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在西晋时期的发展成果

佛教在西晋时期的发展成果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晋玄学呈现“崇有”与“贵无”两派并行的态势。在这种风气下,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总之,西晋时期的佛教,在建造佛寺、翻译佛经、普及宣传方面比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在西晋时期的发展成果

4.佛教在西晋的进一步发展

西晋虽只存在半个世纪,但政治黑暗,战乱不断,王公贵族有朝不保夕之感,平民百姓也觉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人们纷纷到佛教中去寻找精神安慰,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名士清谈(江苏南京出土南朝砖画)

西晋的思想形态又有了新的变化。向秀、郭象注《庄子》,肯定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为西晋统治和士族特权辩解。裴著《崇有论》,斥责玄学贵无派,要求士人积极治世。王戎、王衍立论,则祖述何晏、王弼,仍然主张“以无为本”。西晋玄学呈现“崇有”与“贵无”两派并行的态势。佛教的小乘“禅数”学,以法体实有论证士族品类等级不灭;其大乘般若”学说,则用空无来否定世俗认识与世俗世界。佛教用论“有”道“空”来与玄学遥相呼应,因而能在文人士大夫当中流行。名僧与名士在一起清谈学问,如果名僧不谈玄说理,似乎有失名僧身份;名士不会论“有”道“空”,似乎不够名士派头。在这种风气下,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西晋门阀士族统治阶级,在追求生活享乐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政治思想方面,除了利用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之外,还从玄学那里寻求新的政治理论和实践规则。在佛教逐渐盛行的情况下,又从佛教那里寻求精神安慰。如河间王司马非常信佛,尊帛远为师,经常与他一起谈佛论道。西晋官僚(后入东晋)周嵩也非常信奉佛教,夫妇两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除了收藏佛经外,还供养“舍利”。周嵩后来被王敦杀害,他在临刑前还要诵读佛经。

竺法护翻译的佛经

西晋佛教的主要活动仍旧是译经,从事译经活动的僧人和居士有十多人,他们都受到社会的尊重,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竺法护。竺法护的祖籍是月氏,但世代住在敦煌郡(今甘肃敦煌),故被人们称为“敦煌菩萨”。竺法护共译出佛教经典一百五十四部,扩大了译经的范围,提高了译经的质量,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创造了条件。

在竺法护的译经中,影响较大的有《正法华经》,这是一部早期的大乘佛教经典。经中用很多比喻说明佛祖释迦牟尼设种种教化以普度众生,使人人得以成佛。经中还塑造了一个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译为“光世音”)菩萨的形象,宣称遇难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以种种化身前来解救,使人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这对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民众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当时译出的佛经,除了抄写传播外,还流行一种“细字经”和“供养经”,由此可见当时佛教信仰的普及。如安慧则,工书法,于洛阳大市寺,在黄缣上用细字书写《大品般若经》一部,字小如豆,但分明可识,一共写了十几本。另外,西晋时代抄写的“供养经”,有些还流传至今,如敦煌出土惠帝永熙二年(291年)所书写的《宝梁经》上卷、土峪沟出土元康六年(296年)所书写的《诸佛要集经》等皆是。

由于译经者的辛勤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佛教经典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洛阳与长安成为传播佛教的两大中心,寺院建筑佛像雕塑也初具规模。据《洛阳伽蓝记》记载:西晋永嘉(307—313年)年间,洛阳的寺院就达到了四十二所之多。(www.xing528.com)

西晋时代的写经

随着佛教的进一步普及,信仰佛教的人也越来越多。佛教徒们已经开始举办法会,用持斋供养等形式敬佛和修行,这表明佛教已经开始深入民间。总之,西晋时期的佛教,在建造佛寺、翻译佛经、普及宣传方面比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社会势力的增长,导致佛道两教之间的矛盾也开始趋向激烈,除了争取信徒外,在理论问题上则有谁先谁后以及华夷之别的争论。西晋时名僧帛远与道士王浮之间的争论更是围绕着两教的优劣而进行。

帛远才思敏捷,辩才无碍,王浮的辩才与他相差甚远。多次辩论,王浮皆大败而回,得不到半点好处。他为了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抬高道教的地位,于是就伪造了老子化胡的传说。

相传老子晚年西出函谷关,不知所终。王浮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题材,于是加以发挥,杜撰出了一部《老子化胡经》。该书说老子西出函谷关,来到了天竺的迦毗罗卫国。老子趁该国王后净妙白天午睡之时,化为日精从其口而入,居胎十月,在第二年的四月八日夜半时分,自左腋而生,堕地就走了七步。此人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一出笼,道教就以此事攻击佛教,道观必画老子化胡成佛之相。佛教徒不仅在寺院画老子之相,予以丑化,而且还制造了种种说法予以反驳,其内容不外两个方面:一是早在老子之前佛陀就已经在世,佛教很早就传入中国;二是佛教在道教之前就得到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信奉。佛道两教的争论至唐代达到高潮,僧人曾多次上奏朝廷要求焚毁《老子化胡经》,未能成功。到了元代,佛道之争迭起,老子化胡之说成为争论的重点。宪宗、世祖时,佛道多次辩论《老子化胡经》的真伪。元世祖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下诏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全部烧毁,《老子化胡经》也在其中。至此,佛道老子化佛之争便告一段落。

老子化胡是佛道两教长期争论的问题,虽然最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被废除了,但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老子化胡经》确实给佛教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有多次佛教法难皆与此事的争论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