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发展-来看《图说中国佛教史》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发展-来看《图说中国佛教史》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宋初第一个正式提倡天台宗教义的高僧是羲寂。天台宗、禅宗等宗派大都吸收净土宗教义,而且把各自的禅观方法与念佛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台净融合、禅净双修的新趋势。如天台宗的代表人物遵式规定每天清晨必须专心念佛,不可一日停止。在浙江一带的天台宗寺院还建有十六观堂,作为修行净土宗的道场。

天台宗与净土宗的发展-来看《图说中国佛教史》

3.天台宗净土宗的发展

在宋代佛教中,天台宗是除禅宗之外另一个比较活跃的宗派。这一方面是由于五代及宋初从海外寻回了大量的已经在中国亡逸的佛教文献,其中属于天台宗的比较完备,因而引发了佛教界对天台宗理论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天台宗内部出现了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理论造诣,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高僧,发生了“山家”与“山外”之争。

在宋初第一个正式提倡天台宗教义的高僧是羲寂。由于他的倡议,吴越王派遣使者十余人前往日本、朝鲜等国,寻回不少天台宗文献。此事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去珠复还”。此后,宋代天台宗的传入有两个系统:一是羲寂、义通、遵式、知礼等人,称为山家派;另一是晤恩、源清、庆昭、智圆等人,称为山外派。这两派分别根据智的《金光明经玄义》的广本和略本展开了长时期的争论。晤恩的《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所注的是略本,其中只详说了法性问题,而没有讲观心问题。广本所讲的“观心”,晤恩认为是后人误加,理解天台宗的教义当以略本为主。晤恩的观点遭到知礼的反对。知礼认为晤恩有教而无观,违反了天台教、观并重的宗旨。他作《释难扶宗记》注《金光明经玄义》,肯定广本为智所作,并重点阐发了广本的观心教义,提倡“妄心观”,主张通过对人之性恶的观照,来断除性恶之行,增强个人的修行境界。知礼的书一出,立即引起了晤恩弟子庆昭、智圆的反对。知礼认为庆昭、智圆受了其他宗派的影响,故将他们贬为“山外”,自己则是坚持天台正宗的“山家”。此后,知礼与庆昭、智圆反复辩难,长达七年之久。最后庆昭、智圆不再作答,知礼认为对方理屈,自己获胜。景德三年(1006年),知礼总结了以往的十次问答,集为《十难义书》,又作《观心二百问》,大肆宣扬山家派观点。知礼一系中人才辈出,使得知礼的学说大行于世,山家派于是成为天台宗的嫡系。

宋代净土宗的主要传人省常

净土信仰的广泛流行也是宋代佛教的特点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净土宗比禅宗还要简单,所以在会昌毁佛后可以很快恢复起来。另一方面,净土信仰已成为宋代佛教徒的一种普遍信仰,净土宗已不再是一个专门的宗派,而是各宗派的共同信仰。尽管宋代禅学大盛,但参禅斗机锋只是少数禅宗僧人和士大夫的雅趣,广大没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与此无缘。因此,佛教必须有一些易于掌握的简单教义和方便法门,才能吸引广大信徒。净土宗恰恰具有这样的特点,其修行法门就是称名念佛,简单易行。

宋代净土宗的主要传人是省常。他在杭州西湖的昭庆院刻阿弥陀佛像,组织一百二十三位士大夫、一千多位僧人结成莲社,后依据《华严经·净行品》,改名为“净行社”。由此而推动了江南净土信仰的发展,被尊奉为净土宗的第七代祖师。省常曾自刺指血写《华严经·净行品》,每写一字,三拜、三绕、三念阿弥陀佛。

在省常的带动下,以净土念佛为活动内容的法社纷纷创立,如遵式在四明山宝山寺创立的念佛会,知礼在明州(今浙江宁波)延庆寺创立的念佛施戒会,本如在东掖山能仁精舍创立的白莲社等。法社的创立者和参加者,僧俗都有。僧人中既有天台宗、禅宗的,也有律宗的;俗家弟子中既有普通民众,也有官僚士大夫,其中官僚士大夫往往起骨干作用。这些规模较大的法社,把佛教僧人与社会各个阶层联结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净土信仰的广泛传播。(www.xing528.com)

剃度僧人(敦煌壁画

宋代水陆道场的盛行,就是在净土结社的影响下,吸取中国的传统信仰和儒家观念的一个重要结果。它将超度亡灵、孝养父母、往生净土和现世利益合而为一,为世俗社会所普遍接受,流传至今。

天台宗、禅宗等宗派大都吸收净土宗教义,而且把各自的禅观方法与念佛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了台净融合、禅净双修的新趋势。如天台宗的代表人物遵式规定每天清晨必须专心念佛,不可一日停止。在浙江一带的天台宗寺院还建有十六观堂,作为修行净土宗的道场。禅净双修也逐渐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禅宗僧人认为念佛也是禅定的一种方式。如曹洞宗僧人清了不但倡导并实践禅净双修,而且有《净土集》行世;云门宗僧人义怀主张“净土兼修不碍禅”,晚年常教人念佛,作有《劝修净土说》。与此同时,一些净土宗僧人也兼修禅宗,主张禅净融合。

以禅净合一为中心的佛教各宗派的大融合,逐渐成为宋代以后数百年间佛令欧阳修拍案叫绝的《辅教编》教发展的总趋势,而佛教各宗派则日益失去其本身的宗派特色,这是宋代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基本特点之一。

《白莲社图》(宋李公麟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