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亡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内乱与朝代更替时期。北方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兴替,南方和山西地区则有吴、吴越、南唐、楚、闽、前蜀、后蜀、南汉、北汉、荆南十国的存在与兴亡,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个人的思想条件与地域上的治乱状况的差异等因素,佛教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相比之下,佛教在北方受到了较大的挫折,而在南方各国,特别是吴越、南唐、闽等国则有良好的进展,并主要体现在禅宗的发展上。
北方不停息的战乱,造成赋役沉重,掠杀连年,既严重破坏了佛教寺院,也驱使更多的青壮年流入佛门。从政治上讲,佛教对统治者是无害的;从急需兵源和财力上说,佛教却是暴敛和强征的重大障碍。因此,北方各朝代对佛教普遍采取限制度僧人数的政策。
到了后周,由于朝廷财政困难,加上僧团的缺乏管制而使得佛教日趋衰落。显德二年(955年),周世宗下令废佛:凡未经朝廷颁给寺额的寺院,基本上一律废除,仅在原无敕额寺院的地方许留一二所;禁止私度僧尼,不经父母、祖父母许可不准出家;出家必须通过严格的读经测试;更禁止当时流行的烧身、炼指等残害肢体的行为。这是中国古代第四次废佛也是最后一次废佛。周世宗这次废佛具有对佛教加以整顿的性质,史书中没有关于屠杀佛教徒的记载,只是废除了三万余所寺院,仍旧保存了二千余所寺院,僧尼六万余人。这次废佛是五代历朝佛教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北方佛教的打击很大。
沩仰宗的创始人之一仰山慧寂
南方各国相对稳定,地方经济得到新的开发,文化中心随之南移,佛教尤其是禅宗也受到南方各国帝王们的保护和支持,继续广泛而又稳定地传播。禅宗之所以能在五代十国时期流行,一方面是由于禅宗教义简单,无需大量经典加以印证,故受到平民百姓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另一方面,百丈怀海树立了退隐山林、自耕自食的“农禅之风”,使禅宗既摆脱了对豪门权贵的依赖,又减少了与世俗地主集团经济上的矛盾,故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禅宗中的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在唐代末年创立,到五代十国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展开。云门宗、法眼宗也在五代十国时期创立。
沩仰宗是五家禅中最先兴起的一家,开创者为沩山灵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因而得名。沩仰宗把主客观世界分为“三种生”:想生、相生、流注生。“想生”指主观思维,“相生”指客观世界,“流注生”是说主客观世界变化无常,处于生灭过程,从不间断。沩仰宗认为“三种生”都是尘垢,否定和抛弃它们是成佛得自在的前提。沩仰宗的门庭宗风孤峻,如果不是悟性很高的人难以入门,故只传了五代,约一百五十年,到了宋朝初年就不再流传了。在沩仰宗僧人洪湮禅师的影响下,吴越武肃王钱由信奉道教转而深信佛教,广建寺塔,居十国之冠。
在禅宗五家中,只有临济宗创立于北方,因创始人义玄长期住镇州(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五代时期,临济宗的禅僧开始渡江南下,标志着佛教中心也在南移。临济宗的思想宗旨,就是打破一切枷锁,认为佛就是自己,自己以外的佛,无论如何崇高也是一种束缚。人们要想获得解脱,只有寄希望于自悟、自信、自主。临济宗一向以禅风峻烈著称,其教学手段往往是单刀直入,随机灵活,棒喝交加之中又不乏亲切活泼,这种宗风特色使得临济宗在禅宗五家中最为兴盛,流传也最为广泛长久。(www.xing528.com)
曹洞宗的创始人洞山良价
曹洞宗因创始人为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而得名,其根本思想可以说是“即事而真”。它注重客观,在个别的事(代表现象)上体会出理(代表本质)来,从体用上着眼,体是主,用是宾,见事为理之用,理为见事之体。所谓“理”,指的是在不同意义上称谓的佛性、自性、本性、法身等;所谓“事”,指的是世间万有现象。理是共相,但事上见理却并不限于共相,因为每事还各有别相。所以事上见理应该是既见到理也见到事,把认识到的规律运用于自相,这就叫“即事而真”。
曹洞宗把禅宗的证悟方法和教育方法运用得更加细致,更加稳顺绵密,故有“家风细密”的特色,与临济宗的大刀阔斧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禅宗五家中,只有曹洞宗与临济宗的法脉流传至今,但曹洞宗不及临济宗流传范围广,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闽王王审知以敬佛闻名,他请雪峰义存禅师来福建传授禅宗,为他建寺造像,厚施养众,从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声势,四方禅僧,趋集雪峰义存门下,这就为云门宗、法眼宗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文偃禅师当时就是在雪峰义存门下温习多年,从而悟道的。文偃后迁居云门山三十多年,创立了云门宗,当时非常兴盛。云门宗的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即涵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云门宗宗风险峻而简洁高古,在一语一字之中含藏无限的旨趣,这就是所谓的“涵盖乾坤”;“截断众流”指的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即用一语一字猛地截断话头,使问话者截断转机,无所用心,从而打破思维定式,悟得道理;“随波逐浪”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是雪峰义存的三传弟子,他在南唐的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说法,各地僧人仰慕他的声望,纷纷前来参拜,一时宗门大振,形成非常隆盛的局面。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谥以“大法眼禅师”之号,因而文益所创立的宗派就被称为法眼宗。法眼宗的家风,简明的地方类似云门宗,细密的地方类似曹洞宗,接引学人的言语看似不凡,但句下自藏机锋,使人能当即悟透。
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
文益的弟子德韶接受吴越忠懿王的召请,成为吴越国的国师。德韶的弟子延寿也接受吴越忠懿王的召请,住持杭州永明寺十五年,著有《宗镜录》一百卷。该书统一法相、华严、天台三宗之说,并以禅宗义理加以评定,可谓唐代禅宗资料的宝库。
佛教发展到五代十国时期,以往从印度、西域各国传入的佛典对佛教在中国产生的影响已不复存在,加上多次毁佛以及五代时期北方的战乱,使佛教各宗派的章疏典籍差不多散失殆尽,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禅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佛教朝着中国化方面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