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甲胄类型及编织规律解析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甲胄类型及编织规律解析

时间:2024-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甲胄类型与编缀规律马甲复原模拟图1.甲胄类型从出土情况来看,组成石铠甲的甲片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舌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圆形,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部位的异形甲片。根据甲片特征和甲、胄外观形状的差异,铠甲分为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三类。与铠甲同时出土的还有石胄,石胄分为两类。秦甲胄编缀的基本规律说明秦甲的编缀已经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了产品的固定规格、制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甲胄类型及编织规律解析

(三)甲胄类型与编缀规律

马甲复原模拟图

1.甲胄类型

从出土情况来看,组成石铠甲的甲片主要有长方形、正方形、舌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圆形,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部位的异形甲片。根据甲片特征和甲、胄外观形状的差异,铠甲分为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三类。鱼鳞甲与兵马俑坑中将军俑身着铠甲相类似,甲片小而薄,加工精致,因排列如鱼鳞而得名。目前只发现两领鱼鳞甲,每领由800多片甲片组成;札甲是由长方形或近方形甲片组成,约占出土铠甲总量的97%,是秦代武士常穿的铠甲类型。札甲分为双肩无披膊、仅有前胸及后背的筒子甲和双肩带披膊又有前后甲的铠甲两类。特大型甲只发现1领,属于马的铠甲,残长约1.8米,由颈甲、当胸、身甲、搭后等部分组成。与铠甲同时出土的还有石胄,石胄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表面有弧度的胄片组成,片体大,数量多,可能是仿皮甲制成;另一类是由表面无弧度比较平直的胄片组成,数量极少,与河北燕下都遗址发现的铁兜鍪(dōu móu)片特别接近,所以很可能是仿铁甲制成。已经修复好的一顶石胄通高32厘米,重3168克,是第一顶完整的秦代石胄,具有极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石铠甲与秦兵马俑身上的甲衣相比较,形制基本相同,但甲片小,札叶多,所以前后身甲的甲片排列数就多,说明石甲更精致,活动性能好,质地可能是模拟铁甲,而秦俑甲衣模拟的是皮甲。一领石甲重达18千克,显得很笨重,且甲片容易破碎,应当不是实用甲,而是随葬的明器,是模拟实物的模型。

2.编缀方法

石铠甲的编缀方法与秦俑甲衣基本相同,编缀的规律大致可分为:

前后身甲上旅的甲片纵向编联,都是上片压下片,下旅是下片压上片;

横向编联:前身甲是以中间的一行甲片为中线,向两侧的甲片依次叠压,而后身甲片则是由两侧向中心依次叠压;(www.xing528.com)

身甲上旅甲片为固定编缀,下旅为活动连缀,甲带留有一定长度,便于上下推移;

披膊编缀:纵向甲片是下片压上片,横向是由中间向两侧依次叠压,甲片做活动连缀;

甲衣的开合口在胸的右上部。

石甲与石胄

石胄的编缀方法是:纵向为上排压下排,横向从前部正中一片分别向两侧对称压去,在后部正中一列胄片处接合。胄的开合口设在正前方颌部之下最末两层胄片上,一侧是铜环,一侧是铜钩,二者相扣即可。为防止扣合后的铜环脱节,在铜钩一方固定一长方形小铜片,起到锁定作用。

秦甲胄编缀的基本规律说明秦甲的编缀已经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了产品的固定规格、制度。很大的优点是挺胸、弯腰、举臂都比较灵活方便。

这批制作精良的石甲胄,与实用甲胄的规格、形制和编缀方法完全相同,充分体现了秦代工匠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者高深的管理才华,是我国先秦时期石材加工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尤其是石胄和马甲为秦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填补了秦代考古资料的空白,在防护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石胄不仅展示了秦胄的真实形态和风格,还弥补了文献记载对秦胄语焉不详和考古资料缺乏秦胄实物的缺憾,并将启示人们重新认识秦兵马俑坑内众多甲士俑只着甲不戴胄的“科头锐士”特别现象及其所反映的一系列问题。

考古工作者在未来一两年内将对9801陪葬坑进行全面性的发掘,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加精美的文物呈现在大家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