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代佛教:政治意义与印刷突破

宋代佛教:政治意义与印刷突破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太宗更加崇尚佛教,认为佛教有益于政治,在他登上帝位后的四五年内,共度童行十七万人。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宋代开始用于佛经印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具有开拓性的重大事件。宋代佛教史学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佛教通史著作的编纂。

宋代佛教:政治意义与印刷突破

1.转折中的宋代佛教

宋代是一个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王朝。儒学虽然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正统地位,但最高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对佛教的扶持利用。在宋代,除宋徽宗曾一度兴道反佛外,大多数帝王对佛教都是采取利用的政策,这就使得佛教作为一种社会势力,仍旧具有很大的规模和影响。

宋代的佛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一反后周的政策,给佛教以适当的保护来加强国内的统治力量。建隆元年(960年),下诏修复毁弃的寺院和佛像,普度童行(在寺院修行而尚未正式出家青少年)八千人;接着又派遣一百五十七名僧人赴印度求法,每人赐钱三万,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派僧人西行求法规模最大的一次。相传宋太祖还手书《金刚经》,经常诵读。

宋太宗更加崇尚佛教,认为佛教有益于政治,在他登上帝位后的四五年内,共度童行十七万人。宋太宗恢复了自唐元和六年(811年)以来久已中断的译经,创立规模宏大的译经院,由印度来华僧人天息灾、法天、施护等主持翻译佛经。后因译经院附带培养翻译人才,又改名传法院。为了管理流通大藏经版,又在译经院里附设印经院。

此后,从宋真宗、宋仁宗到宋哲宗,都十分好佛,对佛教大加提倡,使佛教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宋真宗广设度僧的戒坛,除京师外,各地共有七十二所,因而出家为僧尼者日益增多。宋仁宗时,全国户口二千六百四十万,僧尼数就达四十三万之多。寺庙的数量也大为增加,全国各地共有寺庙近四万所。这些寺庙大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田产,并举办长生库、商店等牟利事业,使宋代寺院经济仍具有相当的实力。

南宋时,朝廷财政困难。虽然一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佛教,如宋高宗时就曾停止额外的度僧;但另一方面,又继续实行北宋以来发度牒征费的政策以增加收入,使佛教在基础本来就比较好的地区继续保持一定的盛况

《开宝藏》(www.xing528.com)

度牒是封建社会中依法剃度为僧尼所领取的证明文件。没有得到度牒而私自剃发的僧尼,谓之私度,一经查出,要受到官府的惩罚。宋代的田赋、徭役、杂税等比唐代更重,但只要获得度牒,就可以免去全部或大部分赋税。这样一来,度牒的身价也就越来越高。在四川地区,一张度牒的官价是一千贯,而民间的黑市价格是一千六百贯。于是度牒在宋代的社会经济中,起到了货币的作用。如宋高宗曾下诏赐给抗金名将岳飞二百道度牒,作为军饷和修城的开支。此外,宫廷开销、外交应酬、兴修水利等费用,也常用度牒来开支。

五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有了很快的发展,宋代开始用于佛经印刷,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具有开拓性的重大事件。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藏六次。第一次为官刻《开宝藏》,从开宝四年至太平兴国八年(971年—983年),费时十二年,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刻成,因而称为蜀版,共四百八十函,收录佛典总数为一千零八十一部,五千零五十七卷。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开宝藏》又进行了多次增补,使其收录佛典总数达到一千五百三十部,六千六百二十卷。《开宝藏》以书法端丽严谨、雕刻精良著称,成为以后一切官私刻藏的共同依据。第二次是福州私刻东禅等觉院版,于崇宁三年(1104年)完成,通称《崇宁藏》。全藏五百八十函,收录佛典一千四百四十部,六千一百零八卷。第三次是福州私刻开元寺版,通称《毗卢藏》,由福州蔡俊臣等人发起,历时四十余年,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完成,基本仿用东禅等觉院版。全藏五百九十五函,收录佛典一千四百五十一部,六千一百三十二卷。第四次是在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刻版印刷,通称《圆觉藏》,亦称《思溪藏》。资金由王永从一家所出,规模基本与福州版同。全藏五百四十八函,收录佛典一千四百三十五部,五千四百八十卷。第五次是在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印刷,通称《资福藏》,于淳熙二年(1175年)完成。全藏五百九十九函,一千四百五十九部,五千九百四十卷。第六次是在平江碛砂延圣禅院刻版印刷,通称《碛砂藏》。此藏由绍定元年(l228年)赵安国独自出资刻成《大般若经》等大部经典为首倡,后仿《圆觉藏》续刻。咸淳八年(1272年)因战火而中止,后至元朝才完成。全藏五百九十一函,收录佛典一千五百三十二部,六千三百六十二卷。宋代刻经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以后,佛教理论虽然缺少发展,但它的社会影响仍然很大,佛教徒的队伍不断扩大,这与佛经借助印刷术不断在民间扩大影响有关。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众多《大藏经》的刻印,才使得佛教在中国得以广为流传。

《碛砂藏》

佛教史籍《佛祖统纪》

宋代还是中国佛教史学的黄金时期,人才辈出,著述甚多,而且各种佛教史书体裁已经基本完备,有灯录体、传记体、纪传体编年体、会要体、志乘体及各种佛教杂史笔记等。宋代佛教史学最值得一提的则是佛教通史著作的编纂。宋代以前的佛教史学基本上还是处在有闻必录的阶段,当时的佛教史学家还只是孤立地看待佛教史上出现的人物、事件。佛教在唐代盛极而衰的历史,促使宋代的佛教史学家去认真思考、总结佛教在中国的传教史,探求佛教兴衰的原因,并借修史来抬高整个佛教或某一宗派的地位,因此这一时期佛教通史著作的编纂颇为引人注目,较有影响的大型佛教通史,如《释门正统》、《佛祖统纪》、《隆兴佛教编年通论》、《释氏通鉴》等大多产生在宋代。它们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但又有新的突破。

宋代禅僧的诗作

总之,宋代帝王对佛教的态度是鼓励多于限制,即使是限制,采用的也是温和的经济手段,加上宋代的印刷、史学处于鼎盛时期,因而使得宋朝的佛教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