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生活中的族群认同:建构和维系

宗教生活中的族群认同:建构和维系

时间:2024-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宗教生活上的区分在临潭,在宗教生活上,不同门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区分。而在宗教生活上,这种区分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味。前三项上都是有些微的差异。食品上,是一碗菜,一碗饭,馍馍,走的时候分给油香。除了这些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之外,在西道堂的时间制度还有一些自己内部唯一的纪念日。这些经典一般用在婚丧大事、纪念活动中,各种宗教仪式上,主要以大赞为主,在重大事件中举行。

宗教生活中的族群认同:建构和维系

(三)宗教生活上的区分

在临潭,在宗教生活上,不同门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区分。这种区分具有很强集体身份的标志。在服饰和婚姻策略中,本书已经揭示这种区分的深层意义。而在宗教生活上,这种区分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味。

首先,就五功上看来,西道堂比较重视基本的功课,就是所谓的教乘(礼乘),即念、礼、斋、课、朝。除了后两项上没有什么差异。前三项上都是有些微的差异。如在念上,就念则可勒,即清真言,在西道堂中,要求大人小孩平时都要念的,孩子们一般在出幼之前就要学会。马忠维先生说:“他们年幼时候,在学习念清真言时,在‘两依两海,印安拉乎,穆罕默德,来苏伦拉西’后,再加上‘我们是真主的板达(奴仆),圣人的稳埋体(乌玛),伊玛目的穆勒提(学生)’,这个是西道堂念清真言的特点。”

其次,在礼拜时间上,临潭城关的各寺之间稍有出入。这就是为什么在礼拜时间来临时,各寺扩音器传出此伏彼起的唤礼声的原因。而且,在主麻拜数量上,西道堂坚持礼十六拜,而南大寺(伊赫瓦尼)是六拜,老南寺是十拜(哲赫忍耶),在这点上,西道堂和格底目一样。

可是,这和我在北京见到的格底目寺中,也有不同之处,北京的礼拜者一般没有太斯必哈,而在西道堂中,每个礼拜者身上都装着一串太斯必哈。在每次礼拜结束时,大家在接杜哇之前,都会从口袋中拿出一串太斯必哈,数完99次,其中头33次念“素布哈乃拉黑”;[12]中间33次念“艾里哈目杜吝俩黑”;[13]最后33次念“安拉乎艾克白尔”。[14]太斯必哈一般是33颗,或者是99颗。使用太斯必哈是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伊斯兰教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传统。

第三,在封斋和开斋上。在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中,闭斋的时间,在各个门宦中,是不一样的。大拱北是祁静一老人家定下的,一般是初一,不论是见月不见月,都开始闭斋。其他门宦,有的是见月闭斋,见月开斋。传统上,西道堂是属于后一种。见月封斋,见月开斋。天晴看月,天阴,就听其他地区的消息。马忠维先生说:“西道堂一般是初二。为了统一,一般按照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伊斯兰教历来执行。”在西北回族穆斯林社会中,开斋有“前开”和“后开”之分,前者是坚持先开斋,后礼拜;后者坚持先礼拜,后开斋。西道堂是属于后开的。

在西道堂中,封斋期间,一般每个教坊的全体教生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是在清真寺中集体开斋,斋月里,西大寺寺管办公室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清真西大寺莱麦丹斋月小开斋服务表”,其中,每天都是由不同人家来给大家准备开斋的食品。提供服务的有时是一个家庭,有时是一个家族,有时是几个不同姓氏的家庭联合起来承担。其服务的质量主要按照各自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没有特殊的规定。承担服务的人家,要在开斋前,做好一切准备,煮肉、熬肉粥、烙饼、蒸花卷、炸油香等。开斋的时候,主要以粉汤、肉粥和饼子为主。在西大寺是如此,在卓洛西寺也是一样。敏生元说:“这是我们西道堂集体生活的再现。”

另外,在讲卧尔兹上,目前,西道堂也不是单纯用通用汉语,而是阿拉伯语、汉语和经堂语并用,但是,一般还是比较清晰易懂,不是十分难解。这和历来学者们所称的,西道堂只是用普通汉语来讲卧尔兹不同。

节日方面,临潭回民全不过汉族年,以及其他任何汉族节日。但在伊斯兰教节日中,不同门宦之间也各有侧重和差异。据马忠维先生说,西道堂比较重视古尔邦节,一般要宰40多个羊。做完礼拜,宰完牛羊,请阿訇,开始念经。之后,将肉打成小块,三分之一给左邻右舍,接受者十分珍视,用碟子装好,给老人吃。骨血污秽污水全部埋掉,不乱扔。送的时候,不分教派,汉族不送,三日之内要送完(施散),羊皮给寺里,也有时给宰牲者,多半是给集体。古尔邦节做油香的人,要封斋,早晨起来小净完后封斋,宰完后开斋时,炸馍馍、馓子,当晚的太里威哈做完,第二天就可以吃点。(www.xing528.com)

圣纪节也很受西道堂的重视,一般是7、8月纪念比较多,日子不一定是固定的。一般都在寺里举行,有时,也到道堂中来,6、7月开经,念开了之后,就念上一周多,先是《古兰经》《卯路提》,最后是大赞,炸油香。总体上,从开经到完经的过程,过三天,基本上和其他苏非主义的门宦中仪式是一样的。集体的、家庭的也可以过,各寺的日子是自己决定的。7、8月牛羊比较肥了,丰收之后,就开始过了。至于其他寺里,都在这几个月中过,也就是在6~9月中,由自己决定,在这个时间中,各寺之间大家互相邀请,按条件准备,规模大的就请整个哲麻提。老年人、阿訇都会去,光请阿訇和寺管就比较少,一般互相之间下海地耶有200~300元,主人家下油香。念古兰经时,给阿訇下海地耶,对一般群众就不下了。食品上,是一碗菜,一碗饭,馍馍,走的时候分给油香。但在南大寺,圣纪就不受重视。

而在西道堂中,阿术拉节不太受重视。马忠维先生解释说:“由于我中国的伊斯兰教受什叶派的影响不是很大,遵循哈乃斐学派,没有特别的重视,也无其他的表示。”

除了这些伊斯兰教传统节日之外,在西道堂的时间制度还有一些自己内部唯一的纪念日。如纪念马启西的五月十九,纪念丁全功的二月初二,纪念马明仁的二月初七,纪念敏志道的十一月十五日等。在这些日子都要举行规模很大的纪念活动,且尤其对五月十九的重视超过其他的纪念。

在经典使用上,除了对《古兰经》和圣训的重视外,西道堂还很经常使用三部经典,即《卯路提》《麦达艺海》《穆罕麦斯》。第一部是赞念穆圣生平的经典,由虎夫耶华寺创始人马来迟传下来的;第二部是赞颂穆圣的光辉业绩的经典,是由哲赫忍耶创始人马明心传下来的;第三部是关于穆圣的赞美诗,又称为“白拉提”,也是由哲赫忍耶传下来的经典。

这些经典一般用在婚丧大事、纪念活动中,各种宗教仪式上,主要以大赞为主,在重大事件中举行。参加赞念的全体阿訇以及所有成年人必须沐浴净身,双手捧香,肃然而立,齐声诵念大赞。念速缓慢,声调悠扬,闻者无不肃然起敬。丁继祖阿訇说:“大赞就是赞主,小赞是赞圣,小赞是由九个阿訇念,大赞是大家一起念,内容有《古兰经》文,也有圣训的内容,一般是小赞起头,大赞应和。”“小赞,跪着念,手不捧香。大求吉,备有角‘火者子’的大石子十颗,小石子一百颗,念时阿訇们围成一个圆圈,由领经人先念一段《古兰经》,然后大家轮流念,以石记数,念至一千遍为止,大求吉(还有小求吉)一般用于祈福、禳灾、求雨、搭救亡人等诸项活动中。”[15]

虽然西道堂、华寺和哲赫忍耶所用经典部分相同,但在道热(声调)上有区别。丁继祖阿訇告诉我:“大赞的道热是由马启西传下的,《卯路提》和《穆罕麦斯》是由马来迟和马明心传下的,到了西道堂后,有了一些变化,一般西道堂念的要悠扬一些,其他教派念的要平和稳重一些,没有西道堂念的好听。”他的说法,得到了老南寺(哲赫忍耶)寺管的肯定,他也强调,西道堂念的和他们寺上念的,在道热上不同。而且,在诵读《古兰经》时,不论游坟中,还是上拱北,西道堂都坚持是跪着念。他们的解释是,《古兰经》是天经,是真主的语言,应该严肃和庄重地对待,不能不敬重。但是,伊赫瓦尼在游坟的时候,不是跪着念《古兰经》,而不是跪着念。

除此之外,马启西遗留的传统中,对于刘智遗传的汉克塔布比较重视。在历史上,西道堂曾经多次印发《天方性理》和《天方典礼》,但印发《天方典礼》比较多。教生的家中一般都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五功释义》。但是,最为普遍的是刘智的《五更月》,西道堂人差不多都能够背下其内容,有的妇女也能背诵。因为,每年夏季或者冬季的农闲时期,西大寺都有学习班。给孩子们一般是教清真言和作证词,背诵五更月,给成年人讲解五更月。讲解根据古兰经来讲解,从古兰经中找出对应的语句。在他们家中,《五更月》被做成几幅条幅,镶嵌在玻璃框内,挂在墙上。

可见,西道堂人对刘智有特殊的情感。2001年,在南京召开回族学会研讨会前,敏教长一再建议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将刘智墓园修葺一下。因为,每次西道堂人看到刘智墓园的荒凉时,都不禁流泪,倍感凄惶。修葺完好之后,敏教长和与会学者一起拜谒刘智墓,并念了索勒,激动非常。马忠维先生还告诉我:“1985年,我们原来准备到南京给刘智建纪念碑碑文都写好了,后来没有立成。不过,西道堂的教下只要到南京,就会去刘智墓园上念索勒。甚至,曾经有一些老年人协商准备将帐篷搭上,将南京伊协一起带上,一起过尔麦里。1986年,我到南京时,曾经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寻找刘智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