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朝佛教兴衰与艺术成就

北朝佛教兴衰与艺术成就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朝的宗教问题与南朝不同。太平真君七年,北魏境内发生了规模很大的农民起义,同时在长安城的佛寺中查获了大批武器和财物。先是取缔了北周境内的百万僧尼。北周灭掉北齐后,又在北齐境内宣布灭佛。北朝从北魏初年起,盛行一种叫作“义邑”的佛教组织,由僧尼和在家信徒组成,而以信徒为主。云冈石窟北朝的佛教给后世留下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北朝佛教兴衰与艺术成就

4.北朝的兴佛与灭佛

北朝佛教,以北魏最盛,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魏书》中特地增设《释老志》,足见佛教发展势头之大。道武帝拓跋建立北魏后,就把佛教定为国家公认的宗教,准许在中原地区继续流传。他是一位见到僧人都要施礼的皇帝,曾下诏建寺造像,又任命僧人法果为沙门统,令其统辖佛教徒。北魏道武帝以异族出身而统治中原的广大地区,他想借助佛教的社会作用,使自己由胡族之王的地位,达到凌驾于汉胡两族之上的君主地位。他之所以扶植佛教,可以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佛教为了扩展势力,也是主动地与王权结合。

北朝的宗教问题与南朝不同。南朝完全是汉人的政权,没有所谓华夷问题。佛、俗之间的争论,也大多限于哲理与教义。北朝的宗教斗争,则具有民族之间政治斗争的含义。佛教从北魏开始,卷入了持续二百多年的中华民族在宗教问题上的纷争,史称“华夷之辩”。

北魏的道士寇谦之隐居嵩山,招收了众多道徒,编了许多道经,扬言太上老君老子)亲自封他为“天师”,命他出世辅助北方太平真君(喻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治理天下。寇谦之来到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向北魏太武帝进献了道经。北魏太武帝为他设立天师道场,并亲自到道坛接受符。这表明接受了天命,有权统治中原。

北魏皇帝礼佛图(龙门石窟

北魏太武帝既然接受了道教,崇奉汉神,表示亲汉,于是下令限制佛教。规定五十岁以下的和尚要还俗,为朝廷服徭役,供租赋,这就引起了北魏政权与寺院的冲突。太延五年(439年),当北魏出兵崇佛的北凉,完成统一北中国的最后一战时,北凉的和尚都拿起刀枪死守都城。城陷之后,三千和尚被俘。北魏太武帝下令一律斩首。后经人劝说,只罚做苦工。不久,平城破获一起未遂的宫廷政变,僧人玄高、慧崇参与其中。北魏太武帝下令砍了他们的头。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北魏境内发生了规模很大的农民起义,同时在长安城的佛寺中查获了大批武器和财物。北魏太武帝怀疑和尚同起义军串通一气,图谋不轨,大为恼火,于是就下令灭佛,宣布杀光和尚,捣毁寺塔,焚烧佛经佛像,永远禁止佛教流传。太子拓跋晃故意迟迟拖延宣布这一法令,僧尼大都得以闻风逃匿,佛像经卷也大多密藏,只有寺院佛塔多遭捣毁。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毁佛事件,北魏太武帝首开其端。

北齐时代的佛教造像

兴安元年(452年),北魏文成帝即位,取消了禁佛律令,准许各地建寺,准许平民出家。于是隐匿的僧尼重新披起袈裟,找回经卷,化缘建寺。文成帝又命昙曜在平城西面武州山开凿石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云冈石窟。此后的宣武帝也大兴佛教,并营造了洛阳的龙门石窟。

佛教在北魏复苏了,并且在皇权的荫庇和支持下,又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到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时,不过八十三年时间,佛寺猛增至三万座,僧尼发展到二百余万人。(www.xing528.com)

北齐的帝王都崇佛,佛教相当兴盛。文宣帝曾请高僧法常入内庭讲《涅经》,并拜为国师。又置昭玄寺,设大统一人、统十人、都维那三人,令其管理佛教。北齐全境佛寺多达四万,僧尼二百万,光邺都(今河北临漳西)一地的佛寺就多达四千所,可谓盛况空前。

当时的寺院经济十分强大,财产丰厚,土地众多,出现了专门为寺院耕种田地的农民,他们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脱离了朝廷的管辖。随着出家僧人的日益增多,也造成了兵源短缺的局面。为了从寺院夺回人力和土地,北周武帝于是就果断地宣布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灭佛法令。先是取缔了北周境内的百万僧尼。北周灭掉北齐后,又在北齐境内宣布灭佛。这次灭佛,总计约四万多所寺院被没收,分给王公大臣,约三百万僧尼被迫还俗。

北周武帝的灭佛,做得是比较仁慈的,没有杀人,没有流血。不过,北魏太武帝不可能做到灭绝佛教,北周武帝同样也不可能做到。佛教的存在,有它的社会原因,想用行政命令消灭它是不可能的。北周武帝的灭佛,犹如扬汤止沸,在他死后,佛教又复兴了。

北朝从北魏初年起,盛行一种叫作“义邑”的佛教组织,由僧尼和在家信徒组成,而以信徒为主。原来是民间为共同造像而发起的,后来逐渐发展,兼及于修建寺院、举行斋会、写经、诵经等事。它的首脑为邑义主、法义主、邑主、邑长等,成员称为邑义、法义、邑子、邑人、邑徒等,又以佛学修养更高的僧尼为指导,称为邑师。当时民间所诵习的经典,是昙靖撰写的二卷本《提谓波利经》,劝持五戒。邑人每月斋会二次,以正律为标准,互相督察。此外还有一种叫作法社的佛教组织,其旨趣和义邑略同,但由贵族达官、知识分子和一些僧尼组成。

云冈石窟

北朝的佛教给后世留下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今天能见到的是代表一代艺术风格的石窟雕塑艺术,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群。这些宏伟的杰作大多为佛教经变故事的表现,从宗教的角度看来显得庄重严肃,在艺术形式又显得雄健、大气、质朴、夸张,真可谓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敦煌莫高窟始建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此后不断建造,一直延续到元朝。建于北魏时期的塑像,体格高大,额部宽广,鼻梁高耸,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袒露上身,明显受印度艺术的影响。云冈石窟共有五十三个洞窟,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尊,大小佛龛一千一百多个。这个巨大的石窟群竟然是在短短的三十五年中完成的。云冈石窟凭借其造像的磅礴气势、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融中外艺术为一体这三大特色,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门石窟相继大规模营造达五百多年,一直延续到北宋。现存有窟龛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多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多块,造像十万多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刻艺术宝库

《俱舍论》

北朝的统治者重视“修福”、“行善”的实践,所以当南朝的君臣、僧俗在为佛学义理争得面红耳赤之时,北朝的统治者则大规模地开凿石窟、雕塑佛像,创造出了惊天动地的佛教石窟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