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异城之门:探秘世界最小国梵蒂冈的宗教气氛与历史

异城之门:探秘世界最小国梵蒂冈的宗教气氛与历史

时间:2024-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中之国梵蒂冈从罗马进入梵蒂冈,感染那种浓烈的宗教气氛,顿时感到:这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国中之国。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0多人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是教皇,他也是天主教会的领袖和罗马天主教的主教。有趣的是,梵蒂冈立国时间仅80多年,只能算是年轻的国家。在为梵蒂冈提供短期服务期间,除食宿外,这些瑞士青年没有其他任何待遇。

异城之门:探秘世界最小国梵蒂冈的宗教气氛与历史

国中之国梵蒂冈

罗马进入梵蒂冈,感染那种浓烈的宗教气氛,顿时感到:这真是个地地道道的国中之国。

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300多人的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但它的影响却遍及世界。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是教皇,他也是天主教会的领袖和罗马天主教的主教。教皇是终生制。一代教皇逝世后,新教皇由全体红衣主教通过秘密会议选举产生。

有趣的是,梵蒂冈立国时间仅80多年,只能算是年轻的国家。作为国家,它是由天主教会与意大利1929年2月订立的《拉特兰诺条约》才诞生的。该条约因签订于拉特兰诺的圣乔万尼大教堂内而得名,它又被称作《和解条约》。条约规定,梵蒂冈对其领土之外罗马城中的一些建筑也拥有所有权,其中包括城墙外的圣保罗大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乔万尼大教堂及其附属建筑,文艺复兴大街的外交建筑,西班牙广场的菲德宣建筑,圣天使城堡及其他不太重要的建筑。

建国后,教皇在6月就颁布了国家基本法,明确规定教皇拥有立法、执法和司法全权。教皇通过他五年任命一次的红衣主教团来行使自己的权力。红衣主教团下设管理这个袖珍小国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教皇还有任命驻外机构代表的权力。为保卫教皇和国家安全,这个小国内设置有一支近100人的瑞士警卫队,它的成员定期轮换。在为梵蒂冈提供短期服务期间,除食宿外,这些瑞士青年没有其他任何待遇。

梵蒂冈作为国家来说,历史是不长,但作为城市来看,却历史悠久,已经历18个世纪的风云。古罗马时代,这里是一片田畴,散布着十来幢罗马人的居舍,还有一个罗马皇帝卡里卡拉、尼禄等人建于公元前350年间的大赛马场。在该区域北侧,有一个墓地,葬着基督教殉道者,最著名的是来自巴勒斯坦、遭遇绞刑的圣彼得

公元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使基督教可以合法传教后,又于329年作出了在此地建造一座神圣大教堂的决定。它由五个带十字耳堂的大殿组成,这一设计使圣彼得陵墓正好位居大教堂中央。之后,又建了未受洗者不得涉足的四面围廊,中间是一座喷泉。教堂的收尾工程是连接教堂和城市的大台阶。尼禄时期的大赛马场,在大教堂兴建的过程中,因石块被教堂利用,而渐遭废弃。

圣彼得大教堂建成后,立即吸引了大批朝圣者,他们徒步虔诚地从欧洲各国来到这里,专程瞻仰圣彼得这“使徒之王”的陵墓。8世纪初的圣诞之夜,法兰克查理大帝曾在此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后来,这座大教堂遭遇过进犯的阿拉伯人的洗劫。为了安全,846年建起了第一道城墙。教皇雷奥奈四世847年登基后,续建城墙,使其环抱了大教堂与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座独立于罗马城的小城。这里也由此成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中心。中世纪时,尽管教皇居住在拉特兰宫,但在圣彼得大教堂邻近地区也建了几座宫殿,供教皇落脚。

不过,自1305年因教会发生分裂,教廷迁至阿维尼翁后,圣彼得教堂被遗弃了近一个世纪,罗马也因此萧条冷落了一段时间。直至1377年,教廷重新迁回罗马,圣彼得教堂才再次成为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罗马城也因此重现异彩。

15世纪中叶,圣彼得教堂的扩建问题被首次提出。当时的教皇尼可罗五世委托建筑师罗塞里诺设计了一套扩建方案,主要内容是扩建一个向外延伸的新后殿。遗憾的是,因土耳其人的入侵,该工程只建到1.5米高就被迫中断。

16世纪初,整修圣彼得教堂的问题被再次提出。1503年新当选的教皇朱利奥二世两年后决定,由当时欧洲著名的建筑师唐纳多·布拉芒特担当。布拉芒特很快拿出了整修的设计图。他的设计有一个显著特点:四方形的图案中有一个希腊十字图形和四个向外凸现的半圆形后殿,中间立方体的上部由一个半圆形的塔顶覆盖。图案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立方体代表地球的中心;突出的后殿是它伸展的四臂,表示世界是由四部分组成;覆盖其上的塔顶,则意味着天空。

第二年春天,整修工程开始动工。不料,刚将四根立柱竖起,朱里奥二世和布拉芒特就相继去世,工程也由此搁浅。此后,要不要续建便陷入了争论,有人赞同布拉芒特的方案,有人却强烈反对这个方案,认为它颠覆了基督教的传统。这一争论持续了30多年。直到1547年,教皇保罗三世委任米开朗基罗为新的工程设计师,争论才告结束。

米开朗基罗采纳了布拉芒特设计的核心中央式,不过将柱子和围墙都做了加厚处理,从而使所砌之墙向外凸出并留出壁龛。他还设计了一个可覆盖整个中央区域的塔顶,其下设教皇的祭坛。在米开朗基罗的精心设计和严格要求下,工程进展十分顺利。遗憾的是,1564年建到塔顶时,米开朗基罗突然辞世。所幸的是,他的门生波尔达按他的设计封上了塔顶,使他的伟业得以告竣。

梵蒂冈的信徒(www.xing528.com)

1607年,建筑师马德尔诺又受命延长米开朗基罗所建的教堂。他通过增加两个跨距,使圣彼得教堂变成拉丁十字架式建筑;他还以古典式风格装修了教堂正面。这次的工程用了五年时间才完工。它的缺陷是,在视野上掩蔽与推远了塔顶,影响了教堂的气势。到17世纪中叶,贝尔尼尼在教堂前修建了一个呈巴洛克风格的宏伟广场,将教堂与梵蒂冈城的其他部分连接起来,圣彼得教堂才又恢复了往日的壮观景象。贝尔尼尼完成的是教堂的收尾工程。从那以后,教堂再没有进行过大的整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圣彼得教堂,基本上是17世纪的原貌。

梵蒂冈广场景色像

我们经过罗马城波尔果街区,上了几级台阶,就踏进了梵蒂冈国。迎面看到的圣彼得广场,虽然没有我想象的大,但也气势不凡,严肃穆。不知是否周末的缘故,广场上聚满了人,从衣着打扮和长相看,显然来自世界各地。有信徒,也不乏我们这样的游客。人虽多,却也秩序井然,人们转着圈排成长队,等候着进入圣彼得教堂。不少人都显得很虔诚,在耐心地默默移动,相互交谈的也轻声细语,似乎怕惊扰神灵。为避免教堂里人满为患,门卫隔几分钟才放一批人进门。

排队等候时,导游小杨小声向我们介绍了圣彼得广场的有关情况。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贝尔尼尼,设计建造这个广场共用了11年时间。其时正是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在任期间。1667年,因这任教皇去世,使贝尔尼尼的收尾设计没有实施。现在看到的广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依斜坡而建的四边形空间;第二部分是廊柱环抱的椭圆形空间。广场最大宽度为240米,纵长340米。柱廊由284根高15米的四排式立柱组成,柱顶有140尊高3.25米的圣徒雕像。这些都是贝尔尼尼弟子的作品。

小杨告诉我们,环抱的柱廊是有象征意义的。贝尔尼尼曾说过他的设计意图:“既然圣彼得教堂为其他教堂之母,那么它就应当有一双手臂式的柱廊,慈母般地拥抱天主教信徒,给予其坚定信仰;拥抱异教徒,将其纳入教会之内;拥抱非教徒,使其受真正信仰之启迪。”由此可见,贝尔尼尼一定是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原本贝尔尼尼还想建一道两排式柱廊,作为进入广场的通道,可惜因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去世而未实施,留下了一个缺口。所幸的是,后来城市不断发展,四周兴起的建筑物已合上了这个缺口。

我们排了近两个小时,才进入圣彼得教堂。进门我们就被它巨大开阔的空间,眼花缭乱的装饰,浓烈的宗教氛围所吸引。教堂长187米;至侧殿宽58米,至十字耳堂宽140米;自正殿中央至拱顶最高处达46米,相当于一座16层大楼的高度。拥有这样大的空间,真不愧为世界最大的教堂。正殿由巨型柱支撑,每根立柱自上而下都是雕花装饰,下方还开有壁龛,龛内有39尊各教创始圣徒的塑像。天花板用镀金泥灰装饰,呈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在右殿,朝祭坛方向望去,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艺术价值和宗教价值的作品。在第一小堂厚玻璃保护下的,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完成的杰作《母爱》。圣母面容年轻,表情安逸,怀抱着基督瘫软无力的躯体。她虽然是一副顺应天意的模样,但透过她头巾和衣服自然的褶皱,却能让人感受到她精神和肉体的力量。整座雕塑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体现出15世纪欧洲雕塑的典型风格。米开朗基罗的名字签在圣母身挂的斜带上。

在正殿,有一座圣彼得祝福青铜雕像。这座雕像没有落款,但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是哥特雕塑家阿诺尔佛·狄·坎比奥的作品。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是5世纪的作品。铜像往前略伸的那只脚已被信徒摸得发亮。不少信徒以触摸或亲吻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圣徒的崇敬。

大教堂中央教皇的祭坛,是专为教皇祭祀设的,并无出奇之处。其上方的青铜华盖,却名气很大,它是贝尔尼尼青年时期的作品。当时的教皇乌尔巴诺八世感到教堂塔顶之下过于空旷,便授意让贝尔尼尼采取填补措施。于是,贝尔尼尼就设计制作了这个华盖。华盖由四根巨大辉煌的螺旋柱构成,柱上饰有沟槽、螺线、橄榄枝、月桂枝及复合式柱顶;盖顶由豪华的旋檐和呈角形的塑像组成;最顶端是一个镀金青铜半圆体。在小杨提醒下,我们注意到,华盖上有带蜜蜂鸡冠花装饰。他接着笑着说,这是贝尔尼尼在建造过程中塞进的私货,带蜜蜂的鸡冠花图案是贝尔尼尼家族纹章的图案,寓意他们家族十分勤劳。不过,这一装饰恰巧起到了增加华盖动感的效果。

华盖上方,耸立着雄伟壮观的塔顶。塔顶内部,按17世纪欧洲的著名画家达尔皮诺的绘图装饰而成。其金底色上有一段拉丁文。小杨告诉我们,其译文是:“你是彼得,我将在这块石上建我的教堂并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这似乎是在转达上帝的意愿。

大殿的下面有圣彼得的陵墓,据说里面保存着这位圣徒的遗骨。正是这点,才形成了这座教堂,并使之成为天主教徒徒最敬仰的地方。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座各个时期教皇的陵墓。教堂内,无论是正殿还是侧殿,各个可以利用的角落,都有精美传神的雕塑,内容都与圣经有关。小杨告诉我,每座雕塑其实都有一个天主教徒熟悉的故事,所以,他们到这里瞻仰,在许多雕塑面前都会伫立很久,如醉如痴。

对我来说,因信仰不同,自然看不出天主教徒感受到的内容,但我却看到了各个时期艺术家们的创造和追求。有不少当时顶尖的艺术家,为修建这座教堂,都贡献了毕生心血,在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记录。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敬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