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教群体的认同:魅力、功修和传承

宗教群体的认同:魅力、功修和传承

时间:2024-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魅力、功修和传承目前,关于西道堂宗教领袖的研究,多集中于马启西。显然,在西道堂人眼中,作为一个宗教群体的领袖,是有着和一般人不同的魅力。在西道堂人以及对敏教长处境有深层理解的人多认为,他是一个知识完备、智慧超群、德行高尚、大公无私、信仰虔诚、殚于五功的,具有至善至圣之魅力和勘为世范的人。因此,在思想和行迹中,他具有至圣的魅力,不仅得到汉族人的认可,也得到西道堂全体和其他教派部分人的认可。

宗教群体的认同:魅力、功修和传承

(一)魅力、功修和传承

目前,关于西道堂宗教领袖的研究,多集中于马启西。但很少人将其历任教长视为其精神谱系的历史过程来看待,以致学者们只是看到马启西的开创之功,而没有注意到宗教领袖们的行迹在西道堂历史实践中的变迁。同时,他们也忽视了历史变迁中,其宗教领袖世系之内,稳定延续的传统。本书试图将历任教长视为一个精神谱系来考察,侧重探究历任宗教领袖在集体认同表达中的地位和影响。简单来说,既往研究中虽然看到了它是一个凝聚力比较强的宗教群体,但是对其内在凝聚力和教长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分析。

兰州,向敏承喜介绍自己的研究计划时,我对其集体凝聚力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在言谈中,我将这单纯归因为其教生集体对伊斯兰教的虔诚信仰。这一认识当即遭到了敏承喜委婉地质疑,他严肃认真地说:“哎呀,提到我们西道堂的凝聚力,不仅仅是信仰虔诚的问题,我看哈吉老人家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和他看法一致,1994年至1995年,国内一批专家学者考察团对敏教长作了如下的评价:“敏生光教长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宗教领袖,西道堂的凝聚力与敏教长的长期扎实工作密切相关。敏教长根据国家的要求,引导大家识大体、顾大局,不怨天尤人,向前看,这是难能可贵的,表现了很高的觉悟和高尚的人格。”[1]可见,作为一个宗教群体,其内在的凝聚力并非仅仅是外部压力所致,也不只是单纯信仰的作用,宗教领袖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对群体凝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外界将西道堂的领袖称为教长,而历史上马启西等都是称为教长。第一次调查时,对于这个问题,敏承喜纠正我的认识时说:“现在,我们这里不称为教长,而是称哈吉老人家。”关于宗教领袖魅力和能力,马忠维先生说:“崇拜只有一个安拉,顿亚上要有一个引领者,按哈迪斯来引导,时机成熟,条件具备了,引导者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有人对引领者持批判态度,真主造化了玄灵,引领者有学问,有品德,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做出重大决策。领袖人物是大家的模范。西道堂五代领袖都是一个精神——头巾、太斯必哈、拐杖、《古兰经》。而且老人家经常将收到的海地耶给贫困学生,对教生一视同仁,很有人格魅力。宗教操守上,教长一般是鸡鸣起床,在家中参加劳动,自己洗衣服,善待来客。我们到教长家中时,教长总到门口迎接,亲自给我们倒水,拿水果,让座,十分谦和。”

在赶赴临潭时,小敏说:“我们敏教长就是和一般人不同,人家自幼就表现出有奇异的才能。”到了临潭旧城,敏玮琦先生的谈话证实了小敏的说法在西道堂中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敏玮琦说:“西道堂凝聚力强,老人家有魅力,提倡教育,提倡民族素质。我们的敏教长自幼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当年马明仁教长在的时候,就很看重他,而且在启西中学读书搞演讲时,人家可以很流利地发表演讲,出口成章,语惊四座。他个人的修养很好。1958年,敏志道老人家无常之时,他还在兰州经学院读书呢,打电报叫他回来后,就将教权转交了。”

显然,在西道堂人眼中,作为一个宗教群体的领袖,是有着和一般人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是天赋的,也是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大家公认的。小敏还和我说过,敏教长信仰虔诚,勤于五功。当时,我想起那日拜见敏教长时,他在开会,时逢迪盖尔时间,他出了会议室,我赶紧迎上去,向他道“色俩目”,他行色匆匆地对我说:“你等我一会,做完礼拜,我和你谈。”于是,在其礼拜结束之后,我们才开始谈话。

在调查中,我听到很多关于敏教长魅力的描述和赞美。马忠维先生说:“哈吉老人家中阿兼通的学识,是西北社会中无可比拟的。你想,办这么大规模的尔麦里,谁有能力请到这些这么多重要的中央级学者,谁有能力在学术讨论会上与专家交流,谁有能力在讲台上给大学生讲课和演讲,基本上没有!哈吉老人家确实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西道堂平反后,在哈吉老人家引领下,最先将西大寺恢复起来的,也最先走上发展商业的道路,使教门得以重新建立起来。”他还举了几个事件,如:老人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在临潭,他曾经将回族小学生召集到一起,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老人家一开口就出乎大家意料,面对一群来自不同教派的孩子,他竟然开口就满怀激情地说:“我的穆斯林多斯达尼们。”他将一群孩子称为穆斯林兄弟是令人吃惊的。”对于此事,马忠维先生说:“我当时就在边上,听老人家这么一说,也感到十分震惊。”再有,就是在合作,有一年古尔邦节,哈吉老人家通知一个开饭店的教生,约请在合作读书的回族学生聚会,给每人下了30元的海地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为回回民族争光。当时,一个穆夫提的学生激动地对哈吉老人家说:“我代替我的阿爷(老人家)向您道声色俩目。”现在看守总堂的穆爷也说:“我们敏教长对人真的很好,尤其爱护穷人,看见人家没有吃的,孩子读书没有钱,都给帮助,从来不嫌贫爱富,并不因为你有钱而高看你,也不因为你穷而远离你。”在专门为我召开的座谈会上,马德元说:“老人家没有什么特殊权力,一心为公,给子女没有什么遗留,只是致力于把教门的事情办好,两袖清风,没有私心。”

在西道堂人以及对敏教长处境有深层理解的人多认为,他是一个知识完备、智慧超群、德行高尚、大公无私、信仰虔诚、殚于五功的,具有至善至圣之魅力和勘为世范的人。然而,如果将现任教长和其以前历任教长的行迹联系起来,就会看出,现任教长的人格魅力,其实应该是其宗教领袖世系中的宗教精神和道德谱系的延续。

从马启西说起,他的知识和品德都曾经得到其老师,一个临潭地方汉族名儒的褒扬,而且在宗教功修上,讲学多年中,他始终坚持五功和静修,甚至,在回避教争远行中亚时,依然坚持静修。此外,他的魅力还在其宗教理念的吸引力上。在早期追随者中,我们不仅看到有回民跟从,也有汉族人追随。从新疆回来之后,其宗教身份的合法性也在当地相应地获得认可,甚至连反对他的马安良,也延聘其去讲学。回来之后,他竟然可以为已逝的反对者游坟。因此,在思想和行迹中,他具有至圣的魅力,不仅得到汉族人的认可,也得到西道堂全体和其他教派部分人的认可。

从西道堂的内部文献看,其第二、三、四任的教长也都是德行完备,功修完善的人。比如,文献称:

先生(丁全功)之行事,异乎常人,临难而不辞,遇困而独当,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粗衣单食,从不计较。先生常曰:“做今世而为后世,双全也。修后世而无今世,折本也。”先生的言行,不独为众生所钦羡,亦为道祖所器重,而默许以真传。……先生居京申冤,长达二年多月,除涉足于诉讼外,即致心思于五功,虔诚赞念,谨守常斋。先生于至难中求至美,于至苦中求至真,故得真主的厚偿,而达至人之境地,这就是先生被称呼“光阴”高品的由来。[2]

对于马明仁,众教生尊称之曰“光阴”。[3]

先生聪颖超人,慧眼独到,体高全端,英明见于五官,容光焕发,庄威充乎周身,体有异香,胸部生肉玑,状如念珠,奇异罕见。语言动静,毫里不存我见,喜怒无私,动定有节。先生学兼内外,品重至人,遭乱世而处非常,以不变应万变。[4]

先生在京,虽涉足于诉讼,却以“五功”为怀,念在无时,不间于呼吸,礼在守中,而拜澈于“夜功”。先生之道,到此全矣,先生之品,于此定矣![5]

对于敏志道众教生尊称之曰“大钦差”。

先生性温和,资聪颖,智秉上德,学兼内外,常悦之下,不见其笑,极怒之中,不寓其暴,存诚执敬,克己容物,无私行,行必为公,无私求,求必为众,先生常以圣人的担待、威仪、廉洁三事来勖勉众生。然先生一身行径,早已具备了这种高贵的品德。先生当乱世,处于非常时期,以天赋之才能,应世难之浩劫,几遇挫折,终未能屈先生之身,夺先生之志,先生振中兴继往开来之大业,仍于世难中,应付裕如。……居京二年,除周旋于诉讼外,即致心力于拜功,终以一诚感主,无奇不显,无所不有,先生曾言曰:“北京之事大矣,化三年之功,犹不能道其万一,后之人,若能服膺至圣“登霄”事,当有所凭证,可以解虑。”……先生虽处牢监,祸迫眉睫,然而心游物外,顺主命而泰然,心向主以至诚,故无所不安,无处不乐。囚禁二年余,常与化隆乡老论经讲道,探讨《古兰经》、圣训精义,笑容自在,乐乎其中。[6]

先生以“顺随”二字训诲教生,但先生却已达超乎人而守之、遵之,尽心力于斯矣![7]

在西道堂内部的文献表述中,这三任教长都有尊号,丁全功和马明仁都被称为“光阴”,敏志道被称为“大钦差”,这反映了西道堂内部对宗教领袖魅力、德行和宗教功修的肯定和赞誉。而且,从其内部文献的表述中,在德行上,这三任教长都是近乎全美的境界,都十分重视宗教功课,并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实现宗教和道德上的完美。

这种具体实践似乎开始于马启西殉难之后。丁全功、马明仁和敏志道等人上京诉讼之时,经过两次喊冤,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便开始由告状转向宗教功干,从赞念、拜主、静修和长期闭斋等功课上,将这一冤案诉之于至尊、至大、唯一的安拉。从民国四年农历五月一日起,他们开始做起五功的细微功夫,主要功课是高声赞念则克勒,即清真言。其中最为艰巨的是长期闭斋,从全天闭斋到三天的斋戒,又从三日到一周开一次斋,这种闭斋功课自五月一日起,到七月二十日,才告一段落,整整八十七天。他们以这种闭斋的功课,饿其体,困其身,养性忍心,以至诚之心,求得安拉的感动和佑助。根据随同赴京伸冤的敏海峰的手抄本记载:(www.xing528.com)

五月一日黎明,敏公(志道)立起高声朗诵虎土拜(主的晓谕词)。丁公(全功)命海峰取得店主的同意,打扫南房搬居,开始闭常斋,不复生火。五月二日,丁、敏、马三公和敏海峰、马英忠五人高声赞念则克勒,汗流浃背。五月七日,赞念则克勒,昼夜饭水未进口,海峰、英忠力竭精疲,三公始终如一,如是闭斋赞念达二十一天,从未间断。八月一日,马公晓谕大家开斋,时米面告罄,由海峰向店主借米少许,并命他燃锅水,马公亲手下米于锅中,并诵知感主恩,俄而饭熟,众饱尚余。八月二日,丁、马、敏三公着袍。备鲜果(假制)、茶点、过尔麦里(赞念),名曰赴主的宴会。八月十五日,三公备鲜果,赴天坛聚会大念则克勒,并以阿语互相交谈。八月十六日起,仍闭常斋,念则克勒。九月三日,通宵未眠,作斋课,名为炕征,征者,行斋之全功,以效穆圣之壕堑。九月八日,乃炕征最后一晚,丁公鸡鸣即起立,高念邦克(祝平安词),念毕后持杖,跃窗而出,马、敏二功随之而出,海峰、英忠出门追赶,先是三公齐集街头,辱骂当道,同声高呼:“昌明正学,靖除异端。天拿恶人,地要开口。”后又五人狂奔余街市,大闹总统府,直冲诉政厅,被卫兵将敏公捆绑于大树,公不屈,唯念清真言。九月九日早,三公又奔向诉政厅,被引入招待室,官府来人几次安慰,并说:“你们的案子,实在冤枉,当派员查办。”丁公回答:“马安良的钱多势大,买倒官门,我的冤案已决定不控于人世,已告知于上天了。”至晚,几十名军警,护送至原店,并在门口站岗,丁公不许,即使之回去。夜半丁公跃起赞念。声泪俱下,唯以至诚之心,知感真主。[8]

这次诉讼中功修实践中,他们不仅仅只是遵行五功,而是大大增加了副功内容。这种功修,虽然是在失去地方和国家权力支持下,无助的表现。对于副功的重视,显然是苏非主义特征。像高声念则克勒,闭常斋、静修等,都有很强的苏非主义倾向。这不只在他们的行为中得到体现,在马明仁遗留的歌词中也有所表达。在诉讼失败的归途中,马明仁以民歌的调子,给前来迎接的教生谱述了几首歌词。过岷县分水岭时,教生丁正源等前来迎接,他命令丁正源歌一词,歌曰:

胡麻撒在鸟地里,我把性命靠给你,看你怎么料理呢?

马公对:

胡麻撒在川心上,三十三里都串上,串不上的也孽障(可怜)。

油籽开花黄如金,我说好话你不听,放过南水就是冰。

青山绿水人间多,难得清泉来解渴,认识原从心中来,看你自己怎么做?

千言万语道尽了,我把实心费够了,再拿实心没有了。

丁正源慷慨激昂地表示心意,歌道:

踏进菜籽地,哪怕穿黄衣,粉身碎骨也愿意。[9]

马明仁回到道堂后,遗传道歌六首:

其一:西域源头注中原四海黎民沾恩典。百恩时时在眼前,千古事情只一缘。

其二:我给好人把心宽,给他恶人莫言传。过一关又一关,烧炼还是头一件。烧炼里面又颠悬,颠悬过了受恩典。念真言,记心间,一步登天也不难。

其三:续续续,割不断,今后二世他当先。三仙商议除茅庐,实留顽童接灵伞。接续者,数尽还,立站里,念真言。阿丹立赞主,太阳出东边。

其四:厨房女儿莫闲站,打柴担水不算难。此地不许闲聊事,改过重新记真言。

其五:续续续,天下明,眼看到此要跟随。劝人更改行好事,改换世界已临近。

其六:续光光,续万千,继往开来后接先。金光普照暖大地,五族共和沾恩典。[10]

这些歌词不仅道出马明仁注重五功的思想,也显示了在此基础之上,他对教门进一步开拓的抱负。

结合第二部分对马启西宗教理念来源的澄清,就其身后的历任教长行迹看来,都是一直秉承苏非主义的教仪。同时,在宗教领袖身上延续的道德传统,基本上体现在其道统上的传贤制度中。这种制度并不完全是依靠众人的推选,而教长的口唤也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如,“民国三年五月十九日,道祖殉难前夕,特遣先生(丁全功)往卓尼自置的仓科林,砍伐木料。道祖曾谕教生曰:‘我的古碗失了,我的古咂壶在仓科林。’”其后的马明仁和敏志道,在西道堂内部都是被认为是众人推选的。而关于现任教长的继任,在目前的口传中,被认为是1958年敏志道老人家归真时转交的。可见,在宗教领袖继承上,西道堂并不是单纯推行民主推选制度。在历史上,民主推选和老人家的口唤都曾经是继任的依据。可是,一旦新领袖的产生,在教生面前就会具有相应的权威和尊严,并获得大家的尊重和顺从。就我在田野中接触的口传内容看,现任教长显然得到教生极大的尊重和敬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