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白云宗与白莲教的异同及其发展

白云宗与白莲教的异同及其发展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云宗攻击禅宗,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在南宋时遭到官方禁止。杭州飞来峰梵式造像《普宁藏》元代的白云宗与宋代相比,已有所不同。宋代的白云宗信徒是不允许婚娶的,无妻子成了他们与白莲教信徒的主要区别。被视为白莲教“祖宗”的庐山东林寺,在成宗时一再受到朝廷的封赏,从而推动了白莲教在全国大规模的发展。

白云宗与白莲教的异同及其发展

9.白云宗与白莲

在传统的佛教宗派之外,元代江南地区还流传着从佛教中分离出来的教派:白云宗和白莲教

白云宗是从信仰《华严经》教义的法社演变而成的民间佛教组织。创始人是北宋末年杭州白云庵的僧人清觉,又因提倡莱食为主而被称为“白云菜”。清觉认为《华严经》的教义是“顿教”,属十地(修行的十个阶段)中的第十地,因而这个组织也称为“十地宗”。

清觉依据华严宗圆融无碍之说,极力主张儒佛道三教一致,提倡忠孝慈善,要求信徒自耕自给、不杀生、不吃荤、不饮酒、不娶妻。白云宗一直保持着佛教僧团的若干特点,如烧香、燃灯、设斋、诵经等。白云宗攻击禅宗,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在南宋时遭到官方禁止。

到了元代,白云宗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管理白云宗教徒,元朝专门设立了白云宗总摄所。杭州南山普宁寺成为白云宗的中心,该寺住持道安组织刊刻了一部大藏经,称之为《普宁藏》,共收入经典一千四百三十部、六千零四卷,除了复刻宋代的《圆觉藏》外,还加入了白云宗僧人的著述和元代的新译经典。《普宁藏》的版式略小于《圆觉藏》,但刻工精巧细致,装帧古朴典雅。

杭州飞来峰梵式造像

《普宁藏》

元代的白云宗与宋代相比,已有所不同。宋代的白云宗信徒是不允许婚娶的,无妻子成了他们与白莲教信徒的主要区别。到了元代,戒律日益松弛,不少白云宗信徒成了带发且有妻子儿女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白云宗的规模,所以在大德七年(1303年),白云宗的信众一度达到了数十万。

白云宗的神职人员被称为“有发僧”,信徒都是不脱产的一般民众,这种世俗性很强的特点,加上发展过快,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一触即发。元延七年(1320年),由于白云宗总摄所总摄沈明仁强夺民田二万顷、擅自度僧四千八百余人、获钞四万余锭等原因,白云宗被元仁宗彻底禁绝。

白莲教是在宋代结社念佛、净土信仰广泛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在初创时期是佛教的一个世俗化教派,在教义上直接继承了净土宗,但在后来则演化为民间秘密教派。

白莲教的创始人是南宋吴郡(今江苏苏州)延祥院的茅子元。他仰慕东晋慧远的遗风,建立了以信仰弥陀净土为宗旨的信众组织,教人皈依三宝、遵守五戒。他还著有《白莲晨朝忏仪》,制定了一套礼佛忏悔的仪式,劝人信仰西方净土。茅子元重视护生,提倡吃斋念佛,男女僧俗共同修持。因其断肉食菜,故又名“白莲菜”。

茅子元最大的创新还是在组织方面。各地的念佛结社,除了信仰上的共同性外,并没有组织上的联系。茅子元则把这种“社友”关系发展成为师徒关系。他在青浦(今属上海)的淀山湖边,建立“莲宗忏堂”,修持净业,自称“白莲导师”,受信徒礼拜。(www.xing528.com)

莲社七祖造像

白莲教的教义认为净秽迷悟只是一心作,根据心的染净程度,众生所生净土才有高下差别。白莲教要求把修心与修净土结合起来,且不必削发为僧,婚丧嫁娶,与常人一样。这样既满足了大批信众的宗教要求,又适应了他们的世俗生活,也符合中国社会伦理的固有传统,因而能在民众中迅速传播。茅子元曾被官府以传扬魔法的罪名发配江州(今江西九江),后来又被释放,宋孝宗赐给他“慈照宗主”的称号。这主要是由于白莲教的世俗化的倾向虽然十分明显,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正统佛教,因而还能为封建统治者所容纳。

茅子元去世后,他的门徒继续传教,收效很大,信奉者日益增多,白莲教的堂庵也先后建立起来。到了元朝,白莲教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被视为白莲教“祖宗”的庐山东林寺,在成宗时一再受到朝廷的封赏,从而推动了白莲教在全国大规模的发展。

为数众多、遍布各地的堂庵的建立,使白莲教的声势日趋浩大。相传白莲教的堂庵栋宇宏丽,像设严整,聚徒少者数十人,多者数百人乃至千余人。这些人都“在家出家’,即娶妻生子,有的还广置良田。各堂庵中为首的僧人,更是聚财添业的能手。在堂庵中可以父子相传,世代相承,时间一长,白莲教世家也就应运而生了。

至大元年(1308年)五月,中书省武宗上奏说,白莲教徒夜聚晨散,假装修善事,实际上是煽众闹事,同时他们都有家室,既亵渎圣贤,又不适合为皇上祝寿。元武宗接到奏疏之后,联想到他即位前多次发生的白莲教徒的造反事件,认为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势必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下令禁止白莲教。这对于正处在兴盛时期的白莲教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其实此时的白莲教与佛教的净土宗并没有多大差别,仍以“三经一论”为要典,以得念佛三昧为要务,以终归西方净土为宗旨。它不仅不号召教徒反抗现存的社会秩序,相反却力图诱导信徒顺从封建统治者。一些反抗朝廷的起义者,利用白莲教的目的,也只不过是把它作为发动、组织群众的手段和工具,这与白莲教本身的教义毫无共同之处。

白莲教在被禁以后,由于优昙宗主普度的活动,首先在庐山得到复兴。普度所著《庐山莲宗宝鉴》一书,阐明白莲教的宗旨,驳斥当时朱帧宝、高仙道等人附托白莲教的异说。他亲自北上元大都,上书武宗,力证白莲教“念佛之道有益于国化”。普度进行的白莲教的护教活动,得到了国师和皇太子的支持。

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武宗去世,仁宗继位。仁宗崇儒重佛,与普度交往甚密,一直支持普度的复教活动。这年六月二十九日,元仁宗正式颁布旨令,宣布白莲教合法。以后,一般以白莲教中得到朝廷认可的称为正宗,未得到认可的称为邪宗。白莲教的信徒不仅有下层百姓,也有社会上层人士。寓居大都的高丽国王也皈依白莲教,并在其国内创建寿光寺白莲堂。但白莲教的下层则转向秘密发展,教义也有了变化,成了鼓动和组织农民反抗统治者的手段,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的大起义。这个组织一直流传到明清时期。

明朝皇室施印的佛经

白莲教是佛教逐渐世俗化的产物,适应了佛教大发展的要求。不过发展到后来却走过了头,超出了正统佛教所能容忍的范畴,融入了异端思想,最终对中国固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了强大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