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阳光”健康成长
【实施背景】
朱田村位于北仑区小港街道的西北部,紧临江南公路,村域面积0.8平方公里。本村村民324户754人,流动人口4000多人,本地青少年有80余人;外地青少年有180多人,远远超出本地青少年人数。在村域内有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园企业包围农村”的“园中村”。所有村民都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经济收入多样化。
由于区域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增多,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增多。许多外来工子女接受家庭教育不多,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道路,这些青少年给社会治安和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加上本身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所受家庭教育不多。许多人更是因工作繁忙,与孩子缺少日常交流。这些青少年中有的孤零零待在家中,有的结伴出门闲逛,也有不少青少年钻进黑网吧。2007年5月,朱田区域内某地钢材被盗,后经查明是三十几个青少年所为,而在这些青少年中,外地青少年就占了90%。平时,村里自行车、电瓶车被盗,而偷盗的人群里总是有外来青少年的身影。据朱田区域综治所统计,从2005年开始,朱田区域青少年违法事件,90%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为。
为促进区域和谐发展,朱田党总支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弟校外教育和管理的新路子,在2008年8月成立了朱田青少年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并于2009年4月成立了专门开展外来务工子弟校外教育的“阳光课堂”,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基本做法】
一、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各类资源
2008年8月,朱田党总支和和谐共建理事会成立了朱田青少年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开始研究和部署促进外来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共成长的战略任务。2009年4月,成立了专门开展外来务工子弟校外教育的“阳光课堂”,从而把相关工作纳入正轨。取名为“阳光课堂”,意为让外来青少年感受到如阳光一般的温暖,能够享受到朱田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和本地青少年一起成长。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如《社区教育志愿者职责》、《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网络信息管理操作员职责》等。
二、扩充师资力量,加大硬件投入
阳光课堂师资来源为退休老同志、大学生村官、村治安队、街道巾帼讲师团、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成人学校教师、驻地部队官兵、学校教师等,改变了原来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同时,朱田村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添置了3000多册各类书籍,新增了电子阅览室,加上原有的一个标准室外篮球场、各容纳50人的2个多功能会议室、1个可容纳300人的多功能活动厅,保证了阳光课堂各类教育和活动的顺利进行。(www.xing528.com)
三、开创特色模式,开展多种教育
一是开创了三位一体的特色教育模式。暑期对青少年进行集中教育,每个月举行2至3次各种讲座或活动,并以朱田治安队为主对个别青少年进行针对性教育。这种点、面结合的教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从2007年暑期至今,阳光课堂为外来务工子弟开展各类集中教育活动60多次,有2000多人次参加。阳光课堂开展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思想道德、人文知识等各种培训,并结合奥运、国庆、世博等契机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此外还开展了感恩教育、青春期教育等特色教育;同时还与朱田综治警务联动中心开展联动,加强对外来未成年人的安全法制教育。不仅如此,阳光课堂还对表现优秀的青少年进行奖励,以此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目前已奖励了14位表现优秀的青少年。
【主要成效】
通过各项教育之后,许多青少年不仅学到了各种课外知识,而且树立了法制和安全防范的意识,塑造了诚信坚强的品格。许多青少年由从前游走于违法边缘回到了现在积极向上的状态。
据朱田综治警务联动中心的数据,阳光课堂开展至今,外来工子弟发生违法犯罪的案件数为零,而且还收到由外来青少年提供的线索12条,制止了多起诸如偷盗自行车和电瓶车、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的发生。有几个青少年以前学习较差,文化素质低,经常破坏公物,参加阳光课堂活动之后,不但改掉了不良习气,而且还会主动举报不文明现象。还有几个青少年在阳光课堂的教育和辅导之后,还主动写来了感谢信,送来了锦旗。
开展“阳光课堂”活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法制安全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朱田的文明和谐。“阳光课堂”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等宁波当地媒体先后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
小港街道朱田村王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