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创业过程的机会识别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业过程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焦点,不同学科都从其特有的研究视角,运用本领域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对创业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Fiet(1996)发现很多关于创业的研究都集中在机会已经被发现后的创业过程,而实际上,Stevenson(1985)认为在创建新企业前识别和选择正确的机会是一个成功企业家最重要的能力之一,Busenitz (1996)、Krueger(2000)和Timmons(1994)更进一步认为,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的中心内容,Shane(2000)等甚至提出以“创业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为主线的创业过程研究主张,强调从创业机会视角识别创业过程的一般规律。总而言之,创业机会在创业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识别创业机会更是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2.2.1 机会识别与企业家的关系
为什么是一些人而不是另外一些人发现了创业机会?这是关于创业机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新古典均衡理论学派、心理学理论学派和奥地利学派都提供了自己的答案。
(1)新古典均衡学派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家Khilstron和Laffont(1979)提出了创业的均衡理论。均衡理论认为,市场由足够多的当事人组成,他们关于价格的集体决策可以导致市场出清。在均衡的理论框架里,没有人可以发现并创造出创业利润,因此根本不存在可以带来额外利润的创业机会。由于均衡理论框架里不存在可以被一些人发现而不被另一些人发现的机会,因此,均衡理论对创业的解释只涉及到个人有成为企业家的偏好。Khilstron和Laffont还提出,对不确定性有较大偏好的人会选择成为企业家,而不喜欢不确定性的人则会选择成为雇员。简单地说,均衡理论包含了两个假定:第一,每个人都可以识别所有的创业机会;第二,是人们的基本属性而不是关于机会的信息决定了谁会成为一个企业家。
(2)心理学学派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创业受一个人所拥有的稳定特质影响,而这种特质只可能被一部分人而不是所有人拥有。按照这种观点,McClelland(1987)认为,持久的个人属性(比如对成就的需求、内在的自控能力)以及对模糊状态的容忍,导致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选择创业。心理学学派的理论框架从整体而言,更为关注探求机会的决定,而不是如何去发现机会。从他们的观点去探索创业机会的发现,一个极有可能的结论就是:人们发现机会的可能性取决于人们对机会搜寻和识别的意愿和能力。更进一步说,优势的信息处理能力、搜寻技巧,或者说处处留心的行为会使一些人更有可能或者更愿意发现机会。综上言之,心理学派理论直接或间接地表明:人的基本属性而不是关于机会的信息决定了谁会成为企业家;成为企业家的过程决定于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和意愿。
(3)奥地利学派理论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均衡方法无法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理解市场过程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一个可行的市场系统理论不能假定均衡,而是必须解释一个市场是如何由最初的不均衡状态达到均衡的。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1945)假定,市场是由拥有不同信息的人构成的。拥有独特的信息使人们能够看见别人看不见的特殊机会,即使他们并没有积极搜寻这种机会。由于对这种机会的选择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一过程中,个体可能获得创业的利润也可能招致损失。总的来说,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认为:①人们不可能识别所有的创业机会;②主要是创业机会的信息而不是人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谁成为企业家;③这一过程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能力和行动意愿。
尽管目前并不存在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关于机会发现和企业家关系的结论,但是新古典学派的机械性和关于完全信息的理想化假定使许多研究者对其持怀疑态度,心理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解释由于更接近现实而不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检验和进一步深化、完善。
2.2.2 机会识别过程的理论观点
虽然创业现象的动态性与复杂性使得其微观层次行为的差异性与一般规律性变得难以识别,但是,创业是创业机会与创业者资源禀赋相互交融的动态演变过程,创业机会与创业者资源禀赋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演变过程是映射创业现象规律性与差异性的本质因素,这表明从创业机会出发识别创业现象的规律性是谋求创业研究独特性的方向。
(1)优先知识论
优先知识是指个体对特定客体的独有信息,它可能来源于工作经验、教育、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经验学习以及二手资料的积累等。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们拥有不同的优先知识,正是这一因素使得一些人能识别某种机会。在此基础上,沙恩指出企业家发现机会是因为优先知识引发了他们对新信息价值的识别,任何给定企业家只能发现那些和他们优先知识相关的机会。他进一步通过实证研究确认:并非人人都能同样识别相同的创业机会,企业家能够而且会发现机会是通过发现本身而不是搜寻,而且,优先知识在社会中的分配影响创业机会的发现。阿迪西维利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特殊兴趣和一般行业知识、关于市场的优先知识、关于顾客的优先知识和关于服务市场模式的优先知识会增加成功识别创业机会的可能性。(www.xing528.com)
实际上,还有许多研究者例如Gilad(1988)和Vesper (1980)从实证的角度得出结论,经验形式的优先知识是影响机会识别的重要因素。总而言之,该派理论认为正是因为优先知识的不对称性,导致了是一些个体而不是另一些个体发现了创业机会。
(2)创业警觉性论
柯兹纳是最早使用“警觉性”(alertness)这一术语来解释创业中机会识别问题的。在他看来,具有创业警觉性的人对市场信息的改变非常敏锐,并能对这种改变进行理性评价。换言之,具有创业警觉性的潜在企业家能打破现存的思维方面的方法—目的框架,察觉那些被忽视了的机会,并能确认其商业价值,这一过程就是机会确认的过程。与此类似,罗伊等(1995)提出“创业意识”一词,将其定义为对环境、市场、资源等信息的敏感倾向,并认为高的“创业意识”会提高机会识别的可能性,但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检验并不如人意。卡什和吉拉德(1991)研究认为,企业家也许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警觉”能力能识别机会,但是,他们也会使用信息而不是仅仅凭借“警觉”的特性。布兹尼茨(1991)通过实证进一步检验了卡什和吉拉德的观点,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个体层面上,没有在企业家和社会中其他人身上发现什么特别的思想和行为导致两者巨大的差异。不过他同时指出,有必要对创业警觉性的测度方法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也有可能是受到了测度方法影响。
(3)搜寻成本论
创业机会到底是偶然发现的还是通过系统搜寻得到的呢?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机会发现决定于潜在企业家的搜寻成本的差异。搜寻模型表明人们知道他们搜寻的结果,当信息的收益大于获得它的成本时,他们就会去搜寻。一些研究者如Shaver和Scott(1991)将这一探讨纳入他们的创业实证研究中提出,人们之所以发现机会是因为他们的优先信息组织能力和搜寻技巧比普通人更有可能发现机会。一些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质疑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人们并不能搜寻创业机会,因为从定义上讲,创业机会在被发现前是不被知道的,一个人不可能寻找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存在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人们不是通过搜寻发现机会,而是通过对偶然获得的有价值的新信息的识别而发现机会。也有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家是发现而不是有意识地搜寻机会。
(4)走廊原理论
罗斯泰德(1988)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模型,他试图用这个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企业家在第一次创业后,仍然会倾向于持续地追求创业机会。通过对4 100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后,他解释说,一个企业家创立一个新企业的行为推动他进入一个创业的走廊,而这一走廊可以引导他看到更多通向新的创业机会的走廊,他把这种现象叫做走廊原理。他的理论为企业家识别创业机会提供了一种解释,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创立的成功最终会促进企业家持续地寻找新机会或者保持他们对新机会的警觉性。后来罗伯特(1991)提出优先信息理论,他认为无论来自经验、教育还是其他途径的信息,都会影响企业家理解、推断、解释和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那些不具备这些优先信息的人所无法复制的。这一论断可以看作是对走廊原理的一种理论支持。文卡塔拉曼(1997)更进一步地强调说,每个人特有的优先知识会创造出一个“知识走廊”,这一“走廊”能使得他/她识别某些机会而不是其他人。很显然,走廊原理可以解释连续识别创业机会的企业家,但并不能解释那些第一次发现创业机会的个体。
(5)经验学习论
经验学习指的是知识通过经验转换被创造的过程。Baron (1998)、Mitchel(2000)等学者认为,认知过程的差异是导致一些人而不是另一些人识别机会的原因。优先知识论者认为是知识的不对称即我们拥有不同的知识存量,导致了机会识别的差异,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则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科贝特指出这些都可以用经验学习来解释。他认为,由于经验学习理论是一个综合了优先知识、观念、认知和经验构建过程的理论,因此可以解释在机会识别过程中,人们获得和转化信息的不同方式,以及如何综合所有的知识存量来识别机会。更具体的,他指出:①学习——即个人将他们的经验、专长和优先知识转化成洞察力和新知识的方法或习惯,是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且尚待研究的领域;②个人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结果对谁发现何种机会有重要意义;③个人学习方式的差异或多或少会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产生影响。
(6)创造性论
熊彼特是首次将成功企业家发现创业机会的原因归结为“创造性”的经济学家。在随后的研究中,Winslow与Soloman (1993)甚至认为创业和创造性即便不是一回事也是极其相似的。其后,拉姆金(2004)等针对学者瓦德关于知识双重作用的评论发展了一个基于创造性的机会识别模型。瓦德(2004)认为,知识有可能是通向机会的桥梁,也有可能是阻碍机会发现的藩篱,但是拉姆金等争论说,打破藩篱和建立新的通向机会的桥梁取决于机会识别者的创造力。拉姆金等人的基于创造性的机会识别模型分为五个阶段,综合了其他一些学者关于创造力的观点,详细解释了创造力视角下的机会识别过程,但在实证研究上却存在一些不同的结论。尽管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机会识别过程中,创造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机会识别并不需要额外的创造性。除此之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拥有优先知识的人识别的创业机会较多且机会本身更具创新性,这一结果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拉姆金等人的假说。
(7)环境论
环境论学派从环境的不同维度来论证环境是影响机会识别的一个重要变量。蒂蒙斯(1999)认为,社会文化对风险与失败的态度在机会识别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因为它会鼓励或抑制对机会的进一步探索,使它变成一个合理的商业机会。张玉利(2003)等也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机会感知能力受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影响。也有学者认为社会背景在机会识别过程中起到支持作用。黑尔斯(1997)等学者指出企业家的关系网络对机会识别至关重要。戈兰奥弗特提出强关系弱关系理论,即偶然遇到的熟人(弱关系)而不是我们的至亲好友(强关系)更能给我们提供独特的信息,因为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拥有的弱关系多于强关系。黑尔斯等学者通过实证检验了这一假说,并断言:拥有广泛关系网络的企业家比那些缺少网络关系的人能识别更多的机会。有学者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说后认为,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成功识别创业机会的先决条件之一。
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创业研究领域虽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但机会观点在解释创业本质和创业过程上已经开始显示出强大的解释力。除了上述观点,近年来有学者将潜在的收益回报和机会识别联系起来,通过实证检验认为高的收益回报会导致更多的机会被识别,而且即便没有什么优先知识,高的收益回报也会给个体提供识别机会的激励;也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启发式的认知方式对机会识别过程的影响;还有学者将组织学习纳入公司层面的机会识别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更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体系和定性分析方法。但是,并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完全令人信服地将这一复杂的过程解释清楚,原因在于:①很多理论的检验建立在小样本的基础上,得不到更广泛的承认;②一些概念性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检验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③在关于创业机会的测度方面缺乏一个统一被认可的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机会识别本身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学术领域受到关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还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领域涌现出来,比如对某些研究成果的大样本的实践检验,新的更接近真实的解释理论,以及可应用于实践的检验模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