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否则,不仅会造成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偏颇,而且难以获得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的支持,难以获得政策能量和规划能量的支撑。做到“四个着力”,才能有效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搞好市场主导下内生拉动和政府培育下外生推动的结合,要搞好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的结合。

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快速

第四节 加快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我市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破解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难题,为天津市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天津市经济运行提供新活力。同时,国际、国内新一轮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我市不仅要与国内发达省份竞争,还要与国际发达地区竞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市在国际、国内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提升优势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只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能使我市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发展优势越来越强。

一、兼顾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

(一)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兼顾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

首先,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准确把握和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意图,才能充分发挥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才能大有作为。我市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否则,不仅会造成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的偏颇,而且难以获得重要资源和关键要素的支持,难以获得政策能量和规划能量的支撑。

其次,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结合天津市自身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积极发展能够对天津市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能够成为天津市先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兴产业。不体现符合天津市先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特征,不仅难以建立基于天津市比较优势而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较强的生命力、难以形成天津市的区域竞争优势,而且也难以实现中央赋予天津的城市定位和通过天津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北方经济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

(二)兼顾“两个层面”的措施

1.一个方针

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坚持“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先强后大”的方针。质量提升是指能够有利于提升天津市经济运行的质量;结构优化是指能够优化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先强后大是指在建立产业竞争优势基础上力求扩大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竞争优势随之扩张。

需要强调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立在科技要素和科技创新基础上、能够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其起点要“强”,其过程要“大”,才能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保证“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实现。如果“先大后强”,不仅会扼杀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水平高与科技创新强的特质,而且难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这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不具有强劲生命力的。

2.四个着力

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着力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与水平的提升,着力于占领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着力于创新技术成果市场化和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做到“四个着力”,才能有效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搞好两个结合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路径有:市场主导下的内生拉动路径和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路径,内源式发展路径和外源式发展路径。市场主导下的内生拉动路径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环境条件下,依赖自身的力量进行生存、竞争、发展。走市场主导下内生拉动路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自我壮大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但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发展期间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易受经济系统本身不确定性的影响。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路径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缔造的环境下借助于政府的力量进行生存、竞争、发展。走政府培育下外生推动路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形成与发展的速度较快,产业发展的目的性较明确,确定性程度较高,而且不易受经济系统本身不确定性的影响。但由于没有经历过市场的严格选择,产业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内源式发展路径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技术创新,达到技术突破的目的。其优势在于可获得技术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把握核心技术,掌控技术主动权;劣势在于研发成本高,技术风险大。外源式发展路径则指从外部引进技术,其优势在于研发成本低,技术风险小;不利之处是某些技术进口难度大,难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掌握技术的主动权。

(二)搞好两个结合”的措施

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基于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发展方向是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集聚化、国际化。因此,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搞好市场主导下内生拉动和政府培育下外生推动的结合,要搞好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的结合。结合不是等量的结合,结合是有重点的结合。

1.重点走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式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要有效地进行市场主导下的内生拉动和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相结合,这是定而无疑的,但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在初期阶段发展要走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式路径。该路径主要有两个长处:其一,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产业从萌芽到市场地位的确立所需时间比较短;其二,政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有比较高的确定程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一定时间的政策稳定性,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少。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走政府培育下的外生推动式路径,这就要求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能够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获取必需的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从而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2.重点走内源式发展的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走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相结合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同时必须放眼于当今国际分工的大背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必须着眼于天津经济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天津承担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光荣使命和实现中央赋予天津城市定位的历史责任。因此,发展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搞好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相结合,重点走内源式发展的路径。走内源式战略性新兴产发展路径的根本是实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原始创新,即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即融合汇聚各相关技术成果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二次创新,即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原始创新少,导致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许多产业的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成为提升竞争优势的瓶颈。我国集成创新不足,导致关键技术领域不能有效突破,且又不能从国外获取这些关键技术,如果这种局面不改变,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会比较缓慢。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走内源式发展的路径,要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要再强调二次创新,因为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所有先进技术的引进;即使有资源引进技术,也可能在利益上不是划算的;即使划算,但如果只是模仿,不能够超越内容,不仅将会抑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建立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被控制;即使不被控制,也会阻碍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提升。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走内源式发展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朝着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集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完善空间布局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模式

从本质属性上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基本变量是科技资源和市场机制,附加变量是政府。因此,战略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关键在于科技资源和市场机制这两大基础要素的充分供给和有效配置。国内外的实践归纳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分为要素完整型和市场支撑型两种基本类型。

要素完整型是指一个区域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同时完整地具备了科技资源和市场两大基础要素。在要素完整的条件下,科技资源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位指向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相对集中的地方。这些地方易催生新技术或新发明,同时,科技人才供给相对充足,因而能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科技资源等最基本和最关键条件。市场支撑型是指一个区域市场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缺乏高水平的科技资源,知识和技术等要素供给也不丰富。但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环境洼地”以吸引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要素特别是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入,进而改善资源配置的外部条件,促进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科技资源和市场机制只是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前提条件,并不是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充要条件,若个别区域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独特资源或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必须强调的是,政府作为附加变量,其扶持和引导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改善相应的投资环境,促进相关要素流入,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二)完善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措施

1.在布局机制上,以市场机制为动力,以政府规划为引导

要实现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就要发挥市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市要素相对完整,科技资源和市场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市比较集中,科技要素比较丰富,则市场机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尤为关键。从国外经验看,要素完整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其运作成功率高的原因是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因此我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机制上,应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同时,为防止市场失灵的情况发生,政府应当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管理和引导,其中以规划作为引导的排头兵。

2.在布局区位上,依托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两大轴心,形成强大的辐射源

中心城区在科技资源供给上的优势十分明显,滨海新区在市场机制供给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区位上,应紧紧地依托这两大轴心,一方面利用其突出的科技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高端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体制设计使得市场机制发挥优化、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而向周边地区辐射,形成梯度推移,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市的空间布局趋于均衡。

四、科学加快园区建设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的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是指园区内的企业集聚且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的区域。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原则是:在企业组织上,不以企业规模大小集聚,而是以企业是否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集聚;在产业结构上,以新兴产业为主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在产业联系上,不以当地拥有的企业为主,而以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主,园区内企业在竞争的同时更注重合作;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是为了园区工作而不是为了企业工作,劳动力在园区内流动不存在障碍;在工商服务上,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化服务的特点突出,包括生产、机械、维修、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也包括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

天津市要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这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www.xing528.com)

(二)科学建设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措施

1.规划带项目促集聚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规划是一种设计资源配置的能力。资源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利用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然而各种资源怎样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以及怎样高效率地配置资源,取决于由规划决定的资源配置能力。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要先规划后建设,通过科学的规划带动项目进驻,通过科学的规划带动产业集聚,进而形成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产业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有科学规划,才能有完善、有效的集聚。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通过规划吸引项目进入,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

2.构建发展平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的载体。因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目的是构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公共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能够汇聚政府服务、科研机构、大学、中介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能够把若干同类或相关企业聚集在一起,这就要求园区能够便利企业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交易和非经济方面的联系,从而大量节约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经济,发挥集聚效应。我市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要以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重点,其他建设要围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展开,因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成为我园区建设的重点。实际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好,其他内涵的平台自然就会建设好,即所谓“纲举目张”。

3.园区具有“四个开放”

我市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建成开放的园区,向其他园区、区域开放,向国家的产业政策开放,向国际开放,这样才能不断获得外来能量的注入,不断提高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和引领方向的能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要形成园区主导产业并通过主导产业强化产业集中度,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力争在产业链上发挥控制作用。对此,园区的开放性是重要保证。要有勇气开放,更要有能力开放,这样的园区才具有优势,才具有高质量的生命力,才具有示范意义,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形成世界意义的园区。

五、人才建设要重激励

(一)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知识、科技密集型产业,对人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需要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人才具有流动性,不在于一个区域自身有没有人才,而在于一个区域能不能汇聚人才。区域具有人才资源,只能为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初始优势。区域能够汇聚人才资源,才能为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现实优势。因此,引进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主要的、有效的举措。但是引进人才与培育人才并不矛盾,培育人才不是单指培育区域自身具有的人才,引进的人才也需要培育,因为人才要满足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要与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特点相结合,所以培育人才与引进人才同样重要,都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和优势。

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使用最为关键。人才使用重在激励,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优势的提升。激励机制是人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如果激励机制不健全,不仅不利于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而且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引进的人才会流失,自身的人才也会流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人才建设必须重视激励。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用都可能是“水中之月”。

(二)人才建设的措施

1.对人才的认识要再上水平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知识、信息、创新等因子。知识决定着产业能否获利,信息决定着产业的获利程度,创新是产业获利的保证。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子都是以人为载体进行运行,因此会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子作用的发挥也取决于人的能力。这就是有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看起来不利的地方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只有对人才的认识水平具有一定高度,才有可能使人才建设在高起点上确保高水平,才能汇聚人才,才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与优势提升奠定基础、提供条件。

2.完善人才结构要做到“三结合”

为适应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政府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用于加大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着重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重大科技实施项目的领军人才。通过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进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结构完善的人才队伍,人才的“短板”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畸形。因此,要做到领军型科技人才和基础性科技人才紧密结合,要做到海外人才与本地人才紧密结合,要做到科技型人才与企业家人才紧密结合。“三结合”的目的是使我市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使研发能力持续强劲,使科技成果与产业化融合迅速,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全面发展、超越发展。

另外,尝试启用学者型的专业人才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导者和政策制定者。奥巴马启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提名世界级的科学家卢布琴科担任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局长,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因为学者型的专业人才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3.创新激励机制

激励既需要物质的,也需要精神的。由于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对人的激励在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需要。创新激励机制就要准确找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侧重精神激励会更有助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与优势提升,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但是侧重精神激励并非摒弃物质激励,没有物质激励或物质激励不够,精神激励是没有效果的。创新激励机制是要准确找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结合点,才能够有效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人尽其才,有效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优势的提升。提高对人才的认识水平,完善人才结构,创新激励机制,这样才能突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提供智力支撑。

六、政府支持要找准切入点

(一)政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能动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通过引导、服务、保障、激励等彰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动性。

第一,引导。政府制定规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任何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其发展方向是不明朗的,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来规划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制定清晰的战略核心,需要政府制定清晰的政策支持重点,需要政府制定清晰的重点科研项目突破目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做好引导规范发展工作,确定技术路线和扶持对象,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服务。政府能够创造一系列的利益结合点,组织和实施一系列产学研合作的计划项目,推动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效的服务。政府能够制定一系列政策,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的提高,推进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高,推进高技术成果商品化率的提高,为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三,保障。政府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减少专利申请和专利许可之间的时间,加快知识产权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保障。政府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宽带互联网可用性,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竞争力提供保障。

第四,激励。政府的激励一般表现在:加大财政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行税收优惠,为了鼓励创新实行一定的研发补偿,根据生产、流通、消费不同环节和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给予间接性优惠等。总之,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能动性的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

(二)找准“切入点”的措施

1.突破制度障碍

我市要把突破制度障碍作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天津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见大量现有制度、政策没有或不可能涉及的问题与矛盾,绝不能用老体制、老办法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就需要政府在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时,大胆进行新尝试、新创造,培育和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和政策创新,强化政策支撑。只有突破制度障碍,才能强化政府支撑。

2.建立创新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传导机制是技术创新体系,所以着力建设天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等科研力量进行有机结合的体系,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能够放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区域内的倍增效应,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以及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到2016年,天津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将达到3%以上,这是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意味着建设天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坚实的物质保障。只要有效地落实并注重结构,技术创新体系必将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的提升。

3.拓展融资渠道

资金短缺是制约天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市要把拓展融资渠道作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切入点。通过金融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能够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支持。通过发展科技金融,能够增加资金的有效供给,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金融资产的结合提供支撑,改善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环境。通过专业性金融管理团队进行投融资,借助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价值的最大化。总之,引导多渠道资金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