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仑区社区教育案例集:促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抓五模式

北仑区社区教育案例集:促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抓五模式

时间:2024-08-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四抓”“五模式”促农村劳动力转移为解决大街道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为此,我们做好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参谋,提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方案。

北仑区社区教育案例集:促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四抓五模式

以“四抓”“五模式”促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施背景】

为解决大碶街道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这是需要我们从事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学校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基本做法】

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之有效的培训途径。

一、着力实施“四抓”

1.抓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单靠学校难以有效实施,需要当地政府的统筹与领导。但在我们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初期,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农民组织性差、随意性强、文化基础低,对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做好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参谋,提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方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组织街道相关部门干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文件精神,学习本区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决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考核条例》,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技能与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而切实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也认识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是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目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同时,街道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也为学校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而且,为了加强组织领导,街道专门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办公室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办公室。为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街道专门筹措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与转移就业补助资金,保障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顺利开展。

2.抓市场调查,疏通生源渠道

为达到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就业上岗的目的,我们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之初,就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学校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处抽调人员,分组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的用工动态和用人要求;同时,到各村(社区)与农民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职业技能培训科目的要求与愿望。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区、街道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失土农民构成特点,开设以车工数控电工、计算机操作工服装工、营业员、保洁保绿员、家政服务员、月嫂、保安员、物业管理员等为重点的,就业市场广、潜力大、易学实用的职业培训项目。我们又充分发挥街道、村(社区)两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联络员优势,广泛开展培训项目的宣传,让培训项目家喻户晓。同时,采取农村劳动力自愿报名参加培训与村(社区)组织推荐培训人员的方法,拓宽培训生源。

3.抓教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培训学校的信誉,也关系到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因此,职业技能的培训质量必须保证,从而起到农民乐意学,学了有作为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抓好理论与实操的培训质量。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认真制订教学培训计划,因材施教,突出学习的实用性。在教学课程上,除了统一安排职业道德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安全生产、就业指导等公共课目外,按不同专业确定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际操作内容,确定理论与实践培训的时间比例,突出实用、实际、实效性:如计算机操作工、电工、车工、数控工以实践教学为主,边操作边学习理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如营业员、物业管理员,除了学习课堂理论外,还到商场、社区模拟上班实习,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是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好的培训教师队伍,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资源,按培训的项目需要聘为兼职教师;与宁波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立合作培训机制,由宁波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抽调专业教师担任培训项目的教师;与北仑区大中型企业合作,聘任技师及技师以上技术人才担任培训兼职教师。要求校内的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学校在资金上予以投入,着力提高专兼职教师的理论辅导与实践指导能力,踏踏实实地建立起一支高质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4.抓企业挂钩,提供就业机会

依托企业用人市场,实行对口培训,把学校培训与企业挂钩,让学员培训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是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一个亮点。农村劳动力培训后,就业是关键,因为农民最讲究实效、实惠,这也是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生命力之所在。为此,我们本着“符合实际、具备实效、可以实用”的培训目标开展培训,如与宁波久腾车灯公司、北仑模具集团公司等联合,实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部分农村劳动力进厂前先培训后上岗的方法,提高了培训的实际效果,也为农民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二、创建培训“五模式”

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其目的是达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因此,学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训促就业,以转移为目标”的办学宗旨,积极发挥学校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的作用,创建培训模式,探索和实践多样化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主要有:(www.xing528.com)

1.多方参与,与政府部门协作培训模式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就是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达到增收的目的。由街道团委联合街道就业办开展宣传发动活动,组织青年农民登记培训意向,组织人员参加,对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车工、数控、电工等培训。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选派具有高级技能证书的骨干教师面授培训。由街道妇联会负责组织,通过各村(社区)妇女主任的协作推荐,组织中青年妇女参加服装裁剪制作、家政服务、营业员、月嫂等培训。至于对农业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则由街道农办、科协落实参加培训人员,各村主任挨家挨户宣传,扩大培训面。与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协作举办培训,保证了培训的数量与质量。

2.订单、定点、定向培训模式

(1)订单式: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企业下订单,即“先培训后上岗”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工种性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招收学员进行培训,重点进行素质、工种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目的是使培训学员能够具有一定的素质、岗位技能,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二是由学员自主下订单,即“先有技术后就业”培训。学校根据农村劳动力学技术的意愿,列出培训项目,让农民自选,当培训项目报名人数可组班时即开班培训。

(2)定点式:根据街道发展的板块,实施不同内容的培训。如对九峰山旅游景点一带农村劳动力开展以礼仪、“农家乐”建设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引导当地农民依靠自然资源,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第三产业。

(3)定向式:大碶街道被征用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原平整的粮田上,对于山地、小丘等不征用土地,当地政府实施了养山就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根据这一实情,学校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林特业、柑橘、花卉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引入优良品种,应用科技新技术,引导当地农民或跨村域的农民建立、开辟林特类系列基地,从原种粮向现种植林特经济业转移,以林特产业支撑农村经济发展。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学校从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以来,不断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培训模式。街道负责招收学员,学校负责岗前培训,用工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培训(包括操作技能的实训)或委托合作办学的企业,让学员进行模拟上岗培训(学员通过实训后向其他企业转移就业)。初步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的办学模式。通过实施校企联合培训,学员的实操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用工企业也乐于接纳。

4.基地建设与转移培训相结合模式

基地建设,不仅推动农村向科技型、商品化、专业化转变,更是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以基地为突破口,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这一培训模式,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紧密配合农民致富需求,实施专题技术培训。如针对如何提高葡萄产量,学校以“葡萄新品种高产基地”为基础,开展葡萄科学实验”技术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开展葡萄高产技术、葡萄新品种、高效液肥等试验与应用,给农民注入新一代的农业科学技术。

(2)依托农业科普基地,把科技致富的金钥匙交给农民。一是选择对象培训。依照基地的性质,按专业户、基地示范户、妇女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对妇女重点放在开展经济作物培训,向经济作物方向转移生产岗位。二是选择基地建设中先富起来的党员、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论,启发教育这些先富起来的同志带领一些周边农民走自主致富之路。三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开展全员培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经济,为更多的农民提供科技致富的样板,让更多的农民投入基地建设。我们主要开展了现代农业和实用技术、基本职业技能、创业经营等系列培训。

5.引导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模式

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调研中我们发现,单纯开展引导性培训,由于内容相对枯燥,学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较大,造成农民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努力探索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在家政服务员培训过程中,将素质条件、务工常识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贯穿在技能培训之中,提高了受训农民的学习兴趣。

【主要成效】

我校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的“四抓”“五模式”的形成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培训的质量,激发了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欲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后,每年约有90%的农村劳动力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目前,我们继续以“四抓”“五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受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能力和就业后巩固率,为农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北仑区大碶社区教育学院胡德昌周国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