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学起点和基础:人类历史意义

历史学起点和基础:人类历史意义

时间:2024-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科学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植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具有划时代意义。1871年,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首次指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首先,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劳动分工加深的结果。

历史学起点和基础:人类历史意义

第一节 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是什么

人类历史从何处开始?人类社会大厦的基础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史实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仅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人类提高了生活水平,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在时刻不停地推动着历史的进步。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从起源和发展来说,人是劳动的产物,从社会本质来说,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类历史的出发点,决不是什么抽象的人、人性、绝对精神,而只能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生产关系。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和调节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是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改变客观自然物的社会实践。关于神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说法,乃是建立在神造人的谎言的基础上的。既然神是不存在的,既然人类社会不是由神主宰的,神就不可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古代社会科学技术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人们不理解世界变化的规律,产生了一些关于神在不停地推动日月星辰运动的想法,幻想存在着一些超自然力量在推动社会的发展变化。

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在同自然界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自我产生和发展的独特方式。人是通过劳动使自己与动物相区别的,同时,劳动又是人们在社会中彼此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一个基本形式,是人的社会本性和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不仅推动人类形体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促进人的社会意识、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首先,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人是从古猿发展进化而来的,这已经是一个定论。但猿是怎样、在何时转变为人的问题,人类至今还不清楚。揭示人类在生物学方面的形成过程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此前,尽管人们已提出人类进化问题,但还处于任意假设阶段,上帝造人等特创论在世界各地占绝对统治地位。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根据动植物演变的大量科学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说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植物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具有划时代意义。翌年,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明确提出人猿共祖论,指出新认识的方向。此后,进化理论不断完善,古人类化石相继发现,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观点逐渐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1871年,达尔文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首次指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他认为,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学会用两条下肢直立行走,而前肢则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石块和木棒,并采集植物,捕捉小动物,最后终于发展到能够制造工具。脚的直立和手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上的一系列变化,而大脑和感觉器官也日益发展,终于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

劳动是使人类和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唯一力量。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经过千百万年漫长过程的,其中经过亦猿亦人、亦人亦猿等若干个阶段,作为转变基础的劳动,最初是从古猿的本能活动中萌发、成熟起来的。劳动使人直立行走,直立的结果是肺和喉获得解放,发音器官逐渐得到改善,视听范围得到扩大,促进大脑组织复杂化。这一切为语言和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手脚专门化的发展,使前肢更加灵活,更加精巧,这种高度的灵巧性使得猿的前肢逐渐变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手。(www.xing528.com)

在生产劳动中,人们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孤立的、不具有任何社会性的劳动是不存在的。社会劳动需要有目的有计划,需要彼此交流思想,因此,人类又在生产劳动社会交往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总之,制造工具、社会关系、语言意识,这些人类特有的标志,都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劳动,也就不可能有人。

其次,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群的总体,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种目的性是出自人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必然。劳动的客观目的性和条件性促使人们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并建立和发展相应的、与劳动相适应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人类社会复杂的关系之网。

这是非洲古人围猎大象的岩画,发现于南非。人类在劳动中不断地演变进化,才形成了我们现代的人类社会。

总之,由于劳动的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结成了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由此又产生了一定的上层建筑。社会是劳动的产物,它应劳动的需要而产生,又应劳动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劳动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更,而社会又对劳动加以组织和提高。这就是劳动创造世界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劳动创造了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起点,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历史便是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劳动的发展过程即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首先,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劳动分工加深的结果。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分工是男女之间的自然分工,这种分工决定了最初以母系血缘组成的氏族公社的产生。后来又出现了两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三大经济部门。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劳动的社会分工越发展,劳动生产的社会性越强。这种劳动的高度社会性势必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度之间发生矛盾。劳动的社会分工越发展,这种矛盾也就越尖锐,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崩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诞生。

其次,劳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基点。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是社会进步精神文明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少,是社会发展程度的两个重要标志。人民群众的自然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科学和文化创造使人对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艺术的发展使人的创造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总之,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人民群众的劳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命存在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从根本上说,全部丰富多彩的人类史,不外是物质生产劳动的展开和深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