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应对的研判力
当我们享受着一个现代化社会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时,你是否意识到在它的背后也时时潜伏着风险和不安定的因素?这就是当下这个时代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发展的黄金期、矛盾的凸现期、危机的频发期。
宋玉在《风赋》里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之末。”大的危机往往源发于微细不易察觉之处。如果从网络上搜寻一下2011年“突发事件”的关键词,足可居于社会领域类热点的榜首。从山东泰安发生持枪袭警事件到广东揭阳收费站和陆丰街头警匪枪战,从湖北公安县数百民办教师下跪事件到响水“万人大逃亡”,从安徽、河南、江西等地频频爆发“血铅超标”到平凉发生投毒牛奶,从山西太原闹市区弑童惨案到辽宁鞍山发生连杀10人的惊天大案,从长沙城管与市民冲突到武汉一派出所袭警爆炸案,从甘肃天祝一信用社燃爆到渤海最大海上致死人命案……一桩桩群体性事件的接踵而至,甚至使公众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此化解释怀。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领导干部应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增强辨别力和研判力。所谓研判力,就是善于对事件的形成过程仔细观察,掌握快速分析的理性框架,通过适当的推论、判断,透过扑朔迷离的迷雾,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能力。(www.xing528.com)
2008年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美国陷入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之中。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记得在去年9月24日,我在纽约就讲过一句话,就是“信心要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那时,世界还是一片迷茫,我们对于金融危机的发展前景也看不清楚。现在,时间过去不到半年,我们已经提出了一揽子应对计划。实现这个计划,我依然认为,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
由于我们判断美国现在的情况与20世纪30年代不尽相同,美国实体经济,包括高科技经济基础还是好的。这就说明渡过危机、重振经济的基础还在,关键在于面对危机时,要有沉着应对、走出困境的信心。危难时刻来自中国的声音,表达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显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这可以让世界放心、宽心、有信心。诚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利伟诚所言,这是“世界的福音”。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中国推出的规模创纪录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以确保中国经济实现8%至9%的较快增长,这是中国在当前特定时期对世界经济作出的最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