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经济发展中的双城双港战略

天津经济发展中的双城双港战略

时间:2024-08-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6-2双城双港天津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在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对天津发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将过去“主副中心”的结构调整为“双城”,这种调整对天津整体发展、整体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双城”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港口是天津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因此,“双港”战略的目的是要实现产业空间和城市生活空间的重组。“相向拓展”是指“双城”与“双港”相向发展,作为天津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天津经济发展中的双城双港战略

第三节 “双城双港”是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核心

一、“双城双港”的含义与布局

(一)“双城”的含义与布局

“双城”中的一城是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津城区,是天津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另一城是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市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区(见图6-2)。天津以往的城市发展规划确立的城市发展布局是“主副中心”城市发展结构,将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相应功能,而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的副中心,则以发展工业为主。“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一内容,对天津的城市定位是极大的提升。国家的支持与天津市的呼应、客观的现实与政策的使然,强化了滨海新区核心区“城”的定位。一方面,国家战略要求滨海新区发挥先行先试的功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另一方面,不论是从环渤海地区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京津冀区域关系来分析,滨海新区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了一定的区域依托。随着滨海新区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滨海新区有条件成为天津市空间的另一个组织主体,起到带动全市、引领区域的作用。滨海新区核心区“城”的定位,实际上意味着天津市空间系统性的结构转换,意味着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发展在重点发展港口和工业的同时,注重转向城市和生活服务,意味着在区域辐射带动的层面上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所起到的作用甚至将超过天津中心城区。

图6-2 双城双港

天津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在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对天津发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将过去“主副中心”的结构调整为“双城”,这种调整对天津整体发展、整体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双城”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中心城区通过有机更新,优化空间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滨海新区核心区通过集聚先进生产要素,实现城市功能的跨越,成为服务和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共同作为天津市发展的两个中心,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一主一副”发展结构,这些实际上是突出了滨海新区的战略地位,符合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有利于滨海新区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双港”的含义与布局

“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在建的南港区。在距离天津港现有港区20千米的城市东南沿海建设新的港区(南港),形成两大主力港区带动天津港口发展的格局。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过程中,天津港也在进行新港区的建设,尽管天津新港从原来的单一港区扩展到现在包括北疆、南疆和东疆港区的“一港多区”的布局模式,但港区建设始终在相对紧凑的原位扩张。

天津港要发展,疏港交通需要穿越城区,这就形成了交通的“瓶颈”,同时随着港口规模的扩大,天津港的发展空间的问题愈发突出。为了使天津港有更广阔的延展空间,加快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双港”战略中的南港区建设,对于拓展天津港发展空间,优化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协调发展,进一步密切与“三北”腹地和中西亚地区的交通联系,增强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的辐射带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港口是天津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由于港口发展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业体系的关联性,港口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要素,同样也是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塑造的关键性要素。港口发展和港城互动的空间模式在相当程度上造就了天津的空间格局现状。从一定意义上讲,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是在依托天津港的条件下而发展起来的。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依托天津港建立,到在天津港的带动下,开发区和保税区快速发展,形成了港市联动,引发工业东移的空间结构调整。

目前港口周边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天津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港口和城市的空间关系更多地表现为港城的冲突和矛盾。一方面工业布局开始跨过塘沽城区,向海河中游地区扩展。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造成了港口集疏运瓶颈的产生,港口的运行效率下降,制约了港口的进一步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天津港并没有实现码头的专业化分工和港口布局的调整,而是一直固化在海河河口进行相对紧凑的原位扩张。如果从天津港自身来讲,是凭借较小的自然岸线支撑了一个世界级大港,内部功能配置合理、各港区彼此分工明确发展的空间轨迹是极为成功的。但天津港建设始终在天津港自身的尺度上进行。如果从港城关系看,必须通过更大尺度上空间关系的调整来优化港城关系。

在天津市空间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天津港的北港区包括北疆港区、南疆港区、东疆保税港区以及临港工业区(含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旅游和客运等综合功能以及重型装备制造业。南港区是指独流减河以南规划建设的新港区,近期主要依托石化、冶金等重化工,建设工业港区,远期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区。从天津市空间发展的战略上看,跳开了津滨轴线端点天津港现在的位置,在南部海域建设新的港区,即南港区。南港区的建设对天津的空间发展乃至区域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是通过新航道和码头的建设支撑整个天津港口做大;二是疏解现有港区的发展压力,减轻港城矛盾;三是通过新港区带动临港工业的发展,整合天津的石化和钢铁产业,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四是以南港区为端点将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轴,带动整个天津南部,进而带动冀中南,并辐射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因此,“双港”战略的目的是要实现产业空间和城市生活空间的重组

二、“双城双港”进行“相向拓展”的意义

(一)“相向拓展”的含义

“双城双港”是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在空间的优化支撑。“相向拓展”是指“双城”与“双港”相向发展,作为天津市发展的主导方向(见图6-3)。

1.“双城”的“相向拓展”

“双城”的“相向拓展”是指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处于双城相向拓展方向的海河中游地带,是天津极具增长潜力的发展空间。通过重点开发,使之成为承接“双城”产业及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交流中心。

2.“双港”的“相向拓展”(www.xing528.com)

“双港”的“相向拓展”是指统筹推进双港开发建设,相向发展,实现双港分工协作,临港产业集聚,南北功能互补,做大做强天津的港口优势。“双港”进行“相向拓展”的重点在于南港区的建设。南港区的建设将对天津的空间发展乃至区域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第一,通过新港区建设支撑整个天津港口做大;第二,拓展了天津港发展的空间;第三,整合天津的石化和钢铁产业,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第四,以南港区为端点将形成新的产业发展轴,带动整个天津南部,进而带动冀中南,并辐射更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图6-3 双城双港 相向拓展

(二)“相向拓展”的意义

第一,“相向拓展”,是要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天津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任务,进而节省宝贵的时间资源。如果不确定“双城双港”,单就发挥中心城区向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的作用,或单就发挥天津港北港区的扩散作用,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天津的城市定位。结合天津自身的特点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确定“双城双港”,实施“相向拓展”,就在发展战略层面进行了空间上的突破,不仅能够放大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而且也能够优化其效果,还能够发挥滨海新区核心区的示范效应与效果,同时有助于做大做强天津的港口优势,进而对天津实现高速发展在时间上提供了保障。

第二,“相向拓展”是要在运动中主动寻找发展的良机。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只有运动才能发展,但怎样确定运动的内涵,不仅是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一个智慧问题。确定“相向拓展”运动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要充分发挥“双城双港”在天津经济综合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运动之中主动发现天津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主动创造加速天津经济发展的新方法,主动寻找天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从而调动多方积极性,为天津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

第三,通过双城及双港相向拓展,有利于引导城市轴向组团式发展,在海河两岸集聚会展、教育、旅游、研发、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老区支持新区率先发展、新区带动老区加快发展,海河上、中、下游区域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多极增长的新格局。

第四,“相向拓展”对于进一步提升天津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三个层面联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天津各区域内部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津经济平衡、健康、高效运行,影响天津整体竞争力的发挥。从理论上讲,统筹天津区域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天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中央对天津市的新定位及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新要求的前提。从实践上讲,实施“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的空间发展战略是一条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中心城区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联结、带动辐射区县的桥梁作用,更有利于区县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优化天津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天津的整体竞争力。

第五,通过“双城双港”“相向拓展”,有利于天津成为陆海联动开发开放的先行者。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及其相关服务性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亮点之一,也成为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海洋和陆地的依存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必须有陆地的支撑,不仅有陆地与海洋的自然属性的支撑,更有产业上、经济上、能量上的支撑;同时,这种支撑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天津的“双城双港”“相向拓展”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对陆海联动开发开放有益的实践,有利于天津形成从传统海洋产业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天津形成陆海联动开发开放的先发优势,进而在双城双港的发展中,占领制高点,发挥影响力,不断夯实天津的整体实力。

三、“双城双港”是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

天津市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提出的“双城双港”是战略的一个重要核心,不仅设定了天津市城市结构调整的目标,而且扩充滨海新区核心区的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的服务职能,为天津市发展成为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国际门户和对外开放的基地奠定了基础。具体表现为:

(一)完善天津市的城市功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功能是城市国家或地区所发挥的作用,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天津市空间布局与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对天津发展、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改变了曾经确立的“主副中心”城市发展结构,将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共同作为城市发展的两个中心共同发展,这种调整对天津整体发展、整体空间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实际上是突出了滨海新区的战略地位,也符合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更好地发挥滨海新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提升了天津市服务区域发展的职能,有利于积累经济发展的后劲

天津市空间布局与规划展示中心城区主动服务滨海新区的总体思路。中心城区是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包括现代服务业功能、生活配套功能都十分完善,而滨海新区发展需要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滨海新区的服务功能要依托中心城区来实现,包括生活配套、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中心城区在主动服务滨海新区的同时,提升了现有优势要素的品质;滨海新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积累了经济发展的后劲,进而形成两个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增强了天津市带动区域发展的职能,有利于集聚经济发展的能量

天津市空间布局与规划的目的在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载体,对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体现中心城市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利于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繁荣。必须加大建设力度,为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