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群体的认同:族群性建构与维系

宗教群体的认同:族群性建构与维系

时间:2024-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实践传统的延续当然,从西道堂的历史发展看,历任教长的能力和魅力不仅仅体现对宗教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在社会实践中,还有对传统的延续和开拓。其后,丁全功主要是继承马启西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截至民国三十五年,马明仁教长去世时,西道堂的商业,仍持续发展,拥有雄厚实力。

宗教群体的认同:族群性建构与维系

(二)社会实践传统的延续

当然,从西道堂的历史发展看,历任教长的能力和魅力不仅仅体现对宗教传统的继承和延续,在社会实践中,还有对传统的延续和开拓。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这给西道堂教生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也同时加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以及使西道堂在逆境中,获得了较为可观的发展。

马启西初创西道堂时,曾经将教生捐献的财物集中起来,发展藏汉之间的贸易,并发展农业林业等。其后,丁全功主要是继承马启西的发展思路和实践。但是,由于丁全功遇难,振兴西道堂的任务,就留给了后继任者马明仁和敏志道。

丁全功罹难后,马明仁正式接任教长,开始重振教务,发展经济,兴办教育,修建清真西大寺,扭转濒临危亡的局面,逐步走向振兴繁荣之路。三十年来,他不但使道祖创建的事业得以恢复和发展,而且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在任三十年间,是西道堂走向兴旺发展的时期。

对于西道堂的发展来说,马明仁的功绩集中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发展具有规模的集体经济。1919年以来,他着手重振农、牧业等各项经济实业。为了积累必不可少的资本,首先抽调了一批务农人员转入到商业活动中。

民国十八年(1929年),发展扩建的商队共计有14个,驮牛达到一千余头,骑马一百多匹,拥有资金约达银元十余万,分别涉足到四川的阿坝、色儿他、甘孜、康定;青海的玉树、果洛、吉儿甸、同德、三哦罗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等地区。[11]这些商队扩建后,西道堂的坐商共计十五个,总计固定流动资金值银元20余万元。[12]除了以上行商和坐商外,还有与外界集资合营的生意,如与本地区汉民所开的万镒恒、陕西的恒顺昌、山西的永德全等商号,以及和北京的尹哲臣联营开商号,其联营生意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民国十八年地方事变前,西道堂的经济发展,已逐步雄厚,资金总额已达银元200余万。[13]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又增加了张家口商栈一处。行商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7个商队。连原有的商队,共有20个商队,总共有驮牛1700多头,骑马200余匹,流动资金达银元16万余。当时扩充的骆驼60峰,专往绥远、包头等处经商。截至民国三十五年(1947年),马明仁教长去世时,西道堂的商业,仍持续发展,拥有雄厚实力。1938年,西北日报记者王恰民来临潭时,为西道堂商号以“临潭天兴隆号”六字冠首写下了一副对联:“临门万里齐天寿,潭水千秋永注财,天马云龙开骏业,兴邦裕国展宏图,隆吞燕赵齐秦富,号召东西南北人。”由这副对联,可以想见当时西道堂经济之兴旺发达。

马明仁去世前,西道堂已经建立了十三个乡庄,[14]农业人口大约有700多人。耕地7711.82亩,其土地来源,主要是教生原有的祖业加入集体生活后划归集体的。各农庄农作物的收入,除了每年留足本农庄供给外,剩余收入悉数归西道堂总体经济核算,各个农庄每年不足的口粮,亦由西道堂总收入中供应,各个农庄在财务方面的开支,均从西道堂掌管经济的总经理手中领取。

随着商业的发展,牛的需要也逐年增加,因此,它开始发展畜牧业,以适应形势的需要,但由于缺乏草山,牧业发展有困难,只得通过关系,付出了一定代价后,在夏河的买务,碌曲的拉仁关和卓尼的什路,建立了三个牧场。

马启西建立西道堂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即购置了仓科林一处,其后,马明仁时期,林盘增加到十三处,总面积约数万顷[15],另有小型林场三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兰州开设西北木厂一处,在临洮设有分站。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西道堂在根据集体生活的需要,开创了多种经济渠道。如水磨十五盘(包括各个乡庄水磨)、油坊六座(包括各个乡农庄水磨)、砖瓦窑两处(在旧城),设醋房、粉坊各一处。手工业上,有皮匠行业、木工行业、缝纫行业。此时期,西道堂发展出了颇具规模的经济,其中包括农、林、牧、商等各业并重,使其成长为地方社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其次,其经济之所以有如此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马明仁建立和完善了集体生活形式。最初基于经济基础薄弱,马明仁就将教生集中到道堂之中,过供给制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完善了集体分工合作的劳动制度。这种集体生活并非只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发挥了每一个教生的力量,提高集体经济的增长。再者,发展新式教育也是马明仁时期的重要开拓。第四,缔结友好的民族关系是马明仁时期奠定的基础。第五,就是宣传西道堂宗旨和实践。这三点,在上一部分中已经作了叙述,这里就简单提及一下。

马明仁归真后,教权转交给和其一起创业的敏志道。由于时逢国家权力的更替,导致了他无法在经济上进一步开拓。而且,由于政治上一度接受青海马步芳挟制,致使在1958年,被政府定为“反革命巢穴”,使马明仁完善的集体生活形式,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

敏志道归真20年后,作为第五任教长,敏生光开始了复兴事业。在很多方面,他依然延续马明仁时期的传统,并根据现有的历史条件,在以前的基础上,为集体的生存和发展,开拓出更为广泛的社会空间。由于原来教生分属的各个地区的集体生活均被打破,原来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但是,1980年以后,特别是在临潭农村各地,广泛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敏教长号召教生,或者走出家门,从事劳务副业;或者走南闯北,搞长途贩运;或者下乡串户,当小货郎;或者在镇上摆摊设点,以努力增加收入,摆脱贫困。(www.xing528.com)

他们依照前人建立的经营模式,本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步实施的原则,从零星贩运到定点开店,从雇车租车到购车营运,使经营活动得到了一定恢复和发展。在调查中,一个西道堂教生说:“邓小平上台后,给西道堂平反,但是,因为临潭农业基础差,如果光靠农业,是难以维持生活。于是,鉴于历史上西道堂依靠和藏族之间的贸易,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敏教长在西大寺讲卧尔兹时,就鼓励大家发展商品经济,同时,也告诫大家,不允许贩毒或其他违背国家法律的事情。目前,它已在本省的临潭、合作、兰州、陇西武威,西藏的拉萨、昌都、亚东,四川的阿坝、甘孜,青海的格尔木、玉树等20多个地方,设立了30多个网点,经营民族用品及日用百货等。

而且,西道堂还组建了汽车队,现有东风卡车60多辆,除为散布各地的西道堂商店运输货物外,还承揽本县及外地的运输业务,运输任务应接不暇,车队天天满载,长年奔驰于甘川青藏的公路上,每年向国家上缴税金达60多万元。据临潭有关领导讲,临潭是一个尚未脱贫的县,按照新的标准,贫困户当然也不少,但当地西道堂教生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临潭富裕户中,西道堂教生占的比重较大。[16]

10年前,大约80%以上西道堂教生的家庭在贫困线下,而现在,已经有96%以上的贫困户脱贫,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富裕户有了可观的积蓄,建造了颇为气派的楼房,购置了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也一应俱全,有的家庭居家装修豪华,几无城乡之别。而今,部分教生开始奔向小康目标,每当谈起这些崭新的变化,教生都说:“这与敏阿訇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

在敏教长的主持领导下,西道堂的经济增长很快。其中,一部分收入也被用来大力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例如开办幼儿园、医院、救济贫困户等。针对临潭县医疗条件比较差,各族群众看病难的状况,敏教长还创办了一所民办医院——西道堂红新月医院,并不定期地邀请省内著名医学专家到临潭巡回医疗。这所医院自1994年5月开诊以来,为一些困难人家的病人就诊提供了方便,缓解了临潭回、汉、藏等民族农牧民看病难的状况,社会反响较好。

同时,在新的形势下,西道堂和藏族友好关系,依然得到维系。回、藏民族同胞组成的家庭,呈现出和睦温馨的气氛。历史上,回、藏贸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成为其教生经济发展的基础。1993年4月,藏传佛教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视察后,对敏教长说:“我们藏传佛教寺院应该学习你们的理财经验。”敏教长表示:“我们回、汉、藏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民族关系友好是各民族安居乐业的前提,各民族安居乐业,才能够发展本民族的经济,因此,我们要尽力维护民族团结,不分民族,不分疆域,共同振兴民族经济。”[17]此外,今日的西道堂,也十分重视和其他门宦之间关系的协调。对其他伊斯兰教门宦,只要有困难,也会得到西道堂的真心帮助。[18]

积极参政议政,也是对马明仁时期追求民族国家认同的延续,不过,经过现任敏教长的努力,发展势头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他是第七、第八届甘肃省政协委员,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常委和临潭县政协副主席。在参政、议政时,他积极提出提案和建议,及时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受到省上和州上有关部门的重视。1997年2月中旬,省政协召开七届五次会议期间,他撰写了题为《爱国爱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的提案,提出:

宗教界人士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更应加大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的力度,从自我着手,联系和教育群众,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力尽责。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为我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宗教界的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方能在自己影响到的范围内去倡导,去影响群众,主动地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睦,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创造一个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贡献智慧和力量。坚持“四个维护”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宗教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进步作用。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内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并存,党和国家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大家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制定和执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合法权益得到了尊重和保护。

坚持走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路,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搞好正常的宗教生活的同时,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以及民族宗教关系时,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发展优良道德传统,创建精神文明的良好的社会风尚。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坚持“四个维护”,走社会主义道路,有其较为具体的内容。目前,讲适应宗教活动就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必须按照国家方针政策办事,有违法的事我不要办。要引导信教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抵制清除精神垃圾,净化社会空气,努力建设,使自己的家乡成为富裕稳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今后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我们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妇女的教育和女童上学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兴办一些女子小学及女子中学,促进女子教育的程度。[19]

这一提案,不仅引起与会委员的共鸣,而且也受到了省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敏教长将西道堂和知识界的交流,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他不仅和国内宗教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友谊,也一度将他们集中邀请到临潭,参观西道堂的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在交流的面上,他比其他教长都要广泛;在交流的程度上,要比其他教长更加深入。

从历任教长的社会实践中,可以看出西道堂正视现实,注重实践的基本特点。这体现在历任教长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对民族国家认同的追求,重视发展文化教育、重视民族和教派之间关系的协调、重视集体形象的塑造以及积极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交流上。不论是马启西、马明仁,还是敏生光,都是在比较艰难的条件下,引领西道堂发展的。尤其,从马明仁到敏生光,他们在实践上基本延续相同的路径。甚至,敏生光时期,在地方社会中,他为西道堂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具有超越性的进展。从马明仁到敏生光的发展,都体现出了马启西的“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的和平复教思想。这思想既包括延续既定的宗教传统,也包括社会实践中的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