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塔在汉地的发展:道场庄严

佛塔在汉地的发展:道场庄严

时间:2024-08-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佛塔在汉地的发展塔这种佛教建筑形式自魏晋时期传入汉地以后,与中国固有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能够更好地表现“聚集”、“高显”之意的中国佛塔。强大的寺院经济的支持与封建王权的保护,为佛塔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充裕的人力、物力、财力。汉地佛塔尽洗印度佛塔的寒酸气,以其辉煌多彩的形式,成为汉地佛教的一大景观。形体最高大的楼阁式塔,是汉地佛塔的主要形制。

佛塔在汉地的发展:道场庄严

»佛塔在汉地的发展

塔这种佛教建筑形式自魏晋时期传入汉地以后,与中国固有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能够更好地表现“聚集”、“高显”之意的中国佛塔。强大的寺院经济的支持与封建王权的保护,为佛塔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充裕的人力、物力、财力。汉地佛塔尽洗印度佛塔的寒酸气,以其辉煌多彩的形式,成为汉地佛教的一大景观。

建筑材料说,汉地的佛塔有木塔、砖塔、石塔、铜塔、铁塔,乃至琉璃塔、银塔、金塔。按平面形状说,中国佛塔有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乃至十二边形塔。按立体层次说,中国佛塔有单层塔、三层塔、五层塔、七层塔、九层塔,乃至十三层塔。按组合形式说,中国佛塔有单塔、双塔、三塔、五塔,乃至塔林。

如果按结构与外形分类,汉地的佛塔主要有“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等形制。

河南省嵩山少林寺的塔林。

在这些不同形制的佛塔中,楼阁式塔源于汉地传统建筑中的楼阁,每层塔身相当于一层楼,整个佛塔则像一座高层楼阁。早期的楼阁式塔是木制的,易毁于兵火;隋唐以后,多以砖石为建筑材料,很多楼阁式塔得以保存下来。陕西省西安的大雁塔、江苏省苏州的虎丘塔、浙江省杭州六和塔、广东省广州的六榕塔、河北省定州的料敌塔、北京市的良乡塔、宁夏银川的海宝塔等,都是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因塔檐层数多而得名——第一层比例特别大,塔檐层层重叠。早期著名的密檐式塔,有河南省登封的嵩岳寺塔、陕西省西安的小雁塔、云南省大理千寻塔等。辽代以后,北京的天宁寺塔和燃灯塔、河北省正定的临济寺青塔、辽宁省锦州的广济寺塔和崇兴寺双塔、辽阳白塔,也都是著名的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的塔身,是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的亭子形状,单层,结构简单,用料少,用工省,多是一般僧人或平民建造的。山东省历城的神通寺四门塔与长清灵岩寺惠崇塔、河南省安阳的修定寺塔、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等,都是保存至今的亭阁式塔。

广东省广州市的六榕塔。

覆钵式塔源于早期的印度佛塔,塔身是一个覆钵状的半圆形,上面是巨大的塔刹,下面是高大的须弥座。因为藏传佛教所建的塔多采用这种形制,所以又叫做“藏式塔”或“喇嘛塔”。元、明、清三代盛行这种塔,北京的妙应寺白塔与北海琼岛白塔、山西省五台山的塔院寺大白塔与文殊发塔、江苏省瘦西湖的莲性寺白塔,都是这三个朝代建造的著名的覆钵式塔。

金刚宝座塔源于印度密教建造的佛塔,以五个小塔分别供养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以及中央的大日如来佛。全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只有十几座。北京市有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山西省五台山有圆照寺金刚宝座塔,湖北省襄樊有广德寺多宝塔,内蒙古呼和浩特有慈灯寺金刚宝座舍利塔。

除了这些形制,还有为数不多的“过街塔”与“花塔”。过街塔是建造在道路上面的佛塔,塔下面的门洞可以通车马、行人。北京的居庸关、江苏省镇江的云台山都有过街塔。如果门洞狭小,只能容行人通过而不能容车马通过,就叫做“塔门”。河北省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就有几处塔门。花塔主要流行于宋、辽、金时代,因为塔的上半部有繁复的装饰,看上去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所以叫做“花塔”。北京市房山区的万佛堂花塔、河北省正定的广惠寺花塔与车轴山花塔、甘肃省敦煌的城子湾花塔,是现存的十余座花塔中的佼佼者。此外,造型奇特的“圆筒塔”、“九顶塔”、“钟形塔”、“球形塔”、“阙形塔”等等,就更加罕见了。

河南省嵩山的嵩岳寺塔,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是现存年代最久的密檐式砖塔。

形体最高大的楼阁式塔,是汉地佛塔的主要形制。汉地佛教信徒认为:塔是极为神圣的,应该采用高贵的建筑形式。因此,楼阁式塔在汉地佛塔中出现得最早——东汉末年,下邳(今江苏省睢宁西北)地方官笮融建造了一所可以容纳3000人的“浮屠祠”,主体建筑为一个二层楼阁,成为后来的楼阁式佛塔的萌芽。(www.xing528.com)

在古代印度,佛塔已经有越来越高大的趋势了。汉地佛教特别注重表现“高显”,佛塔就愈发高大了。从保存至今的佛塔来看,福建省泉州开元寺内的镇国塔(俗称“东塔”)高48米,仁寿塔(俗称“西塔”)高44米;山西省洪洞县的广胜寺飞虹塔,高47米;河南省开封市的铁塔,高54.66米;云南省大理的崇圣寺千寻塔,高58米;河北省景县城内的景州舍利塔,高64米;宁夏银川的承天寺塔,高64.5米;山西省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河北省定州的开元寺塔,高84米。从历史文献中的有关记载来看,曾经有一些没有保存下来的佛塔,规模更是宏大、壮观。例如,《洛阳伽蓝记》中说:北魏熙平年间,胡太后建造的永宁寺,“中有九层浮屠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从这一资料来看,永宁寺塔的高度竟达333米!胡太后建造的景明寺,里面的佛塔也有七八十丈高,合250米以上。可惜的是,这两座巨塔建成后不久就毁于兵火,我们只能通过历史资料赞叹中国古代佛塔建筑的壮举了。

山东省灵岩寺的慧崇塔,是始建于唐代的亭阁式塔。

五台山塔院寺的大白塔,高75.3米,通体洁白。最迟在北魏时代,这里已有一个“慈寿塔”,传说里面藏有一份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元代大德六年(1302),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修建了这个大白塔,将慈寿塔包在其中。

北京真觉寺因金刚宝座塔闻名,俗称“五塔寺”。据说,明代永乐年间,印度僧人班迪达献给明成祖朱棣的五尊金佛收藏在这个塔内。

汉地佛塔不仅高大,而且建筑水平极其高超。例如: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的四门塔,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是中国现存的年代最早的石塔,经过了将近1400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兀立于青龙山北麓。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至今保存完好,不仅是中国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河南省开封市的铁塔——实际是琉璃面砖塔,因远望呈铁锈色,所以叫做“铁塔”,自北宋年间建成以后,屡遭地震暴雨袭击,尤其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泛滥,水淹开封,塔的下半部浸泡在大水中十几天,却依旧巍然挺立,至今仍是这座古城的象征。

北京市房山区磁家务万佛堂前面的花塔。

汉地佛塔的造型十分优美,外观非常考究。例如: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建于河南省登封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塔,总高39.8米,平面呈十二边形,青砖砌的塔身下部贴素白砖面,上部的12处角隅都有六边形倚柱,柱基为莲花,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倚柱间有四面是塔门,其余八面是佛龛,龛座上面雕刻的狮子堪称北魏砖雕艺术中的精品。15层塔檐呈抛物线状,每层的12面都有三个装饰性小窗。塔刹以仰莲为座,上面是七重相轮,顶上是巨大的宝珠。在四周的群山丛林中,这座塔显得十分秀丽、雅致。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建于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是用花岗岩建造的,总高57.8米,平面为八角形,立面有三个部分——塔座由两层雕刻着狮子和坐佛的基座、上有勾栏的平座和三层莲瓣座组成;塔身有券门、直棂窗,门窗上边是菩萨浮雕像、旁边是金刚力士浮雕像,还有云、龙等纹饰,形象非常生动;塔檐共13层,轮廓线丰满有力,每层的折角处都悬挂着风铃,起风之时,丁冬铿锵之声传出很远。塔心有通向顶部的石梯。中国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称赞:天宁寺塔的造型富有音乐的韵律。清代乾隆年间建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须弥福寿之庙的琉璃万寿塔,方形的基坛上面是八角形的须弥座,装有石栏杆以及可供人上下的石阶,须弥座上面是平面为八角形的七层塔身——底层是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的宽阔的平台,也装有石栏杆,以上各层都以绿色琉璃瓦贴面,八角形各边都有精致的佛龛、佛像,可谓巧夺天工。

山东省历城县神通寺的四门塔。

河南省开封市的兴慈寺塔——因所在地叫做“繁台”而俗称“繁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原来是一座六角形的九层楼阁式砖塔,明初遭破坏后仅剩了三层。后来,在残存的塔身上面建造了一座七层小塔为塔刹,并在第三层塔身外面嵌砌了上万尊佛像,形态多样,刻工精美,使残破的佛塔变得十分美观。

福建省泉州市的开元寺双塔。

北京的天宁寺塔。

除了建造在室外的佛塔,还有供在室内的小型佛塔、装入大佛像中的小泥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