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陕西文物年鉴.2008: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受国家文物局审批

陕西文物年鉴.2008: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受国家文物局审批

时间:2024-08-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年度,进一步做好了文物保护工程和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等工作,完成了榆林卫城、秦始皇陵遗址等1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和阿房宫前殿遗址等24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的编制评审,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9月11日,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文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就汉阳陵博物馆司马道保护工程中的文物保护项目进行工程验收。

陕西文物年鉴.2008: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受国家文物局审批

第七篇 文物保护工作

【概述】2008年,根据年度工作安排,认真抓好大遗址保护项目、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延安“一号工程”等重点项目,国家秦陵遗址公园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延安“一号工程”13处革命旧址维修工程圆满竣工;韩城早期古建筑保护项目和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开展;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实施;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我省成功举办等,这些工作进一步确立了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本年度,进一步做好了文物保护工程和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等工作,完成了榆林卫城、秦始皇陵遗址等1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和阿房宫前殿遗址等24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的编制评审,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全省新开工各类文物保护工程共16项,特别是重点启动了陕西岭南会馆建筑群保护项目,实施旬阳黄州会馆、紫阳北五省会馆、略阳县紫云宫、岚皋周氏武学会馆四个古建筑群的全面整修工程,为带动陕南会馆建筑和传统乡土民居的保护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反应、措施得力,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项目资金计划,重点倾斜安排洛川万凤塔、泾阳迎祥宫、镇安塔云山等受灾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维修;迅速高效地完成了《陕西文物保护抢救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008年,全省争取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项目25个,专项经费1589万元;大遗址保护项目19个,经费7500万元;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抢救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经费2890万元。

【文物保护工程】

1.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本年度,《秦始皇陵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该项目完成了征地拆迁。10月16日,临潼区政府正式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移交遗址公园建设用地,颁发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批文,并交付土地。本次新征土地面积为2917.43亩,使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总占地达3386亩;对占压建设用地红线的15户农民搬迁的遗留问题,秦陵工程指挥部与临潼区政府共同实地踏勘,签订了拆迁补充协议,仍由临潼区负责,核定总价为234.51万元。土地正式移交后,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立即启动了建设用地的文物勘探工作,该项工作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担,现已全面展开,截至年底,已基本完成了秦始皇陵外城垣外20米区域、南门服务区及广场、电瓶车停车场、一号配电室和一号公厕、秦陵村陈西组等重点区域的文物勘探,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并完成了外城垣文物勘探报告,其他区域勘探报告正在加紧整理。同时完成的其他开工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委托国家测绘一大队在已探明的外城垣遗址上,采用GPS观测定位坐标,布设26个遗址控制点,城垣外边线四角埋设了混凝土界桩。围墙建设委托临潼区在征地时一并完成,已与秦陵街办先后进行了四次商谈,完成了工程量、造价清单核定和施工方案工作,并起草了施工合同(草件)。通过在陵南区埋设43个定位桩进行GPS观测,完成了遗址准确定位和规划验线等前期准备工作。建筑物和道路的定位桩埋设工作也相继展开,基本上完成围墙、道路、管线、绿化等总体项目前期规划手续的办理。本年度,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到位资金8300万元,完成工程投资8320万元。

2.汉阳陵文物保护项目。9月11日,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文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就汉阳陵博物馆司马道保护工程中的文物保护项目进行工程验收。汉阳陵博物馆领导班子成员及工程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工程验收。与会人员听取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监理单位的简要汇报,认为汉阳陵帝陵司马道保护工程从目前看,整体效果较好,设计合理,达到了文物遗址保护的目的;同时要求汉阳陵博物馆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做好今后道路的保养工作。该项目总决算405万元。

《汉阳陵文物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2002年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本年,汉阳陵博物馆又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规划进行修编,6月初提出初步设计思路后,经过两次专题讨论,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此外,司马道跨铁路桥建设设计和报批工作,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3.延安“一号工程”13处革命旧址维修工程。该项目上年完成了4处革命旧址的保护维修工程和陈列布展工作并通过验收;本年度,其余9处革命旧址维修工程基本完工。7月11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已完成的瓦窑堡、南泥湾、中央党校三处旧址维修暨陈列工程进行了全面验收。通过现场实地踏勘,听取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情况汇报,验收专家小组认为三处旧址维修暨陈列工程保护维修方案施工组织严密,工序合理,选材得当,工程资料齐全、质量符合国家有关验收规范;监理单位认真负责;旧址陈列内容丰富,符合原定方案,通过验收。

2月23日—25日,省文物局配合国家文物局信息咨询中心,在延安召开了延安“一号工程”十三处旧址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议,专家组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沈阳、王立平和北京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韩扬等7位组成。会议形成的评审意见认为延安革命旧址(一号工程)保护规划内容框架基本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规定,其中洛川会议旧址保护规划、边区银行旧址、桥儿沟革命旧址、西北局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经修改后可以上报。同时提出各规划之间的联系和革命旧址的完整性较为欠缺,专项评估、保护区划、管理规定等尚有不足,文本缺乏校核,图纸不够规范。要求规划编制单位进一步补充修改规划文件,待《延安革命旧址(一号工程)保护规划》全部完成后一并批准。

5月12日,副局长郭宪曾带领文物局有关业务处室、施工单位负责人检查了延安一号工程十三处旧址保护维修工程进展情况,就有关维修后旧址墙皮剥落问题,组织延安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省局拨付10万元,由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立“延安革命旧址土墙皮剥落及耐久性研究”专项科研课题研究解决。

4.“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西安事变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共分为基础设施改造、陈列改造、旧址维修及配套的消防安防、避雷工程三部分。基础建设改造项目已于上年10月开工实施,主要工程包括张学良杨虎城公馆旧址的道路铺设,院内地面、北排平房展室、给排水设施、服务用房、旧址楼供电线路改造、绿化等内容。项目原计划于2008年6月竣工,但由于前期项目规划审批、施工手续的办理,加之遇西安大雪恶劣天气、四川汶川地震和方案设计变更等原因于11月竣工,延期了5个月。12月15日该项目已通过西安市建委验收。本年度,完成投资320万元,但同期绿化工程未实施。旧址维修和消防、安防、避雷工程项目虽经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但资金仍未到位。为保证整个红色旅游项目的全面完成,经省文物局研究决定,由省局先行垫资80万元,同时调整维修方案,降低维修经费,旧址维修工程于10月9日已通过招标,临潼建筑工程联合公司中标,监理单位为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11月12日旧址维修工程已全面开工。消防改造工程12月9日招标结束,施工单位是陕建八公司,监理单位是陕西信远建设项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避雷工程已完成投标公司资格预审工作。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一期工程投入15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七贤庄8—10号院南半院拆迁安置和保护修缮工作;二期项目在完成拆迁任务、完备土地相关手续,以及《八办纪念馆(七贤庄)保护规划》和《八办旧址(七贤庄) 2—10号院北半部分保护工程建筑维修方案设计》上报程序的基础上,启动了主体建设工程。

5.韩城早期古建筑保护项目。

上年,完成了韩城城隍庙、文庙、庆善寺、北营庙、东营庙、九郎庙6处古建维修工程方案,经省文物局审核已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本年,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院又完成了韩城城隍庙、文庙、东营庙、北营庙、司马迁祠文物保护规划,以及司马迁祠、北营庙、东营庙环境整治方案和党家村6处民居保护维修方案的编制工作。10月21日—22日,由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上述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现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审定。本年,已开工实施的有韩城文庙尊经阁保护维修工程,东营庙山门、城隍庙东西庑、北营庙戏楼维修工程,司马迁祠山门禹王殿、寝宫和普照寺大殿维修工程已完成。本年度国家文物局拨付韩城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经费450万元。

6.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根据《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面向全球征集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方案,成功组织了概念设计竞赛,以色列、英国新加坡等8个国家设计团队参加。同时,聘请罗哲文、单霁翔等八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小组,以ICOMOS司库乔拉·索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刘克成等组成工作小组,进行总规制订。8月3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西安召开了专家论证会,肯定了规划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审批通过。

截至2008年底,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主要村庄、棚户区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累计拆迁约350万平方米,涉及被拆迁户2.5万户,约占遗址公园拆迁任务总量的90%,遗址公园及安置区范围内八府庄、含元殿、孙家湾三村已拆除完毕。为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9月23日,《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计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结合拆迁工作进展,本年底,考古工作完成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南宫城墙、御道水渠、桥址、上朝路、西宫城部分遗址段落的考古清理、定点工作,兴安门、望仙门、建福门及太液池局部勘探工作,共完成普探面积235000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56500平方米。在国家文物局2007年批复的《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方案》基础上,广泛征求了考古、文保、规划等专家意见,完成编制了《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初步设计》。目前,该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由陕西古建设计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的《宫城墙及宫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计》现已完成概念设计及第一轮方案。麟德殿遗址的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本年全面开始,至年底已完成麟德殿的绿化、标识展示、建筑拆迁、道路迁移、土地平整、给排水管道铺设等工作,现已进入工程审计收尾阶段。

本年度,落实“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3230万元。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费6950万元。(www.xing528.com)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工作】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由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联合提出的申报活动。中国的申报活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和协调,丝绸之路沿线的陕西、甘肃、新疆等6省区共同参与。根据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意见,经国家文物局研究同意,我省的汉长安城遗址、茂陵、张骞墓、唐长安城遗址(包括大明宫遗址、西市遗址、天坛遗址、明德门遗址、延平门遗址、兴庆宫遗址、含光门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唐昭陵、唐乾陵、鸠摩罗什舍利塔、兴教寺塔、大秦寺塔、法门寺塔地宫、彬县大佛寺石窟以及西安清真寺等12处20个遗产点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本年1月27日—29日,组织我省各申遗文物点负责人参加国家文物局在洛阳举办的“全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交流会”。会上,来自吉林省高句丽遗址、澳门历史城区、河南殷墟、广东开平碉楼、河南龙门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负责人介绍了该遗产成功申报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省丝路申遗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意义。2月1日,省文物局文物处负责人参加了西安市“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会议重点对申遗文物点核心区、缓冲区划分,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考古调查等基础工作开展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申遗工作的重点和步骤。3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根据西安、咸阳、宝鸡、汉中市丝路申遗项目经费预算,完成陕西省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经费预算,报省财政厅。3月6日,省文物局文物处负责人参加了西安市“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讨论会”。4月13日—17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郭旃率领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考察组,赴我省各申遗文物点进行检查,对我省各申遗文物点开展的申报文本、管理规划、管理办法编制、文物保护工程实施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同时对我省申遗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6月,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世界文化遗产论坛暨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区会议(文化景观)”,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撰写的《丝绸之路(陕西段)遗产申报与陕西文化遗产保护》的论文被收录会议论文集。6月1日—5日,省文物局成功承办了“丝绸之路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此次会议有来自12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及我国6个省区的官员和专家参加。会议深入讨论了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确认了申遗的标准、评估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条件;制定了第一批系列申遗项目的工作计划;并准备丝绸之路系列申遗项目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会议形成了新的申遗工作时间表,将申报时间由原定的2010年推迟到2011年。9月22日,组织召开了有各市文物局局长、各申遗点负责人、申遗规划承担单位负责人及申遗文本编制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传达了国家文物局文件精神,对我省丝路申遗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了安排,下发了《关于做好丝绸之路(陕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通知》。对我省丝路申遗工作计划进行了调整,安排部署了申报文本、文物保护管理规划编制,专项保护法规颁布,环境整治,完善文物展陈和旅游设施,建立健全档案,建立监测机制和宣传等九大项工作。12月,组织了“丝路申遗(陕西段)申报文本专家评审会”。

截至年底,我省丝路申遗12处20个文物点的管理办法已全部制定并经各市政府公布,申报文本、文物保护管理规划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西安市政府正式颁布了《西安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陕西省丝路申遗总体规划和保护管理办法已完成初稿,在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管理规划、管理办法汇报会上,我省制作的文本得到了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10月21日,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和来自洛阳、成都、杭州无锡等12个城市的主要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陕西、广东、湖北、新疆、江西等12个省文物局的主要负责人及规划、文物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130余人参加。论坛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主持,单霁翔局长作了主题发言。西安、郑州、洛阳市政府在论坛上介绍了各自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工作经验和成果交流。论坛紧紧围绕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问题,共同探讨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大遗址保护新途径、新举措。论坛结束后发表的《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提出:大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大遗址保护对建设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保持文化多样性,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意义。

【古都西安城市发展与大明宫遗址保护论坛】10月22日上午,大明宫保护办组织召开了古都西安城市发展与大明宫遗址保护论坛。会议邀请了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蒋正华,著名作家陈忠实,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安家瑶及挪威、日本德国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就大明宫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周冰、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以及日本、挪威、德国专家在会上发言。会前,还举行了大明宫研究院、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揭牌仪式及向大明宫基金会的捐款仪式。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工作】

1.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承办的陕西省首期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培训班于2008年9月20日—9月22日在西安市举行,来自全省10家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和15家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单位的78名单位业务负责人、项目经理以及主要业务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这次培训是我省建国以来举办的首次对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人员方面的培训,其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省文物保护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文物保护工程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邀请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省文物局等单位6位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保护研究工作的专家授课。课程涉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修缮原则理念、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经过培训考试,所有学员成绩合格,取得了陕西省文物局颁发的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培训证书。

2.我省两单位获得首批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3月10日,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了全国29家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单位。这是我国首次颁发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我省获得首批甲级监理资质的单位有两家: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现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设计院),监理范围分别为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石窟寺和石刻保护、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壁画保护(含彩画);延安中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范围为古建筑维修保护、近现代文物建筑维修保护。

3.根据国家文物局的审批结果,向社会公布了我省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修复设计资质的单位名单,进一步规范了全省馆藏文物修复工作。

4.西安地铁二号线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本年度,完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绕穿钟楼及西安南、北城门文物保护方案及相关研究成果的评审。3月15日,由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向德主持专家会评审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对钟楼影响专题研究成果》。4月10日,由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主持评审了《西安市地铁二号线绕穿钟楼、城墙南门及北门区段文物保护设计方案》、《西安城墙南门、北门地铁二号线穿越区段安全性评估及西安地铁二号线施工沉降与运行振动对城墙影响专题研究成果》。4月28日,省文物局和地铁办共同赴北京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西安地铁二号线绕穿钟楼、城墙南门及北门区段文物保护施工图设计方案》,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该方案。7月21日,对西安地铁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可研报告进行评审。

5.编报各类年度项目及经费计划。编制完成2008年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计划和申报2008年大遗址保护经费计划。已争取到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项目25个,专项经费1589万元;大遗址保护项目19个,经费7500万元。全年共落实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抢救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经费2890万元。完成编报2009年国家“十一五”抢救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24个,申请经费14690万元,2009年“十一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址地保护项目34个,申报经费20.9亿元。

6.规划修缮方案编制评审与文物工程实施情况。本年度,省局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秦始皇陵保护规划》、《榆林卫城保护规划》、《周原遗址保护规划》、《泰陵保护规划》、《杜陵保护总体规划》等1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上报国家文物局西安八办旧址2—10号北院、阿房宫前殿遗址、西安碑林等文物保护工程方案24个。批复丰镐遗址商周文化层保护方案,龙岗寺遗址保护规划立项,汉长安城长乐宫四、五号遗址本体保护方案,临渭区文庙,富县开元寺塔维修保护等21项。本年,全省开工实施了各类文物保护工程共16项,有安康文庙、富县开元寺塔、秦公一号大墓南坡保护、泾阳县迎祥宫维修、岚皋周氏武学会馆等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以及因震灾受损的万凤塔加固、略阳县紫云宫、旬阳黄州会馆、紫阳北五省会馆抢险维修工程。本年,碑林东西大门、石泉禹王宫江西会馆、府谷荣河书院、镇安塔云山、洛川万凤塔等维修保护工程基本完工。

本年,由省局组织召开的文物保护规划、修缮方案评审、工程验收会主要有:6月27日评审《北首岭遗址保护规划》,6月18日评审《乾陵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5年)》,8月18日评审《榆林卫城城墙保护规划》,5月10日评审《统万城文物保护规划》,8月13日评审《西安南门箭楼复原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21日验收长安区马厂民居(郭氏民宅)维修工程,9月11日验收汉阳陵司马道铺装工程。

【第七批国保单位申报工作】本年度,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做好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通知》要求,省局下发了《关于做好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通知》,部署具体工作及要求,并组织有关专家到各有关市、县进行检查指导,确保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与严谨,同时要求各市、县在普查过程中,注意收集重大发现资料,及时申报。

【第五批省保单位申报与公布】全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审核,最终确定了254处,包括6大类,地区覆盖11个地市。此次申报的创新在于不拘泥于等级申报,并侧重将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的重大发现等相关遗存直接申报;视角投向现代文化遗产,将现代科技、人文、工业文明等文化遗存提升到文物保护单位的高度认识;重点加强了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调查和指导,申报的总数量上也有了大幅提升,原审订了170处省保单位,通过本年普查工作,又增补了84处,制作文本84本(共2套),电子文本168套,圆满完成任务。

6月12日,省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批准了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陕政发〔2008〕4号文件)。9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予以公布(陕政发〔2008〕45号文件)。

【省政协视察大遗址保护工作】10月14日—17日,由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文史委主任梁和平组成的政协委员视察大遗址保护工作小组视察我省大遗址保护工作,先后考察了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建设、汉阳陵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西安博物院、明德门遗址、天坛遗址、化觉巷清真寺、大唐西市遗址、兴庆宫勤政务本楼遗址的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单位的领导、相关工作负责人进行座谈。17日,在西安市政府会议室对本次视察进行总结,并向各有关单位反馈考察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10月13日—17日,在陕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分别前往咸阳、渭南、西安等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当地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向代表们汇报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及大遗址保护的具体做法和工作思路。这次调研活动由在陕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专题调研组召集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带队,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和相关部门人员随同调研。参加调研的代表一行15人先后深入咸阳市五陵原古墓葬遗址群、唐陵园大遗址区和渭南市唐陵园大遗址区、韩城两周贵族墓地遗址及西安市临潼秦始皇陵园遗址、西安唐大明宫遗址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的功能,提升文物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大遗址保护长效机制,同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酝酿、起草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