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俑动作分析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俑动作分析

时间:2024-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陶俑动作分析1.鲜活生动的百戏俑1号陶俑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几件陶俑所反映的百戏内容。陶俑身材修长、比例匀称,身上没有发达的肌肉,但是圆润、结实,应该不是从事力量型运动的。这件陶俑的左臂上部纵向刻着“咸阳亲”三字,说明作者是咸阳一个叫“亲”的人。上举重物,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主要是用来锻炼身体。此鼎为子母口,应配有鼎盖,但未发现;鼎体为双耳三足直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俑动作分析

(三)陶俑动作分析

1.鲜活生动的百戏俑

1号陶俑

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几件陶俑所反映的百戏内容。

【1号陶俑】 1号陶俑头部缺失,身体作直立状,左手拇指跷起,其余四指并拢,手掌平伸,掌心向内;右手握住左手腕部交垂于腹前。陶俑身材修长、比例匀称,身上没有发达的肌肉,但是圆润、结实,应该不是从事力量型运动的。躯干的塑造手法很简洁,腿部膝关节形状、结构、皮肉的变化也交代得十分清楚;双脚上的细部刻画很逼真,好像透皮见骨一样;双手指节的长短和粗细变化,指甲的大小,都非常写实。作者没有塑造他正在表演时的精彩场面,而选择他屏气凝神的瞬间神态。他即将表演的是翻腾?是倒立?还是缘竿或其他一些技巧型节目?任人浮想联翩。这件陶俑的左臂上部纵向刻着“咸阳亲”三字,说明作者是咸阳一个叫“亲”的人。这位艺术大师的取材表现手法,是何等高明!

在陶俑身上发现的有如“咸阳亲”“高”等工匠刻名,其文字刻画方式和在秦兵马俑身上发现的如出一辙,为我们了解塑造陶俑艺术大师的姓名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号陶俑

【2号陶俑】 2号陶俑身材匀称修长,昂首挺胸,目视前方,神情严肃。左臂、左腿残缺,右腿后曲,足尖点地。右臂向外打开,小臂垂直上举,食指上指,顶端有一个直径0.4厘米、深12厘米的小孔,孔内原来好像插有一个小棒之类的东西。拇指平伸,其余三个指头半握。整个造型的重心在左腿上,双臂一上一下,两腿一虚一实,充满了动感。残缺的造型如断臂维纳斯一样诱惑,看他专心的样子,应该是正在表演。他缺失的左边使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他的动作,是跳跃的瞬间?还是一个跨步?举起的右臂旋转的是盘子?还是一方丝巾?或者只是一个摆臂?大家可以猜猜看。

旋盘,就是转盘子。这种技巧性比较高的表演在现代杂技中很常见。有直接用手转的,也有借助细棒来顶着转的。

3号陶俑

【3号陶俑】 3号陶俑形体高大健壮,姿态威武,胸部和双臂肌肉暴突,肋骨显现,腰粗肚园,一条板带横系在脐下。右臂向上高举,左臂下垂,左手大拇指插入腰带内侧,其余四指紧紧抓住腰带。整个造型从上到下有一种流动的美感,高举过头的右臂,随身形流转的重心,右臂上一隆一隆的肌肉,凹陷的腰部,鼓突的小腹,铁柱般直立的右腿,紧绷而微弓的左腿,紧紧抓着腰带的左手,都说明他在酝酿着一种力的爆发,他可能是正在表演举鼎。

上举重物,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主要是用来锻炼身体。古希腊罗马人都有过举石头等物来锻炼臂力的记录。古埃及也有法老们举重物锻炼身体的绘画。中国古代的扛鼎,也是这类运动。

鼎,最早是古代的一种炊器,和现在锅的作用一样。后来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慢慢发展为权利地位的象征,也越做越大,越来越重。力能扛鼎,形容一个人力气很大。扛鼎,有时候不只是说力气,还说能力。

相传秦穆公为了彰显国力,曾在临潼举办斗宝会,伍子胥把秦穆公设的千钧之鼎连举三次,借以威慑强秦。

秦武王更是喜欢这种猛力运动,最后因为好强去举超过自己能力的鼎被砸断脚骨而亡。

4号陶俑

【4号陶俑】 4号陶俑肌肉发达,虎背熊腰,立如铁塔,是典型的大力士形象。他双臂微向前举,双手置于腹前,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双手半握拳,原来应该握着一个东西。虽然这个俑四肢粗壮,身躯健硕,但却没有臃肿笨拙的感觉,只让人觉得凛然不可侵犯。他大概是角抵表演者吧。

角抵是两名大力士较量力量和技艺的一种竞技项目,是现在摔跤运动的前身。摔跤是力气的较量,取胜的基础是体能和力量。身强力壮是必需的。(www.xing528.com)

角抵表演以它强烈的感染力与刺激性,一直被大众喜欢。晋代叫做相扑,唐代角抵和相扑并称。明代以后盛行摔跤这一名称。

【5号陶俑】 5号陶俑是这几个陶俑中形体最高大魁伟的,肩宽,腰圆,四肢粗壮,胸肌发达,大臂上的二头肌一使劲好像都会上蹿下跳。肥大宽厚的双脚左右分开站立,稳如铁塔。他的短裙前面另有一块好像皮革制作的前搭,卷成半筒形,上端与腰带相连,裙带前后均有一处带花。俑的双手在身前握着那块方形的前搭。双臂看起来刚劲有力。在他的左臂与左肋之间有一圆柱形的洞,可能原来夹着一个木柱一类的东西,直径大概10厘米左右,而且是从肩部以上一直通到脚下。

5号陶俑

这铁塔似的身躯,往地上一戳,就像生了根的大树一样不可撼动,他是不是牙关紧咬,屏气凝神,正在持杆寻橦表演呢?看他双手紧抓着褡裢,似乎要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起来,聚集在左臂与身体之间,保证木棍稳定不动,使上面的人安心表演。

寻橦,就是高杆表演,是百戏中难度比较大的项目,需要技巧与力量结合。但是精彩程度也是远胜其他。一般的表演形式是由大力士扶着杆子,杆上有一人或多人表演。

扶杆的形式有几种:直接放在地上,由大力士抓着或者抱着,现在的杂技表演也经常可以见到。

用额头顶着,《三毛流浪记》里三毛跟着师傅在街头表演时就是这样的姿态;用手托着,这得有一把好手劲;用牙齿托着,得有铁齿钢牙才行,现在吉尼斯纪录里就有人用牙齿拖汽车走的,而且还不断有人尝试打破纪录;还有放在肩上的,现代的杂技中就有这样的表演。

5号俑应该就是双臂抱杆的表演者吧。

6号陶俑

【6号陶俑】 6号陶俑身材修长,肌肉圆润结实,左脚向前跨出半步,左腿微微弯曲,右腿绷直伫立。身体微微向左倾,左臂上举,右臂横曲在腹前,只是左右手都缺失,那一瞬间他在做着什么样的动作呢?该俑整体造型和谐生动,伴随着姿态的不同,肌肉、筋骨也相应地变化,一切都合乎自然,有一种从左到右的变化过度。看他的身材,应该是技艺型的演员了。是在走索吗?

走索,就是我们常看到的走钢丝。演员在架起的绳索上,表演各种惊险的动作,或单人表演,或二人面对面行走,在细细的绳索上侧身而过;有在绳上自在地前俯后仰的,翻跟头的,跳跃踢腿的,还有故意忽然倒下用脚勾住绳索而不掉落的,惊险刺激,表演难度很大。

2009年,新疆人艾斯凯尔在挑战吉尼斯纪录时,就是在福建太姥山山峰之间拉上钢丝,钢丝的长度约500米,高度100米左右。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从这头走到了那头,看起来真是惊心动魄。

2.秦陵第一鼎

介绍完陶俑,我们再来看看坑中出土的青铜大鼎。这口鼎保存完好无损,表面布满了绿色铜锈,鼎内发现3枚铜镞。此鼎为子母口,应配有鼎盖,但未发现;鼎体为双耳三足直肩环底形,上有繁缛精美的纹饰,其中以交替蟠螭纹为主。三足鼎腿均为兽足形,腿根部为变形鹰面纹,酷似猫头鹰。鼎重212千克,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一件秦青铜鼎,被称为“秦陵第一鼎”。

青铜鼎

这件青铜鼎的出土位置在百戏俑坑棚木层上的填土中,有考古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有意放置。因棚木以下有高举右臂的扛鼎俑,而陶俑的右臂不可能承受住大鼎的压力,所以置于棚木之上,作为扛鼎的象征。另有人推测,铜鼎属于大型礼器,原应放于陵寝内,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守陵人员慌乱中把鼎从陵寝中移出掩埋于此。那么,究竟如何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秦代百戏俑的首次出土面世为我们揭示了秦代陶俑的新类别,形象地展现出了秦代斑斓多彩的杂技世界,将活泼清新的宫廷娱乐文化徐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我们相信,随着9901陪葬坑的全面发掘,人们将会以全新的视角,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秦代娱乐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