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内涵与制作工序揭秘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内涵与制作工序揭秘

时间:2024-08-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出土内涵与制作工序9801陪葬坑石铠甲出土现状1998年8月~12月对该坑进行了局部试掘,共开了五个试掘方和一条探沟,试掘面积153平方米。目前出土的石铠甲数量最多,便暂时命名为石铠甲坑。从石铠甲坑中出土的甲胄材料看,制作这批甲胄的石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均匀,色泽温润,硬度适中,又呈层理状,便于加工成甲片,并且容易磨制成形和钻孔,是理想的材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土内涵与制作工序揭秘

(二)出土内涵与制作工序

9801陪葬坑石铠甲出土现状

1998年8月~12月对该坑进行了局部试掘,共开了五个试掘方(T1~T5)和一条探沟,试掘面积153平方米。在T2、T4、T5三个探方的过洞底部出土了石铠甲87领、石胄43顶、石马缰残件三组。在T1探方过洞发现有零散的石甲片、石马缰构件和1件拐把形青铜车马器构建。因此坑在建成一段时间后曾被大火烧毁,所以铠甲和头盔都不同程度地受损,有的被烧成白灰状,有的甚至被彻底烧毁。但是,大部分甲胄的甲片仍然保存着基本的形制和局部连缀关系。根据现有迹象可将散乱的甲片进行归属和修复。

由于陪葬坑中不仅密布着甲胄,而且还发现有青铜构件,说明该坑的不同部位分类放置着不同的随葬品,似乎类似于象征性的武库,但因发掘面积有限,缺乏更多的资料,所以还不能过早得出结论。目前出土的石铠甲数量最多,便暂时命名为石铠甲坑。

从石铠甲坑中出土的甲胄材料看,制作这批甲胄的石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均匀,色泽温润,硬度适中,又呈层理状,便于加工成甲片,并且容易磨制成形和钻孔,是理想的材质。专家认为这些石甲胄的所有甲片大体上采取了选料、解材切割、打磨定形、刻画标记、钻孔、抛光、局部连缀和整体衔接成形等工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七个步骤:

第一步,选取石材:经考古调查分析,秦始皇陵园南侧骊山上的石料为质地粗糙的火山砂岩,是不适合制作石质甲胄的。而渭北富平县漫丁、凤凰山一带的石料岩性与石甲胄的材质非常接近,且文献上又有“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唱,万人钩”的记载,说的就是从甘泉口搬运石材,工匠们喊着号子横过渭水的情景。因此专家们认为制作甲胄的石料很可能是从渭北北山上长途转运而来的。

第二步,加工粗坯:将选好的石材顺其层理进行撬剥。当时究竟是如何操作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粗坯的长、宽、厚要大于甲片成品,为进一步加工留出余地。(www.xing528.com)

第三步,打磨成型:将粗坯打磨成所需的弧度,甲片形制就基本定型了。在有些特殊部位的甲片背面,刻画各种符号和文字,用来提示甲片的归属和钻孔的部位、数目、形状等。

第四步,钻孔:根据不同部位、形制的甲片所需,在甲片上钻出相对应的、而且数目不同的孔。有的甲片中部还要钻出穿连丝带的孔。

第五步,抛光修整:对已成形的甲片进行二次磨光修整。

第六步,局部连缀:将各部位的甲片编联在一起,有丝织带的甲胄预先穿好丝织带,再用铜丝编缀。铠甲一般是先横编成排,再纵联成列;胄基本是先纵编为列,再横编为排。

第七步,整体连接:将编好的各部位在接茬处用铜丝衔接在一起,这样,整体甲胄的制作就算全部完成。但就石铠甲的制作来说,必须有机械加工器具,仅靠单纯的手工去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充分反映了当时手工业水平及加工技术的老道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