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宁回族教育史稿及其贡献

南宁回族教育史稿及其贡献

时间:2024-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4年,又协助雷沛鸿创办西江学院,亲任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是南宁不可多得的回族教育家、诗人。多年来,南宁回族视教育为崇高的事业,涌现出一批灿若群星、可圈可点的教育家。他们当中既有高等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教授,又有优秀的中学老师,他们共同为南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南宁回族教育史稿及其贡献

第二节 南宁回族教育

回族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民族。伊斯兰教认为,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求学,从摇篮直至坟墓。”《古兰经》说:“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们提升若干级。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58:11)。因此,回族人民把学习和求知作为自己的天命,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和乐趣。南宁回族早期的民族教育不仅经历了以汉文和阿拉伯文结合授课,并以伊斯兰文化传授为主的“经堂教育”,还曾经出现过传统的“私塾教育”,以后又发展到现代教育,为本民族和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南宁市回民业余初等夜学班欢送第一班学员毕业留念(封雪影提供)

一、私塾教育

民国时期,南宁市教育界老前辈马冠麒曾在南宁创办私塾并执教,名为南宁“立达学校”。该校学生入学时别出一格,如学生不须向先师孔子牌位顶礼膜拜,选用的授课教材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私塾,而是把《史记》放在首位,同时重视《说文解字》的传授等。同时,该校还极为重视对时事的学习,请人开设过英语课程,体现了马冠麒的现代意识。马冠麒当时为南宁各民族培养了不少人才,使这所私塾学校远近闻名,以至于他的学生,包括一些壮族汉族学生很多年以后还写文章纪念他。

马冠麒,号驹誉,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南宁,前清秀才,曾在原西江学院、南宁师范学院任教授。马冠麒自幼家境贫寒,因而养成了艰苦朴素、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因家贫仅读私塾10年,幸得母亲常借回稗官小说阅读,并以此为教材,得到母亲的熏陶,养成好学习惯。16岁时,参加县里科考秀才,仅屈居于雷沛鸿列第二名。之后,便创立私塾亲手掌教鞭,后又创办南宁立达学校。1912年5月,他与雷沛鸿、蒙云程于南宁银狮巷内共同创办《西江报》。1944年,又协助雷沛鸿创办西江学院,亲任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是南宁不可多得的回族教育家、诗人。他一生除先后在广州护国军、长沙武卫军担任秘书等职7年外,可以说是毕生从事广西(南宁)教育工作,曾先后担任私立立达小学、邕宁县立中学、广西省立第一高中、广西医学院、广西大学、西江学院、南宁师范学院教师、讲师、教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尤以兴办南宁立达学校著名。

马冠麒平生喜好诗词和藏书,1937年时藏书存量达49500余册。他的一首“七律”脍炙人口:天付劳薪敢自肩,艰难正学继薪传;家里全体成瓜剖,国破何心望瓦全;万里行囊余破服,一生薄产笑残篇;弦歌未断烽烟里,南徼敷文勉晚年。

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广西人民革命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自治区和南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流传于世的著述有《留唾集》《南宁小志》等。1958年辞世,享年73岁。

二、现代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南宁回族的现代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多年来,南宁回族视教育为崇高的事业,涌现出一批灿若群星、可圈可点的教育家。他们当中既有高等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教授,又有优秀的中学老师,他们共同为南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马继汇 1959年12月毕业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机械系,同年分配到广西工作,曾担任广西农学院农机系、广西农学院桂北分院农机系教师和系副主任。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专业方向为农业工程及农业系统工程。1985年4月担任广西农学院党委副书记,1989年3月担任广西农学院党委书记,1997年3月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并光荣当选自治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87年以后还担任广西农学院、广西大学硕士生导师,1995年受聘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博导。

马继汇曾组织和主持广西的平南、南丹、玉林等地总体规划课题以及杂交水稻高产试验模型研究,课题分别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分别撰写过《广西土地退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区域经济实力综合评价的TVZZY方式探讨》《发展农业工程》《促进农业现代化》《论加快发展农业的紧迫性及相应对策》等文。马继汇长期从事和研究广西农业机械、农业现代化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作出了贡献。

马朝桂 1991年7月出任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广西医学院(今广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8月分配至广西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历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广西医学院副院长、广西医科大学校长,广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副会长等职。

马朝桂在广西长期从事神经病学的教学和临床医疗工作,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撰写发表了10多篇论文,分别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医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成为广西神经病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为广西神经病学学科的建设和神经病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www.xing528.com)

担任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期间,他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当国家教委批准将广西医学院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后,他更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使新的广西医科大学无论从教学、科研还是医疗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马祚文 女,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副厅级国家公务员。1962年参加工作,曾担任小学、初中语文教师,1978年以后先后担任南宁市教师进修学校(院)教师,南宁市教研室教研员。自1984年起便从事南宁市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行政领导工作,历任南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儿童创造》杂志社社长、主编,南宁市教育学会会长,南宁市教育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南宁市教育委员会主任。2000年,任南宁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系南宁市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第十届中共南宁市委委员。

马祚文是一位开拓型的教改先锋,她早在基层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时,就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开展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并发表了大量教学方面的论文以及教育改革方面的文章,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创造学领域可谓独树一帜。马祚文又是一位学者型的领导干部,数十年来,她在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育领导的改革之路上,不懈努力,勇往直前。她在担任南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南宁市教研所所长期间,搞调研、抓学习、定课题、立项目,狠抓落实,一时间把南宁市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声名远播。同时,她还把目光放在21世纪创造型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亲手创办并主编了以“全方位多渠道综合开发少年儿童创造力,提高其创造品质和各学科学习效益”为宗旨的综合性儿童期刊——《儿童创造》,这不仅填补了广西综合性少年儿童期刊的空白,同时也开创了创造型期刊的先河。她在担任南宁市教育局局长和南宁市教委主任期间,依然在繁忙的政务之间安排大量的时间亲临指导并直接参与区内外的教育科研活动,还将自己多年来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经验,撰写的多篇教改教研论文结集为《开拓、创新——南宁市教育发展与实践》出版发行。当选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后,虽然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时间更紧,但她仍然坚持把自己看做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经常抽出时间深入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考察、调研,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同时,她还为全市的教育事业规划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南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马安禄 桂林人,1962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数学系,先后执教于南宁民族师范、南宁三中、南宁市电大。曾担任南宁三中副校长,南宁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应用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副教授。1982年,在南宁三中工作期间,由于教学业绩显著,获得自治区和南宁市劳动模范称号。

在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为南宁市培育出了大批有用之才。课堂上,他巧妙地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使之与科学的实践运用方法融为一体,讲授数学课生动灵活,毫不刻板,因而赢得广大师生的赞许。曾任南宁市兴宁区人大代表,现担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委员、广西伊斯兰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南宁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职务。

2000年从教学岗位退下来后,他当选为区、市伊协的负责人,积极投身到伊斯兰教事业。2000年,他受命于广西南宁伊斯兰教协会第五届会长一职,上任伊始,即推行改革,率市伊协第五届领导班子,大刀阔斧地对伊斯兰教协会的管理工作进行整顿和改革,逐步完善所有的规章制度。例如用人制度、财务制度、学习制度、回族公墓管理制度、饭店管理制度,代表会、委员会、常委会议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都相继建立起来。正因为实行了新的管理方法,南宁市伊斯兰教事业在新千年很快迈入轨道,伊协的工作作风转变,清真寺的自养事业蒸蒸日上,各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

章崇美 女,是一位在34年的教师生涯中,有23年在边远的革命老区为学生默默奉献的回族女教师。1962年,当时才21岁的她刚从百色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便自愿来到高山环绕的东兰县教书。从城里来到农村的她,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经她带出来的第一届学生,在河池地区(后改为河池市)中考中从初一到初三居然名列第一,为乡村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正当她在老区学校已经适应并初步取得成绩时,领导安排她改上英语课,这对她来说,简直是一道新的难题。但她转而一想,既然敢于离开家乡来到环境恶劣的边远山村中学,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她决心参加由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学教师英语培训班。

革命老区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有的贫困学生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作为老师的她,尽管能力有限,但她会常常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山区的学子们。有一位曾在40年前因断炊而向她借了一元钱却记了一辈子的学生,40年后竟找到章老师要“还债”,并感到一直都很内疚。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因为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章崇美在东兰老区农村中学整整教了23年的书,为老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默默奉献。1984年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92年获得中学高级职称,并获得“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并被选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黄河清 1983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特级老师,现为广西南宁三中副校长。从教24年来,他致力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显著,所带学生获得过广西数学高考和奥赛状元。曾三次获得广西和南宁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五次入选广西特级教师讲学团,在全区上示范课,在全国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他还编著有《感悟教育》《学习误区》等10多套教育丛书,先后荣获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特级教师”称号,还有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教坛明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广西园丁工程A类学员导师。

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坚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发展的机会。创立和坚持用“一对一”的指导法来培养、教育学生,深得学生及家长的欢迎。他不仅力求自己学识渊博,而且还注重通过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给同学们树立榜样,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黄河清在教学中始终力求走在学术水平的前列,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近年来,他所带的四届高中毕业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三次名列全校第一,在省市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各级部门表彰。他所带的学生先后有数十人次获得广西数学竞赛一等奖,学生余悦获得2003年全国数学竞赛广西赛区第一名,蒙昭宇获得2004年高考广西状元。教学之余,他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本人列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名师教学艺术研究”名师名单,成为2007年首批推出的20位中小学名师。近年来他五次入选广西特级教师讲学团在广西范围内讲学、上示范课,为全区各地老师做了几十场教育教学报告,并光荣地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先后被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被自治区和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教坛明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以及“新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光荣称号,他还被聘为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的“教书育人”事迹还多次被《广西日报》《广西教育》等报刊和自治区、南宁电台及电视台宣传报道。

此外,生活和工作在南宁的回族优秀教育工作者比比皆是。他们是:广西大学机械系副教授海代民,长期担任“机械设计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曾任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化学系副主任的马德昭,所参与的教学实践成果抗血凝药物“肝素钠”荣获国家民委授予理科科研先进工作者奖状,曾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人大代表;曾担任中共广西区党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团长(副厅级)、研究员的李继馨,长期从事党的理论教育工作,曾组织编写了《政治经济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纲要》等教材,并参与编写《广西经济发展十年回顾和十年展望》等书籍;广西财经学院的马曼霞副教授,她在首府南宁的教育战线驰骋了30年,所教课程横跨数学、经济两大领域,得到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赞誉,她所撰写的经济应用型论文《新形势下财政支农政策、方式和管理的思考》和《运用因素法合理确定广西分级预算研究》经评审获得二、三等奖;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马国芳,在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尚处空白阶段,她趁着教学改革浪潮涉足计算机科学领域,率先在区内中专学校中开设“微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担任计算机教学课程微机教研组组长,参与编写的《APPLE-II微机应用基础教程》由自治区出版并被全国20多所大专院校选为授课教材;曾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军政干部班的广西民族学院图书馆的宋铭华副研究馆员,其撰写有《教育家雷沛鸿与图书馆事业》(合作)等文;年已90高龄的南宁市共和北路小学原副校长封雪影、南宁三中校长李厚德等,长期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他们多年来为发展首府南宁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