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与探索: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的育人模式

实践与探索: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的育人模式

时间:2024-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企业文化元素不充实,脱离市场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忽视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实践与探索: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的育人模式

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校企文化渗融的有效途径

徐紫燕

武汉市旅游学校

【摘 要】 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优秀的企业文化渗融并对接,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创设一个贴近企业、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特点的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的新型育人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渗融;途径

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强化建设中渗融对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角色的顺利转换,对于实现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现职业学校毕业生与就业零距离衔接非常重要。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探析企业文化的特点,强化职校文化中的企业元素,研究优秀企业文化与中职校园文化渗融的有效途径,创设企业化管理的新型育人环境,使中职学校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大大提高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文化氛围中缺乏中职特色,个性不足

当今职业学校文化的薄弱环节就是未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专业特色不鲜明,未能凸显“职业性”,培养出的学生职业意识不强。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校训是“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刻苦”等字样,纯粹效仿普通高中校训,能够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特色的内容则明显不足。

2.校园文化缺乏现代气息,与企业文化渗融不够

专业发展的动态现代信息较少,墙壁、橱窗上挂的和班级黑板报上写的大多都是传统的名人名言,如“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与改革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相比,职业意识和现代气息明显不足。

3.企业文化元素不充实,脱离市场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忽视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最密切,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始终离不开企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因此,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渗融企业文化,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上述不足,其实质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方式、手段落后于现代社会要求的具体反映。它们削弱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力度,冲淡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利于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企文化渗融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但从实际看来,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模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或被淘汰。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优秀企业文化和中职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思想上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角色的转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迅速适应企业环境,有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大大提高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职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校企文化渗融的现实意义

1.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企业需要的毕业生是能够顶岗的一线工人,这也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也是与企业组织生产活动不同的东西,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大的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元素,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2.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企业挑选学生往往是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的,他们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传统的校园文化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

3.职业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需要(www.xing528.com)

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形成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能充分发挥教职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能使各部门协调统一,形成互动。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视觉综合设计,则能让师生员工有耳目一新、朝气蓬勃的感觉,激发师生员工的士气,增加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形象。这样才能使学校像一块磁铁,不仅能留住内部的优秀人才,而且能广泛吸纳社会的各类贤才,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发展空间,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其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做到“出口畅,进口旺”,除了学校要苦练内功、提高办学质量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会对招生有积极的影响,并产生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职业学校要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学校形象的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校企文化渗融的有效途径

1.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渗融先进企业文化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必须渗融,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环境,融入企业文化,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2.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指导工作相结合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要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入学和毕业教育、班主任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形式,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形式,如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引入社会上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3.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要主动地吸收和选择企业文化中对其有用的东西。中等职业学校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这个结合点、切入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凸显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从而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视野。

4.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校风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信封、摘抄本等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要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的“工作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工作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全的准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5.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校企合作

第一,邀请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举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

第二,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第三,以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平台,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对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以上途径,使先进的企业文化融入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中。

实行校企合作,使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融对接,是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行校企合作还可促进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营造全新的准企业化育人环境,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富玉.对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交流与探讨,2002(3)

[2]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3]韩雯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创业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27(6)

[4]余祖光.职业教育中工业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