代陶罐残片推断,其年代上限为汉代,下限可到南北朝时期。陶窑为馒头形。平面总长5.60米,窑室、窑床保存完好。窑内出土有陶罐、陶井圈、筒瓦、瓦当等残片。推测为烧制建筑材料所用。年代大致为西汉中期到东汉时期。

(3)户县:在户县污水处理厂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陶窑。陶窑由操作间、火道、火膛、窑床和排烟孔组成。操作间近似椭圆形,长2.84米,宽2米,深0.4米;火道在操作间西侧,略呈梯形,圆形火膛,环形窑床,陶窑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个烟囱。因仅出土一片陶片,具体文化面貌不详。

(4)凤翔县:在凤翔县的考古工作涉及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等3个项目,共清理西周墓4座、春秋秦墓1座、宋墓7座、灰坑1个。其中天柱水泥厂发掘的4座西周墓葬形制与随葬器物组合与邻近的水沟周人墓葬、南指挥西村周人墓葬基本一致,年代大约为西周中晚期之交。该遗址位于水沟周城遗址和横水镇劝读遗址两个大型西周时期中心聚落遗址之间,其墓地性质更可能为周边卫星型的小型聚落墓地。M4底部积石的情况在凤翔地区的西周时期墓葬中尚未发现,年代可能较其余三墓偏晚。污水处理厂的大型灰坑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板瓦、筒瓦、瓦当等,其中有不少是烧制变形的板瓦。灰坑所在的区域据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制陶作坊,此次发现为研究当时雍城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和时代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凤翔老年服务中心发掘的7座墓葬位于一处宋代家族墓地中,墓地曾有通往主墓的神道,两侧有石马、石羊、翁仲排列,推测在这批小墓附近还有大墓。(www.xing528.com)

(5)杨凌示范区:在配合杨凌区热电厂建设项目中,该院对胡家底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灰坑6个、陶窑1座、墓葬1座,获得一批重要的商周时期考古资料。出土了大量鬲、罐、盆、尊、甗、瓮、豆、钵等先周时期至西周中期的陶器,其中以先周晚期至西周早期的陶片数量最为丰富。先周晚期的陶器具有典型郑家坡文化晚期陶器的特征。另外,西周早期的陶器数量已占有相当比例,陶器器形与先周晚期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西周早期至西周中期的遗存中,连裆鬲、连裆甗、盆、罐等器类占主体地位。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郑家坡文化与西周文化的传承关系提供了新材料,也为郑家坡文化的下限时代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6)西安市:在西安泾河工业园盾安电器公司出土青石墓志一合,志盖方形盝顶,面抛光,剎面阴刻龙凤图案,四侧阴刻十二生肖,盝顶面中间减地篆书阳文铭三行,辑录:“大唐故姜府君墓志铭”,西安万华园蜀苑M36出土的陶俑、玉器及车马器等,西安风景御苑出土的一组铜性具,西安宏峰实业澜山小区墓葬中出土的彩绘陶楼等,均具有较高的研究和艺术价值

6.参与省外考古工作。2008年,为支持南水北调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湖北省丹江口温坪墓群和河南省淅川前张墓地进行了勘探、发掘。

(参见本《年鉴》第六篇《考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2008年,该院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在做好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德文物科技保护合作,进一步加强古代壁画和古代丝织品修复保护和研究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研究院科研人才和考古资源优势,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不但保护和修复了一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而且在文物保护修复理论和科学原则、文物修复工艺研究、实验室考古学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资质申报工作。本年,该院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保护设计单位资质(甲级)》和《可移动文物修复单位资质(一级)》,标志着该院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2.墓室壁画保护修复。

(1)保护性揭取靖边老坟梁汉墓、渭南市临渭区金代壁画墓壁画26平方米,与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山西博物院等单位合作,在山西朔州、河南巩义等处揭取汉、北齐时代壁画85幅、面积达90平方米。

(2)完成了山西繁峙宋代墓葬壁画(18平方米)的修复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藏古代墓葬(9平方米)壁画的保护修复;完成唐惠陵“阙楼”图、六幅“龙”壁画的最后复原拼接工作。

3.古代纺织品的保护修复。

(1)在做好丝绸文物保存环境改造、监控以及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20张法门寺文物织物组织图的绘制工作。

(2)在继续开展法门寺地宫唐代丝绸、西安明代朱秉橘家族墓和西藏萨迦寺出土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组织科研人员,对法门寺织物样本组织分析和工艺研究、丝织物机械除霉技术、T68衣物包块已揭展丝绸服饰、纤维塑性变形能力恢复技术等相关文物保护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4.出土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1)继续对唐李倕墓、澜山小区明墓出土木俑进行室内清理和保护。唐李倕墓墓主身体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清理出精美的身体饰件,整体的复原工作正在进行;完成澜山小区明墓出土的彩绘木俑、木碗和建筑模型木构件的脱水定型、粘接、加固等工作,并特制有机玻璃托架展盒。

(2)对延炼输油管线末站工地出土文物进行了现场保护,提取陶器、青铜器180余件,其中彩绘文物30余件;对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地、靖边杨桥畔汉墓、长安神禾原战国大墓等十余处考古工地提取的270余件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

(3)参加了甘肃张家川战国墓地的现场保护工作,完成M3、M16车辆的现场维护与保护实验,并且根据文物土壤、环境等方面的调查,完成了《张家川战国墓地出土车辆现场保护及搬迁方案》编制工作。

5.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本年度,该院科技保护工作者参与或主持的科研课题有《法门寺地宫出土髹漆平脱瓷碗的保护、修复研究》以及《古代冶金及铸造发明创造文化遗产科学价值研究》、《古代材料与加固工艺发明创造项目可行性研究》、《古代纺织品发明创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濒危馆藏壁画抢救性保护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法门寺唐代丝绸捻金(银)线工艺研究》、《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第三方机构评估咨询等8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充分发挥了该院的科技人才优势和考古工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该院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文物移交工作】本年度,加大了向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移交和调拨文物的力度。全年经省文物局批准移交文物10542件(组)、标本29件;调拨文物83件(组)。其中主要有向耀州窑博物馆移交唐代、五代、宋代文物10374件,向秦俑博物馆移交西周—战国文物212件(组)、标本29件(组),向榆林市文化局移交神木出土的汉画像石49件,调拨给宜君博物馆各时代文物40件等。

【信息资料工作】按照陕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安排,该院完成了《陕西古籍总目》相关内容的录入工作,手工抄录古籍目录提要743种,查清了该院所收藏古籍的基本情况。同时根据中国古籍中心通知,进行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申报古籍十三部。

此外,该院今年还完成了等级文物数据库的文物拍摄任务,参与了陕西省馆藏文物数据库声像信息采集工作,采集声像资料2400余张;参与筹办了荷兰《中国秦汉文物展》、美国《中国秦兵马俑展》、南非《华夏瑰宝展》、陕西《改革开放30年考古新发现展》等各类展览11个,选调文物251件(组)。

【《考古与文物》编辑工作】本年,该院主办的《考古与文物》杂志在按时出刊6期的基础上,还出版了2007年《先秦考古》和《汉唐考古》增刊。该刊继续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品牌杂志“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评审为2008年度CSSCI来源期刊,同时连续被评为陕西省一级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科研学术成果】本年,该院在继续加大考古资料整理力度的基础上,将提高考古报告的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出版《西安北郊郑王村西汉墓》、《陕西凤翔隋唐墓》、《少陵原西周墓地》等7部考古报告;完成了《周原遗址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周公庙遗址2005年度发掘报告》、《梁带村两周墓地(2007年度)发掘报告》、《西安南郊明墓》等8项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同时,该院刊印了《考古年报》(2007),科研人员发表考古简报及学术论文182篇(参见本《年鉴》附录1《2008年全省文物系统著述目录》)。

【业务工作活动】

1.国内学术交流。本年度,该院与国内兄弟单位、大专院校、学术团体开展交流合作10余次,涉及往来人员115人次。

3月7日,西北五省(区)文物局局长、博物馆馆长一行来该院考察参观;3月14日,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龙家有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行4人来该院考察调研;3月1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采访团考察采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3月25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一行20人来该院考察调研;4月1日,2008年南水北调工程湖北库区考古发掘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王炜林代表该院参会,该院田亚岐获优秀考古领队奖;4月12日,中华文明探源资源评估组专家一行4人对凤翔水沟遗址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估;6月16日,郑州市文物局一行7人来该院参观考察;7月29日,荆州市博物馆馆长王明钦、荆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贾汉清等一行5人来该院参观;7月—8月,该院派袁明等人赴西藏各地市参加西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技术指导工作;8月15日—17日,张仲立赴甘肃参加张家川战国墓出土车辆保护问题专家论证会;9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的考察团一行4人来该院考察泾渭基地建设、文物库房修建等项目的实施经验;9月26日,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明一行5人考察该院泾渭基地及杨官寨考古工地;6月19日—23日,应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邀请,焦南峰赴四川汶川、北川地震灾区,参与地震博物馆选址与抗震救灾见证资料采集工作; 10月8日,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雍考察该院杨官寨考古工地;10月14日—16日,张建林参加“2008北京藏学研讨会”,以《萨迦寺考古调查的重要收获》为题发言; 10月15日,北京大学教学基地主任考察团一行12人来该院进行考察和交流;10月17日—19日,张仲立、赵西晨赴天水参加张家川战国墓文物保护第二次专家论证会;10月22日—26日,石兴邦、韩伟、焦南峰、张仲立、张天恩赴北京参加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一次年会,石兴邦被推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名誉理事,焦南峰当选常务理事,王炜林、张建林当选为理事;11月18日,张仲立赴北京参加张家川战国墓专家论证会;11月21日—29日,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考古研究院焦南峰、张天恩、孙秉君等应台湾震旦博物馆张临生先生邀请,赴台湾参加“两岸考古及文物保护专题演讲会”;刘云辉、焦南峰在故宫博物院,张天恩、孙秉君在震旦博物馆,刘云辉、尹申平等在高雄分别进行了有关“韩城梁带村考古发现”、“梁带村发现的玉器”、“秦汉玉器的几个问题”、“西汉帝陵研究”、“唐代帝陵石刻保护研究”等6场学术讲座。

2.国际学术交流。本年度,该院接待来自韩国、日本、德国、泰国等国外学者、学术代表团等15批约40人次;派出人员至国外进行学术访问、交流21批26人次。

1月13日—30日,张建林随省文物局代表团赴美国考察访问;1月13日—24日,张蕴、孙周勇赴美国参加“中国秦兵马俑展”撤展;期间张蕴作《陕西近年考古发现》演讲;1月24日—2月6日,尹申平、杨军昌、路智勇、侯改玲赴德国、荷兰学习访问;3月4日—6日,俄罗斯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业务副馆长泰戈兰博士(Tigran Mkrtychev)一行6人访问该院,参观该院唐崇陵考古现场,介绍他们在图瓦共和国发掘唐代城址的情况并交换了意见;3月9日—10日,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睦(Mayke Wagner)博士夫妇及动物考古学家马学(Benecke)教授一行3人访问该院,并就今后合作事宜进行了协商;3月25日,美国史密森尼恩博物学院(SMITHSONIANIN STITUTION)高级研究员麦考晞(McCareny)访问该院;3月27日,美国Chaminade大学教授理查德纳博士一行4人来该院参观考察,并做“地理信息系统成果展示”;4月1日—7月31日,路智勇赴瑞士阿贝克基金会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实验室进行为期4个月学术交流、研修;4月4日—23日,胡松梅赴英国参加“秦兵马俑”撤展工作;4月10日—21日,张在明赴美国参加“中国兵马俑展”的随展工作;5月7日—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近东部主任赛特勒(Richard·L·Zettler)教授参观该院并作学术交流,介绍乌尔王陵的发掘和研究情况;5月14日—21日,王炜林参加在美国保尔举办的“秦兵马俑展”开幕式;5月18日—6月8日,孙周勇作为英文翻译,参加美国保尔“兵马俑展”开幕式;6月3日—18日,杨武站赴意大利参加“中国:从汉风到唐韵”随展;6月9日—11日,中德合作项目负责人曹碧琴来该院就中德合作项目事宜进行工作访问;6月9日—18日,张仲立参加国家文物局所长班赴英国考察学习;6月23日,美国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汪悦进教授一行9人来该院参观考察;7月29日—8月4日,张建林赴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参加“文化遗产保护会议”;8月6日,泰国可罗泰省考古团来该院考察交流;8月23日—9月1日,焦南峰赴波斯尼亚参加“国际金字塔学术研讨会”,并就《西汉帝陵的平面布局》、《西汉帝陵的立体结构》作了两次学术讲演;8月23日—9月9日,张静赴法国研修“古代纺织品工艺分析”;9月11日—10月7日,李恭赴荷兰参加“中国秦兵马俑展”筹展工作;9月13日—21日,肖健一赴美国担任“中国秦兵马俑展”翻译工作;9月20日,何汉平博士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来该院进行访问研修;9月27日—10月5日,韩国国立庆州文化财研究所交流团一行5人来该院进行学术交流访问。10月20日,非洲博物馆跨国理事会专家一行来该院进行调研和交流;10月30日,菲律宾文化遗产代表团一行2人访问该院;10月30日—11月5日,张建林应邀参加日本橿原考古学研究所成立70周年公开演讲会,作题为《唐代皇帝陵与唐长安城》演讲,同时参加了日本博古学会2008年度年会,作题为《唐陵石刻中的突厥人形象》的演讲;11月9日—17日,焦南峰随陕西省文物代表团赴美国亚特兰大参加海伊艺术博物馆“中国秦兵马俑展”开幕式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12月4日—9日,王继源、李岗、韩亚莉、杨志英赴韩国进行学术交流访问;12月4日,袁明赴韩国国立庆州文化财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项目交流;12月8日,埃及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博物馆馆长沃法萨迪克女士一行来该院访问交流;12月8日—14日,王小蒙赴德国参加美茵兹中央博物馆举办的“古代玻璃学术研讨会”;12月8日—14日,刘呆运赴韩国参加国立庆州文化财研究所举办的“《四天王寺》学术研讨会”期间作题为“仙游寺舍利塔的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的演讲;12月20日—22日,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文化财保护国际合作室长冈田健访问该院,协商文物保护合作事宜;12月22日,日本国学院大学铃木靖民教授率学术考察团访问该院。

3.相关业务活动:1月8日—9日举办“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业务成果汇报会”;2月29日,举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专用软件使用培训班”;4月22日,“横水两周墓地荒帷保护专家研讨会”在该院泾渭基地召开;9月4日,杨官寨遗址专家论证会在泾渭基地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十多位专家学者及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局、高陵县文化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就杨官寨遗址的价值及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达成了共识,并形成“杨官寨遗址考古发现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9月5日,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总结会议在友好阁宾馆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县的相关人员出席了此次会议;10月29日,该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举办了“改革开放30年陕西考古成果展”,省人大副主任赵德全、副省长景俊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薛保勤、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梁和平等为展览剪彩。

【领导专家视察】1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张忠培视察该院考古工作;3月4日,国家文物局西北片区会议代表考察梁带村考古工地;3月13日,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悦赴该院视察工作;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和省发改委副主任黄赛蒙来该院参观考察;7月1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副处长闫亚林考察该院大遗址保护项目周公庙考古发掘工地;7月20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来该院视察工作;7月2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教授考察杨官寨遗址;7月24日和8月15日,副省长景俊海在省文物局领导陪同下先后来该院视察,并赴杨官寨遗址和该院泾渭基地实地考察,了解文物保护与研究情况,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和高陵县领导座谈,现场办公解决杨官寨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就杨官寨遗址下一步的保护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9月15日,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黄赛蒙一行考察该院泾渭基地和杨官寨考古工地;10月1日,省委副秘书长张会民等视察该院泾渭基地及杨官寨考古工地;12月17日,中央组织部赴陕干部考察团一行7人,在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的陪同下视察该院。

【扶贫工作】本年度,邀请扶贫帮困点石泉县池河镇新兴村科技致富考察团一行7人来该院参观,并组织他们前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养殖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