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域面”是创新体系的空间
一、创新“域面”中的“点”
(一)企业
企业是创新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企业的创新与其说是为了利润,不如说是为了生存。首先,创新是企业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当企业竞争力的界面从生产、市场前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从最终产品前移到技术创新阶段后,面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及时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吸收新思想和新创意,打好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以主动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其次,企业对于技术的创新是建立在顾客需求之上的,并不是为了迷恋技术创新本身。企业必须在充分了解顾客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作出技术创新的正确决策。第三,创新有助于企业洞察先机。在一个学习能力越来越强的社会,创新是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方式,决定了企业能否洞察先机、快速占据新技术的制高点并迅速将成果产业化的先发能力。
(二)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以研究内容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具有正规性、成果多、人才丰富、成果转化快、社会服务能力强等特征。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项目具有市场化运作模式,即按市场规则建立技术评估、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机制,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先导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同时能够按市场规则开展管理咨询、项目策划以及工商管理、项目管理等相关培训服务,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黏合剂”的功效。
(三)高校
高校是创新的源头。高校的创新能力不仅关乎国家总体的创新能力,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学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创新具有持续性。高校的创新是一个由多层次、不同要素组合成的动态系统,包含了高校创新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高校创新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态系统,其创新能力在这个系统内不断提高。另外,高校创新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联系密切,地方政府也愿意把一些涉及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课题交由高校完成,因此高校的创新体现在高校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上,起到了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创新“域面”中,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体系的基本变量,同时在创新体系中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附加变量:一是政府,一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发挥着建设和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和弥补市场失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使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业和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其发展的规模大小、服务的专业化与否、运行得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效。
二、创新“域面”的功能
(一)“域面”的支撑
任何“域面”都是由“点”支撑的。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域面”,是由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创新体系中的“点”支撑的,准确地讲是这些“点”的创新能力支撑的。但是创新体系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各自的技术创新能力,更取决于相互之间的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进行创新体系“域面”建设的关键是在提高主体的创新能力基础上加强创新体系内各主体之间的有机协同,加强各种资源与要素的集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任务就是通过促进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沟通和协调来提高整个创新体系运作的效率,达到集聚创新成果的目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转化创新成果为新产业和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提升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域面”在竞争中的有利位置。
(二)“域面”的功能
创新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需要把相关的、具有不同特质的“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系统,进而形成一个成本低、效益高、具有有利竞争位置的特定的“域面”。“域面”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产生出单个“点”所不能具备的、不能完成的功能。从经济活动的层面上讲,“域面”的存在,才可能产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因此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域面”的存在,其功能是集聚人才、集聚信息、集聚资本、集聚优惠政策、集聚中介服务,最终集聚技术创新成果并放大技术创新成果的倍增效应。
三、创新形成“域面”是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创新形成“域面”是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如果创新“域面”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区域,那么该区域在竞争中就具有了一定的有利位置,就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区域创新体系由“点”的支撑到创新“域面”的形成,是创新活动的质变,因为“域面”能够产生出单个“点”所不能具备的、不能完成的创新功能。另一方面,创新体系一经形成“域面”,不仅放大创新成果在区域内的倍增效应,而且增强了区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区域的创新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因此,创新形成“域面”是该区域在竞争中形成优势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优势的大小取决于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程度。
(二)完善创新体系的三种力量
1.外力
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是完善创新体系的外力。区域的创新离不开区域的资源,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区域内所有的、特别是具有优势的科技资源,是形成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的物质基础。完善创新体系的动力源于创新主体的利益需求,这种利益需求是市场给出的信号,否则不仅创新体系会失去根植的土壤,而且创新体系的完善也会缺失成长的动力,因此市场是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推动力。区域一旦建立创新体系,标志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技术成为关键要素,其在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创新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科技拉动,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存在没有科技基础的创新体系。
2.内力
创新主体的能动性是完善创新体系的内力。企业是完善创新体系的重要推进者,企业获得垄断优势是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的前提,而创新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一条主要路径。因此,企业具有的创新的能动性是创新体系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力。企业要把创新置于战略层面,并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管理目标,这样企业才会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才会具有高水平的超前研究开发项目,才会具有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才能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同时,也要激发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技术创新活力和能动性,为完善创新体系而发力,围绕企业创新的“链条”进行持续稳定的合作。(www.xing528.com)
3.作用力
作用力是创新主体之间有机地结合。完善的创新体系是企业与研究机构和高校科研力量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系。体系内的各个主体不仅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还要协调、均衡地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行;不仅任何一个主体的薄弱都将影响到整个体系的能力发挥,而且即使创新体主体的能力都很强、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但如果主体之间未能通过相互作用而进行有机地结合,创新体系也难以形成日臻完善的体系。这就要求发挥好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两个重要附加变量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提供全面有效的政策支撑,完善的创新软、硬件基础设施;另一方面,科技中介服务要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加有效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使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业和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作用,为完善创新体系提供支撑。
(三)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创新体系的完善不是自发的,而是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1.创新体系的完善需要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创新的本质是一种逐步提高的过程,通过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引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其引领方向。因为创新体系的完善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创新体系完善的目的也不是实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是技术与经济的相辅相成,是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一方面,创新体系的完善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体系特别是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注重创新体系设计优化,不断壮大创新源头,加速技术转移,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结构,使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创新体系的完善应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能够满足创新的实际需要,解决在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让创新体系的完善作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标准。所以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只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确,才能保证创新体系完善,否则即使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要素,也不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体系,区域竞争优势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2.创新体系的完善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
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进而要求对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体系的完善。从二者的关系看,区域经济发展是前提,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不存在创新体系完善的客观要求,创新体系的完善也就缺乏动力;创新体系的完善是条件,没有创新体系的完善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区域生产力水平,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创新体系的完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加强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文化建设
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形成需要创新文化为其奠定基础,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创新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创新文化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创新文化不仅为创新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为创新提供精神方面的动力和良好的道德力量约束,还为保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创新文化能够催发技术创新的动机,提升创新的能力,维系创新的活力,能够起到润滑创新体制、交融集成创新学科的作用,进而达到持术创新的目的。因此,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创新体系的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要加强创新文化的基础层面建设,重点是培育人才和加强投入,这是培育创新文化要素的根基;二是要加强创新文化的文化层面建设,包括文化积淀和文化创新,这是培育创新文化要素的灵魂;三是加强创新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精神、全球视野等,这是创新文化最本质、最核心的内涵;四是加强创新文化的制度层面建设,包括符合创新规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一系列行为规范,这是培育创新文化要素的保障。只有创新文化与创新高度融合,才能够形成完善创新体系的土壤。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使文化、创新、经济有机融合,才会有生产力的发展,才会有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才会有崇尚创新、激发创新的环境,才会有竞争优势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创新体系以“域面”的空间形式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不仅是该区域竞争优势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也是创新体系得以不断完善的基础。
四、创新“域面”是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是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优势产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发展战略,只有发展战略正确,才能保证优势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含义是,用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抵消和克服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率,这也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可持续发展以其崭新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优势产业正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获得、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使优势产业的发展日益表现出可持续的内涵。
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优势产业自身的发展目的,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加强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对于推进区域产业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速技术与产业的梯度推移,使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的,优势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容的先进性,所以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标准。
(二)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根植于区域创新体系
难以被简单模仿的技术是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所在。首先,为什么优势产业的技术被模仿?凡事因为正确才被模仿。靠创新的技术建立起的优势进而长期获利是优势产业成长的路径,这正是模仿者认为正确而进行模仿的根据。其次,为什么优势产业的技术难以模仿?一是模仿的成本巨大,二是模仿难以超越内容。优势产业的技术难以被简单模仿,不是说不能被模仿,只是模仿需要足够的资源,以至于模仿在利益上不划算;或即使被模仿,模仿的只是技术的形式而不是技术的内容。只有完成从模仿形式到超越内容的过程,才具后发的优势,否则还是落后,还是被控制。
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势不可能游离于区域经济社会关系网络,故优势产业所具有的难以被简单模仿的技术根植于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为优势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能量支撑,使优势产业的技术形式不断进步、内容不断丰富,愈发难以被简单模仿;区域创新体系为优势产业的进步提供了推动力量,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创新不断发展,创新不断抵消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使优势产业的优势愈发巩固,优势产业的发展愈发显现可持续的特征。
(三)创新“域面”保障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体表现,就是优势产业在有利的竞争位置上长期获利。优势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如果优势产业忽视优势的提升,将会导致优势产业获利能力的下降,或者即使获利能力没有下降,但获利的结构不合理,也意味着优势产业的优势在相对降低,进而落入有优势但没有发展的“优势陷阱”,导致发展不可持续。判断一个产业是不是优势产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创新,因为创新既是优势产业长期获利的保障,也是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保障。
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上讲,创新“域面”是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创新“域面”不仅具有创新的活力,而且具有不断完善的能力;不仅促进了区域内创新的内生,促进了区域内创新的活跃,而且使创新成果在区域内快速扩散,在短时间得到普及并形成生产力。优势产业正是从创新“域面”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这种能量保障了优势产业创新的“引擎”运转,保障了优势产业的部门构成处于创新技术阶段,保障了优势产业的发展为所在区域不断提高的生产力所拉动,保障了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